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汇报.doc[范本]_第1页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汇报.doc[范本]_第2页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汇报.doc[范本]_第3页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汇报.doc[范本]_第4页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汇报.doc[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汇报以文化人,激活向善力量武平因地制宜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工作汇报“核心价值观必须落到实地才能生根开花”;“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图书馆的典藏,而是民众的生活向导。”基于这一理念,2015年以来,武平县致力寻找“我们想宣传”与“群众愿接受”之间的结合点,选定了几项工作作为抓手和突破口。一方面,因地制宜推进乡村道德文化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好人数字体验馆建设,在每个村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道德文化墙,在每个“美丽乡村”示范点以及其它一些村建设“勤、善、仁、孝”等不同主题的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开展润物无声的静态“微宣传”;另一方面,组建县、乡二级业余讲师团,经常派出业余宣讲员们下乡进村开展丰富多彩的动态“微宣讲”,给群众讲故事、说孝道、谈伦理,以文化人,激活向善力量。一、“图说”上墙,道德文化润人心一是找准切入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是一些高度概括的宏观理念,必须化为老百姓一听就懂、一看就知的东西,才谈得上激发群众共鸣、让老百姓接受。那么,如何找到通俗易懂的好载体,让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入脑入心呢?到各乡村多次开展调研后,针对所发现的薄弱环节,武平县进一步明确了思路,找准了切入点:根据本县实际,把建设道德文化墙、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以及走村串户“微宣讲”作为重要抓手,打造好“以文化人”的动态平台和静态阵地,将核心价值理念“种”到百姓心里。二是建好道德文化墙。要求乡镇一级200平方米以上,村一级按人口数确定道德文化墙规模,3000人以上的村建设100平方米以上,1500-3000人的村80平米以上,1500人以下的村50平米以上。不拘一格,公园式、长廊式、卡通标牌式、围墙壁画式均可,注重亲和力,以漫画、歌谣等生动有趣、易读易懂、易传易唱、能吸引群众并引发共鸣的载体,展示国家大政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礼仪、传统美德、村规民约、善行义举榜等等,年底对各乡村完成情况进行评比评估,以奖代补。由此,“让优秀传统文化从书堆里走出来,树在群众的眼前,以图说的形式重新回归到民众之间,达到以文化人的效果。”三是打造主题公园。在干部群众积极性高、交通便利、人口集中、具有一定公园基础的行政村,特别是美丽乡村示范点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省、市级文明单位出资、村居出点,并整合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让村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受到无声的熏陶。这样的主题公园建起来,农村老百姓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在干净整洁、鸟语花香、富有文化品位的地方散步,非常受欢迎,自然就可以成为我们一个永久性的宣传阵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而无所不在。目前,武平县已有205个村完成了1万6千多平方米的道德文化墙建设,去年启动了16个村的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建设,目前已建成13个。“和为贵,孝当先”、“有德者,品自高”一幅幅漫画、一首首歌谣以及经典句段,构就独特的乡村 “墙体文化”,引来过往群众驻足观看。不少家长说:“每天接送孩子路过时,都会在这里停留一下,教孩子认认墙上的字,讲讲做人的道理。”下一步,按照县委主要领导的要求,将在另外15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启动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建设。二、“乡音”宣讲,田间地头播文化一是明确角色定位。当前,体制内干部的教育培训已有各种渠道,可却并无一个固定机制去解决“老百姓谁来讲”的问题。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思想多元、信息芜杂的背景下,基层老百姓的思想引导已成为各级党组织必须关注的急迫问题。