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二 流浪人 你若到斯巴 教案 (1).doc_第1页
苏教版必修二 流浪人 你若到斯巴 教案 (1).doc_第2页
苏教版必修二 流浪人 你若到斯巴 教案 (1).doc_第3页
苏教版必修二 流浪人 你若到斯巴 教案 (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在小说尤其是记叙文中所起的作用;2、认识战争与人的关系、战争给人心灵和肉体上以及人类甚至人类文化带来的巨大伤害,同时;3、引发对战争的思考,激发珍爱和平、热爱祖国、励志图强的情感。教学重点: 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了解战争的本质根源。教学难点: 认识战争与人的关系、战争给人心灵和肉体上以及人类甚至人类文化带来的巨大伤害。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引:在上一个文本中我们形象地感触了一个为保家卫国而战的战士在二战中饱受战争创伤的痛苦经历,今天,我们再学一篇小说,它讲述了的是敌对阵营中的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的小伤兵的悲惨遭遇战争不仅有害于人民,同样,也有害于战争发动者及其追随者一、研习文本(一)整体认知1、请复述故事情节:“我”是谁?“我”到底受的是什么伤?“我”是不是在母校?明确:“我”是一名德国士兵,受了战伤,但“我”始终想知道“我到底受的什么伤?”到最终伤口的包扎被解开,我才终于意识到:我失去了双臂和右腿。 “我”又是一名中学生,“我”对“我”所在的位置进行了反反复复的内心斗争和确认,最终由“我”所写的铭文得以确认:这里是“我”三个月前学美术绘画的母校。2、文中的“我”一般处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文中“我”的叙述给人造成怎样的悬念?悬念的设置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我”负重伤后被注射了麻醉药,一直处在半昏迷状态。这样给人造成的悬念是到底受了什么样的伤?是不是就在自己的母校?悬念抓住了读者的心:传播人类文明的美术学校怎么成了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17岁的学生怎么会作为伤兵进了“简易外科手术室”?而这间“手术室”是不是以前的教室?“我”到底受的什么伤?为什么有点神志不清?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在“我”的叙述中得到体现,而小说的结尾,悬念落实,真相大白,命运的捉弄,人的悲惨,产生强烈的震撼,作品的主题也在这里得到最全面的昭示。 (悬念,就是文章中令人好奇而又不能马上知道底细的情景。悬念的主要作用是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者对事情的发展、变化、结果,对人物或事物的处境、结局产生关切心理,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具有吸引读者关切、引人入胜的魅力,更能引发人的深入思考,产生心灵的震撼,更好地揭示主题。这种写法在小说中最为常见。)(二)探究释疑1、作为士兵,“我”是怎样走向战场的?主动去的?还是被逼的?明确:“我”最后确认是主动的2、从哪能看出来我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明确:“我”的战争感受:a对战争中的战友的鼓励认同。p47对炮火的赞美,他认为战争是美好的b想成为烈士,在纪念碑上留名,对“烈士”充满向往c对城市中火光,浓烟充满敬慕。p43463、那么这个士兵为什么在内心深处有这种想法?与生俱来的么? 明确:不是,老师传授的,由老师引向法西斯。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是铭文的起句,伤兵曾在美术课上按老师的要求用六种字体将这段铭文写在黑板上。铭文典故原指斯巴达战士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死的事迹,而本文的伤兵则在纳粹德国这类军国主义教育下充当了纳粹德国侵略战争的炮灰,最终成为残废人。奠整篇小说的批判和反思基调。串讲: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典故:前480年波斯入侵希腊,300名斯巴达战士扼守温泉关,奋战阵亡,希腊人在此立碑纪念,铭文“流浪人,你若到家乡,请报告斯巴达公民们,我们阵亡此地,至死犹恪守他们的命令。”4、为什么仅仅这一句话就能产生这么大的效果呢?用它作题目有什么好处呢?明确:小说已此为题,揭示了纳粹德国这类军国主义教育下是使许多青年成为战争炮灰的根源。a夸张效果,表现法西斯的欺骗性;b表现了那个年代的年轻人的无知,容易被鼓动,缺乏自主性,不知道生命的价值;c通过这句话的真实含义与当时的情形的对比,讽刺了法西斯的残忍,利用学生的无知让他们充当炮灰;d设悬念,让读者去找出谜底。5、小说里的“我”被成功地引向了这场战争,他在战争中又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明确:“我”失去了四肢中的三肢,心灵遭受巨大伤害。6、综观全文,从人物的叙述中,你能感受到“我”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从人物的自述话语中,还是可以感受到人物的独特性格。“我”是个有点浑浑噩噩的人,一个可怜的小人物。