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科技大学毕业论文任务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院 思想政治教育 系(教研室)系(教研室)主任:(签名)年 月 日学生姓名: 王冬凤 学号: 0813020124 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1论文题目及专题: 试论新时期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现状及对策 2 学生论文时间: 自 12 月 10 日开始至 5 月 20 日止3论文所用资源和参考资料:1、崔婷.全球化与当代跨文化交流.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04:87-107.2、辛鸣主编.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解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2:206-224.3、刘兴华.论战略机遇期之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2004.4、曹翔.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西南师范大学,2003.5、姜秀民.全球化时代的国家文化关系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05:79-105.6、张骥.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人民出版社,2010,02:246-267.7、马慧等编著.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学习出版社,2011.8、张殿军.试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战略构建.中国城市经济,2011,第5期.9、张磊.新世纪中国文化外交研究.外交学院,2006,第8期.10、杜学文.关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思考.山西日报,2006-02-094论文完成的主要内容:(1)新时期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所取得的成就(2)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3)我国未来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对策5 提交论文形式(设计说明与图纸或论文等)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图表清晰,格式规范,结论正确。正文不少于八千字的信息量。6 发题时间: 2011年 12 月 10 日指导教师: (签名)学 生: (签名)湖南科技大学毕业论文指导人评语主要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工作态度,研究内容与方法,工作量,文献应用,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文本(图纸)规范程度,存在的不足等进行综合评价指导人: (签名)年 月 日 指导人评定成绩: 湖南科技大学毕业论文评阅人评语主要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文本格式、图纸规范程度,工作量,研究内容与方法,实用性与科学性,结论和存在的不足等进行综合评价评阅人: (签名)年 月 日 评阅人评定成绩: 湖南科技大学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记录日期: 学生: 学号: 班级: 题目: 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下列材料:1 设计(论文)说明书共页2 设计(论文)图 纸共页3 指导人、评阅人评语共页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评语:主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思路,设计(论文)质量,文本图纸规范程度和对设计(论文)的介绍,回答问题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名)委员: (签名)(签名)(签名)(签名) 答辩成绩: 总评成绩: 目 录引言 -(1)一、新时期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所取得的成就-(1)(一)文化外交日趋活跃-(2)(二)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全方位开展 -(3)二、新时期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机遇 -(2)(一)对外文化交流将得到比较宽松的国际政治环境-(2)(二)对外文化交流具备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和不断扩展的对外经贸渠道-(3)(三)对外文化交流将得到科技的巨大推动-(3)(四)对外文化交流工作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3)三、新时期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所面临的挑战-(4)(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面临着文化全球化浪潮的冲击-(4)(二)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冲突的挑战-(4)(三)我国自身存在的比较劣势-(5)四、我国未来对外文化交流发展对策-(5)(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打下坚实基础-(5)(二)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6)(三)提高对外文化交流的战略能力和公关技巧-(7)结束语-(7)参考文献-(8)致谢-(9)试论新时期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现状及对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王冬凤 指导教师 王献志摘要:新时期,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效地推动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与此同时,不断增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实力也为我国对外交流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前景。但不可否认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这对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时期,我国必须加强应对措施,切实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关键词:对外文化交流;现状;对策On Chinas foreign cultural exchanges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new period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Wang dongfeng Instructor Wang xianzhiABSTRACT:In new period, Chinas foreign cultural exchange has obtained great progresses, promoted our country political 、economic、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and other aspects of our contury effectively.At the same time, the constantly enhanced political 、economic、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provide more opportunities and a more broad prospect for Chinas foreign cultural exchange. But undeniable is that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coexist. Chinas cultural exchange with the outside world is also facing with challenges from all sides, it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o us Therefore, in the new period, our country must take sericous measures,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Chinas foreign cultural exchange further.Key words: Cultural exchanges with foreign countries;Pres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引言 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推动文化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内在要求。在当今,在这个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日益加深的新时期,文化的软实力作用越加突出,在国际竞争力上的作用日益突出,所以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也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一、新时期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所取得的成就新时期,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也取得了世界举目的成就。