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作业.docx_第1页
苏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作业.docx_第2页
苏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作业.docx_第3页
苏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作业.docx_第4页
苏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作业.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一、单选题1下图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需要植物的能量是 a1850kj b3600kj c5400kj d7100kj【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已知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需要植物的能量是4020%10%+3020%10%+1010%=3600kj,故选b。2如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自然生态系统(n2/n1)100%的值一般在10%左右b若n6全部来自于n4,则蜣螂未获得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c当某种初级消费者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此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d散失的热能重新用于合成有机物,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n1为太阳辐射能,n2为生产者的同化能量,n2/n1为生产者同化量占太阳能总量的比例,一般在1%左右,a项错误;n6为流向蜣螂体内的能量,来自于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n4为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而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粪便量,因此n4不会来自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b项正确;当某初级消费者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该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增长速率为0,c项错误;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重新利用,d项错误。3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babc构成一条食物链ca与c为竞争关系d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答案】d【解析】图示信息显示:a的数量增加导致b数量减少,而a的数量减少引起b数量增加,据此可判断a以b为食,即a与b为捕食关系,同理可判断b以c为食,b与c也为捕食关系;由题意和图示信息,不能确定a、b、c三种生物中谁是生产者,因此不能确定cba构成一条食物链。从图解中可看出,a与c没有直接关系,不能推断它们为竞争关系。综上分析,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4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 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因为有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故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正确,牛、羊和鹿的种类不同属于不同的种群,如绵羊是一个种群,山羊也是一个种群,故错误。生物群落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故错误。蜣螂和腐生菌是分解者,故正确,因此选d。5下列不属于农民养猪时,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的措施的是a雌雄混养 b选育优良品种c圈养,减小活动范围 d阉割育肥【答案】【解析】a试题分析:雌雄混养,猪之间就会发生相互求偶和交配行为,会消耗体内能量;同样的道理猪若不阉割,公鸡便要消耗一部分能量在求偶上,从上一营养级传下来的能量转变成公鸡体内的有机物后积累的有机物就少了,即传递效率就低了,故本题答案选a。猪进行圈养,并且减小活动范围,这样消耗的体能减少,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6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一共有4条食物链b 蛇在此食物网中,分别属于两个不同营养级c 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d 若蜘蛛忽然全部死亡,则蛇的数量一定迅速减少【答案】d【解析】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一共有4条食物链,即大麦蝗虫青蛙蛇,大麦蝗虫蜘蛛青蛙蛇,狗尾草蝗虫青蛙蛇,狗尾草蝗虫蜘蛛青蛙蛇,a正确。在大麦蝗虫青蛙蛇中,蛇处于第四营养级,大麦蝗虫蜘蛛青蛙蛇中,蛇处于第五营养级,b正确。青蛙可以捕食蜘蛛,青蛙和蜘蛛共同竞争蝗虫,两者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c正确。若蜘蛛忽然全部死亡,青蛙可以转向捕食蝗虫,此时蛇仅处于第四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更多,其数量会增加,d错误。7自然界中,虎、狮、豹大型肉食动物的数量远远少于其它动物,起原因可解释为( )a 个体大,不易找到栖身场所 b 繁殖能力比小型动物低c 个体大、食量多食物不充足 d 营养级高,可利用的能量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自然界中,虎、狮、豹大型肉食动物所处的营养级较高,能量在流动的过程逐级递减,可利用的能量少,选d。8某生态养殖大棚内,水草丛中栖息着螃蟹,水面上有浮床,其间栽培的某种绿叶蔬菜,在水面上方,黄瓜藤枝枝蔓蔓。同时大棚里还栽种了一种特殊辣椒,能起到驱虫的作用。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b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浮床遮光能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可防止水华发生 d螃蟹、蔬菜、黄瓜组成了生物群落,并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abc【解析】试题分析:该生态养殖大棚内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绿色植物(生产者)同化的太阳能故选项a说法是正确的;在该生态系统中通过种植特殊辣椒驱虫是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作用故b选项说法是正确的;浮床遮光对水中浮游藻类生长明显有抑制作用对可防止水华发生故c选项说法是正确的;在该生态系中所有生物(包括分解者)共同构成生物群落故d选项说法是不正确的。9对“草昆虫蜘蛛鸟”这一食物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有4个营养级,2个次级消费者 b 有3个营养级,1个次级消费者c 有3个营养级,3个消费者 d 蜘蛛是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食物链的有关内容。“草昆虫蜘蛛鸟”这一食物链有4个营养级,1个次级消费者,3个消费者,蜘蛛是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abc错,d正确。