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教案2 (1).docx_第1页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教案2 (1).docx_第2页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教案2 (1).docx_第3页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教案2 (1).docx_第4页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教案2 (1).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课题咏怀古迹(其三)授课人二次备课授课班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诗中塑造的昭君形象,理解杜甫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感。2、分析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和技巧。3、提高鉴赏咏史怀古诗的能力。自主学习检查内容和方法【本课导入】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了播种和平睦邻的种子,去国离乡,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她也得到了“落雁”的代称。她就是王昭君。唐大历年间,漂泊半生、历尽沧桑的杜甫,来到了昭君的故乡,在飘零之中遥想几百年前的美人,杜甫会发生怎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将通过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去寻找答案。一、检查自主学习效果1、预习检查:你能准确朗读这首诗歌吗?学生试读,学生点评朗读的节奏、重音、停顿、情感的把握(教师点拨)。教师范读。学生集体朗读。2、写作背景:(预习补充)(1)解题:通过题目能看出来这是一首咏史诗。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大多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教师补充:看到标题我们应该猜得出来,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是一组七律诗组。咏怀古迹五首与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2)背景:再引导学生看注释。知道此诗作于大历元年,即766年。还知道是“咏叹”昭君出塞之作。这样,熟知历史的同学就应该知道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杜甫人生的就知道是杜甫晚年之作,而他的晚年是悲惨的。至此,读者应该能明白一些什么。教学重点难点二、明确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赏析诗歌,理解寓意,感受杜甫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感,把握主旨。2、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根据学生的问题整理的。组织学生讨论展示评价三、合作探究分析文本(学生讨论分析)1、你知道诗歌的意思吗?(自由诵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并复述诗歌内容。)【明确】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汉元帝)曾经是看着画图来认识昭君的美貌。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2、此诗写的是昭君出塞,对于出塞的昭君,多数人是看到了她的美貌,而在这首诗歌中你读出了昭君怎样的心情?请用诗歌中的一个词概括。能直接表现昭君怨恨的是哪一句诗?【明确】怨恨。诗句:分明怨恨曲中论。3、过渡: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开始就写她的怨恨?(不是)写什么?(写景)4、首联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明确】“群山万壑赴荆门”,多么雄伟的图景!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赴”本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目的:引出歌咏对象昭君。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帮,嫁到殊方异域,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5、你能从哪些诗句读出昭君的怨恨?昭君怨恨的内容是什么?【明确】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怨恨的内容: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夜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6、这些诗句是如何体现昭君之怨的?(写了什么内容,是如何写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此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展现了昭君悲剧的一生。有“去”和“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古国,留在了不该留的荒漠;“紫台”的富丽堂皇也与“朔漠”“青冢”的荒凉形成对比,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木三分;通过这些对比,表现了王昭君生前的不幸与孤苦和死后的孤寂与冷落,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此联则道出了昭君一生悲剧的根源。“画图省识春风面”用了一个典故,写王昭君生前在汉宫不被赏识的寥落,这也是昭君一生命运的转折点,“春风面”与“月夜魂”形成对比。“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昭君的不幸是怎样造成的?作者持怎样的观点?元帝昏庸:小人当道,画工毛延寿的无耻行径,但归根结底是皇帝昏庸。显而易见,这两句与上两句前后呼应,交叉衔接。正因为元帝“省识春风面”,才有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的悲剧;正因为昭君“空归月夜魂”,才有其“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凄凉。总之,对昭君悲剧的根源做了明确揭示。【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尾联正面描写昭君的怨恨,千载以来琵琶弹奏出来的胡地之音中,分明倾诉着她的满腔悲愤。“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至此,作者好像恍然大悟:怪不得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调,原来那正是昭君永远在诉说着她不得生还故乡的怨恨!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是否又会响起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板书:对重点难点进行点拨或精讲四、教师重点难点点拨1、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诗歌是不是含有什么深刻寓意呢?【明确】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道,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所以,诗歌对王昭君给予了深厚的同情,也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以及羁旅他乡的苦闷和惆怅。(咏怀诗的特点:借古人写自己,抒己怀。)那诗人为什么选择了昭君来咏叹呢?【明确】二人有相似之处。王昭君才貌出众,不肯贿赂画工,最后远嫁匈奴,身葬绝域,令人悲慨。杜甫也学富五车,遭到排斥,晚年飘泊江湖,居无定所,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所以对昭君出塞之事大加议论,对昭君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杜甫咏王昭君,不过是借昭君之事,浇胸中块垒。板书:昭君诗人绝代佳人才华横溢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贬身死异国,环珮空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归(千载之怨)(深沉怨恨)2、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1)怀古咏史诗特点:标题: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之后加上“怀古”等。内容:咏古迹;怀古人;忆古事。感情:感慨物是人非;借古讽今;怀古伤己;反思历史。(2)一般方法:弄清史实: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体悟感情:为什么要描写古人的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什么态度?(怀人伤己、怀古伤今、理性反思-)分析技巧:这种态度用什么方法表达?(在构思上,有的借景抒情,有的议论引发;在章法上,有的正面对比,有的侧面烘托;在手法上,大多引用典故。板书:课堂练习检测设计五、教学小结练习反馈(一)课堂小结诗歌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入题,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诗人怀人伤己,借咏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抒写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飘沦的悲苦情怀。(二)练习反馈1、背诵并默写全诗。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台 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明确】这是拟人的说法。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