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案课前系统1.教材的地位和内容“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框是人教版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的过程之第一框,与第五课所反映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等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并对第二框学习“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作了知识准备。所以这节的内容对整个章节的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主要包括实践的含义及特点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两大部分基本内容。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思考、质疑,勇于展示自己的观点,亲历知识的生成的历程,切身感受哲学的魅力,保持强烈的探究激情和兴趣,自然地接受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求索真理的思维方法,从而渗透探索知识过程和方法的教育。2课程三维目标的确定2.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框教材重点介绍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学生在这一知识生成的体验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实践第一性观点的理解和认可,而且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及展示的过程中体验到求知和展示自我价值的的乐趣,这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发展有重要价值。因此本节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可定为:2.1.1 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2.1.2 体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2.2 过程与方法 本节内容逻辑顺序为实践含义-实践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其中以学生合作探究得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为重点,让学生们从知识生成过程中体验哲学追问、思辨的思维方法。因此本节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可定为:在探究中学习求索真理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追问、思辨等能力。2.3 知识与技能 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是“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理解实践的含义及特点,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可定为:2.3.1 理解实践的含义及特点,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3.2 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重点、难点的确定3.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因此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2根据高二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在理解“实践的含义”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时恐有困难,因此确定本节的教学难点为:3.2.1实践的含义3.2.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教学方法的确定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和“展示”的学习方式来优化课堂学习与教学,实现课程三维目标。本节课采用“引导感知情境案例展示合作生成”的教学模式,融合运用引导启发、情境分析、联系实例等方法,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5学习方法的确定“授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点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探究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根据自身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思维素养。6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导学案7教学课时1课时课堂系统8教学过程设计8.1 设计思想 这节课以教改的新政治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哲学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设计指导思想。把培养会学习的、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作为最终教学目标。以学为中心,借鉴汲取了导学单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元素,同时辅助以现代信息资源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8.2 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引导感知情境案例展示合作生成”的教学模式,通过以学科知识为内容以情境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同时对抽象难解的问题肢解为层层递进的小问题,像“层层剥去笋衣”一样,以小问题作为思考讨论的切入点一一展开。8.3 教学程序感知 - 理解 - 表达 8.4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模式流程教学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探究: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收集有关的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并加以分析和研究。2.学生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教师通过导学案批改为每学习小组打分)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及自主学习的能力。2.通过导学案预习,使教师把握学情,使学生明确个性学习目标,为精致课堂做准备。课前默写:从每组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到黑板上默写,其余学生在默写本上默写。默写内容:1.什么是意识?2.意识活动有哪些特点?3.意识有哪些能动作用?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教师为每学习小组打分)目的:1.检测、纠正、巩固前一节课基础知识。形式:2.动心、动口、动手“三动”有机统一,课前复习特别强调“动手”写。内容:3.物质、意识和实践、认识的内在关系。导入新课:活动一:教师展示一个全封闭的小纸盒子,纸盒子里面放一个人参果。展示小纸盒子。设问:1.盒子里有没有装东西呢,如果有那么装的是什么呢?2.盒子自己会不会“主动”告诉我们?3.单纯地靠我们的脑袋想,能不能准确的“想”出来?4.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呢?1.