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 学 设 计课 题1、窃读记学习目标1、认识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2、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2、制作教学课件前置性作业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制作生字卡片,并给生字找出形近字组词。2、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作者的什么事情?3、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关于读书的名言。4、“窃”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窃读,他是在什么环境下窃读的?5、完成同步指导1至5题。(注:1、2、3、5题全部同学都必须完成,第4题班级前30名的同学必须完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奔“窃读”导入课文,整体感知。 1. 师:我国著名的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联的大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师:新学期又开始了,一本本新书又在等着我们去读了。我们每个人至少都有四年的读书经历了,在几年的读书生活中你们有哪些读书感受啊?2.出示课题,仔细观察这个字,“窃”有什么方法记住它?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给句中表示动作的词加上点.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通过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三、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探究“窃读”原因,交流有关读书的故事和名言。2.培养爱书、读书的热情及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师听写:(本课较难写的生字和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2.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3.学生自由读文.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个健康成长的人。)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时间,引导学生找出表示时间推进的词)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软抄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五、板书设计 动作神态 嗜书如命(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感觉 快乐 惧怕课后反思:本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所处的环境比较特殊,所以学生理解感受起来要容易一些,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教 学 设 计课 题2*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学目标、认识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前置性作业1、认识本课3个生字,并给生字组词。2、文中的“小苗”和“大树”分别指谁和谁?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3、他们之间对话时主要围绕什么话题来议论,议论时都说了些什么?4、议论完后“小苗”明白了什么?5、完成同步指导。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访谈录)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苗苗的见解季先生的见解 我的感受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围绕文中两人对话的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讲清楚书名,内容,喜欢的理由等,向大家推荐一些好书。课后反思:本篇课文篇幅简短,内容简单,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也明白了两人对话的意图。特别在拓展环节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讨论的很热烈,从中也学到了一些道理。但对文中的“三个贯通”理解还不透彻。教 学 设 计课 题3、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目标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作者为什么以书为侣,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良好的读书习惯,做到手不释卷。2、感受读书乐趣,学习读书方法。3、学习用修辞、顺序词生动、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2、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前置性作业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给生字找出形近字并组词。2、自读课文,想一想课题“侣”在文中是什么意思?课文想要表达什么?3、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初步领悟文意。4、完成同步指导预习作业。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3、出示关键句子: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第二课时一、激趣读文,深入感悟1、齐读课文第16自然段。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体会比喻的精妙) 4、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二、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三、拓展活动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四、布置作业1、背诵第7自然段。2、完成课后“小练笔”。五、板书设计 走遍天下书为侣方法百读不厌关系朋友、家教 学 设 计课 题 4* 我的“长生果”教学目标1、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习作中受益的语句,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让学生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前置性作业1、自学生字新词,给词语组词并能正确书写。2、课题我的“长生果”在文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3、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读一读,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4、完成同步指导。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 3、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哪些道理?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1)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2)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11、14自然段.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等词语。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4、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呢?(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四、积累语言.交流感受。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2、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a、生动的比喻b、恰当的词语五、积累内化: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六、板书设计读书博览写作童年“我”的“长生果”做笔记学习感悟借鉴教 学 设 计课 题5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想象意境,领悟诗情,品味诗句,背诵、积累语言。难点: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2、了解三位诗人的生平及简介,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找相关的作品来读一读。前置性作业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2、自读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意,从整体上把握古诗想要表达的情感。3、主动搜集与月亮有关的思乡怀亲的古诗,并努力背诵下来。4、完成同步指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与月亮有关的古诗,而这些古诗多半都是抒发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怀。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首与月亮有关的古诗,这首古诗又想抒发什么感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五课。(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借此机会理解重点诗句。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边读边理解诗意,体会意境。)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高山.(学生口述) 5.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6.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重点理解“绿”字)7.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三、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第二课时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一、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3.