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必修四《滕王阁序》教案2.doc_第1页
鲁人版必修四《滕王阁序》教案2.doc_第2页
鲁人版必修四《滕王阁序》教案2.doc_第3页
鲁人版必修四《滕王阁序》教案2.doc_第4页
鲁人版必修四《滕王阁序》教案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滕王阁序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2掌握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以及善于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3注意积累“故、尽、属、即、且、矣”等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作家作品简历: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工文词,为“初唐四杰”之一。他反对浮靡诗风,锐意革新。诗作题材较广泛,意境开阔,风格清新。作品: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代表作,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擅骈文,滕王阁序是其佳作,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以写景新巧,为世所称道。课文背景:唐上元二年,王勃的父亲任交趾县县令,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当时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资料卡片骈体文骈体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特有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用杂言,所以唐宋以后也称骈文为“四六文”。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在于:全篇以对偶句为主,注重辞采,句法整齐,多用典故,讲究声律。骈体文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是全盛时代,成为文章的正宗,中唐古文运动兴起才逐渐走向衰落。语句方面的特点:骈偶与“四六”。(1)骈偶:即对仗。骈偶的基本要求是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例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披绣闼,俯雕甍。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骈体文一般是上下句相对。也有句中自对,然后两句相对,这种“当句对”的句式显得更加工整。例如: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四六”:即骈体文一般是四字句和六字句。“四六”的基本结构有五种:四四;六六;四四四四;四六四六;六四六四。这就决定了对仗的句式特点相应为四字句对四字句,六字句对六字句例如:四四四四式: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六四六四式: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字词广场通假字云销雨霁 “销”通“消”。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a活用为动词襟三江而带五湖 以为襟/以为带。目吴会于云间 看,望。一言均赋 铺陈。b名词作状语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向下。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向上。(2)动词的活用a动词的使动用法腾蛟起凤使腾空/使飞舞。b动词的为动用法谁悲失路之人为悲。(3)形容词的活用a活用为名词四美具,二难并美:指美事,即美景。即难得之人。宾主尽东南之美 俊杰,杰出人物。b活用为动词敢竭鄙怀 全部拿出。一词多义故尽属临穷胜古今异义穷且益坚古义:困厄,处境艰难。今义:穷困。孟学士之词宗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义:是高等教育本科阶段授予的学位。文言句式(1)倒装句童子何知(童子知何,宾语前置)访风景于崇阿(于崇阿访风景,介宾短语后置)望长安于日下(于日下望长安,介宾短语后置)(2)省略句响穷(于)彭蠡之滨(省略介词)声断(于)衡阳之浦(省略介词)第1段,以“人杰地灵”四字为纲,对胜地、贤主、嘉宾、良宴进行了称赞。首句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切题,正是扣着原题中的“洪府”介绍滕王阁所在的地方。一连三组,分别从历史、地理、政治三个方面描述了滕王阁所在之地的重要,言辞之间的历史感、空间感、使命感使人在千载之后怦然心动,洪州的地势之雄可谓写得淋漓尽致。接着采取由远及近,由面而点的手法,逐渐落实到洪州的人物。“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个成语由此而来,“龙光”句与“星分”句遥相呼应,“徐孺”与起句“豫章故郡”遥遥相接;追溯汉代历史人物为下文诗人的出场作了铺垫。写诗人又先写“雄州雾列”,写地势与上一层含义相连,并将地势与人才形成交叉,有反复渲染之意;“俊采星驰”直写诗人,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具体发挥。两组句子,极写洪州人物之盛。在对地、主、客进行赞颂后自谦地提到自己,彬彬有礼,文雅尽现。而恰当地运用诸多典故,更显示了作者超凡的才华及渊博的知识。结尾句“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自喻童子,王子安自谦也。“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这二句引用得当,也可以说切中当时宴会文人墨客佳朋之盛,虽有过誉之嫌,但为行文,却也不失于当时境况之佳引。作为客人,王勃赞美诸客也在情理之中。第一部分(第1段),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第2段,正面对滕王阁的秀丽景色进行描写,主要是近景的描写。时间是“序属三秋”,这是紧扣原题中的“秋日”。“秋”在中国文化史中具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在四季中与春相齐,高于冬,更高于夏。因为,在中国的中原地区,秋天和春天一样,物候变化比较明显,容易引动人们的情感。“潦水尽”“寒潭清”“烟光凝”“暮山紫”将秋日特有的清寒景色以非常感性的方式精确地描绘出来。在这样的天光水色中,滕王阁静静面对高入云霄的翠峰,四周是架空的阁道彩饰丹漆,鲜艳欲滴,恍若画中。“鹤汀凫渚”句将静态打破,极写滕王阁所在之地的美景和情致。结尾是准确定位滕王阁的地理位置,写出了滕王阁的地势极佳,通过凫渚、岛屿的实景点出了滕王阁身处鄱阳湖畔。“桂殿兰宫”,是对应段内文字说滕王阁的气势非凡,“冈峦之体势”,即指滕王阁依山临水。寥寥几句,滕王阁的具体位置与雄伟气象尽展无遗。第3段,继续写滕王阁周围的景色,主要是远景。“闾阎扑地”“舸舰弥津”等景色,以目不暇接之势纷至沓来,犹如工笔画,细致入微,又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繁管急弦之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从高低、动静、远近、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此二句可谓本段的点睛之笔。至此我们已对作者的笔力拍案叫绝,但后面“渔舟唱晚”“雁阵惊寒”句意境高远,文断意连,又创造出一种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效果。