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 案 科 目: 科 学 年 级:三 年 一 班 姓 名: 陈 桂 梅 嘉荫县乌拉嘎中心校 课 程 表 节 次 星 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第一节 第二节 科学(3) 第三节 科学(5) 第四节科学(6) 科学(6) 午 休 第五节 第六节 科学(3) 科学(5) 第七节 科学(4) 科学(4) 学 生 成 绩 登 记 表 序号 姓 名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期中测试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第九单元第十单元期末测试 1张俊伟 2王一凡 3隋雨涵 4岳梦雪 5李泽阳 6冯桐桐 7范纪昌 8刘思远 9孙永成 10王瑞东 11张子为 12杨蕾 13杨国伟 14徐成鹏 15刘强 16吕思佳 17侯宝兴18 2012-2013 年度第 一 学期 三年级上科学 科教学进度表 2012年8月24 日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备注18.27-31科学是 做一名小科学家2 9.3-7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310-14校园里的植物 417-21校园里的小动物 524-28动物、植物、人 610.8-12生命离不开水715-19观察水 822-26神起的水 929-11.2地球上的水 1011.5-9常见材料 11 2-16纸1219-23纺织材料 13 26-30金属 1412.37塑料 1510-14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1617-21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1724-28期末考试 20122013年度第 一 学期 三年级 科学 学科整体备课 2012年8月 24 日 学 情 分 析 1.整体学习状况:男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课堂反应都明显高于、优于女生。 2.已有知识、经验: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有丰富的课外知识积累,平时注意对各类事物的观察,表现出对大自然、对科学的浓厚兴趣;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但课外书阅读贫乏,无法建立起必要的学习联系;部分学生对大自然、对科学陌然,无法适应。 3.儿童心理分析: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科学学习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做小实验,这种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必将成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科学学习强大内驱力和学习动力。教 学 内 容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 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第五单元:提出问题教 学 要 求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家,喜欢看科技书籍和影视作品,感受和体验科学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2.知道收集证据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动物的名称,能用不同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珍爱动植物的生命,感受大自然的美,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能清晰表述自己的问题,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知道在探究过程中,要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懂得合作,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5.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问题,能从问题中筛选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 教 学 重 点对科学、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 学 难 点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问题,能从问题中筛选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能够想出一定的办法研究问题。 教 学 关 键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问题,能从问题中筛选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能够想出一定的办法研究问题。 教 学 方 法讨论、讲解、合作、探究、表演、提问、朗读谈话、演示实验 教 具 准 备放大镜 丝绸布料 涤纶 棉布 塑料杯 红墨水 塑料管铁丝 肥皂水 放大镜 玻璃瓶 回别针 盐水糖水 课 时 安 排26课时 本学期 提高教 学质量 所采取 的措施 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方式,加强现代科学知识、现代科学理论的学习,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和教法学法。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课 标 要 求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提出问题之“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收集证据之“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结论与拓展之“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热爱科学,尊敬科学,喜欢看科技书籍和电视作品;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整体备课) 单 元 概 况1科学是 探求“科学是什么”的前概念;回忆自身类似的经历;从众多科学家的经历中理解科学的含义;尝试在活动中提出问题。2.做一名小科学家 借助探究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运用发现制作玩具。 单 元 目 标 知 识 目 标知道科学是什么;愿意提出问题。 能 力 目 标初步体验合作与交流。 情 感 目 标能够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单元训练重点、难点、关键(一)重点难点: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从科学家的经历中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二)关键:能够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教学方法探究合作、讨论、谈话、讲解、提问教具准备纸条 铅笔 彩色笔 回形针课时安排2课时课标要求正确把握科学教育特点: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提出问题之“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收集证据之“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结论与拓展之“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单元小结 课 题:1.科学是 课 时 计 划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1 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2 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学。3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4 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衡。 