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娘子关前 教案3.docx_第1页
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娘子关前 教案3.docx_第2页
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娘子关前 教案3.docx_第3页
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娘子关前 教案3.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娘子关前一、教学目的:1、了解本文组织材料的线索,记叙的顺序;学习本文根据表达中的需要安排详略的写法。2、学习抗日军民的崇高的民族气节、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丰富的记叙中包含深刻的思想。2、难点:本文线索及材料的详略。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言:娘子关前是著名作家周立波的报告文学晋察冀边区印象记,写于一九三八年六月,所记的是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底至二月初五五十多天中作者从晋北返回晋中的途中所见所感。娘子关前所记的是其中的一段,即一九三八年一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途中两天两夜的事。当时华北处于抗日战争初期,敌人不断向我进犯,时令正当冬未春初,天气十分寒冷。但我党领导的八络军和广大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在敌后建立了根据地,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表现了中华儿女不屈的民族精神。作者简介:周立波,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县人。现代作家,共产党员。他的代表作品有反映东北解放区土改斗争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曾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有反映我国工业恢复时期的长篇小说铁水奔流;有反映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在粉碎了“四人帮”之后,创作短篇小说湘江一夜,获一九七九年短篇小说一等奖。抗战期间,周立波曾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我打算正式参加部队去,烽火连天的华北,正待我们去创造新世界。我将抛弃纸笔,去做一名游击队员,我无所顾虑,也无所恐惧。”“我要无挂无碍地参加华北抗日战争。我爱这种生活,战斗的,而又是永远新鲜的。”一九三七年冬至一九三八年春,他曾作为八路军战地记者走遍华北前线,行程达二千五百里,在枪林弹雨之中,他不避艰险,不辞劳苦,奋笔疾书,记下自己深受感动的一切,写了晋察冀边区印象记和战地日记等报告文学。在这些作品中,作者热情歌颂八路军英勇抗日的精神,歌颂革命人民和人民伟大的民族气节,控诉敌人的罪行,揭示敌人必然走向失败的命运。精讲导读一九三八年初,周立波同志以战地记者身份,随八路军某小分队奔赴抗日前线,根据行军途中耳闻目睹的事实,写成了娘子关前这篇散文。后收入报告文学集晋察冀边区印象记。作者在该书的序言中说:“把这本书献给晋察冀边区的战死者和负伤者。假使它有为读者一时喜悦的的幸运,那是他们赋予的。他们的英灵和血,永远是中华民族的光华,和人世的骄傲。”这本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边区军民团结战斗生活的最早篇章。一、讲读要求:(1)揭露日寇的侵略暴行,歌颂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游击队是抗日的中坚,民族的希望,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2)学习本文以行军路线为线索,紧扣中心思想选取材料,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二、讲读步骤:第一课时本文每一部分前面都有小标题,用来标明行军路线,眉目清楚;语言朴素平实,通俗易懂。作为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不仅能读懂,而且能理清文章的脉络。所以,教师在简单介绍作者后,可让学生熟悉课文,并以简炼的语言,总结每一节记叙的主要内容。提示:1 山路上在太行山脉的荒山巨岭间行军,由于敌人烧杀抢掠,分外寂寞与荒凉。2 初次踏着河北的土地敌占区一片凄冷景象,尽管如此,游击队非常活跃,普通村妪的心还是华族的。3 通过敌人的封锁区八路军战士都清楚地了解中国的现实和他们的义务,把艰险当成了家常。4 核桃园遗尸遍野,日寇进据第一天就屠杀了三百多人。游击队不时来袭击,敌人伤亡的人数比前方少不了多少。5 “再会,同志!”不相识的朋友伴着我们通过了险境,顺利离开敌占区。6 我们一天一夜翻了八个山八路军战士超人的毅力和罕见的乐观精神。7 还我河山边区军民万众一心,收复国土的坚强决心。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本文记叙了八路军某小分队奔赴抗日前线的过程,简要写出他们的行军路线。(2)在交待行军路线中,穿插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围绕了什么样的中心?(3)文章结尾说,作者和他的同志们看见“还我河山”四个大字时,就忍不住落泪,这是为什么?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第二课时学生在写复杂记叙文时,如何紧扣中心选取材料是个关键。本文在这方面堪称典范。所以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精讲上述三个问题,学生一定会有所启迪,有所收获。第一题提示:营阳东治头营庄固兰井陉蒋家村过井平公路(核桃园)过桃水(桃水桥)过正太铁路娘子关前第二题提示:围绕这条行军路线,主要穿插了敌我两方面的内容。敌人方面:无论在山西,还是在河北,作者在行军途中耳闻目睹:凡是日寇到过的村落,猪牛和鸡都没有了。日寇把小米烧掉,或是撒在沙子里,要使老百姓一个个饿死。他们还把门窗和一切可以用作柴烧的木器都烧掉了,把炕都捣毁了,致使“人民多逃亡,荒凉而凄冷”。在核桃园,国民党军撤退以后,日寇进据,第一天就屠杀了三百多人。我们方面:(1)八路军战士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奋起抗战。他们行进在太行山脉的荒山巨岭间、倾斜狭隘的山路上。无论是十四岁的四川“小鬼”鲜才文,奇异的女性张瑞华,还是延安学生和我,为了驱逐日寇,拯救中华,他们耐得任何艰险,一天一夜在极坏的山路上走了一百二十九里,翻了八个山。(3)游击健儿逞英豪。他们击毁敌人的火车头,切断敌人的运输线,不时袭击敌人。虽然他们都没有制服,有的穿长袍,有的穿了缴获的日本黄大衣,更有的穿了自己女人的红棉袄,外面罩了一件破短衫但就是这褴褛之群,曾经屡次击败了服装整齐、火力高强的敌人,使敌人畏如狮虎。(3)人民的心还是华族的。尽管那时不相识而且恐怕永远不会相识的人,也和八路军战士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冒着生命危险护送八路军战士通过了险境。河北井陉县城被占快半年,但在该县蒋家村,当八路军战士叫开了一家的门要水喝。应门的村妪微笑着招呼:“进来坐坐吧,里面暖一点。”事情很平常,话语很简单,但就从这“平常”和“简单”里,可以觉察她对于祖国的兵马,有无穷的热烈的情意。上述两方面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这样的中心:痛斥日寇的侵略暴行,歌颂处于民族危亡之中的中华儿女坚决要“还我河山”的民族精神。表面看来,材料很多,也似乎很零散,但由于作者以时间和行军路线为线索,紧紧围绕上述中心取舍材料,与中心关系紧密的就详写,否则就略写。所以,不仅使文章沿着一条清晰的线索展开,而且使表达的中心思想非常明确,非常集中,蕴涵着极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真正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第三题提示:这是因为“还我河山”这四个大字熔铸了同仇敌忾的民族感情,表达了中国人民收复国土的坚强决心。作者和他的同志们在行军路上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惨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