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重大突破.doc_第1页
甘肃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重大突破.doc_第2页
甘肃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重大突破.doc_第3页
甘肃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重大突破.doc_第4页
甘肃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重大突破.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甘肃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重大突破:土地长出奇迹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8年10月11日 来源:甘肃日报【字体:大 中 小】【E-mail推荐】金秋九月,甘肃省广河县城关镇十里墩村,如汐似潮的玉米遍布沟岔梁峁、梯田坡洼,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气息。曾因春季“卡脖子旱”而无法出苗的山旱地,竟然种出了亩产高达1000多公斤的玉米。村民马春海掰下硕大饱满的玉米棒子,道出了原委,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让土地长出了“奇迹”。村民马福禄自编顺口溜称赞:“双垄沟播玉米棒子,掰下来能装几仓子,粒粒就像金豆子,拉到市场上变票子。”“全膜双垄就是好,等于挖了集雨窖,不用水泵把水浇,庄稼健壮产量高。”备受甘肃省广大农民欢迎的这项农业技术,就是被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称为“旱作农业的一场革命”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这项技术结束了甘肃省半干旱地区被动抗旱的局面,改写了旱作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的历史,在国内率先闯出一条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变传统技术为现代技术的旱作农业新路子,“正在旱作农业区引发着一场新的革命”。今年已在甘肃省推广面积达289.5万亩,预计增产粮食达4亿多公斤,为提高甘肃省粮食安全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深挖内潜 科技神威保增产面对今年国际粮价大幅飙升、全球粮食供需紧张的严峻形势,我国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夏粮取得丰收。甘肃省为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增长,今年出台发展旱作农业的意见,制定全省粮食生产能力在现有基础上到2010年增加50万吨的目标。50万吨,不是小数字,尤其在甘肃省这样一个干旱山区,靠什么来实现?甘肃省把重点推广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作为干旱半干旱区提高粮食产量的核心技术。甘肃省广大农技人员不断创新旱作农业新技术,从2003年开始试验、示范,2005年大面积推广,探索出了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集成技术,成为甘肃省粮食增加单产的“科技保障”。榆中县小康营乡小康营村曾因干旱缺雨,村民王维仁把种庄稼称作“赔本”买卖,大旱之年,颗粒无收,连种子、化肥等本钱都收不回。而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让他和村里人摆脱了“旱魔”,搭上了科技高产车。“今年遭遇霜冻、旱灾、冰雹等自然灾害,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亩产600多公斤,真是冻不死、旱不垮、打不烂的铁杆庄稼。”长期以来,像小康营村这样的甘肃省中东部干旱半干旱山区,旱灾频发。甘肃省广大群众在漫长的抗旱实践中,采取压沙保墒、修梯田塘坝、打集雨水窖等一系列旱作农业蓄水保墒措施,但战胜“旱魔”的长期愿望仍未实现。如何科学“蓄住天上水,保住地里墒”、解决长期以来的被动抗旱问题?甘肃省广大农技人员创新探索,组装配套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集工程措施与生物技术相结合、蓄墒技术与保墒技术相结合、传统抗旱措施与现代抗旱技术相结合、良种与良法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变单一的抗旱技术为综合的抗旱技术,为降水在300毫米左右的半干旱地区农作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人工集雨小环境,从根本上解决了西部干旱地区春季降雨少、作物无法出苗和保苗的难题,为“风险”旱作农业“买”了保险!记者在榆中县连搭乡石头沟村的试验田里看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玉米棒子粗壮结实,丰收在望;半膜覆盖、全膜平铺的玉米棒子干瘪未熟;露地玉米不结棒子、只有低矮的秸秆。据甘肃省旱作区不同生态区域内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试验表明,种植玉米比相同条件下的半膜平覆增产都在35%以上,种植马铃薯比露地栽培增产30%以上,旱地玉米平均亩产500公斤,最高可达1000公斤,将传统耕作方式下的“绝收年”变成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下的“丰收年”。省农牧厅副厅长、农学博士生导师尚勋武说:“由国家审定的一项良种,研究人员至少研究十多年时间,目前增产幅度大约是5%。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增产幅度达到20%左右,真是很了不起!而甘肃省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增产幅度达到30%以上,可以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相媲美!”力拓外延 推广打造致富路广河县庄禾集镇司家坪村因干旱,村民大多外出打工。然而这两年,地头上悄悄兴起的新变化却让很多外出务工的农民回到了家。