在战争环境中早熟,有点玩世不恭,他不满的是学校的单调的学习生活,对侵略战争则缺乏认识,他糊里糊涂地上了前线,糊里糊涂地受重伤回来,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也不知道生命的价值。这可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了纳粹德国时期青少年真实的思想状况。7、“我”看到了自己的伤势,并确认了自己的母校,后悔了吗?醒悟了吗?(“我原以为没想到“的句式进行串写)明确:a我原以为受重伤后,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哪怕是得到别人的安慰;没想到我多次因疼痛难当而叫喊,却无人理会,面对的而是别人的“冷漠、无情”,“仿佛他们抬着我穿过一座死城博物馆”“我失声呼叫,医生和消防队员愕然地望着我,可是医生只耸了耸肩膀”b我原以为为了那句话,我的名字可以刻到“竖着更大的金色铁十字,装饰着更大的月桂花环石雕”的纪念碑上,如此青史留名,没想到“纪念碑并无特色,也毫不引人注目,到处都一样,都是按一种格式成批生产的,需要时,随便从哪个中心点都可以领到”c我原以为听到的炮声是多么的惬意、粗犷、高雅,“是图画书里打仗的模样”,没想到那是“熊熊大火”、“红光和黑烟交织”,它吞噬了我的双臂和右腿,让我欲生不能,欲死不能。花季的年龄,却过早地凋零了(三)拓展选择一:新闻消息一: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1970年12月7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突然双腿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 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无不拍手称赞。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消息二: 每年8月15日前后,日本内阁成员都要掀起一股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的风潮。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今年1月1日第四次参拜靖国神社。自当选以来,小泉曾四次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8月10日表示,他不会屈服于国际社会的压力,明年还要参拜靖国神社。问题:(1)结合本文联系现实思考,为什么德国在二战后能反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承认本国在历史上所犯的罪行并敢于承担责任,而日本却不能? (2)假如你是胡锦涛主席智囊团的成员,或是中国的领导人物,面对中日关系的过去和现实,将如何制定对日本的外交政策?请用一段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选择二:比较阅读(1)两篇小说都以二战为题材,主人公分属敌对阵营,一个为国而战,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研读作品,说说作者试图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它们各自是从什么角度表现主题的? 明确:一个的遭遇是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战争的创伤;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则通过一位青年学生在战争中的感受,写战争对人性的毁灭。两部作品都有很强的冲击力,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是战争对人的摧残:不义的战争不仅摧毁了文明成果,也摧残了人的心灵;正义的战争虽然能铸就英雄业绩,但是同样会给人们留下痛苦的记忆。(2)两篇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同样遭遇了不幸,但有所不同,请作比较。 明确:对参战目的的认识上索科洛夫知道自己是在保卫祖国,流中的“我”受了欺骗,没能认清法西斯侵略的本质。 对遭遇战争不幸的态度上索科洛夫是悲伤的,流中的“我”则显得比较麻木。在对生活幸福的珍视上索科洛夫比流中的“我”更加珍视幸福。(3)两篇小说都用了“自白”的形式,但又有不同,试作比较。 明确:不同之处是:遭中索科洛尼是在和别人交流;而流中“我”是内心独白,是在和自己的心灵世界交流。作者简介补充: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出生于德国科隆市,诞生在一战期间,二战爆发,伯尔被征入法西斯军队服役,先后在法国、前苏联、罗马尼亚作战,1945年被俘,同年12月获释,返回科隆。1947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开始成为专业作家,他希望通过小说使人们从恐怖的战争中认识过去,清算历史,在痛苦的回忆中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他的成名作是出版于1949的中篇小说火车正点,伯尔认为“战争是无聊的”,不管什么样的战争,它只能给人们带来死亡,因此他把战争归结为一种可怕的自然现象,人类失去理智的产物。他的作品另有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1950年),长篇小说亚当,你到哪里去了?等。它们揭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