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作业.doc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作业.doc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作业.doc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作业.doc_第4页
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作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卷一、选择题。本卷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是传说中的神农氏,关于他的传说反映了我国已有相当发达的古代农业,据此推测神农氏大约生活于 a五六千年前b七八千年前c六七千年前d八九千年前【答案】b 2商周时期,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春秋战国时期,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d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形成【答案】a 3“这是世界水利史上的杰作,其集多功能多环节于一体的综合方略思路已臻完善,而其道法自然的文化意蕴更达到了颇为圆融的境界。”该段描述可能是在评述a翻车在江南开发中的作用b唐代筒车的自然原理与作用c因地制宜的西域坎儿井d都江堰的巨大功效【答案】d【解析】都江堰的修建充分利用了河道的自然走向和地势,体现出“道法自然的文化意蕴”,它既利于排洪,又利于灌溉,“集多功能多环节于一体”,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功效,故d项正确;翻车、唐代筒车均为灌溉工具,西域坎儿井仅是灌溉水利工程,没有体现出“集多功能多环节于一体”,故a、b、c三项错误。4清朝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志中记载:“(宋高宗时)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田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材料主要反映了a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d南方稻麦轮作制【答案】d【解析】a项指铁犁牛耕,材料不能体现。b项不能由材料得出。c项与题意无关。“岁收谷、麦两熟”“稻田又种麦”反映的是南方一年两熟、稻麦轮作的情况,d项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5中国传统年画中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六畜指牛、马、羊、猪、鸡、狗)(如下图),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征 a以养殖业带动种植业b种植业为主,家庭养殖业为辅c养殖业与种植业并重d采用“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答案】b【解析】“五谷”关乎农业,“六畜”关乎家庭养殖业,与中国古代农民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故选b项。a、c项不符合史实,d项不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6下图是元代王祯农书中的围田图,据记载,“围田、筑土作围,以绕田也。”“围田” a是地主田庄经济的主要形式b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c很好地保护了自然生态平衡d适应了北方旱地的自然条件【答案】b 7据记载,宋代时,“陈、许、颖、亳等州,止因去秋一次水灾,(农户)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这说明小农经济a具有保守性 b缺少防灾意识c具有脆弱性 d有自给自足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可知,水灾过后,小农经济破产,骨肉相食,这体现了小农经济下对自然灾害抵抗能力弱,具有脆弱性的一面,故c项正确。8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答案】b 9据统计,在唐代323项水利工程中,农田灌溉工程为255项,漕运交通为21项,防治水害为33项,居民用水为14项。这说明唐朝时期a政府执行重农抑商政策b小农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础c民生问题被长期的忽视d财政支出的主体是水利工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唐朝水利工程的兴修。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见,唐朝兴修的水利工程中,用于农田灌溉的工程占很大的比例,其次是用于防治水害的工程,可见唐朝水利的兴修主要是为了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以保护小农经济的生产,表明小农经济是国家的经济基础,故选b。a、d两项在材料信息中无体现,故排除;居民用水并不能代表民生问题,且在当时尚不能成为突出问题,故c项错误。10封建小农经济困顿却又高效,管子乘马中说:“是固夜寝起早,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尔不倦,民不惮劳苦。”西方有学者甚至指出:“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封建小农经营效率高,可与资本主义农业比肩b小农经济的困顿往往表现为规模小、工具简陋、农民负担重c封建小农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d小农经济效率高是指土地私有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据材料“封建小农经济困顿却又高效”“是固夜寝起早民不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小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耕图 材料二 在我国古代,不仅形成了形形色色的重农思想,而且在农业生产方面设立了专门的官职,推广普及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其中也包括农业生产工具。汉代专门设立主管农业生产的官职,“搜粟都尉”赵过组织大批的能工巧匠,对农具创制、研发、改进和推广,使犁耕技术得到了广泛普及与应用,大力推行牛耕技木;唐代创制了曲辕犁等,这些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对犁耕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摘编自胡泽学试论中国犁耕技术进步的推动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的发展变化,并说明其意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农耕技术发展的原因。【答案】(1)变化:由二牛到一牛;由直犁到曲辕犁;耕犁向操作轻便发展。意义:有利于小农分散生产;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2)原因:精耕细作农业生产的需要;政府重农政策的推动;手工业生产技术进步的促进;小农分散生产的需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第(1)问,第一小问“变化”结合图示从牛的数量、犁的形状、犁的操作情况分析;第二小问“意义”结合变化的三个方面从对小农经济、农民、农业的影响进行分析。第(2)问,从农业发展、手工业技术进步、政府政策等方面回答。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古代的运河开凿与王朝的经济发展、政治统治有紧密联系。下面图一为西汉关中漕渠,图二为隋朝大运河。 图一 图二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运河与王朝经济发展、政治统治的关系的角度对上面两图进行比较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答案示例 西汉运河巩固了西汉政治大一统。西汉关中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