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3项链 学案.docx_第1页
粤教版必修3项链 学案.docx_第2页
粤教版必修3项链 学案.docx_第3页
粤教版必修3项链 学案.docx_第4页
粤教版必修3项链 学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3项链 学案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说过:“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莫泊桑笔下的玛蒂尔德只因为一夜的虚荣,换来的却是十年的艰辛与付出;本想跻身于上流社会享尽荣华富贵,却不料坠入下层人群历经艰辛还债务。正如小说中写道:“生活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把你断送,也可以把你拯救出来!”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那丈夫每次出门,必定是吃得饱饱地,喝得醉醺醺地回家。他妻子问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丈夫出门,总是酒醉肉饱地回来;问他和些什么人一道吃喝,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但我们却从来没见到什么有钱有势的人物到家里面来过,我打算悄悄地看看他到底去些什么地方。”第二天早上起来,她便尾随在丈夫的后面,走遍全城,没有看到一个人站下来和她丈夫说过话。最后他走到了东郊的墓地,向祭扫坟墓的人要些剩余的祭品吃;不够,又东张西望地到别处去乞讨,这就是他酒醉肉饱的办法。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诉他的妾说:“丈夫,是我们仰望并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然是这样的!”二人在庭院中咒骂着,哭泣着,而丈夫还不知道,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他的两个女人面前耍威风。微感言:有关“虚荣”的名言警句1.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虚作。屈原2.谁能闯过不爱虚名的关,谁就能做出更好的成绩。姚雪垠3.人类的虚荣心会使面对难题的头脑僵硬起来。雪莱4.一个真正伟大的人是从不关注他的名誉高度的。托马斯肯比斯5.轻浮和虚荣是一个不知足的贪食者,它在吞噬一切之后,结果必然牺牲在自己的贪欲之下。莎士比亚一、作者视窗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他是“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他的文章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法国作家左拉在莫泊桑的葬礼上说:“读他的作品,可以笑,可以哭,但永远发人深思。”【注】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他的短篇小说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如羊脂球。短篇小说代表作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长篇小说代表作一生、漂亮朋友。二、写作背景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政府中贪污风行,社会上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唯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恶劣的社会风气。这种风气在小资产阶级当中同样盛行。这个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地位极不稳定,他们总想摆脱这种处境,跻身于上流行列。但是,只有少数人成功,大多数在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落入更悲惨的境地。然而,在当时,羡慕上流社会,追求虚荣,已成为这一阶层人们的普遍心理特征之一。莫泊桑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对他们有很深的了解,写了不少作品讽刺揭露他们的庸俗、势利和虚荣。项链就是其中之一。三、基础梳理1.字音识记(1)奢华() (2)寒伧() (3)黯淡()(4)粗陋() (5)鲈鱼() (6)诱惑()(7)咕哝() (8)郁闷() (9)镯子()(10)相称() (11)裙褶() (12)面面相觑()(13)瘦削() (14)账簿() (15)债券()(16)契约() (17)租赁() (18)誊写()2.辨形组词(1)(2)(3) (4)3.近义词辨析(1)粗俗粗陋“粗俗”指(谈吐、举止等)粗野庸俗。“粗陋”指粗糙简陋或粗俗丑陋。例句:在这次博览会上,展示在世界面前的,不再是_的土陶罐,而是精致的琼浆玉瓶,五粮液再次陶醉了参会者,陶醉了整个世界。我们并不反对把金庸的作品用为课外读物,但作为正统教育的语文,应将格调提高,语文的媚俗化体现了社会的_化,不能为迎合而迎合、为娱乐而娱乐。(2)不力不利“不力”指不尽力,不得力。“不利”指没有好处;不顺利。例句:由于经理领导_,公司亏损严重。吸烟对健康_。4.词语释义(1)门第:(2)寒伧:(3)贸然:(4)自惭形秽:(5)面面相觑:一、文本助读小说项链通过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以十年的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假项链的悲剧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全家的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惋惜,对她和其丈夫偿还项链的诚实品德和奋斗精神进行了肯定,也对女主人公的虚荣心进行了批评。同时,对贵族阶级的穷奢极欲和不惜弄虚作假的生活方式作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二、小组合作1.小说细致入微地描绘了玛蒂尔德的家庭摆设及她对生活的幻想,在文中有何作用?答:2.如何看待玛蒂尔德丢失项链这一偶然情节?答:三、师生探究1.请结合文中对玛蒂尔德的描写,说说应该如何评价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答:2.小说直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答:3.小说中写道:“生活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把你断送,也可以把你拯救出来!”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一、阅读延伸演绎由浮躁到真实的人生历程关于项链的主题,历来争论较多。