(一)文化外交日趋活跃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外交日趋活跃,成为国际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中法文化年”、“中俄国家年”、“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等一系列大型文化外交活动,得到了中外政府与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参与,项目之多、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影响之深远,前所未有,极大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其中,中法文化年历时两年,胡锦涛主席与希拉克总统分别出席了文化年的重要活动。中法十几个城市、上百万民众近距离了解彼此文化。这不仅大大促进了中法双方的文化交流,而且对欧洲其他国家产生了示范和连锁效应。2005年后,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希腊、英国等纷纷与我合作举办“文化年”或“文化节”,掀起了中国文化热。文化外交工作的蓬勃发展,不仅促进了我国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同时也有利地推动着我国同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二)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全方位开展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在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2006年至2010年),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至民间,文化交流的规模和范围空前扩大,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渠道和层次日趋多样。目前,我国已同145个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近800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与上千个文化组织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蔡武,新中国成立60年对外文化工作发展取得辉煌成就,2009-08-18,国务院新闻办网,/0806index/sp/rd/01/200908/t388062.htm。我国在大力推动、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开展对外文化援助项目的同时,也积极引进世界优秀文化。自上世纪90年代起,先后举办了“国际交响乐音乐年”、“国际歌舞年”、“国际美术年”等国际艺术主题年活动,集中引进世界一流的文化产品。进入新世纪,搭建了“北京国际音乐节”、“亚洲艺术节”、“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等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架设了中外人民和艺术家沟通的桥梁,同时也奠定了中国作为亚洲国际文化活动中心国的地位。与此同时,我国也逐渐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以政府交流主导“文化走出去”模式,强调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并重,从出版、影视、演艺等方面推动我们的文化企事业单位,作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的竞争,这些方面在“十一五”期间由于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上升的趋势也很明显,同时这些成果和趋势都为“十二五”期间(2011至2015年)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对外交流和推广积累了重要经验。二、新时期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机遇 新时期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正确领导和决策是分不开的,同时它也得益于新时期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给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提供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一)对外文化交流将得到比较稳定宽松的国际政治环境当前,中外文化交流面临着相对稳定的国际政治形势和比较有利的对外交往环境。人类进入新世纪,虽然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并无消减,但国际形势基本走势并未根本变化。总体和平,局部战乱,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各大国从实现本国21世纪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考虑,都在努力争取一个与己有利的和平国际环境。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将在曲折中继续推进。我国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对外政策,结缘广泛,好友如林,协和四方。在大国关系的新一轮调整中,我国将继续处于主动有利地位,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这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条件,有利于对外文化交流不断开辟新渠道和取得新成果。(二)对外文化交流具备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和不断扩展的对外经贸渠道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平等进行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保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1978年至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马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67,2007-05-03,新华网,/politics/2007-05/03/content_6055744.htm。在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2006年至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更是达到了11.2%,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而且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4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十一五中国经济增长领先全球 GDP年均增长逾一成,人民日报,2010-1-31,。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结构实现重大调整,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服务业比重逐年增加。以加入 WTO为标志,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现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已经形成,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也迅速增长,位居世界前列。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中国必将在经济全球化中展示新的风采。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使得政府有能力拿出一定的财力支持对外文化交流;国内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参与文化商品的对外贸易提供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我国在国际经贸领域地位的不断增强,将为民族文化产品开辟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三)对外文化交流将得到科技的巨大推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不但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同时它也有力的推动着文化的进步以及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与交流。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不断制造、复制和传播新的文化产品和文化载体,为国际间文化交流提供丰富的内容、极大的便利和更多的渠道。广播电视、电子音像、因特网都是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它们通过文化和艺术的方式,形成刺激人类感官和感性的巨大魅力,开辟大规模的文化消费市场,成为具有强大吸引力、影响力的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广播电视覆盖全球,传播信息快速直接而且现场感、逼真感强,其作为一种传播载体对各种文化形发展和交流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四)对外文化交流工作越来越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蓬勃发展与党和政府衬这项工作的重视是分不开的。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继续广泛地开展民间外交,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增进人民之间的友谊,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2003-10-09,经济网,/ztpd/xwzt/guonei/2003/sljsanzh/szqhbj/t20031009_1763196.shtml。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更更是首次提出了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理念。