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美美与共(一)总课时数第 节教学目标1、 通过问题探讨,认识文明对话的内涵及其意义。2、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经历和已学过的指示,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难点:理解作者“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的思想。教学参考语文教学参考书 鼎尖学案授课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辅助手段多 媒 体专用教室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一、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介绍:费孝通(1910.11.22005.4.24)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汉族,江苏吴江人。1944年费孝通访美国归来后不久,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曾任清华大学教授,著作有生育制度、乡土中国及译文文化论、人文类型、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等。2. 写作背景:1990年12月,在就“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主题进行演讲时,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总结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二、字词积累 1、字音字形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2、成语积累截然相反:妄自菲薄:井底之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相得益彰:4、 近义词辨析包括 包含 包罗考察 考查攻击 攻讦三教学过程:1、整体感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我国知名社会学者费孝通晚年社会学思想的核心部分,是对中国文化面临的种种挑战的应对方针,也是人类文明出现的种种危机的化解方剂,有其重要价值。2、理清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2)实现“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理想的前提和艰巨性。(总论点)第二部分(3-6)实现“美美与共”境界艰难和可能。第一层(3)具体分析达到“美美与共”境界艰难的原因。第二层(4-5)正确地对待本土的历史文化和外来文化-解决问题的关键。第三成(6)实现“美美与共”设想的可能性。第三部分(7)促进人类文化心态的深刻变革,建设“和而不同”的美好世界。(归纳、收束)四、小结学生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识 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小组讨论,理清文章结构,并讨论议论文一般结构特点预习检测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推销(xio)糟粕(b)模式(m)b.酝酿(ning)热衷(zhng)抵触(d)c.谦逊(shn)和睦(m)轻率(shui)d.收敛(jin)提倡(chng)沏茶(q)解析:a项,“粕”应读“p”;c项,“逊”应读“xn”;d项,“敛”应读“lin”。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b.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陵,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c.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杳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d.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漳、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解析:b项,“欺陵”应为“欺凌”;c项,“纷至杳来”应为“纷至沓来”;d项,“相得益漳”应为“相得益彰”。答案:a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他以无可的事实证明:只要你肯付出,你就会有所收获。不过,要成为的人才,你不仅要付出比普通人多千倍万倍的努力,而且在每一次机遇面前,你还要行动,这样,你才能创造辉煌,达到人生的更高境界。a.辩白出类拔萃赶快b.辩驳出类拔萃赶紧c.辩驳卓尔不群赶快d.辩白卓尔不群赶紧解析:辩白: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辩驳: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与“事实”搭配的应为“辩驳”。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第二空应用“卓尔不群”。赶快:抓住时机,加快速度。赶紧:抓紧时机,毫不拖延。第三空强调“迅速”,应用“赶快”。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企业资金状况较好,有实力的大型房企集中拿地,近期土地市场较为活跃,土地购置面积同比降幅将继续发生稳步收窄态势。b.我们在写作时常常需要把自己的观点在显著的位置表达出来,这样,文章的观点才会鲜明,读者才容易抓住文章的主题。c.我们通过读这本书,一百年前的中国的面貌会在心中越来越清晰,而且,一百年后的中国所发生的变革,也会得到我们更好的理解。d.长期以来,公款吃喝已成了一种所谓的“官场文化”,那些对公款吃喝有瘾者,不会觉得公款吃喝是多么丢脸的事,反而认为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解析:a项,搭配不当,“发生态势”应改为“保持态势”。b项,语序不当,将“把自己的观点在显著的位置”改为“在显著的位置把自己的观点”。c项,主语“我们”后没有谓语,后面却又出现主语“面貌”,应将“我们”移至“心中”前。答案:d二、延伸阅读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美和美的东西蒋孔阳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它们美不美。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把美的东西当成美。这是因为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先碰到具体的美的东西,然后再从美的东西概括出美的概念来。古希腊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谈论美的专著。其中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用一位漂亮的小姐、一匹漂亮的母马、一只漂亮的汤罐等等来回答“什么是美”。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说他所要探讨的,不是“什么东西是最美的”,而是“什么是美”。“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的说:“美是难的。”这个讨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它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关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质,而不是芸芸总总的美的现象、美的东西,把美的东西当成美,会造成许多困难。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能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的汤罐的美。美的东西千千万万,但它们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说明,更不能相互等同。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或是唐诗的美,也是各异其趣,迥不相同。