能力 目标1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3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情感 目标1 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2 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重点1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2 理解科学是什么。3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科学是什么。2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教学关键1 理解科学是什么。 教学方法探究 操作 实验 教具准备一张对折的纸条、铅笔、彩色笔等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板 书 设 计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老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 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了解儿童对“科学”的已知程度,便于后续活动的开展。探索和调查1 让孩子们翻开教科书,看一看第页上面的插图,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大家在一起边看边说,把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2问一问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科学的问题,要求举例。3“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引出学生更多的亲身经历。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科学家的工作相似”。5动手做“暂时记忆能力”小实验。活动前要教给学生怎么制作活动道具,还要讲清如何操作,以便能得到好的效果。6让学生读读故事,再按照教材上卡通人的提示复述琴纳的故事。7引导学生感悟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领会科学是什么与儿童自身的经验衔接,为理解“科学是什么”做好铺垫。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借助科学家的故事,认识科学是什么。学生一定知道的不多,应多搜集一些资料。回顾和解释1 什么是科学?2 科学探究的步骤是什么?知道“科学”是什么教学反思 课 题:2.做一位小科学家 课 时 计 划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衡。 能力 目标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家的满足感。 情感 目标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重点学生能从平衡活动中体验探究,但不能与发明创造相系。 教学难点体验活动有效开展,树立起做科学家的信心。 教学关键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教学方法探究 操作 实验 教具准备三角形、拱形硬纸片,晒衣夹子若干,铅笔(削好带尖的)或雪糕棒、一段金属丝(要柔软一点的,用手就能缠绕的)圆规、曲别针、各种颜色的卡纸(硬纸板)、剪刀。 课时安排1课时 板 书 设 计科学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提出问题 教学时间: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指导学生进行找平衡的活动。分步发放器材,进行提示。让学生去试提醒学生把曲别针的位置画下来,可以用一个圆点符号代替曲别针使学生经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索和调查1 你还能想出哪些办法使物体保持平衡?(组织学生动手尝试)2 引导学生回忆经历的过程。3 组织学生交流科学家的资料。4 组织学生做“视觉暂留”实验。(做之前教师讲清要求。)进一步寻找物体平衡的方法。通过收集科学家资料,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体验科学结论来之不易,体会视觉暂留现象。回顾和解释1 你喜欢哪些科学家?2 你过去做过哪些与科学家工作相似的活动?3 你想做哪些和科学有关的研究?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测试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整体备课) 单 元概 况本单元的内容: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植物的不同与相同3、动物的不同与相同4、植物动物人 单 元 目 标 知 识 目 标1.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2.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3.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能 力 目 标1.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能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认识几个大类动物的特征,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并能根据这些特征,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归类。2.认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和生存空间。靠吃其他生物获取营养。 情 感 目 标1.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2.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3.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4.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5.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6.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单元训练重点、难点、关键(一)重点难点: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意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二)关键: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教学方法探究合作、讨论、谈话、讲解、提问教具准备记录纸 铅笔 白纸 动物图片 活体蜗牛课时安排2课时 课标要求1 科学探究: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意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2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单元小结课 题:1.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课 时 计 划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能力 目标1.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2.能够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情感 目标 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教学重点 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 知道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教学关键1 理解科学是什么。 教学方法探究 操作 实验 教具准备供学生寻找的某环境(校园、田野、花园或苗圃);记录纸。 课时安排1课时 板 书 设 计有生命物体具有的特点:能够生长、能繁殖后代、都要吃东西都需要呼吸等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 我们去校园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好吗?教师事先考察寻找地点。提醒学生注意:不要遗忘一些隐蔽的地方。寻找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讲清注意事项。讲清如何记录,强调可以写,也可以画。规定寻找时间为分钟左右。教师可以划定一个活动范围,提醒学生不要跑出去很远。