明确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10-24,新华网,/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htm,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此外在刚过去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建设文化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无疑将会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促进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发展。三、新时期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所面临的挑战 新时期我国对外文化交流虽然有着很多难得的机遇,但这不意味着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的开展就是一帆风顺。正如前文所述,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也面临种种挑战。(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面临着文化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当今时代,全球化的潮流势不可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文化也开始了全球化的进程。文化全球化一方面它为我国文化走向世界和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提供了许多的机遇,但同时也对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首先,文化的全球化同经济的全球化一样,它是一种不平衡的全球化,它主要是以西方价值取向为主导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借助其强大的经济、政治、传播优势,进行着强有力的输出和覆盖,使本应双向进行的文化交流变成了“一江西水向东流”的单向输出,以致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则存在严重的逆差,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其次,西方文化的强势输出还使我国的民族文化产业受到冲击。冷战后,伴随着全球文化产业的急剧增长,文化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增加,使文化扩张和渗透与经济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西方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发达的信息技术使得西方文化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源源不断的输往我国,占据我国的文化市场,这就使得我国民族文化产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输出,我们应该如何发展我国民族文化产业,我国文化事业在大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持我国文化的民族性,独特性,这将是一大挑战。(二)文化霸权主义与文化冲突的挑战文化霸权主义,亦称文化强权、文化帝国主义、文化殖民主义,一般是指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价值观的强加行为。在全球化时代到来的今天,文化霸权主义不但没有减弱的势头,反而变换各种新的形势,活跃于当今世界的国际舞台上。美国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福山从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特别是美国价值观优越论的立场出发,将西方的社会和文化模式视为全球普遍化的模式,认为西方文明和价值体系是高级的,其他的则是低级的。这种文化霸权主义显然是不利于各国之间平等的文化交流的,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在这种西强我弱的形势下,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想要争取更大的空间也显得非常困难。另外文化冲突也给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文化冲突是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所产生的竞争和对抗状态。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虽然历来都秉承兼容并蓄的优良传统,但文化的冲突是由文化的“先天性”所决定的,是文化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必然现象。新时期,我国面临的文化冲突主要是以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冲突最为明显。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在个体价值和群体价值关系上的差异与冲突,在功利价值和伦理价值关系上的差异和冲突,在人生价值和道德价值上的差异和冲突,在情理价值和法理价值上的差异和冲突。如何有效的缓解文化冲突,尤其是中西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冲突,让我国的文化为更多人所理解和接受,这对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也是一大挑战。(三)中国自身存在的比较劣势除了文化全球化,文化霸权和文化冲突这一些外在因素对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产生负面影响之外,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自身也存在着一些比较劣势。首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仍然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虽然新时期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毕竟是一个走上市场经济之路不久的国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显现,从总体上看,生产力发展的低水平、不平衡、多层次现象仍然比较突出。经济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文化需要经济基础,才能发展,才能传播,才能走向世界。当前我国的经济水平决定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第二,我国的科技实力尤其是与对外文化交流密切相关的信息科技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落后。一方面我国积累信息技术发展的资金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产品市场已经被分割,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空间受到较大的限制。此外信息安全问题,专业人才流失严重也是我国的一大比较劣势。第三,我国的文化传播能力相对不足。中国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数目之庞大为世界少有,中国传媒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并不大。而西方国家的各种新闻、信息、影视作品等却大量渗透与我们的各种传媒之中,出现了信息传播的严重不均衡现象。中国舆论反应比较慢,通常被动回应西方人的论调,无法引起国家媒体的关注,对于媒体全球化的形式尚且不够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大众传媒将完全暴露在世界媒体竞争的大环境下,对外文化交流也将被置于世界媒体的影响下,如何应对文化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入侵实乃一个关系国家存亡的大问题。第四,是我国的国民教育水平还不高,我国总体国民文化素质还是偏低。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较,十年来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我国大学生的比例依然不高,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只有8930人,与世界上大学学历比例最高的俄罗斯54%还是相差甚远。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虽从2000年人口普查的6.72%下到4.08%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1-04-28 ,国家统计局网站 ,/11/0428/10/72NJ1E9I00253B0H.htm,但要乘以13.3亿,那还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目。国民文化素质是现代化的基石,同样也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基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在发达国家已经现代化了背景之下走上现代化之路的,能否致力于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对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开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四、我国未来对外文化交流发展对策(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打下坚实基础在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我国之所以还存在种种劣势,面临各种挑战而难以应对,最主要原因就是我国自身文化软实力还不够强大,因此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立足本国,发展本国的文化事业,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只有本国的文化的发展了,才能更好的吸收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才能更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所认同和接受。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落实中共十七届六中全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因此我国的文化体制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其发展。