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化学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 1 节 化学反应速率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B化学反应速率可以通过实验来测定的C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是由浓度和时间的单位共同决定的D化学反应速率为1 molL1s1是指1s时产物的浓度为1 molL12甲、乙两个容器内都在进行AB的反应,甲容器内每分钟减少4 mol A,乙容器内每分钟减少2 mol A,则两容器内的反应速率 ( )A甲快 B乙快 C相等 D无法确定 3将足量锌粒放入100 mL 4 molL1稀硫酸中制取氢气,已知在20 s内收集了2.24 L(STP)氢气,则用H浓度的变化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稀硫酸体积不变) ( )A0.2 mol/(Ls) B0.15 mol/(Ls) C0.1 mol/(Ls) D0.05 mol/(Ls)4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方程式为N23H22NH3,其反应速率可以分别用v(N2)、v(H2)、v(NH3)表示(单位均为molL1s1),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v(N2)v(H2)v(NH3) Bv(NH3)2v(N2) Cv(N2)3v(H2) D3v(H2)2v(NH3)V(CO2)/mLACOt/minB5某学生用纯净的CaCO3与过量稀HCl反应制取CO2,实验过程 记录如右图所示。对图中曲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OA段表示反应速率最快BAB段表示反应速率最快,收集的CO2最多CBC段表示反应速率最慢但收集的CO2最多DOC段表示随着时间推移,反应速率逐渐加快6在一定条件下,将A2和B2两种气体通入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2(g)nB2(g)2C(g),2 s内用各物质浓度变化所表示的反应速率分别为:v(A2)0.4 mol/(Lmin),v(B2)0.02 mol/(Ls),v(C)0.8 mol/(Lmin) 则m和n为 ( )Am1,n3 Bm2,n3 Cm3,n2 Dm3,n17反应2SO2(g)O2(g)2SO3(g)经过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这段时间内用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s),则这段时间为 ( )A0.1 s B2.5 s C5 s D10 s8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2C(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反应开始的前10 s内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2 mol/(Ls),则10 s末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为 ( )A3.6 mol B3.2 mol C2.8 mol D1.6 mol9反应2A(g)B(g)3C(g)4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表示如下,其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5 molL1s1 Bv(B)0.3 molL1s1Cv(C)0.8 molL1s1 Dv(D)1 molL1s1t/sn/mol1.581.201.000.410.21100ZXY10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 mol/(Ls)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11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10 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 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生成物的增加速率)可表示为 ( )Av(H2O)0.0015 molL1s1 Bv(O2)0.06 molL1min1Cv(NO)0.06 molL1min1 Dv(NH3)0.010 molL1s112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 0.6 mol/L,现有下列几种说法:用A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 mol/(Ls),2s时C的体积分数为20,2s时A的转化率为70,2s时B的浓度为0.7 mol/L。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13现有可逆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浓度的变化分别表示为: v(A)0.15 molL1s1, v(B)0.6 molL1s1, v(C)0.4 molL1s1, v(D)0.5 molL1s1,上述四种情况中,反应速率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 BC D14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5 min后测知D的浓度为0.5 molL1,c(A)c(B)35,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 molL1min1。试计算: 起始时及5 min末A的物质的量浓度; 5 min内用B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 x的值为多少。第 2 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根本因素是 ( )A反应物的浓度 B反应体系的温度C使用适当的催化剂D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2工业上制取硫酸的基础反应是煅烧黄铁矿:4FeS211O22Fe2O38SO2,为了提高SO2的生成速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加入Fe2O3作催化剂 B用纯净的氧气代替空气C将块状黄铁矿碾成粉末 D降低体系的温度3增大体系的压强时,下列化学反应的速率不会加快的是 ( )AH2I22HI CCO2Ca(OH)2CaCO3H2OBCOH2OCO2H2 DHClAgNO3AgClHNO34将下列4种X的溶液分别加入4个盛有10 mL 2 molL1盐酸的烧杯中,并加水稀到50 mL,此时X和盐酸缓缓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10 mL 4 molL1 X 的溶液 B20 mL 3 molL1 X 的溶液C10 mL 2.5 molL1X 的溶液 D20 mL 2 molL1 X 的溶液5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加入少量的C(s)粉 B将C(s)粉碎成细小粉末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氩气 D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氢气6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吸热反应:A(g)B(g)C(g),若反应物A的浓度由0.1 molL1降到0.06 molL1需要20 s,则A浓度由0.06 molL1降到0.024 molL1,需反应的时间为 ( )A小于12s B等于12s