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必修一 为了忘却的纪念 教案.doc_第1页
鲁人版必修一 为了忘却的纪念 教案.doc_第2页
鲁人版必修一 为了忘却的纪念 教案.doc_第3页
鲁人版必修一 为了忘却的纪念 教案.doc_第4页
鲁人版必修一 为了忘却的纪念 教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读懂文章,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勾连有序的行文结构和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左联五烈士为理想而献身的执著精神,理解鲁迅的悲愤之情,以及为理想坚韧斗争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解读白莽、柔石的性格特征,感受左联五烈士为理想而献身的执著精神,学习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表现手法。2、难点:理解鲁迅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复杂而深刻的情感,认同作者主张坚韧斗争的理想追逐方式。【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数】:二课时一导入新课: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省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1930年,他与共产党人在上海共同创建了进步文化团体“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他是当时反对国民党反对派文化围剿的主将。鲁迅的作品有: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多本杂文集,如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他的笔像匕首,像投枪,一如他的人生:耿介、正直、嫉恶如仇。二背景简介1927年“四 一二”政变后,蒋介石叛变革命,从军事、文化两方面对共产党人实行反革命围剿,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国。他们利用特务匪徒捣毁进步的文艺团体、书店,查禁进步书刊,通缉、逮捕甚至秘密屠杀进步作家。1931年1月17日,“左联”作家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等人被秘密逮捕,于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五烈士遇难两周年之日,鲁迅发表此文深刻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后收入南腔北调集。左联及五烈士死难:左联,全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由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联合组成的进步文艺社团,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并当选为常委。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均为组织成员。五烈士死难,发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蒋介石政变,对共产党人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捣毁进步文艺团体,查禁进步书店书刊,用残忍手段将左翼作家逮捕、拘禁至秘密处死。1931年1月17日,“左联”五位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同时,大批“左联”作家被通缉,悲愤无畏的鲁迅当即写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予以反击,指出国民党刽子手是“在灭亡中的黑暗的动物”、“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的第一页,是同志们的鲜血所记录”;又继写了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柔石小传等。1933年2月在柔石等遇害两周年的日子里,作者于7至8日再写此记念文。五人简介:柔石1902生于浙江省台州宁海县,原名赵平福、平复、少雄。几代读书,传至父亲,家景不支,为小商。柔石至10岁入学。后入省立第一师范(设杭),受“五四”影响,走上文学之路。曾为北京大学旁听,听鲁迅所授中国小说史等,与鲁迅创立朝花社。回乡,任镇海中学教员。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被推选为执行委员,负责左联刊物萌芽。由冯雪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有短篇小说二月中篇小说三姊妹等。殷夫1909生于浙江象山,原名徐柏庭。1927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积极投身反帝爱国斗争运动,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发起人之一。