坚持改革,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其次,要转变观念,重视和促进文化创新。民族文化要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更重要的是要突出文化上的超越、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民族文化的发展无疑是以继承为主线的,但继承并不排斥超越。没有超越,民族文化就只能在原有的水平上踏步,就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而在新的起点上得到继承。在新时期,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切实实现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最后,要提高人们的文化自觉程度,提升人们的文化自信心。文化自觉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文化自信是对自己本民族一种坚定信念和信心。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我国人民对我国文化建设的一种责任意识,一种担当,它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内在源泉和不竭动力。自信源于自觉,对本民族文化的坚定信念,有利于保持我国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抵制外来腐朽文化的侵蚀,有利于我国文化的健康发展,而不会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迷失了自己。(二)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在过去,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存在着严重的逆差,主要以引进为主,而输出却远远不够。因此新时期,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对扭转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现状至关重要。2001年,我国把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写入十五计划纲要,并于2002年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战略意义。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走出去”的足迹已经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个行业的企业都作出“走出去”的大胆尝试,尤其是制造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作为新兴产业,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步伐还相对缓慢。因此,为支持文化产业“走出去”,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学术等领域加大努力。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工程提出了5项措施,即:第一创新对外文化宣传方式方法,增强国际话语权,妥善回应外部关切,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第二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完善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政策措施,支持重点主流媒体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完善译制、推介、咨询等方面扶持机制,开拓国际文化市场;第三加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建设,鼓励代表国家水平的各类学术团体、艺术机构在相应国际组织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组织对外翻译优秀学术成果和文化精品;第四构建人文交流机制,把政府交流和民间交流结合起来,发挥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文化非营利机构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支持海外侨胞积极开展中外人文交流;第五建立面向外国青年的文化交流机制,设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贡献奖和国际性文化奖项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10-26,新华网,/c/2011-10-26/001923361344.shtml。这5项措施,全面、明确地规定了中华文化如何走出去,既十分切合实际,又很有可操作性,我们必须逐项、具体地加以落实。(三)提高对外文化交流的战略能力和公关技巧从一定意义上讲,对外文化交流是一种文化公关活动。因为它所面对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文化群体。既然是一种公共关系外交,那么,对外文化交流要取得成效,就必须讲究一定的战术和公关技巧。首先,重点突出,有的放矢。世界矛盾是复杂的,也是多变的。但这并不是说,世界是不可把握的。在众多矛盾中,必有一个主要矛盾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也就是说,要准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必须善于抓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学会“牵牛要牵牛鼻子”。对外文化交流亦是同理。换言之,对外文化交流也要突出重点,抓住根本。争取友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一个国家谋求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而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是借助该国家的话语权力建构起来的。在当今国际社会,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基础雄厚,信息技术发达,因而在不对称、不均衡的国际信息交流中,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常常被它们所垄断和掌控,而其他国家则普遍处于“失语”和无语的状态。因此,在国际社会里,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实际上主要是通过世界发达国家美国、日本以及某些欧洲国家的话语建构而成的。其次,提高对外文化交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外文化交流固然要突出中国的风格,但也要充分把握对象国人民的思维特点。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程来看,任何民族、国家的文化,都鲜明地打着该民族的烙印,体现着该民族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保持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民族形式、民族个性、民族风格。长期以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奉行的是“自我为主”的发展模式,不仅外宣的方式单一、语言枯燥,而且还重宣传轻沟通,说教有余而艺术性不足,给外人留下一种刻板、空洞和生硬、僵化的不良印象。因此,要有效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就必须要加强国外文化调研工作,认真调查、研究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政治体制、民族传统、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国民需求等,既要注意民族性和大众化的普遍要求,又要满足不同群体个性化和多样性与不同层次的需求;既要讲究语言宣传的生动和客观实在,又要追求形式的丰富和多彩。只有转变文化外交思路,变以我为主为文化受众为中心,改变过去那种墨守成规、说教式的文化交流、宣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国网宁夏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华南公司(广东省管网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带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5国网江西省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6年鹰潭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福建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备考试题(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新)
- 2026国网湖北省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6国网广西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新)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浙江省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国网浙江省电力校园招聘(提前批)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西北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备考试题(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 2025 全球海上风电大会专刊 海上风电回顾与展望2025
- 石材工厂建设方案模板(3篇)
- 供货渠道保障措施
- 《AI客户服务与管理(慕课版)》 课件全套 -项目1-8 客户服务概述-客户服务质量管理
- GB/T 6730.23-2025铁矿石钛含量的测定硫酸铁铵滴定法
- 退休欢送管理办法
- 有机过氧化物车间培训
- 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护理常规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 离子的检验和推断(原卷版)
- 16.1.1同底数幂的乘法课件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