第二部分(第23段),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并写周围秋景之美。第4段,由外景描写转至宴会场面及作者所生发的感慨上。箫管齐鸣,清风徐来,如天籁般的歌声似乎能阻住行云。环顾四座,嘉宾贤主,俱才气横溢。在这样欢乐畅快的场面中,作者感到好景不能永久拥有,留恋之情顿生,由个人际遇引发对人生、宇宙的思考,“宇宙之无穷”“盈虚之有数”,感到自己在“命运”面前的无奈。“望长安”以下,作者将自己比作贾谊等前贤,委婉地表达了对“圣主”“明时”的不满,情绪转为悲愤。“于日下”“于云间”,东西南北,极目四望,实则是“极目四想”:由日落想到长安,由云海想到吴会,由南方想到大海,由天柱想到北极星。世界阔大,宇宙无边,在这阔大无边的世界宇宙面前,人生是那么渺小。在此世界宇宙面前,何人能不感叹人生?“极目四想”为下面的人生感叹张本。“关山”“萍水”两组句子,一问一答,但所答与所问之间并不是直接对应,再加上“怀帝阍”这一否定陈述和“奉宣室”这一反问,王勃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心绪和自我悲伤的情调早已满溢。其言辞哀婉、情意绵绵之处,千载之下,仍让人不禁情动,心有戚戚者可能会不禁落泪。(古代礼服上束带的下垂部分)。微命,犹如说身份卑微。王勃做过虢(gu)州参军,所以这样讲。一介:一个。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汉书终军传记载,汉武帝想让南越王归顺,派终军前往劝说,终军请求给他长缨,必缚住南越王,带回到皇宫门前(意思是一定完成使命)。后来用“请缨”第5段,依然抒发感慨之情。作者并不是一味低沉感伤,在列举到终老始见功名的冯唐,难封侯爵的李广,贬谪到长沙的贾谊,逃避海曲的梁鸿等典故后,笔势峰回路转。这样,前面的失意悲哀是对时代的批判;后面的积极壮怀,有入世的乐观精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生机勃勃、不断向上的精神状态。这种处卑位而思有为的心胸,千百年来引起了许多文人的共鸣。如韩愈曾称其“壮其文辞”“读之可以忘忧”。“老当益壮”句,是表达一种境界,一种高尚的人生观: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志向不改,做人的准则不变。第三部分(第45段),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遥襟甫畅”以下十句,写参与宴会诸人。“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句,于是紧紧相承抒发身世之感。“所赖君子见机”以下,用以勉励自己不因处境困窘而改变志节。第6段,收束文笔,表明自己的志向。开头王勃以自谦之辞来为自己定位。接着“无路请缨”等两组句子,仍借古抒怀。先以终军自比,却表达着没有终军幸运的感叹,再以班超、宗悫自许,但随即就表达只能羡慕他们的遗憾。两个典故都暗示了自己不甘作一介书生的决心。“舍簪笏”句以两组平稳的六字句含蓄地叙述了自己愿意弃官侍父。“他日趋庭”句,从字面来看,王勃这是明白表达自己不论是接受严父的教诲,还是参加滕王阁盛会,都是值得高兴的事,其实只是一个客客气气的结尾。最后两组四六句再次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知己难逢。又一次为下文的感叹张本,使其更显水到渠成。第7段,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表达对主人的知遇之恩不胜荣幸,对盛宴佳境的留恋,以此照应开头。以“呜呼”一词开始最后一轮的感叹,比上一段更见伤感。寥寥数语,写尽古今盛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其历史的沧桑感饱蕴其间。在文章的最后,王勃谦虚地表达自己写诗的情感,并期望在座的嘉宾施展文才、各赋所怀。全文在这种礼让中结束,不失分寸,非常得体。第四部分(第67段),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作诗。“无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把当时的宾主合在一起说。“杨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愿作诗。“呜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旨意,以谦辞作结,收束全文。深层探究本文先写宴会之盛和登临滕王阁所见景象之壮美,进而由景生情,抒发自己对人生路途坎坷的感慨,表明自己虽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减,处困顿而情操不移,遇逆境而壮志更坚的执著态度,抒发了交织于内心的失望与希望、痛苦与追求、失意与奋进的复杂情感。1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1)色彩变化。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青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舳”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是“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2)远近变化。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云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渺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3)上下浑成。“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4)虚实相衬。“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2运用典故,简练含蓄。作者以传统赋的铺排手法为经,以运用典故为纬,来构建序文的外在结构。用典恰当而贴切,既加强了论证的作用,又方便以古比今、借古抒情,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简练,风格典雅。这篇序文叙事抒情时用了大量典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运用时采用的手法又各有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些无论是对怀才不遇的担忧,还是对未来生活信念的用典,都能恰到好处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尽管用典繁密,却无唠叨晦涩之感,反增劲健之风,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来源:学_科_网1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提示: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贾谊、冯唐、李广等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人们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化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贪泉”、“涸辙”、阮籍的典故,说明遇困顿而情操不移,处逆境而壮志弥坚。作者就是如此展示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的,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感情。2文章抒情部分先后表现出两种感情基调:一方面因怀才不遇而感伤失落,另一方面保持乐观心态,对未来寄予希望。这二者是否矛盾?提示:这并不矛盾。相反,二者具有一致性。作者是满腹才华而重视功名的人,社会与统治者不能给他提供这种施展才能的机会,所以他焦急失望乃至失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