10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abc中,各种群在一年时间内对能量的同化、利用和传递等的数量统计(单位:百万千焦/年)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种群输入的总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传递给分解者传递给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a65.53.015.041.5b15.050.52.5c20.61.4微量(不计)无a种群a、b、c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种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为5百万千焦/年c能量从种群b到种群c的传递效率为12%d种群a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为59.5百万千焦/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种群a、b、c不包含该生态系统的所有生物,a错误。相邻两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等于相邻两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所以能量从b到c的传递效率为2/14.0100%=14.3%;故c错误。种群a的净同化量=传递给分解者+传递给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3.0+15.0+41.5=59.5 百万千焦;故d正确。11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能完成x1过程的生物都是真核生物bx1、x2、x3过程中生物同化作用方式相同cz1、z2、z3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co2中的碳d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答案】d12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 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b 一般情况下,三级消费者增加1 kg,至少需要生产者1000 kgc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d 从能量关系看+【答案】c【解析】是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a错误;一般情况下,次级消费者增加1kg,至少消耗应按20%传递效率计算,故生产者至少增加25kg,因为一部分能量生产者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b错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是不可逆转的,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只能有底营养级向高营养级流动,c正确;从能量关系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可能等于+,因同化量还要满足于次级消费者的自身的呼吸消耗d错误二、非选择题13下图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组成成分看,图中的甲代表_,乙代表_,丙代表_。(2)大气中的co2在甲图_、_处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分解为co2的场所是图甲中的_和_(用字母表示)。(3)通过上图分析可看出,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_的形式进行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_。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_反复利用;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_的,且是_,而不是循环流动。【答案】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c a b co2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物群落 逐级递减 单向流动【解析】试题分析:梳理生态系统的成分、碳循环的过程并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建立联系,熟记并理解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据此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而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1)分析图示可知:甲代表生产者,乙代表消费者,丙代表分解者。(2) 大气中的co2进入叶肉细胞后,在甲图中的c叶绿体基质处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进而被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通过细胞呼吸,在图甲中的a细胞质基质和b线粒体基质中被分解为co2。 (3)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co2的形式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且是单向流动。14如图为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导致岛上鼠种群暴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导致死亡率上升。(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_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为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鼠疫杆菌属于_。(2)段时间内,大量捕杀鼬后,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过程是_。(3)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其原因是_。【答案】 4 第三、四 消费者 先增大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小于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鼠的能量流向跳蚤的比例较少,而更多地流向鼬;且跳蚤对鼠的生命没有直接危害【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示植物表示生产者,其余生物表示消费者。图中有6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人;植物兔人;植物兔鹰;植物兔鼬鹰;植物鼠鹰;植物鼠鼬鹰。(1)图中植物到鹰的食物链共有4条,分别处于第三、第四营养级;鼠疫杆菌为微生物,寄生于老鼠体内,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2)段时间内,大量捕杀鼬后,鼠被鼬捕杀减少,所以鼠的数量先增加;后来鹰捕杀鼠的数量增加,又导致鼠的数量减少,最后趋于稳定。(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鼠的能量流向跳蚤的比例较少,而更多地流向鼬;且跳蚤对鼠的生命没有直接危害,因此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小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15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