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三种计划方案对比分析.doc_第1页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三种计划方案对比分析.doc_第2页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三种计划方案对比分析.doc_第3页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三种计划方案对比分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三种计划方案对比分析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外科保乳术后放射治疗三种不同计划方案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特点。方法 对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仰卧定位后,将影像数据导入计划系统,每位患者按照三种不同计划方案进行设计,分别为:(A)二切线适形野加楔形板;(B)2野切线适形野加2野IMRT野;(C)5野IMRT。分别比较三种计划中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特点。结果 三种计划方案中,B、C两种方案的靶区剂量均匀性较好;A方案的左肺低剂量受照区体积较小;C方案的心脏所受平均剂量较高。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三种计划方案对比分析)床常规治疗途径,放疗能够有效地消灭亚临床病灶以提高患者生存率。乳腺癌传统放射治疗一般采用二切线野对穿加楔形板照射技术。调强放疗技术(IMRT)是放疗领域发展的新兴方向,能更好地在减小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的同时提高剂量均匀性1-2。在进行放疗计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射野数目、方向、剂量优化方法对靶区及心脏、肺的影响。本文就三种计划方案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靶区、危及器官受照射剂量和体积进行对比,以供放疗计划的方案选择时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肿瘤科收治的7位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患者,年龄3058岁。乳腺癌均为单侧、外上象限、腋窝淋巴结均未见转移,针对患侧乳腺进行放疗照射。1.2摆位固定及定位CT扫描 所有患者均仰卧体位,患者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双侧上肢外展,上举固定。在西门子公司螺旋CT上进行定位CT扫描,上至颅底,下包整个肺部。在患者体表手术瘢痕中心放置激光定位点,并以此为参考点,确定左右侧激光定位点。扫描前嘱患者平静呼吸,得到患者定位CT影像资料,将其导入Eclipse8.9计划系统。由医生对治疗区进行勾画,靶区上界在锁骨头水平、下界在乳房下皱襞1.0 cm、内侧界在胸骨旁线、外侧界为腋中线、前界在皮下5 mm、后界在肋骨表面。1.3计划设计 通过瓦里安公司的Eclipse8.9系统,针对每个病例完成三种不同的放疗计划:(A):2野切线适形野加楔形板(以下简称为“2F+W方案”)。(B):2野切线适形野加2野IMRT野(利用Eclipse计划系统的本底优化功能,2野IMRT的优化时以2野切线适形野的剂量作为本底剂量进行逆向优化。IMRT野的机架角度与切线适形野的机架角度间隔5。适形野占处方剂量的80%,即1.6 Gy;调强野占处方剂量的20%,即0.4 Gy。以下简称为“2F+2IF方案”)。(C):5野IMRT(沿靶区的切线方向均匀分布5个照射野,逆向优化。以下简称为“5IF方案”)。三种计划方案均使用6 MV X线,分次量2 Gy,共25次,总治疗剂量为50 Gy,5次/w。剂量优化、计算完成后进行剂量归一化处理,使95%的PTV恰好达到50 Gy的处方剂量。1.4评估指标 全部治疗计划完成后,对比三种计划方案的PTV靶区和危及器官所受剂量分布,以及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ices,HI),患侧肺的 V5、V10、V20和平均剂量Dmean,心脏的V30、V40和平均剂量Dmean。HI计算公式为:H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