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4.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二、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相关诗句.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4.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5.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6.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7.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于诗中的呢? 8.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三、议深情。 1.学生任选一首古诗配乐背诵.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教 学 设 计课 题 6 梅花魂教学目标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2、初步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3、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学生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前置性作业1、制作生字卡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2、理解课题“梅花魂”的深刻含义,初步理解课文。3、自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贯穿全文主线的五件事以及外祖父的三次流泪。4、归纳各段大意,说说自己感兴趣的部分。5、完成同步指导1至5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赏梅:播放梅花图片二、品梅:了解前人对梅的喜爱和赞誉三、读梅1、初读,扫清文字障碍。2、再读,梳理文章脉络。(1)请5位学生分别读五件事(2)思考: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感情?4、品读: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练习感情朗读,并在文中简单批注。 第二课时一、引入1、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能提几个问题吗?(预设:魂是什么意思?梅花魂是什么?)2、小结: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围绕梅花魂提出自己的疑问,但是,文章仅仅是写梅花吗?作者要通过梅花魂表达什么感情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表现梅花特点的段落,认真读一读,看能不能发现些什么。二、直奔主题,感悟“梅花魂”1、学生自主学习。(3分钟)2、学生交流3、引导分析:(这梅花,是我们秉性才好。)(1)秉性是什么意思? (2)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3)从中能知道“魂”“梅花魂”指什么了吗?4、重点探究“为什么要用梅花来比喻中华民族?”(10分钟)(1)品读“这梅花最有骨气的!”说说发现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梅花的秉性吗?(2)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不肯低头折节”,说说你对“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理解,举例子说明。(3)能发现两者的相通之处吗?(4)阅读文章花的秉性、我是中国人,你认为那种花最能象征吉鸿昌的精神,为什么?(5)小结:由此可见,只有梅花那种愈压愈强的品格,才能代表中华民族在逆境中绝不低头,越是在困境中越勇敢坚决顽强的精神。 5、那么,外祖父讲这段话仅仅是为了向我介绍梅花和中国人的秉性吗?三、拓展迁移1、借梅花寄托思乡之情,这叫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情到深处,一草一物都能沟起人的相思。请同学们阅读拓展三里面的文章,想想这几篇文章和梅花魂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通过一些事物或事情表达作者的感情。)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梅花,还了解了借物抒情的写法。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花,你觉得它代表了什么品格,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教 学 设 计课 题7* 桂花雨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体会摇花乐,体会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提前安排学生回忆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前置性作业1、自读课文,在课文中勾画出生字词。2、通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结合自己的童年生活初步理解“桂花雨”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的乐趣。3、完成同步指导1至4题的练习。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题释题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以思乡为主题的课文,谁能说说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分别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2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桂花雨这篇文章又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3齐读课题并质疑:桂花雨是什么样的?(结合预习指名回答)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谁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情况(开火车、小组、齐读) 3、指名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师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4、根据板书,找出文章的相应段落并分段,体会作者的情感。三、深入学文,品析感悟1、爱桂花香A、作者为什么爱桂花呢?(香) B、请找出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C、交流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D、品析“浸”字,感受桂花的香气四溢。(换字比较) 2、摇桂花乐A、作者摇桂花时的心情如何呢?能用一个字简单概括一下吗?(乐) B、请找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的句子来 C、在描写描桂花时,主要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写?(动作、语言)D、请找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时的动作来。E、仿写句子:_,_纷纷落下来,_都是。我高兴地喊着:“_!”( 体会桂花雨的多、美、香)四、思桂花情1、作者到杭州赏桂花时,总忘不了给母亲带上一大袋,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母亲为什么这样子说呢?到底是杭州的桂花香还是家张的桂花香呢?3、比较: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体会桂花已成为了母亲生命的一部分以及母亲的思乡之情 4、是啊,触景生情的何止母亲一人呢?作者每每看到桂花也想起了故乡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5、回味“摇花乐”,体验“思乡情”6、摇桂花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哪些乐趣呢?五、课外拓展:故乡的一景一物我们是如此的熟悉,试想故乡哪个景物或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或者是家乡的特产等。教 学 设 计课 题 8*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在语言情境中理解 “舞姿、潺潺、波纹”等词义;借联想与想象理解“婀娜、粼粼、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等词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让学生在学习中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和生活,同时对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有所领悟。4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2、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名言加以积累。前置性作业1、制作生字卡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2、通读全文,整体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并初步学习作者为描绘乡村生活而运用的生动语言。3、读懂课文的同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4、完成同步指导。教学过程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 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二、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全班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1、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2、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3、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四、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1、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教 学 设 计 课 题 9 鲸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2、明白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前置性作业1、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制作生字卡片。