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4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学案学习重点1.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2.筛选作者阐明的关于红楼梦情节特点的主要观点。一、红楼梦中的经典名句1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2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3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作故乡。4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5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6.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7.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8.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9.娴静处若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二、曹雪芹自评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文本导学1读准字音(1)单音字金钏儿() 缔构() 惶遽()湍急() 禄蠹() 笞挞()漩涡() 焙茗() 滂沱()分道扬镳() 如坐针毡()(2)多音字禁脉捋2辨形组词(1) (2)(3) (4)3理解词义(1)禄蠹:(2)笞挞:(3)朕兆:(4)构陷:(5)如坐针毡:(6)富丽堂皇:(7)天造地设:(8)分道扬镳:(9)飞短流长:(10)语失伦次:(11)不速之客:4选词填空(1)启示启事我丢失了一个钱包,写了张寻物_。读完极限人生后,我受到很大的_。(2)细巧细致这件瓷器工艺_,色彩艳丽。王小丫有着一双_的双手。(3)偶然偶尔我喜欢音乐,_也打打扑克。平时管理不严,出现这种事故绝非_。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文艺评论,作者是怎样安排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的?答:1本文探讨曹雪芹安排情节的波澜的经验,作者认为红楼梦情节设计的总特点是什么? 答:2“宝玉挨打”的情节设计有什么特点?文章具体从哪几方面进行了阐述?答:3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倘若叙事类的文章行文如一马平川,读来便索然无味;波澜起伏,曲尽其妙,方能深深地吸引读者。那么,怎样写出波澜呢?结合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以及自己平时的学习及写作体会,简要总结一下。答:阅读第1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借助描写手法提出论点的。答:链接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吴功正,当代学者,江苏如皋人。196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背景展示本文选自红楼梦学刊1981年第3辑。作者以“宝玉挨打”这一重要事件为例,论证了红楼梦善于在平淡生活中掀波澜、层层铺垫、推向高潮的情节设计特点。3文体知识文艺评论写作要求(1)叙(引用、复述)议(分析)结合,一般是先叙后议,或夹叙夹议,重在评议。(2)自始至终紧扣评论对象;可写成“评述性的读后感”,但不要写成“由此及彼式的读后感”。(3)常规写作思路:列出评论对象提出作者观点列举能够证明“观点”的材料总结。(4)取材可以从内容(主题、冲突、人物性格)或形式(人物情节安排特点、语言、浪漫主义和情景结合等技巧)多角度写“综合评论”,也可从一个角度深入挖掘。要有一个中心。(5)可以运用对比、比较手法,也可用总分式结构。(6)要有文学理论术语,要有文采。文内文外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的艺术特色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倘若叙事类的文章行文如一马平川,读来便索然无味;波澜起伏,曲尽其妙,方能深深地吸引读者。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在写法上具有以下特点:1结构明晰,评述、分析有机结合。作者总的观点是曹雪芹善于在平淡生活中掀波澜,使红楼梦的情节获得了独特性。提出观点之后,作者以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为例,从“层层铺垫,推举高潮”和“善用偶然性的因素触发高潮”两个方面具体展开论述,举例时紧紧扣住观点,或先述例再分析或边述例边分析,使评述、分析有机地融为一体,深得文学评论之要领。2巧用类比,比喻说理。比喻:红楼梦是一座富丽堂皇、精工细巧的艺术大厦,我们看到了缔构者的匠心。红楼梦是一条天造地设的江流,我们看到了它的波澜。类比:(1)江河东流,时见湍急夺路,时见缓缓流淌,时见静练平展,时见波涛起伏,这是自然的运动规律。社会生活的运动规律也是如此。(2)高潮的组织有层次感。云是雨的朕兆,从乌云一片到黑云翻滚到电劈雷轰直到大雨滂沱,很有层次。同理,文学作品的高潮作为完整的矛盾运动中的重要阶段,具有前因后果、相互勾连的逻辑层次。类文品悟一曲红楼,万声叹息舒芜先生在给红楼梦作序的时候曾经说过:“红楼梦的可贵不仅在于文学价值的高深,更是因为金陵十二钗唱出了封建末期女性的觉醒。”一曲红楼,万声叹息。世态是那样炎凉,贫富是那样悬殊,那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黑暗的形成根源是阶级的不平等、人性的不纯真,更是性别地位的不公正。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繁盛,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盛大繁华掩盖之下因男尊女卑而引起的重重悲剧。那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有纯洁善良的心灵,有感动世间的美丽,有字字珠玑的清好词工,却只能在那个被成年男子控制之下的清冷社会里唱出一曲又一曲的悲歌:被折磨致死的迎春,青春守寡的李纨,远嫁的探春,孤守青灯的惜春,跳井而死的金钏儿这样的红楼,这万般叹息,是为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而潸然泪下的感慨,是对这个人情冷酷的世间的无情的鞭笞。一曲红楼,万声叹息。这叹息不仅是对大观园里所有女性的怜惜和同情,更是为女性觉醒而高歌的铿锵之词。小小大观园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温柔富贵乡”里有钩心斗角,有凶残强暴,有尊卑之分;在这样“烈火烹油”的世界里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许多清新的形象,不为世俗所染,用高洁的姿态冷眼旁观。而林黛玉便是这些鲜活形象的最好代表。这个世界仙姝寂寞林在大观园里既是主又是客,这特殊的地位使她清醒地看到世间的各样清寂,大观园“游丝软系飘香榭”的热闹在她眼里只是“风霜刀剑严相逼”的惊寒。所以她会认识到自身的可贵,会为自己贞洁的爱情而努力,所以她听到曲中唱词“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时候仿佛置身凡尘之外,为女性的尊贵而动容。