C等于18s D大于18s7将a 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 g(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 )损失质量时间0损失质量时间0损失质量时间0损失质量时间0A B C D8反应ABC在温度T1下进行,反应EFG在温度T2下进行,已知T1T2,且A和B的浓度均大于E和F的浓度(其他条件相同),则两个反应的速率 ( )A前者大 B后者大 C相等 D无法比较9室温下,同种规格的铝片分别与下列物质混合,产生氢气速率最快的是( )A20 mL2 mol/L的盐酸 B15 mL18 mol/L的浓硫酸C10 mL1.5 mol/L的硫酸 D5 mL11 mol/L的浓硝酸10设CCO22CO H0的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 H0的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v1增大,v2减小 Dv1减小,v2增大11某课外活动小组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2 g铝粉和3 g碘粉小心混合均匀,无任何现象。将其分成质量相等的3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现将实验记录列表如下:组别所加物质实验现象0.5 g水立即产生火花,并有紫色蒸气1 g Na2CO310H2O约15 s产生火花,并有紫色蒸气2 g CuSO45H2O约30 s产生火花,并有紫色蒸气根据上述实验事实作出的推断正确的是 ( )A水是铝和碘发生反应的催化剂B水的多少与反应快慢成正比,且水越多反应现象越明显C紫色的蒸气是反应生成的AlI3,说明反应放出热量D若使用CuSO4 或Na2CO3,也能看到反应现象12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BC,下列条件的改变一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A升高容器内的温度 B增加容器内的压强C增加A的物质的量 D使用合适的正催化剂13汽车尾气里含有有毒气体CO和NO,二者能缓慢地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为了控制大气污染,下列做法合理可行的是 ( )A升高汽车尾气的温度,加快CO和NO反应的速率B使用催化剂使CO和NO迅速转化为N2和CO2C增大汽车排气管内的压强,加快该反应的速率D用乙醇代替汽油,彻底消除汽车尾气里的CO和NOvtt1t2t314将除去氧化膜的镁带投入盛有稀盐酸的小烧杯中,发生反应,产生H2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影响该反应速率的因素有_; H的浓度, 镁带的表面积, Mg2的浓度, 氢气的压强, Cl的浓度, 溶液的温度 t1t2段反应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 t2t3段反应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高二化学第 3 节 化学平衡A组1下列关于可逆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逆反应的反应物不可能全部转变为生成物B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总是与逆反应速率相等C任何化学反应都有一定的可逆性,但不能都称为可逆反应D可逆反应在开始时,总是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2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 ( )A反应停止,产物的质量不再增加B反应混合物的组成成分和含量保持不变C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相等D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减少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物增加的分子数3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2SO2O22SO3,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18O2,一段时间后,18O ( )A仅存在于O2中 B仅存在于O2、SO3中C仅存在于SO3、SO2中D存在于SO2、O2、SO3中4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X(g)3Y(g)2Z(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Z的生成速率与分解速率相等 B生成n mol X的同时生成3n mol YCX、Y、Z的浓度比为132 DX、Y、Z的浓度不再变化5可逆反应N2(g)3H2(g)2NH3(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6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下列方法不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v正(SO2)2v逆(O2) 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C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D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7在一定温度下,将1 molCO和1 mol H2O(g)放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H2O(g) CO2(g)H2(g),达到平衡后测得CO2为0.6 mol,再通入2 mol H2O(g),再次达到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为 ( )A等于0.6mol B等于1mol C大于1mol D大于0.6mol,小于1mol8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C(s)CO2(g)2CO(g) BAl3(aq)3H2O(l)Al(OH)3(胶体)3H(aq)CH2(g)I2(g)2HI(g) D2SO2(g)O2(g)2SO3(g)9反应:A(g)3B(g)2C(g) H0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和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10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平衡常数是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与反应物浓度幂乘积之比B化学平衡常数是衡量某一可逆反应正向反应进行程度的尺度C当K105时,化学反应进行基本完全D化学平衡常数的单位为111在80进行的可逆反应COH2O(g)CO2H2,达到平衡时,分别改变下列条件,K值发生变化的是 ( )A将压强减小至原来的一半 B将反应温度升高至100C添加合适的催化剂 D增大水蒸气的浓度1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有可能是 ( )AZ为0.3 mol/L BY2为0.2 mol/L CY2为0.35 mol/L DX2为0.2 mol/L13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如下反应:2A(g)B(g)3C(g)D(g),达平衡时,C的浓度为a molL1。