殷夫有一个极疼爱他,时任国民党航空署长的哥哥。牺牲前他曾四度入狱,均被哥哥保释而出。他感激哥哥的手足之情,但追求真理坚不屈从。有诗集孩儿塔伏尔加黑浪。冯铿1907生于广东潮州,又名岭梅。五卅时期在潮州参加革命活动。192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左联”。新女性歌三十年代风靡一时:“真正的妇女是洗掉她们唇上的胭脂,作为一个铿铿锵锵,推进时代进展的整个集团的一份子。烈火中的斗士,来寻找它们真正的出路!”或是其名由来。有短篇小说集铁和火的新生中篇小说重新起来。李伟森1903年8月生于湖北武昌。笔名求实。1917年考入武汉高等商业专科学校。五四时,参加领导学生运动。1920年到黄陂北乡当小学教师。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3年参加京铁路工人大罢工。翌年4月,被派往苏联东方大学学习。后当选团中央委员,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兼中国青年主编。1930年8月,任中央宣传部秘书1930年春,参加上海“左联”的领导工作。有小品文杂感集译著朵思退夫斯基。胡也频1903年生于福建福州,原名胡崇轩,笔名野苹等。少年当过学徒。后求学天津大沽口海军学校。曾在山东济南省立高中教书,与沈从文在上海中央日报编辑副刊红与黑。参加“左联”,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左联”执行委员,兼工农通讯委员会主席。有中篇小说到莫斯科去牺牲等。三阅读课文,补充注释不屑xi:不值得。隐约其辞:说话或写文章故意含糊躲闪。亭子间:上海楼房中楼梯小间,狭小黑暗,租金低廉。着zhu落:归属。 吮shn:吮吸。刚健质朴:坚强有力,朴实少饰。多形容人的性格或作品的风格。隔膜:情意不通,彼此不了解。 信札zh:指书信。赎sh:用财物把抵押品换回。 解ji往:押送前往。什sh物:杂物;什,多种的、杂样的。雏ch:幼小的,这里指小孩。 禁锢:强力限制。积习:长期养成的习惯。淤积:(水里的泥沙等)沉积。思考:1 文章第一、第三部分主要写了白莽哪些事?反映出白莽是怎样的人?2 文章第二、第四部分主要写了柔石哪些事?反映出柔石是怎样的人?3 文章还写了哪几位进步作家?4 文章第二部分写方孝孺、第四部分写“高僧坐化”以及第五部分引用向子期写思旧赋一事有何作用?5 你怎样理解文章中的七律悼柔石?6 如何理解课文题目?作者忘却什么?记念什么?7 作者详细记叙自己与五位青年作家的交往,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 四课文分析第一部分交代写作目的,解题 写五人被害后的社会反应写与白莽的三次交往第二部分写柔石的硬气和迂,写柔石的革命工作,写柔石对人的态度简介冯铿第三部分 交代白莽、柔石被捕 记柔石被捕 写柔石的狱中来信 写七律悼柔石记给北斗送木刻 简介李伟森、胡也频第五部分写作者的遭遇和悲愤之情控诉敌人的罪行,给人民以启示问题1 、白莽、柔石是怎样的人? 白莽是一个的革命青年,他纯朴耿直、年轻有为、乐观向上 。柔石质朴、忠厚、任劳任怨、损己利人、埋头苦干,为信仰而坚持不懈,但是又对恶势力缺乏认识,缺少经验。他们都是难得的好青年。2 、文章中用了哪几个类比?各自有什么作用?文中用了三个类比。一是用方孝孺的典故与柔石类比一是用高僧的典故多方类比一是用向子期写思旧赋与自己类比第一个类比:方孝孺与柔石同乡,精神上有相似之处,而且,他们都面对着残无人道的暴力。方孝孺:硬气宁折不弯,舍生取义迂 固执,不适应实际柔 石:硬气为信仰而坚持不懈 迂 书生气,缺乏经验通过类比让人们更加了解柔石的精神品质。第二个类比:说岳全传中的高僧坐化是为躲避来追捕的差役,作者逃走是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搜捕,两件事情有相似点。岳飞 柔石 :都是被人谋杀的秦桧 国民党反动派 :都是残害无辜高僧 作者 :都是因他人之事受牵连两件事情也有不同之处:高僧坐化:消极反抗作者逃走:出于对敌人的深刻认识,不坐等送死,走, 是为了保存实力,继续战斗。通过类比揭露了敌人的卑劣第三个类比:鲁迅以自己写此文与向子期写思旧赋类比,两件事有相似点:向子期:生活在魏晋时期司马氏政权的高压之下,没有言论自由。鲁迅:生活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中,也没有言论自由。两件事也有不同之处:向子期:不敢写鲁迅:以古喻今,曲折地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通过类比揭露社会的黑暗。3 、怎样理解鲁迅的七律悼柔石?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黑暗统治 妻许广平 子海婴(据鲁迅日记:下午偕广平携海婴并许媪移居花园庄,可见此联为写实)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作者与烈士之母 军阀 混战的局面 (此联前后对比,又形成了因果关系。连年的军阀混战使社会不安定,民不聊生,革命者被迫害,所以,此联也是写实)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怎忍 柔石等人 敌人残暴 作者处境险恶(此联充分表现了作者面对战友被害的愤怒,并具有与敌人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写完此文 无处发表(本诗首句写长夜,末句写月光,前后呼应,结构谨严。) 