引导学生认识到:(1)认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2)客观事物自身不会主动告诉人关于其自身的认识。(3)单纯依靠人的思维活动也不能获得对事物的认识。(4)人类若想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必须通过活动(实践)作用于事物,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初步概括上述“活动”的特点,引出实践的含义。活动二:学生展示和质疑。教师展示问题:1.下列哪些活动属于实践,并说明理由。(1)农民种地(2)、蜜蜂筑蜂房(3)小行星撞击地球(4)村委会调解村民纠纷(5)和尚诵经(6)、教师教学(7)学生学习(8)、修身养性(9)律师为药家鑫辩护学生展示和质疑:自主学习效果2.评价教材p-42杜威、费尔巴哈、黑格尔等人有关实践的观点。(根据展示效果为每学习小组打分)通过展示,共享个体学习体验;通过共鸣和相互质疑,生成目标:1.实践的含义: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的特点:(1)主观能动性(2)客观物质性活动三:学生讨论与展示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一人生活在孤岛上,最后砍倒一棵大树做了一艘独木舟回到了社会。问题:(1)鲁滨逊砍树作舟这一活动是不是实践?(2)鲁滨逊砍树作舟这一活动是不是纯粹个人活动?2.多媒体图片展示:人类不同时代的船(小舟、大船、万吨巨轮、豪华游轮、瓦良格号航空母舰)问题:郑和下西洋时,能造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但当时能不能造出“瓦良格”号航空母舰?为什么?从实践角度看,这说明了什么?(根据展示效果为每学习小组打分)通过问题讨论、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到:实践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 在讨论展示中内化知识,引导学生初步树立:(1)合作意识(2)实践应与时俱进意识阶段小结:实践的含义: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的特点:(1)主观能动性(2)客观物质性(3)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形式:(1)生产实践(2)变革社会实践(3)科学试验伴随知识生成过程,及时阶段性归纳,固化学习成果。活动四:综合探究、展示案例一:在我国北方农村人们有这样一种认识:草木灰能够去除器皿上的污垢。那么我们如何能判断这个人是正确与否呢?问题:(1)主观认识本身能不能为我们作出判断?(2)客观事物-器皿,自己能否判断关于它的认识是否正确?(3)那该如何判断呢?案例二:(多媒体展示“超级细菌”)在认识“超级细菌”的过程中,人们对“超级细菌”从恐慌到镇定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了解它的一些变化规律,提出应对的办法,同时纠正了一些对“超级细菌”的错误认识。问题:(1)人们为什么要急于获得对“超级细菌”的认识呢?(2)人们对“超级细菌”的认识来源于哪里?(3)是什么推动着人们对“超级细菌”由“不知到知,知之不多到了解它的规律”的?(4)“防治“超级细菌”的过程中,纠正了一些对“超级细菌”的错误认识。”说明了什么?(根据探究、展示效果为每学习小组打分)案例的编辑选用力求体现时代性、生活性,将社会生活引入课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是本课的落脚点,两个情境的创设、选择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实践是第一性的,树立实践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共有4个论点,根据学生学情和知识难易度,此处主要结合其中2个论点选择情境创设。阶段小结: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检验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伴随知识生成过程,及时阶段性归纳,固化学习成果。本课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物质性活动,先有实践后有认识,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实践是第一性的。通过回顾本课内容,展现本课逻辑主线,引导学生对课本有一个整体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态度和价值观。活动五:拓展延伸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实践、认识和物质、意识间有什么关系呢?激活旧知识,体会新旧知识间关系,进一步领会“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立场。活动六:当堂背诵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根据抽背展示效果为每学习小组打分)本框的所有任务都须在45分钟内完成。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课后负担。活动七:达标检测导学案“达标检测”部分(根据展示效果为每学习小组打分)巩固本课学习的知识,在练习中发现盲点、内化知识。附录:板书设计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主板书: 实践含义: 人 (自然界、社会)客观世界 物质性活动。实践的形式:1生产(最基本形式)2变革社会3科学试验 / 实践要素是客观的。实践特点:1 客观物质性(原因) 实践过程和结果是客观的。 / 原因:主体是人,人有意识。2主观能动性 表现:创造性。3 社会性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来源(实践决定认识) 2动力 3唯一检验标准 4目的附板书:1.简洁直观体现启发性、建构性。2.板书过程力求体现知识过程性、生成性。选择性记录学生观点、智慧火花。激励鼓舞学生,课堂上尊重、彰显学生价值。9. 教学反思自改观念始,到改教材再到改课堂,再到2010年开始盱眙县教育局强力推动的课堂教学改革,随着课改的深入和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就不得不深思,怎样的教学方式更适合时代现实、学生现实和学校现实的要求?怎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对政治学科新课程的学习?怎样的教学模式既能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又能适应高中生应试的需要。这一堂课给了我一些启发:我们的观念的是转变了,但还不够,步子还可以再大一点;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要剥夺学生自我学习机会;传统教学中的精华还应继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财务管理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16年一级建造师市政-真题及答案解析
- 工会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1、一级造价师《案例分析》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国企投融资笔试题及答案
- 期末安全教育课件小学
- 度消防安全试题及答案内部题库
- 建筑环保复习题(职称评聘)
- 影刀rpa初级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我国金融政策2023总结
- 病历书写规范培训课件
- 歼-15仿真纸飞机制作课件
- 汉泰语相关词的音义对应
-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
- 3分接变压器试验报告
- 现代电子材料与元器件
- 撬装加油站管理制度
- 2023年定陶县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自主游戏中教师观察分析的要领
- 项目三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 初中信息技术-《初识3DOne软件》教学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