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为起始物质,达平衡时,C的浓度仍为a molL1的是( )A4 mol A2 mol B B2 mol A1 mol B3 mol C1 mol DC3 mol C1 mol D1 mol B D3 mol C1 mol D甲乙NO214如右图所示,将两个充满NO2气体的烧瓶分别放入烧杯甲(盛有100 mL6 mol/L的HCl溶液)和烧杯乙中(盛有100 mL冷水)中,现向烧杯甲中放入25 g NaOH固体,同时向烧杯乙中放入25 g NH4NO3固体,搅拌使之充分溶解。 左瓶中气体颜色_,理由是_; 右瓶中气体颜色_,理由是_。15恒温下,将a mol N2与b mol 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 若反应进行到某时刻t时,nt(N2)13 mol,nt(NH3)6 mol,计算a的值。 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 L(标准状况下),其中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计算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 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n(始)n(平)_; 原混合气体中,ab_; 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N2)(H2)_; 平衡混合气体中,n(N2)n(H2)n(NH3)_。B组1下列事实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加压有利于N2与H2合成氨 B氯水在光照下颜色变浅最终为无色CMnO2有利于H2O2分解放出O2 D向浓氨水中加入NaOH(s)制取氨气2下列说法可说明反应N2(g)3H2(g)2NH3(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1 mol NN键断裂的同时,有3 mol HH键断裂B1 mol NN键断裂的同时,有3 mol HH键形成C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有2 mol NH键形成D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有2 mol NH键断裂3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g)I2(g)2HI(g),下列方法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HI的质量不再变化 B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C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密度恒定不变4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2NO2(g)N2O4(g),达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2(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2的体积分数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判断5已知反应A2(g)2B2(g)2AB2(g)的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Z的体积分数温度1000kPa10kPa100kPa6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H0CX、Y、Z均为气态DX和Y中只有一种为气态,Z为气态(D)0tT1、P1T1、P2T2、P27已知反应aA(g)bB(g)cC(g)dD(g),右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物D的体积分数(D)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 ( )Aabcd,H0Babcd,H0Cabcd,H0Dabcd,H08在某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N2和3 mol H2发生合成氨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时,NH3的质量分数为p。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NH3的质量分数仍为p的是A2 mol NH3 B4 mol N26 mol H2 C1.5 mol N23 mol NH3 D1 mol N23 mol H22 mol NH39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A(g)3B(g)2C(g);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 )甲乙时间0OC的浓度乙甲时间0OB的转化率乙甲时间0O混合气体总压A图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B图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C图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D图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10在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A(g)nB(g)pC(g)qD(g)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K越小,平衡时B的转化率越大 B增大A的浓度,K值减小CK越大,平衡时C的含量越大 D温度升高,K值增大11放热反应CO(g)H2O(g)CO2(g)H2(g)在温度t1时达到平衡,c1(CO)c1(H2O)1.0 molL1,其平衡常数为K1。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至t2时,反应物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2(CO)和c2(H2O),平衡常数为K2,则 ( )AK2 和K1的单位均为molL1 BK2K1 Cc1(CO)c2(CO) Dc2(CO)c2(H2O)12对于可逆反应:CO(g)NO2(g)CO2(g)NO(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综合类-中学信息技术(高级)-中学信息技术(初级)-初级中学信息技术(综合练习)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单选题百道集合)
- 学生心脏疾病管理办法
- 寄宿高中寝室管理办法
- 大学班级考核管理办法
- 2025年综合类-中医临床三基(护士)-妇产科护理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套单选100题合辑)
- 2025年综合类-专业综合第十二章其他-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理财考试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单选题百道集合)
- 城市小区煤炭管理办法
- 宁波特种车辆管理办法
- 安徽电网安全管理办法
- 安全服务存储管理办法
- 旧厂设备拆除方案(3篇)
- 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含答案
- 前台物业收费管理制度
- T/ISEAA 006-2024大模型系统安全测评要求
- T/DZJN 03-2019即热式饮水电加热器具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转让多台渣土车协议书
- 血液净化治疗进展
- 医疗AI的透明度与可解释性的伦理及法规要求
- 《cfg桩施工技术培训课件》
- 《南京美食》课件
- 2025年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