主题:全诗深情地悼念了死难烈士,愤怒地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血腥屠杀无辜的罪行,抒发了作者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表现了不屈的反抗精神。这首诗深深感动和鼓舞了许多革命者,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诗篇。4 、鲁迅给北斗选送珂勒惠支夫人木刻的用意是什么?柔石生前是珂勒惠支夫人版画的热心介绍者柔石之母的遭遇与该版画的内容相似作者无法明确地表达对烈士的悼念,只好用含蓄的方法来表示自己的感情。这就从另一个侧面控诉了无言论自由的社会。5 、文中插入彼得斐诗有什么作用?作者借此来概括烈士献身革命的意义及崇高品质,并表达作者对柔石等人的崇敬。这四句诗是白莽平时最爱吟诵的,他还希望他的友人也爱这几句诗。由于鲁迅的引用,该诗不胫而走,广为流传。6 、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标题?作者要忘却的是什么?要记念的又是什么? “忘却”,将悲哀摆脱 ; “记念”,记住愤怒,不忘先烈,更好地战斗。二者联结起来,有三层含义:(1) 烈士往事历历在目,鲜血如在眼前,两年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为了忘却”正说明难以忘却。(2) 对烈士最好的记念是化悲痛为力量,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继续战斗。(3) 记住烈士生前事迹,让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里,让后人永远记念他们。7 、 作者详记自己与柔石等进步作家的交往,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详记与他们的交往,写出了他们的为人处世和革命工作情况,实际上是从侧面说明他们都是很好的青年,而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正是这样的好青年、好作家。这就更加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凶恶残暴。同时,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之下,鲁迅只有这样写才能对付国民党政府的书报检查,文章才能发表。五、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1 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不敢载:进步报刊的态度不愿载:中立报刊的态度不屑载:反动报刊的态度隐约其辞:“左联”领导的刊物的态度全句不仅说明了五烈士是被秘密杀害,而且反映出国民党反动派对社会各界施行高压政策,白色恐怖严重的现实。 2 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人利己 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旧道德:旧有的,人民群众中长期形成的美好道德新道德:无产阶级新思想指导下的道德损己利人:为了别人的利益,宁可牺牲自己的高尚品德,是柔石品格的本质这一段议论性文字是对柔石崇高思想品德的评价和赞扬.3 、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和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原来如此!详记柔石等人被害的消息,表明这是集体遇难,秘密屠戮,是虐杀。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柔石无微不至的关怀,对敌人残暴罪行的揭露和控诉,抒发了极度悲愤之情。“原来如此”单独成段,感情十分强烈复杂。叹号表明愤怒与抗议,省略号则包含了许多难以尽述的内容。全段记叙、抒情、议论结合,有利于表达感情,深化主题。4、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这几位遇难的青年不但是作者的朋友,更是无产阶级战士,他们的殉难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于是,作者由失去朋友而产生的沉痛之情,因为我们民族的损失而加重了。文中两次写到这句话,前后构成反复,加强了歌颂烈士和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感情。 5、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形象地 概括了三十年来,一切反动统治者残酷屠杀革命者的罪行。“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延口残喘”表明斗争的艰难。“这是怎样的世界”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全句表现了作者对反动派的切齿痛恨和顽强斗争精神。 6、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 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血的教训使作者既看到黑暗统治如夜,又看到革命之路还长,斗争还很艰巨。“不如忘却”与文章开头呼应,再次扣题。作者意识到“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