通过寻找,积累大量感性认识,为生物概念的形成提供依据。探索和调查1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2把汇报结果列在黑板上。3“瀑布具有有生命物体的特征吗?” 要求学生在回答时说出理由概括出有生命物体的基本特征。通过辨析,进一步明确有生命物体具有的特征。回顾和解释1生物具有哪些特征?进一步明确有生命物体具有的特征。 教学反思课 题:2校园里的植物课 时 计 划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1、能对各种各样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按一定的标准给植物排序和分类。2、初步了解植物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3、意识到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 能力 目标引导学生对植物展开研究,通过对植物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获取有关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外部形状等方面的信息,渗透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了解常见植物的不同特征,并能说出不同植物的相似之处。 情感 目标引发学生对认识植物的兴趣,了解学生的已有人知。 教学重点认识植物的形态。 教学难点认识植物的形态。 教学关键注意观察。 教学方法探究 操作 实验 教具准备课前了解学校里的各种植物,学校里的植物的照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板 书 设 计教学时间: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 导入 1. 师:先给大家欣赏几副图片,(出示学校植物的照片)这些图片漂亮吗?漂亮在哪?2师:这些图片看上去,满眼都是绿色,非常漂亮,那你们有没有觉得图片中的这些景色有点眼熟呢?是哪里的呢?对了,这些图片显示的就是我们学校各个地方的绿化,我们学校的植物可真多啊,今天我们就象科学家一样一起来研究一下我们身边这些植物,好吗?(板书)二. 认识校园里的植物 1、整体认识植物: (1)师带领学生排队走进校园里植物较多的地方。提问: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比一比谁说得最多? (2)提出观察任务: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是什么样子的?这些植物长得有什么特点?(要求从高矮、外形困扩等方面描述植物) (3)交流后让学生按照由矮到高的顺序给这些植物排序,说说矮的、高的植物各有什么特点。 (4)小结: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2、局部观察植物 (1)提出观察任务: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 讲解如何观察树皮:先看一看,有什么不同?再摸一摸,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再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 讲解如何观察树叶: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把它画下来。 讲解如何观察花: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 (2)师生观察后交流。(交流时要让学生尽情地说,并及时鼓励) 3、比较植物的相同之处。 (1)师提问:它们有很多不同,那它们为什么都叫做植物呢?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2)交流讨论:有根、茎、叶等组成部分,位置相对固定等。三、对植物进行分类 1、师:植物种类繁多,世界上45万种,难记吗?科学家为了方便人们去认识它们,把它们分成的很多类,你能对这些植物分类吗?(P17) 2、小组讨论,用多种方法进行分类,先说标准,再分。 课 题:3. 校园里的小动物 课 时 计 划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知道常见动物的名称。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能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认识几个大类动物的特征,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并能根据这些特征,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归类。认识昆虫身体的基本结构。 能力 目标1 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2 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情感 目标 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教学重点 知道动物的共同特征。 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知道动物的共同特征。 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关键1 理解科学是什么。 教学方法探究 操作 实验 教具准备任选一种鱼,课前捉来的蚂蚁、各种动物的图片、两个不同类的动物。课前在学校里捉蜗牛或蚂蚁;几种食物:肉片、菜叶、苹果皮、鸡蛋、面包(少量) 课时安排1课时 板 书 设 计 教学时间:二次备课教学过程 一. 谜语导入 1、小朋友们,老师这儿有一个关于小动物的迷语,猜猜它是谁? 2、出示迷语: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棉花喜爱它,捕虫最著名。 3、今天我们的活动就是研究校园里的小动物。(板书课题) 二. 组织探究活动 1、交流在校园里发现的小动物。 (1)师:课前大家已经在校园里寻找过小动物了,说说你们在校园里发现过哪些小动物?能简单描述出它们的形态吗? (2)学生交流。 (3)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到校园里捉蜗牛或蚂蚁的,你们捉到了吗? 2、观察蜗牛和蚂蚁 (1)师:每个小组就观察自己从校园里捉来的小动物。 (2)师提问:我们应该怎样观察这些小动物呢?在观察时应该注意什么? (3)学生学习书上的观察蜗牛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4)师生共同讨论并总结观察时的注意点: 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小动物受到惊吓; 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小动物受到伤害; 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会发现更多的特性。 观察时要把观察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画的时候要画得“像”,不要进行艺术加工。 (5)教师提供材料,学生分组观察、记录,教师巡视并指导 (6)全班展示、交流,教师适时补充蜗牛与蚂蚁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惯。 3、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 (1)谈话:我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蚂蚁,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学生小组内讨论。 (3)全班交流。 (小动物的相同点可以从生命的共同特征方面找出,如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不同点也是每一类动物特有的特征,如生活环境、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 三. 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1、看教科书第21页,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还认识哪些动物? 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交流分类依据和分类结果。 五、总结 补充讲解动物学家珍.古德博士的故事。课 题:4 植物.动物.人 课 时 计 划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能够对植物、动物、人进行观察,比较出它们的不同与相同。 能够用语言、文字、图表表达、交流观察的结果。 能力 目标 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和生存空间。 靠吃其他生物获取营养。 情感 目标 懂得尊重其他物种,与之和谐相处。 