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 琵琶行 教案 (1).doc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三 琵琶行 教案 (1).doc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三 琵琶行 教案 (1).doc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三 琵琶行 教案 (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 科 语文教材名称高中语文必修3教材出版社课 题琵琶行年级高一学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2、过程与方法:以朗读、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赏析,自主学习。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和悲剧美。教学重点1把握音乐节奏及内在情感。2探究用文字表现音乐的方法,掌握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品味白居易语言的独特魅力。教学思路采用情景导入整体感知探究赏析练习拓展的教学模式,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教学方法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课时环节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意图共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高山流水的音乐背景中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说罢,伯牙弹了起来。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伯牙惊叹不已。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千余年后,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听故事。1、引发对课题的兴趣。2、创设情境,以利于整体感知课文。二、整体把握1.听读朗读带2.齐读3.练习:结合小序及文本的理解,完成下面填空练习: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它叙述了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全诗塑造了琵琶女和诗人自己等人物形象,他们的共同点是“同是天涯沦落人”。4.小结:两条线索:明琵琶女的身世暗作者的感受两个人物:琵琶女、作者一种感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听、读、练,迅速对全文形成整体感知,初步把握内容及情感。以读的方式感知课文内容及情感以练的方式把握基本内容三、探究1.提问:这种沦落之情是由什么因素触发而成的?明确:人事、环境、音乐2.提问: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又是怎样分别处理的?明确: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暗写)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明写详写)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明写略写)3.布置学生轻声自由诵读第二次音乐描写,要求:上黑板画出曲线图以显示音乐的节奏变化。(师生共同明确,投影答案)4.欣赏视频,结合曲线图师生共同小结音乐节奏:调弦校音,情随声出(序曲)演奏名曲,倾诉悲情(总写)珠落玉盘,急切愉悦(起始)幽咽凝绝,幽愁暗恨(发展)铁骑突出,激越雄壮(高潮)曲终收拨,戛然而止(曲终)江心月白,余韵无穷(魅力)5.提问:声音无形,摹声最难,诗人怎样表现琵琶出神入化的技巧?(此问仅要求学生初步回答,不需分析,以为下一个教学环节“深入探究”做铺垫。预设答案:比喻、叠音词、环境烘托等)对应提问,以做记号,作归纳,同桌交流的形式,筛选信息,举手回答问题。通过问答形式,引导学生筛选、归纳,初步把握诗歌音乐描写的具体内容和节奏变化。四、进一步探究(赏读)设置活动:依据上一步骤提问回答情况,将同学分成三大组,请他们对作品的音乐描写技巧就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举例分析。1.找出比喻句,体会其效果: a、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以“急雨”和“私语”来比喻乐声,写出乐声的急切轻快的特点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以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比喻两弦和谐,急切愉悦c、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用花 底莺语的间关之声,比喻旋律的流畅优美 ,用泉流冰下阻塞难通来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d、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以银瓶乍破水浆迸之声和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声响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总结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写出音乐的变化,用这些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听到过的声音和形象比拟描绘乐声,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划成有形可感的实体。读者不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扬,或低回呜咽的应接不暇的乐音,而且仔细欣赏起来,还可以听出这一声和那一声又有明显的音色、音调上的区别,热闹而不紊乱,复杂而有层次。2.找出写音乐效果的句子,说明其作用。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作用:把音乐效果和环境气氛、人物感情结合起来写,共同烘托出一个音乐的世界3.找出叠词叠字,双声叠韵词叠词叠字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另有瑟瑟、茫茫、唧唧,不直接描写音乐的。) 双声叠韵:间关、幽咽、呕哑、嘲哳。 小结:这些词语的运用有什么效果? 直接模拟声音,或者使诗句增加音乐性和节奏感,加强了音乐悦耳动听和韵律节奏。 4.教师总结音乐描写的艺术:运用比喻描写音乐(以声写声,以形写声)。通过写音乐效果描写音乐。运用叠词、双声叠韵词描写音乐。 圈点、勾画出琵琶行中作者生动的比喻修辞的运用及其它描写方法的运用,并讨论这些手法的妙处,举手展示交流结果。引导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尤为突出的是帮助学生将阅读、思考、欣赏,积累与运用紧密结合起来。五、拓展1.阅读明湖居听书王小玉说书选段,谈谈它与在描写音乐及表达情感方面的异同点.(见课件投影)2.比较李贺李凭箜篌引与白居易琵琶行音乐描写的不同之处。明确:二者的创作方法不同。箜篌引的音乐描写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诗人着重写乐曲的艺术效应,多用夸张手法,也显示了诗人的奇特想像。琵琶行的音乐描写则属于现实主义范畴,诗人着重写的是乐曲的艺术境界,多用比喻手法。3.反复聆听一首自己最喜欢的音乐,借助联想想象,用恰当的比喻描摹音乐,写一篇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类文练习:以课堂内学到的方法明确赏析角度,把握音乐描写技巧。设置练习,着重训练欣赏以文字描写音乐的方法,真正达到消化课内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六、小结音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艺术,然而诗人白居易用比喻等手法,将乐曲的美妙表现得淋漓尽致,将情、景、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