村支书李德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全村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5000亩,每亩地政府补助地膜60元,农民自己投入30元,亩均产量1000公斤,亩均增收200元,仅此一项为全村增收100万元,种植户户均增收2000多元;同时,用双垄玉米秸秆规模养羊、养牛,带动农户年收入两三万元,比外面打工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开辟了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围绕甘肃省旱作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在相关会议上指出:“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对促进甘肃省农业增产、确保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500万亩,就可增加粮食产量50万吨,农民人均可从中增加收入40元。”省委、省政府将这项技术列为全省重点推广的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在全省旱作农业区普遍推广,仅今年一年用于这项技术推广的专项经费达5000万元,公开招标采购了3000吨地膜、2450台起垄机械,对30个旱作农业县项目区进行补贴。农业、财政、科技、水利、金融等部门协作配合,形成了扶持该项技术推广的良好机制。农业部也给甘肃省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各市县筹集整合资金6501万元,用于项目配套。全省上下一致努力,今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迅速推广到289.5万亩。春天,甘肃省中东部干旱半干旱山区农民抢墒顶凌覆膜,沟沟岔岔间勾画出一垄垄银色的全膜双垄沟播壮美画卷。秋天,经历了持续大旱、昔日几乎荒芜的田地里,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普遍长势喜人。全省预计可增产玉米4亿多公斤,加上秸秆收入,农民可增收8亿多元。甘肃省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成为一项扶贫致富和利民惠民工程,趟出了一条旱作农业区抗旱增产的路子,一举打破了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的历史。省委、省政府决定再筹集1.2亿元资金,计划2009年在全省再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500万亩。今年6月以来,来自农业部、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和全国各地的领导和专家先后来甘肃省考察。认为甘肃省推广的以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旱作农业集成技术,是旱作农业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推进了旱作农业区由被动抗旱向主动抗旱的转变,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北方旱作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农业部将在全国类似地区组织推广。改善生态 旱塬黄土变绿地行进在广河、会宁、通渭等甘肃省大面积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县区,山峁沟梁间的双垄玉米郁郁葱葱。当地村民们给记者传递着同一个喜讯:往年,地里小麦已收割,到处光秃秃一片,真是秋干气燥。今年,有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地里能种玉米了,空气变得很湿、很新鲜。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带来的生态效应不仅这些。甘谷县安远镇王马村村民王效忠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积累了大量的玉米秸秆,他将玉米秸秆通过青贮,养了30只羊,既解决了每年11月至来年4月枯草期的饲草问题,又用羊粪作沼气原料,解决了燃料问题,不再去上山砍柴,产生的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还田,防止了双垄玉米的叶面病虫害,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形成良性生态循环链条。每年仅此一项节省煤、化肥、农药等开支2000多元。今年,由于大面积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全省玉米面积超过800万亩,比去年净增50多万亩,预计将增加玉米秸秆150万吨,为山区农民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丰富充足的原料,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将那些广种薄收、地处交通不便的地退耕还林(草)、林中间种牧草,保护了生态环境。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动了甘肃省旱作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化,初步形成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发展格局,过去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传统旱作农业区如今迈向恢复、优化生态环境的路子。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动甘肃省玉米种植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促进了旱作农业区现代农业的发展,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天水市秦州区下寨子村发展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初步形成了“玉米种植-奶牛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