意识到人也是动物,是自然的一部分,要做有益于生存空间的事情。 教学重点1.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找出植物、动物、人的相同于不同。 教学关键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和生存空间。 教学方法探究 操作 实验 教具准备图片 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板 书 设 计相似之处:都是动物、都要呼吸、需要水分、会繁殖、会死亡、会长大、需要一定空间等。不同之处:人能够直立行走,人的大脑发达,有语言,有思维。最根本区别是人会劳动。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找出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之处,看谁找得多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探索和调查2组织学生把比较的结果用集合图记录下来3找其他动植物作比较,尽量找身边熟悉的动植物。4人和黑猩猩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5利用画面上类似的动作,引发学生讨论人与其它动物的关系。随即进行善待动物、善待自然的教育。6引导学生把人归为动物一类,让学生说出人与动物的相同点和自身的独特性。7动物植物人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将前面的比较结果再进一步进行比较,得出有生命物体具有哪些共同特征。8 让学生谈谈人与动物、植物应如何相处。9 引导学生说出图内各部分应该填什么,填圆圈图。(可以先看“笔”的圆圈图,说说几种笔之间的关系。)知道人也是生物,懂得人与其它生物要和谐相处。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明确生物、植物、动物、人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回顾和解释动植物有什么区别?请你把它们的区别写出来或画出来。(理由越多越好)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测试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整体备课) 单 元概 况第一课:生命离不开谁 第二课:观察水第三课:神起的水第四课:地球上的水 单 元 目 标 知 识 目 标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特征,并加以描述。2.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知道水能溶解一切物质。了解谁毛细现象和表面扩张现象。3.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联系。知道水域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能 力 目 标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知道水能溶解一切物质。了解谁毛细现象和表面扩张现象。 情 感 目 标1.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2.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单元训练重点、难点、关键(一)重点难点: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知道水能溶解一切物质。了解谁毛细现象和表面扩张现象。(二)关键:能够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教学方法探究合作、讨论、谈话、讲解、提问教具准备收集水的资料 牛奶 糖水 筷子 红色水 烧杯课时安排4.课时课标要求正确把握科学教育特点: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提出问题之“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收集证据之“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结论与拓展之“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单元小结课 题:、生命离不开水 课 时 计 划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知道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知道家庭、农业、工业、交通、娱乐等领域离不开水。 能力 目标1 能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2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根据需要,从更多的渠道查阅有关资料。3 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情感 目标意识到水就像母亲的乳汁,哺育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教学重点 知道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知道家庭、农业、工业、交通、娱乐等领域离不开水。 教学难点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教学关键知道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教学方法探究 操作 实验 教具准备每组一个菜板 一把菜刀 一块纱布 一个小烧杯 黄瓜 课时安排1课时 板 书 设 计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一、交流彼此的知识和经验,全面提升水的重要性认识。1、教师提出讨论内容:水有什么用?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水?要求说得越多越好,每组把讨论的结果及时的写或画在白纸上。2、每组代表把纸张贴在黑板上,并作介绍。学生评比哪一组水的作用说得多,说得好。3、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查找的资料补充水的作用。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动物、植物、人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离不开水。1学生在上本课之前对水的作用已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但都是琐碎的,这部分内的教学目的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用看、说、写、画等方法将学生头脑中支离破碎的知识纳入到较完整的体系中,使学生领悟“生命离不开水”的真正内涵。探索和调查二、启发学生动脑想办法,发现植物体内的含水量。1、教师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挤”出植物体内的水,想的办法越多越好。2、学生讨论:如何比较植物体内水的含量。3、每组选择几种方法“挤” 出植物体内的水,并进行比较。4、学生活动后的汇报:哪些植物含水较多?哪些植物含水较少?1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真实地感受植物体内的水,活动时所用的植物应选择含水量较多的蔬菜和水果,这样学生容易“挤”出水来,也便于比较。2“挤”水的方法很多,教师可在课前提供给学生“挤”水的工具,如纱布、菜刀、切菜板、榨汁机等,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工具,但这里的安全教育非常重要。3关于水量的比较,如果能将水“挤”在烧杯里进行比较最好,但要注意进行比较的植物的量大致要差不多,如果不能明显地将水“挤”在烧杯里的话,可以以餐巾纸的潮湿程度来比较。4在教学时,教师还可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还有哪些地方有水,目的让学生明白除了植物体内有水外,动物体内也有水,例如鸡蛋里有水,人体内也有水等。回顾和解释 三、在涂色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人体及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水。 1、教师提问:有谁知道我们人体里含有多少水吗?我们喝的牛奶,吃的鱼、鸡蛋等含有多少水吗?2、学生猜测。3、学生用淡蓝色的水彩笔表示各种物体中水的含量。1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了解人体、各种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水,了解人们在吃食物补充营养的过程中,也补充了大量的水,在教学时,2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其他食物含水量的数据,使学生了解得更深入、更多一些。