2、完成同步指导1至4题。3、再读课文,归纳各段大意,说说你感兴趣的部分。4、完成同步指导5至8题。5、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文中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请同学们在文中用横线画下来,并注明所运用的说明方法。6、自己查找鲸的相关资料,上课时汇报交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三、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第二课时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二、组内交流.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共同点都吃鱼虾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须 鲸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齿 鲸大鱼海兽咬住凶猛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三、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鲸的自述)大家好,我叫鲸,来自大海深处 !从你所收集的资料中,选择一个方面进行介绍,注意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将特点介绍具体,详细。(学生当堂介绍)总结: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再去深入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400字的短文。教 学 设 计课 题 10*松鼠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写“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警觉、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感受课文准确的说明特点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方法,积累语言;3、激发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认真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体会作者对松树的喜爱之情,并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2.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3.学生自读课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前置性作业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组词,同时找出形近字再组词。2、自读课文,归纳段落大意,初步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去介绍松鼠的?3、画出自己喜欢的句段,并说说喜欢的原因。4、完成同步指导。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初识松鼠. 1、课件出示“松鼠”图片,请学生说说小松鼠给你留下的印象。师:想了解这位朋友的更多秘密,我们就来学习法国作家布封所写的松鼠。2、读学生读阅读提示,想想在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了解些什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3、分自然段读课文,并请学生谈谈读后收获:你看见了一只怎样的松鼠? 4、查读词语,梳理课文。(1)课件出示三组词语,指名读、小组读、学生齐读。清秀、玲珑、锐利、 矫健 、敏捷、机警躲藏、追逐、错杂、编扎、 狭窄、遮蔽(2)请学生使用三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品悟课文,走近松鼠 1、数一数,了解松鼠生活 (1)请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数一数课文里“松鼠”一词出现了几次,每一次出现分别提示了关于松鼠哪一方面的信息。(学生默读课文,做标记,写批注。)(2)全班交流,教师参与交流,或倾听、或点拨、或质疑。(课文中,松鼠一词出现了14次,每一次出现都为我们提示了有关松鼠的信息。如,松鼠讨人喜欢;松鼠喜欢在高处活动;松鼠怕强烈的阳光;松鼠渡水的情景;松鼠很警觉,松鼠准备食物,松鼠爬树敏捷,松鼠叫声响亮;松鼠怎样搭窝;松鼠一胎生三四个孩子,小松鼠的样子等。) (3)请学生齐读课文,并说说松鼠在哪些方面讨人喜欢?2、比一比,感悟表达方式(1)请学生读一读鲸的第一自然段与松鼠的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两者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请学生说一说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自己喜欢它哪些方面,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段话。(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有关句子。师生互相评议,以评促读,以读促悟。)3、请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可爱的松鼠,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凭自己掌握的有关松鼠的知识,试着做自我介绍。(提示:可以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生动形象、有声有色地介绍;或学习鲸的描写方式,用平实精练的语言介绍;或介绍松鼠某一个生活习性等。)三、拓展阅读,拥抱松鼠 请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松鼠的资料。内容可以是有关松鼠的图片资料、影像资料、文本资料等,形式可以是图片介绍、手抄报等。教 学 设 计课 题11 新型玻璃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急促、报警、盗窃、犯罪、嫌疑、金属、银行、图纸、即使、规定、窗帘、保持、噪音、集中、处理、对付、研制、奇迹、博物馆、安然无恙、藕断丝连”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3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和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4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让学生了解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2、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及更多新型玻璃资料的收集前置性作业1、在文中找出生字读一读并组词,并给形近字组词。2、自读课文,在文中找出5种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和用途。3、在文中找出所运用到的几种说明方法。4、搜集更多新型玻璃的名称和特点、用途,积累更多知识。5、完成同步指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的语文课我们将举办新型玻璃展销会。那么,你们就是展销会上的推销员,你们的任务就是将你们公司生产的新型玻璃推销给在场的每一位客商,大家有信心吗?二、整体感知,自主阅读。1师:我非常相信你们,你们的推销一定会非常精彩,非常成功的。不过,要把你们公司的新型玻璃推销出去,你得首先熟悉新型玻璃。你们都想学习了解有关新型玻璃的哪些知识?2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玻璃?(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3这5种玻璃,你对哪种玻璃感兴趣呢?那就请你根据自己喜欢的玻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浙江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招聘编外工作人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新)
- 2025杭州钱塘区紧缺岗位人才招聘2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幸福幼儿园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南昌市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中心招聘1名外包驾驶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
- 2025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编外人员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西夏区自治区级公益性岗位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贵州遵义粮食和物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及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贵州融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招聘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航天科工集团科技保障中心有限公司部分岗位招聘1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省大数据集团厦门有限公司招聘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会计实务:浅谈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方式方法
- 尼康数码照相机D5600使用说明书
- 《燃烧基础知识》课件
- 检验医学尿常规课件
- 职校开学第一课课件:谁说职业没前途
- TBT 3329-2013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隧道内预埋槽道
- 2024版公司100%股权转让协议
- 便利店设计方案
- 对意外伤害儿童的紧急救治方法
- 为成果而管理
- 乳腺癌骨转移护理查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