或说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虚荣心,或说表现了人性的复归,或说体现了女主人对尊严的追求等。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对我们也有很多的启示。仔细想想,作者似乎在演绎由浮躁到真实的人生历程。人生因追求而美丽,社会因追求而进步。但从玛蒂尔德的三个梦想看,很明显的局限在于理想的浅薄,认识的浮躁。那就是局限于物质的享受上的一种永无止境的欲望。也正因为这一点,她失去了人生的乐趣,整天被困于抱怨和无休止的梦想中,企图凭借美貌、姿色、迷人的丰韵,以此让人艳羡,让人追求,从而步入上流社会。值得庆幸的是,玛蒂尔德还仅仅停留在一种获得他人艳羡的层面,在舞会上她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并没有做出其他的出人想象的行为。假如这一欲望过度膨胀,难免会走入堕落的深渊,她将因此而失去做人的尊严,仰人鼻息。随着青春的凋零,红颜的衰退,世界又将多一位深宫怨妇、迟暮美人了。姿色实在是靠不住的资本,由此可以联想到大多数年轻人普遍存在的人生浮躁。他们人生阅历的浅薄、生活认识的浅薄,常常把人生的追求定位于金钱、地位、权势;把眼光盯在偶然或者侥幸的机遇、尊严的丧失、心灵的扭曲上。为此玛蒂尔德的形象也就具有了普遍的意义和象征的色彩。一个偶然也可以说是必然的事件,让玛蒂尔德回到残酷的现实中:它要你为之付出辛勤的劳动,要你牺牲美丽的容颜,要你心力交瘁。但是,残酷的现实也给玛蒂尔德丰厚的回报:她的生活因此而充实;她与丈夫和衷共济,享受着相濡以沫的甜蜜;她面对昔日的女友再也没有往日的自卑和胆怯,而能一脸的坦然;她在付出艰辛后能心态平和,懂得了尊严的真谛。虽然物质不富有,但心灵中却获得了真实。莫泊桑无疑在用一个残酷的教训告诉世人一个道理:由浮躁到真实需要付出代价。只是这个代价太大了,用了十年的汗水和艰辛。如果人们能早一点抛弃浮躁,早一点脚踏实地,务实求真,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那将会获得早一点、多一点的幸福。这也许正是作者默默的告诫、深深的祝福吧。二、写法迁移“欧亨利式”结尾所谓“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是指作者在文章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者是使主人公的命运陡然逆转,出现在读者意料之外、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的结果。这种结尾艺术,在欧亨利的作品中有充分的体现,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二十年后等小说的独特,使他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如果先看前面的文章内容,你绝对想不到全文的结尾会是这样。欧亨利,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曼哈顿桂冠诗人,其作品被称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他之所以能得此殊荣,得益于他将这种结尾艺术发扬光大。文章主旨通过结尾来体现,前文中也有伏笔,但结尾在这类小说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但关联着前面的伏笔,同时还是靠结尾这一特点来刻画人物形象和显现主题的,以至于有人说写小说就是写结尾,构思小说就是要构思好结尾。因此读这类小说的重点是读小说的结尾,通过结尾去欣赏文章的情节和伏笔,去思考文章的主旨,去鉴赏人物形象。【我来练笔】阅读下面的小小说,请续写空白处,使结尾令人回味。在柏林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那位老兵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问题生成带着更多的问题而非答案去学习通过合作探究,你还想解决哪些问题?请写下你的新问题,或与同学、老师交流,或在课后自己独立解决。提醒:完成作业分层训练答案精析10项链三、基础梳理1.(1)sh(2)chen(3)n(4)c(5)l(6)hu(7) non(8)y(9)zhu(10)chn(11)zh(12)q(13)xu(14)b(15)qun(16)q(17)ln(18)tn2.(1)打盹吨位(2)誊抄荣誉(3)租赁任凭(4)入场券试卷3.(1)粗陋粗俗(2)不力不利4.(1)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2)丑陋,难看;丢脸,不体面;讥笑,揭人短处,使失去体面。(3)轻率地;不加考虑地。(4)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5)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合作探究二、小组合作1.小说首先描绘玛蒂尔德的简陋、寒伧的家庭摆设及她对生活的幻想,为下文她借项链埋下伏笔。其次,侧面突出了玛蒂尔德想入非非、不安于现状的性格特点。再次,为进而写玛蒂尔德在舞会上的沉醉做铺垫,从而为丢失项链埋下伏笔。2.丢失项链虽是偶然事件,但蕴涵着必然因素。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独特性格必然驱使她借项链。在晚会上她的“狂热”、“陶醉”以及后来她赶快逃走,都是很容易丢失东西的表现。这一情节的出现,人物的行动及行动方式是由人物的独特性格决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前边的情节都在为她丢失项链这个情节做铺垫。丢失项链这个情节的合理性、必然性,也以玛蒂尔德的性格为基础,是她爱慕虚荣的性格造成的。三、师生探究1.对玛蒂尔德这个小资产阶级妇女,作者对她的态度历来被认为一是批评其虚荣,二是同情其不幸。其实这是不够的,我们应该看到作者对玛蒂尔德还持有赞赏的态度。只要仔细读一读玛蒂尔德在丢失项链以后的表现就可以知道。面对突如其来的厄运,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靠自己十年艰辛的劳动来偿还巨额债务。如果说小说前面着重展示主人公爱慕虚荣、追求奢华生活的性格特点的话,那么小说后面则侧重展示了主人公讲信誉、恪守道德观、不轻易被厄运压倒的性格特点。因此,这个人物的性格是多方面的、丰满的;作者批判她的同时,又倾注了同情和赞赏。2.(1)给玛蒂尔德以心灵上沉重的打击,进一步批判其虚荣心。玛蒂尔德以青春为代价,节衣缩食,倾其所有,用十年时间还清债务,支撑她的是对朋友的信义和社会的道德:丢失了项链要还,在朋友那里不能丢脸;借债要还,不能沦为为社会所不齿的人。一旦得知项链是假项链,便显见她为了晚会“成功”所付出的代价太沉重了,这对她的虚荣心是狠狠的一击。(2)深化主题。项链固然是假的,她所追求并陶醉于其中的一夜狂欢也是假的,她梦寐以求的奢华享受同样也是虚幻的,不值得用有意义的生命去追求。启示人们应努力从虚幻的人生中摆脱出来。这样写,给读者以欣赏结尾的艺术,体会前面三处铺垫的效果,从而进一步理解情节的发展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作用。如果在前面就让福雷斯蒂埃太太指出项链是假的,就不能充分表现虚荣的代价,也就无法表现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