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东西。其次,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就可能不美或变成另一种美。例如西湖,当晴光潋滟或是山雨空濛的时候,条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而当杜甫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时的雨可以说是美的。可是当杜甫写道:“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时的雨,你又能说是美的吗?因此任何美的东西的美,都随着它与人的关系而变化,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永远当成是美的。第三,美的东西不仅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艺术,无不有美的东西存在,在这样众多的美的东西中,你要把美说成是一种东西,当然不可能。同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东西,它们却可以都是美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第四,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东西”,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美当成一种东西呢?谈到味,它有酸甜苦辣;谈到色,它有红黄蓝白;谈到声,它有清浊高低。凡此,都是一定的物质因素构成的,它们都表现为某种物质的东西。但是,美却不然,你能说美是由哪些物质的因素构成的吗?你只能说,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这样,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呢?美不是美的东西,它是什么呢?我们说它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有删改)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美的概念需要根据美的东西来总结。b.不能因为某一种东西是美的,就把与之相反的东西当成丑的。c.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并未解决“美是什么”的问题。d.美的东西人人都能欣赏,所以美的问题并不复杂。解析:从文本第2段与第3段可以看出“美是难的”,即使人人都能欣赏美的东西,但是人们总是“把美与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所以d项认为“美的问题并不复杂”不符合原文意思。答案:d6.指出画线部分“味外之味”中两个“味”字的不同意思。解析:作答时首先要注意需要理解的词语在文本中所在的位置,然后联系前文所述观点,味道是酸甜苦辣的总和,但酸甜苦辣并不就是味道,味道是蕴藏在酸甜苦辣中间的一般规律,二者并不等同。答案:前一个“味”是指美的物质构成因素和物质条件,后一个“味”是指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7.一群大学生进入一处原始森林探险,对所见景物的原始美十分赞叹。几小时后,他们迷路了。夜幕降临,他们对周围的景物开始感到恐惧。请从美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结合文中的原理,对这种现象作简要分析。解析:可以从材料中原始森林的景色在探险前后给大学生们的不同感受切入,结合文中原理、具体事例以及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分析。答案:原理:美的东西是相对的,会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分析: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可以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这群大学生带着放松的心情看待景物的时候,景物具有原始美。但是当他们迷路而夜幕降临,现实的审美关系发生了变化,原始美在他们眼里变成了恐惧的东西,不再美丽。美也是自相矛盾的。同样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关键在于人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三、语言运用8.请把下面两句诗改写成一段话,要求创设出美的意境。(70字以内)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解析:这是一个情境扩写题,在扩写时要注意抓住“落花”“微雨”“人独立”“燕双飞”这四个意象,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特别重要的是要创设意境,通过景物来传情。答案:已是暮春时节,细雨霏霏,落花满地,燕子成双成对在天空中游戏来去,落寞的诗人却只能孤身一人,穿行在雨中,独自感怀着苦涩的人生、逝去的年华。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牌坊正中上方是四个正楷鎏金大字:定慧寺巷。两侧是对联:。转过来,牌坊内侧又是一联:。日出推窗喜见塔影,夜深闭户静听橹声名士当年留旧宅,禅门今日尚生辉一读之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洛阳汝阳县面向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招聘教师41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年湖州市中心医院公开招聘工作人员5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上半年河北石家庄高新区公立医疗机构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0名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参加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才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七所“两自一包”公办学校招聘教师(15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广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高校毕业生招聘44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校车转让协议书
- 2025辽宁调兵山市招聘社区工作者2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优化布局报告
- 2025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9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2026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卷(含答案)
- 2025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社会招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高压氧治疗脑卒中
- 2025年三峡银行考试真题及答案
- 10KV变电送受电安全作业方案
- 江苏省水利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常用表格(2025.6.18)
- 【初中数学】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课件)+华东师大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
- 双十一货车租车协议合同
- 2025至2030年中国铜管乐器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4物业管理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证券投资2025新改实训指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