这样的红楼,这样的万般叹息,将世间生灵的觉醒寄寓于一园之中,却让人们看到燎原星火带来的欣喜。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曹雪芹用尽沧桑的老眼,墨香四溢却又锐利的笔尖在这红楼里聚集所有的情思,感叹了黑暗与觉醒,道尽了对那个世界的种种流连微感言:素材运用点击文本红楼梦是曹雪芹花费十年的心血铸就的一部文学巨著。它展示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刻画了几百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再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风情世俗,成为我国经典文化名著中最璀璨的明珠。其中人物的复杂的命运,引人入胜的情节,牵动着多少后人的视线,撩发了多少人的感慨嘘叹。运用示例不论专家学者对续作有些什么批评,第九十六回“泄机关颦儿迷本性”还是感动了世世代代万万千千的读者。写黛玉听到宝玉即将与宝钗成亲后去找宝玉,“两个人也不问好,也不说话,也无推让,只管对着脸傻笑起来忽然听着黛玉说道:宝玉,你为什么病了?宝玉笑道:我为林姑娘病了”呜呼,这是怎样的真诚痴呆,这是怎样真实的交流!到这个时候,世界已不复存在,社会已不复存在,环境的桎梏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两颗滴血的心,交相映照,交相勉力支持,交相开释出无尽的苦水,交相浸泡!这就是一个没有爱情、不答应爱情的环境中的真正爱情。提醒:完成作业第二单元第7课答案精析语言积累1(1)chundjtundch txunbitubiozhn(2)jnjnmimlul2(1)缔造谛听啼哭(2)小厮撕扯嘶叫(3)辑录缉拿作揖(4)波澜斑斓谰言3(1)喻指贪求官位俸禄的人。蠹,咬器物的虫子。(2)鞭打、抽打。(3)征兆,兆头。(4)定计陷害,使别人落下罪名。(5)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形容心神不宁。(6)形容建筑物的宏伟壮丽,场面的盛大豪华;也形容文章涵盖广大,辞藻华丽。(7)自然形成而合乎理想。(8)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文中指创作方式不落俗套。(9)亦作“蜚短流长”。散布谣言,中伤他人。飞,散布。(10)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11)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4(1)启事启示解析“启示”,启发提示,使有所感悟。“启事”,为了说明某事而登载在媒体上或张贴在墙壁上的文字。(2)细致细巧解析“细巧”,精细巧妙,纤细灵巧。“细致”,精细周密,细密精致。(3)偶尔偶然解析“偶然”,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侧重出乎意料。“偶尔”,间或,有时候(相对于“经常”)。整体把握本文从结构上来说应该分为两部分。14段是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观点:红楼梦在情节安排上的经验是层层铺垫,推举高潮。57段是第二部分,具体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中心观点。从思路上来说,文章首先指出“红楼梦是一座富丽堂皇、精工细巧的艺术大厦”,然后提出本文所探讨的问题曹雪芹安排情节的波澜的经验。接着提出中心观点:“层层铺垫,推举高潮。红楼梦中的情节高潮是经过作者充分组织和准备,形成起来的。”最后,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高潮的形成有必然性,高潮的组织有层次感,高潮的发生有偶然性。重点突破1作者认为红楼梦情节设计的总特点是善于在平淡生活中掀波澜,这个观点在文章的第一段中,作者有明确的表述:“我们在本文中探讨的是曹雪芹安排情节的波澜的经验。由于小说作者致力于营造情节的波澜,就使这部不以惊险见长的多卷式长篇小说获得了吸引的力量。”2“宝玉挨打”情节设计的主要特点:层层铺垫,推举高潮。文章具体从三方面进行了阐述:高潮的形成有必然性,有社会的必然性,有情节的必然性;高潮的组织有层次感,情节波澜起伏隐显,脉络分明,渐次而又迭进地推举上去;高潮的发生有偶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的高潮到来发挥了很大作用。3(观点一)设置巧合。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巧合,即不期而恰合者。对生活最精彩的艺术表现,就在于对个别特殊现象即带偶然性现象的把握和描述。通过偶然,揭示必然;通过个别现象,揭示事物普遍性的规律和本质。巧合,既能更集中、强烈、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又能以其戏剧性,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审美魅力。(观点二)巧设伏笔。伏笔,指的是文章前段为后段埋伏的线索,是作者对文章中将要出现的具有关键意义的人或事物的提示或暗示。与这种提示或暗示呼应的就是照应。有伏笔就有照应。(观点三)张弛有致。“张”就是事件的描述或情节紧张生动,“弛”就是事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 本人服务质量承诺书(7篇)
- 2025-2026学年湖南省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一)英语试题(解析版)
- 2025春季中国太平校园招聘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河北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选聘工作人员3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餐饮业菜品成本计算与控制工具
- 行业领域企业社会责任承诺书(3篇)
- 2025年河北秦皇岛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聘专任教师3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数据分析师数据处理与分析报告框架
- 2025湖北恩施市福牛物业有限公司招聘1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销售市场每周工作汇报表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白云山学校六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语法填空-动词公开课一等奖市赛课获奖课件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
-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 春之声圆舞曲-教学设计教案
- 农业政策学 孔祥智课件 第08章 农业土地政策
- WB/T 1119-2022数字化仓库评估规范
- GB/T 16463-1996广播节目声音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和技术指标要求
- GB/T 15972.20-2021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20部分: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光纤几何参数
- 胎儿的发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