4、讨论:你看了各种物体中水的含量有什么想法,或你想说些什么吗?3教师应说明百分数所表达的含义。可以用一个圆来解释,但不能耗时太多,目的只是让学生看懂,而不是会算百分数。 四、通过亲自观察,发现植物每天要“喝水”,进一步感受生命离不开水。1、 1、教师出示小草,提问: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小草每天“喝”多少水呢?2、学生讨论:需要哪些器材?如何保证容器中的水是被小草喝掉的呢?如何设计实验装置?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4、分组安装实验装置,并讨论:怎样知道小草“喝”了多少水呢?5、布置课后观察作业,并将每天的观察结果记录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1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连续观察一周小草每天“喝”了多少水,从而使学生在对小草的呵护中,进一步感受生命离不开水,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2由于三年级学生还小,所以平时教师要加强督促和管理。最好在学生明白装置原理的基础上,在教室里安放装置。然后,将其摆放在向阳的窗台上,这样便于学生天天观察和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教学反思 课 题:2、观察水 课 时 计 划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1 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2 知道观察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 能力 目标1。能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4.学生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记录观察结果,用较具体的语言描述观察结果。 情感 目标1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1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出水。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水的发现。 教学难点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水的发现。 教学关键能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 操作 实验 教具准备实验材料 牛奶 酸醋 糖水 冷开水 筷子 课时安排1课时 板 书 设 计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一、导入新课,交流对水的认识1谈话: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生命离不开水,它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教师适时地出示一杯水)关于水,你们还知道些什么?1 1学生交流对水的已有认识,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记录在黑板的左侧“我知道的水”一栏里。2 2引入新课,揭题:同学们知道这么多关于水的秘密,说明平时大家对水都很感兴趣,观察得非常仔细。其实这普普通通的水还有许多的奥妙呢!下面我们就让我们继续来观察和研究水吧。1在研究水之前,让学生说说对水的已有认识可以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将教学活动引向对方法的探究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达到资源的共享,引导学生与同伴分享他们已有的经验。2将学生的发言板书出来,既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又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引导他们认真倾听同伴的意见以达到交流的目的,同时也将学生的思维留下了痕迹。探索和调查二、通过找水的过程来学习认识物体的科学方法。1、 1、谈话:既然同学们对水都很熟悉了,那么我们就来做个游戏,请你从桌上的4杯液体中将水找出来,并且把辨认水的过程、方法和理由写下来或者用图画出来。我们不光比速度,更要比哪一组的方法最科学、最合理,比哪组的发现多?所以在活动前请各小组先讨论一下,不要到时手忙脚乱的。2、学生分组活动:辨认哪一杯是水。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辨认水的过程、方法和理由,并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较为合理和科学、哪一组记录的好1此活动的目的不光是认识水的性质,更重要的是对观察方法的探究,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此项活动。交流时请学生先出示记录纸,然后按记录的过程边演示做法边说明这么做的理由。这样的交流需要小组的合作。学生品尝液体味道时,不要共用一根筷子,这样不卫生。在恰当的时机教师要强调不认识的物体不能随便尝,以防中毒。 2学生容易将气味和味道混淆,把嗅气味当作闻味道。老师要提醒学生:闻的是物体的气味,尝的才是物体的味道。强调不了解的物体,千万不能随便闻,也不能随便尝。 回顾和解释三、引导学生发现水没有固定形状、易流动的特点。1(出示装在不同形状容器里的水)讲述:请仔细观察这些容器里的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2小组进行观察,并把观察到的水的特点记录下来。3小组汇报、讨论,得出结论。1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易流动的特点。这项内容看似简单,却有利于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2教师可以多提供几种形状不同的容器,便于学生发现水没有固定形状和易流动的特点。四、体会水滴流动的快慢与水滴的大小有关。1。讲述:我们已经知道水容易流动,那水流动的快慢可能和什么有关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2学生进行预测、设计试验。3分组试验,得出结论。1试验时可以分别将滴、滴、滴、滴、滴水的水滴滴在流速板凹槽里或油毡纸上的水平位置上,慢慢倾斜一定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兔年春节慰问信范文(6篇)
- 儿童日常推拿培训课件
- 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一中、大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物理含解析
- 广东省四会中学广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含答案
- 赣南师范大学《导游基础知识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太原科技大学《设计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环境分析测试技术(现代仪器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建筑材料与构造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渤海大学《工程力学(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品牌系统识别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中石油政工师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跨文化沟通能力的试题及答案
- 教学专长及突出贡献
- 西方哲学试题库及答案
- 燃气公司新员工入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 第10课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 跨高速施工安全教育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单元作业设计
- 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4 When is the art show?单元教学设计(6课时教案)
- 医院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
- 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2024年第四季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