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案.doc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一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案.doc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一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案.doc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一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师:有人这样说梁启超先生面对颓危的清廷,他公车上书,喊出了心中的郁闷;看着衰弱的祖国,他鼓吹维新,扯起了戊戌变法的大旗;想到委靡麻木的民众,他振臂高呼少年强则国强!其实,这说的是政治家的梁启超,今天,让我们通过了解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来走近学术大师梁启超先生。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梁实秋的散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板书课文标题)师:首先请同学们给段落编号,然后带着两个问题一目十行地速读课文,这两个问题是:1、笨单元都是记事写人的文章,本文是记事还是写人?说说理由。2、梁启超先生演讲了哪些内容?生:是记事文章,从标题就能知道。师:有不同看法的吗?生:是写人文章。本文通过记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来表现梁启超的学术大师风范。师:大师的哪些特点?生:会表演、博闻强记师:请同学们做阅读题时学会整合文中的词句来表达生: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师:很好。同意是记事文章的请举手。我赞同第二种看法。文章通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来写梁先生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表达作者对梁先生的敬仰之情。(板书:记事以写人) 那么这次演讲有哪些内容?生:讲古诗箜篌引,他最喜爱的桃花扇师:没有了吗?生:还有杜氏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师:杜氏是谁?生:杜甫师:完全正确。梁先生讲了这三个内容。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展示课件1 箜篌引的由来,教师解说 一天早晨,霍里子高去撑船摆渡,望见一个披散白发的疯颠人提着酒壶奔走。眼看那人要冲进急流之中了,他的妻子追在后面呼喊着不让他渡河,却已经赶不及,疯癫人终究被河水淹死了。那位女子拨弹箜篌,唱公无渡河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其声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霍里子高回到家,把那歌声向妻子丽玉作了描绘,丽玉也甚为悲伤,于是弹拔箜篌把歌声写了下来,听到的人莫不吞声落泪。丽玉又把这个曲子传给邻居女儿丽容,名字就是箜篌引。 这位“公”可能是指什么人呢? 任公先生讲这首诗时这般感慨,这样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一种直面死亡的勇气 ,让他想到了谁呢? 谭嗣同被杀。其实他本可以不死。当时日本使馆已帮他做好了逃亡日本的准备,但他坚决不肯逃离。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还有一首题在监狱墙壁上的绝命诗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在临刑前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展示课件2 桃花扇的有关知识及“高皇帝”其人【胜如花】 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伤心煞煤山私幸,独殉了社稷苍生,独殉了社稷苍生!忧国忧民、忧心如焚 这位高皇帝可能让作者想到了谁?“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是悲叹明朝灭亡的。崇祯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在位十七年间,不溺于声色犬马,而是勤勉辛劳,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江山移人,他也自杀身死。”先生是由崇祯想到了自己曾追随的光绪帝。光绪帝也是位很想有所作为的皇帝,岁亲政,但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面对甲午战争战败的屈辱,他深知非变法不能立国,决心变法图强。年月,下诏变法维新。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力图振作的愿望始终无法实现可见,任公先生悲的不是崇祯,是崇祯帝让他想到了光绪帝,他悲的是自己曾经追随的皇帝,悲的是国家的衰亡,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情怀!”师: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我们初中学过,还记得吧?请同学们齐声背诵出来(学生齐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结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师:背得流畅,但有两个词发音有误。一是“衣裳”的“裳”应读与“经常”的“常”相同的音,古代上衣为衣,下衣为裳,我们现在的“衣裳”泛指衣服,“裳”读轻声,声母也不同了。另一个是“妻子”的“子”应读第三声,古今异义,古义是妻子儿女的意思。请同学们再齐背这首诗,注意刚才读错的两个词的读音。(学生齐背)师:好,读得很正确。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地阅读课文,边读边进行批注点评。老师给你们定出了批注点评的角度,在大屏幕上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代表作:饮冰室合集 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后师从康有为。 1894年,参与“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失败后,出亡日本。1912年,回国;1915年,参与策动反对袁世凯的“云南起义”;1920年后,脱离政界,专心学术,与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合称为清华四导师;1929年,病逝。 1902年,首次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成为“中华民族”这一词语的首创者。 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本新文学杂志新小说。 第一个使用“神话”一词的中国学者。 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图书馆学。 