业余讲师团可谓应运而生,定位明确:既不同于党校等举办的各类干部培训,也不同于旨在为领导干部提供理论学习的“梁野讲坛”,而是直接面对一线群众,打通“理论下基层”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建好宣讲队伍。重树乡村伦常秩序、将优秀传统文化“播”到田间地头,有赖于建立一支乡亲们听得懂的文化讲解队伍;而乡村知识分子,无疑是乡村优秀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去年7月以来,武平县着力挖掘民间文化人才,以他们为主,加上部分行业专家及其他热心人士,组建了县乡两级业余讲师团;与此同时,还吸纳梁野文化传媒、侃夫文化传媒(山樱花文艺队)、鹅山文化传播、天银文化传播等积极性高的镇村级社团加入,并支持天然文化旅游、德一文化传媒等企业组建了“中源文化讲坛”、“家文化”宣讲团等平台。我们对这支业余宣讲队伍从宣讲技巧、宣讲纪律、宣讲实例示范等方面开展了培训,同时还对他们自编自演自讲的节目进行具体指导和引导,切实提升其素质,使之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三是注重宣讲实效。9个多月来,这支由近200名群众“唱主角”的业余讲师团活跃在乡间,以“百姓讲、讲百姓、百姓听”、“乡音宣讲”等多种形式,围绕与人为善、孝老爱幼、敦亲睦邻、诚信为人、乡土历史人文等选题“送课下乡村”,举办了20多轮各种宣讲。乡镇也自行组织了村居好人好事、民间传统技艺、“爷爷奶奶一堂课”等灵活多样的“微宣讲”。通过这些,变“大报告”为“小课堂”,将掩映在古典书籍里的传统文化“翻译”过来,用农民的话,说农民的事,教身边的人。三、“好人”上榜,春风化雨扬善举一是崇德尚善,专题展示。放大点滴善举,能最大限度汇聚社会正能量,催生更多的善念与善行。作为龙岩市首个“全国文明县城”,武平好人频现,目前共有1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被评为“省道德模范”,27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和“福建好人榜”,成为名副其实的“好人之城”,有力助推武平县成为闽西唯一的“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为集中再现身边的这些凡人善举,我们除了从制度上给“好人”模范以各种帮扶和礼遇之外,今年还规划设立“好人之城数字体验馆”,声光电融合,集中再现身边的好人事迹,以此触动参观者的心,营造人人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二是多管齐下,干群共建。文化墙、业余宣讲、专馆展示,只是武平县“以文化人、播种善良”的众多实践举措之一。近年来,武平县通过宣传引导、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形式,倡导全民共建“好人之城”。在一个个“好人”典型的潜移默化下,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竞相加入志愿者队伍。目前全县共有173支志愿服务队、7598名志愿者,广泛开展送温暖捐款捐物、文明交通劝导、无偿献血、扶助残疾人,关爱农民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文明春节”、“文化端午”、“经典讲座”等各类志愿活动,积德行善成为许多人发自内心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三是坚定信念,久久为功。“以文化人”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也许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但坚持做下去,一定会带来润物无声的变化。比如十方镇鲜水村,今年2月开春后,鲜水村准备开一条长约1公里的机耕路,牵涉10多亩田地征迁,村民林良奎、林良秋等人,不仅主动同意征迁,还帮做其他农户的思想工作。村支书表示,建起文化公园后,看着干净整洁美观的公园,村民也不好意思乱倒垃圾了,甚至捐钱请人打扫村子。四、唤起共识,滴水穿石谱新篇为了确保上述特色工作有效推进,去年7月底至8月初,武平县委宣传部依次赴全县17个乡镇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座谈探讨,唤起基层共识,汇聚攻坚合力。反复强调,力促这些理念成为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以及其他干部群众的广泛共识:其一,“当前,农村思想文化领域面临多元思潮的严峻挑战,必须创新方式,积极应对。思想文化阵地我们不去占领,种种不良思潮就会去占领,这项工作,我们必须去突破。”其二,“传播核心价值、凝聚民心共识,对于转变社会风气、密切干群关系、争取群众对各项中心工作的支持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同时它又是一项长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甚至不是一两届政府任期内能够立竿见影。但只要持之以恒,一定会有滴水穿石之效。”其三,“主政一地,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则其功绩丝毫不亚于经济指标的升级进位。”五、下步思路下一步,武平县将继续贯彻落实省宣、市宣的各项部署,乘势而进,从六个环节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入民心:一是提升质量;二是刷新内容;三是拓宽渠道;四是丰富形式;五是效果监测;六是实时调整。根据前期的实施情况,对宣传品的内容和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