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政变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忧心如焚)。展示课件3 批注点评角度:1、寻找第一、第九段中的病句,并尝试修改2、你觉得那些地方的人物描写精彩生动?说说它的妙处。3、文中的“热心肠”一词怎么理解?4、梁先生讲桃花扇和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为什么有那样的情感表现?师:梁实秋是散文家,也是个才子,他13岁就考入了清华大学。但我们不能迷信权威,同学们来大胆地挑挑他文章中的病句。生:第一段“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大约”和“左右”重复,删除其中的一个师:很好生:第一段“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很幸运”和“有机会”重复生:这两个词的意思不同,不重复。“一篇”和“演讲”不搭配,应把“一篇”改为“一场”师:非常正确。“一篇”应修饰“演讲稿”,但“听到”的应是“演讲”,所以把“一篇”改为“一场”或“一次”好。其他段落里也有这种数量词和中心语不搭配的情况,这里我们不再重复。生:第九段“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师:是第九段里的话吗?数错了。这句话也没毛病。生:第九段“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里的“对于”应是“对”师:好,还有不合适的地方吗?生:“发生”“爱好”不好师:应该是生:产生爱好师:正确。我们来点评人物描写的精彩生动吧。点评时,请先说清段落,然后读出你要点评的语句,再进行点评。生:第七段“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正面描写动作,表现梁先生稳健、自信师:这个动作细节还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生:有学问,博闻强记师:正确。(板书:写人方法 正面描写)生:第三段“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从外貌衣着写到内在气质,“光芒四射”是夸张。师:对,写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生:精明强干、自信生:稳健潇洒、才华横溢师:全面了。生:第一段“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侧面写梁启超的演讲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显宦及叱咤风云的人物没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梁启超却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用显宦、叱咤风云的人物侧面衬托梁启超吗?生:对比,反面衬托师:对比是双突出,使好的更好,坏的更坏;反衬只突出一方。这是对比还是反衬?生:反衬师:正确。 (板书 反面衬托)生:第四段“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听到的。”这是对人物进行语言、动作方面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的谦逊自负师:谦逊和自负对应的句子是生:谦逊对应的是开场白的前一句,自负对应的是开场白的后一句生:这一段还写出了人物的幽默风趣师:很好。生:第八段“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是直接描写动作、神态,写出人物有表演才能,演讲很投入,感情丰富师:很对。生:第六段“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是侧面描写,以我的情况反映梁先生讲演的精彩师:对,我二十多年后触景生哀,忆起先生讲的箜篌引,感情上产生共鸣,侧面衬托出梁先生演讲的精彩,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 侧面衬托)侧面衬托的段落还有吗?生:第三段“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生:第九段“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师:很好。文中还有其他表现人物的方法吗?生:第二段将看演讲稿和听演讲做比较师:其实这也是衬托,演讲稿好,书法美观,但读它的趣味和听它的趣味相差很多,是用演讲稿之好衬托演讲之好,是生:正面衬托师:对。文章第一段也有正面衬托,“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用梁先生的政治声誉之高衬托他的学术声誉之高,是正衬。(板书 正面衬托)师:上面内容同学们点评得很好。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对人物进行精彩生动的描写有多种方法,可以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通过细节正面描写人物,塑造人物形象,还可以通过侧面衬托、反面衬托、正面衬托的方法表现人物。同学们在阅读中应善于通过分析写人方法来分析人物,写记事写人的文章时要善于运用这些方法来塑造人物。 对剩下的两个点评方面,同学们先点评第4个方面:梁先生讲桃花扇和杜氏诗时为什么有那样的情感表现?生:他演讲得很投入,自己仿佛是作品里的人物生:他感情丰富,擅长表演生:他爱国,忧国忧民师:应具体分析,桃花扇可能触动了他的什么隐痛?他由高皇帝可能联想到了什么?生:他由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高皇帝想到了自己追随的光绪帝,想到了戊戌变法的失败,想到了戊戌六君子的被杀师:对,梁先生悲从中来、痛哭流涕、不能自已,是悲光绪帝“力图振作”的愿望无法实现,悲国家的衰亡,悲自己付水流的一腔爱国情怀。他和杜甫一样忧国忧民,希望国家安定、富强,哭与笑都反映了他的爱国心。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看看梁先生的别号。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先生逃亡到了日本,他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饮冰室”,自己号为“饮冰室主人”,人什么情况下才饮冰?庄子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可见,逃亡到日本的梁启超并非不谈政治、不关心国事,他内心惶恐焦灼,仍忧国忧民、忧心如焚。师:那么“热心肠”在文中的意思也出来了吧?它不同于我们说的“世界需要热心肠”里热心肠的热情、助人为乐的意思,它的意思是生:有炽热的爱国心生:感情丰富在文坛上,梁启超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 师:好。刚才我们一起对课文有关内容进行了点评,重点赏析了精彩生动的人物描写,希望同学们今后阅读和写作中有意运用和借鉴这些写人方法,提高阅读、写作水平。师:作者说,箜篌引经梁启超先生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美丽的东西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