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四 声声慢(寻寻觅觅)学案.doc_第1页
人教版必修四 声声慢(寻寻觅觅)学案.doc_第2页
人教版必修四 声声慢(寻寻觅觅)学案.doc_第3页
人教版必修四 声声慢(寻寻觅觅)学案.doc_第4页
人教版必修四 声声慢(寻寻觅觅)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清照声声慢第一课时【目标引领】 1、了解作者 2、巩固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提高欣赏力。 3、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4、领悟作者的情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问题激疑】 1、古诗词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有“诗眼”“词眼”之说。请找出声声慢中的“词眼” 预习学案【自主探究】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后因列于元祐党籍而被罢官。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李格非传),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庄绰鸡肋编),也知书善文。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5卷。黄异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都久已不传。现存的诗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四印斋本有漱玉词1卷,李文椅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最多。但其中所收词多有赝品。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词。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写作背景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形单影孤的灾难与不幸。这里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的作品,它们反映着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永遇乐词的具体写作时间、地点,难以准确考定。但从作品所写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却可以断定是靖康之变以后,词人流落江南所写。教科书的“资料信息”所录宋人张端义贵耳集说李清照“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 是可信的。李清照这个时期的境遇和心态与靖康之变之前相比,是截然不同的。知识回顾给下列加点词注音:弹道 叨光 殷红 脑髓 拈轻怕重 锲而不舍检查预习情况(为加点字注音):盏 憔悴 凄惨 堪摘 赏读:欣赏词朗诵mtv(录音范读,配以金粉世家的主题曲暗香的音乐曲调;黄花满地,雁排长空,李清照沉思凝望,自饮自酌的flash投影),营造氛围,进入意境,品味音韵美; 学生集体随读; 女生诵读,男生和读。 在读中找出,问题,提出困惑。第二课时探究学案【合作解疑】1.综观全词,一字一泪,满是悲愁,但全词写来没有一个“泪”字,也只在结尾点出一个“愁”字。作者是如何传达这渗透血泪的深愁巨痛的呢?(学生自由选取诗句赏析,自由讨论,自由回答。名句做重点鉴赏,其余简略分析)2.李清照一生的创作受到了哪些社会变迁、个人遭际的影响?3.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表现的是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向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5.“人在何处”作者为什么会这样的感慨?【精讲点拨】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词的开头用七组叠字构成了三句话。“寻寻觅觅”表达的是作者经历过许多突发事件的刺激之后,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恍惚、因若有所失而到处寻觅的状态。“冷冷清清”四字描写了她寄身异地、无人为伴、很少交往的孤独寂寞的处境。“凄凄惨惨戚戚”则总括地说明了自己命运的凄惨和心情的悲痛。这十四个字使李清照在词史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人们称赞她连用十四个叠字是“造句新警”,是“创意出奇”,是“超然笔墨蹊径之外”。这十四个字为全词奠定了基调,以下作者便一层层地展示出她生活的凄惨和心情的哀痛。天气忽暖忽寒,几杯淡酒哪里能抵挡住冷风的袭击,更不能消除心中的忧愁。正在她凄苦无奈时,又看到了空中飞过的大雁,它们是来自北方的旧时相识。作者想到大雁能够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飘流困顿,寄寓异乡,这正是引起她伤心的原因。词的上片从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几个角度,写自己滞留南方的孤独生活和悲苦心情。这也可以说是对开头几句的阐释和补充。在词的下片又进一步推进,更具体地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黄花满地,当初盛开时可以插在头上,而如今花已枯萎,再也无人摘取。这是明写花,而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最后,又从时间和天气上来写:白日漫长,她独自一人要苦熬苦等才能到天黑,但是到了黄昏时候,又有秋雨点滴作响,这种景象,这时的情绪,哪里是一个简单的“愁”字所能概括得尽的!全词展现出的是作者那种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在了解作者生活遭遇的基础上来读这首词时,使人不能不对她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也正是李清照这首抒情词动人的力量之所在。永遇乐整个上片,所有乐景的描写,都是为表现哀情而存在的。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 1.主旨 : 这是一首描写元宵灯节的词。但此词不是着意描写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欢乐,而是通过眼下的元宵和过去的元宵的不同情景的对比,来抒发深沉的盛衰之慨和身世之悲。 2.对比反衬手法的成功运用。3. 今昔对比。即现在的元宵和“中州盛日”的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这贯穿全篇的。4. 又用他人与“我”作对比,乐与悲作对比。“中州盛日”的元宵乐,今年的元宵悲。在今年元宵中,别人欢乐,“我”伤悲。 5. 在对比中含有反衬,这就把身世之悲和盛衰之慨的主题思想更鲜明地突现了出来。6.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7. 词的上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染柳烟浓,吹梅笛怨”,“元宵佳节,融和天气”,写的都是乐景,但作者所要表达的却都是哀伤的情感。8.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里就是用“以乐景写哀”的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哀情。9.层次安排上极有次第,手法稳健沉着。上片开始连下三个反问。第一个设问是问自己身在何处?是明知故问,写出作者化解不开的漂泊异乡的凄凉。第二问是在“染柳烟浓,吹梅笛乱”的初春之时,“春意知几许”,反映了伤春惜春、晚景凄凉的心情。10.第三问反映出生活动荡、时世祸福莫测的忧危心态。且大家注意三个问句的句式特点,第一问四字,第二句五字,第三句六字,可谓语气加强,层层推进,说明悲凉心情之来,越加强烈。第三课时【知识建构】根据上两节课的学习,梳理一下这首词的思路,在空白处形成一定的文字。(如:图例,表格,树枝树干,大括号等)训练案【巩固训练】(一)基础知识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雕阑玉砌(q) 骤雨(j) 暮霭(i) 樯橹(qing) b. 乍暖还寒(hi) 槛菊(jin) 凝噎(y) 都门(d) c. 良辰美景(ch?n) 舞榭(xia) 彩笺(jin) 不谙(n) d. 寒蝉凄切(q) 将息(jing) 豆蔻(ku) 苍陌(m)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 婉约 沦陷 愤激 凄切 帐蓬 b. 颓废 良晨 樯橹 迢迢 韵脚 c. 暮蔼 鹊桥 苍陌 仓皇 豆蔻 d. 飘零 烽火 不虞 芍药 贬谪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指南唐都城金陵南京)b. 便总有千种风情(情意)c. 槛菊愁烟兰泣露(栏杆边的秋菊) d.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不好的房子)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歌、行、引、吟为古代诗歌体裁,其间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b. 诗的风格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两大派别,前者的代表人物如杜甫、白居易、陆游等,后者代表人物如屈原、李白等。c. 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主要指唐代以前的诗歌,近体诗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对仗、声韵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体。d. 词,原名曲子词,来自民间,源于乐府,兴与中唐,盛在两宋,题材较自由,依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木兰辞即属此类。 (二)阅读实践武陵春 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 对这首词文句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风住尘香花已尽”说盛开的花朵因受狂风的摧残已委身于泥土;“尘香”即后来陆游卜算子词“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意思。b. “日晚倦梳头”说的是日色已高,倦意难消,强打精神梳妆打扮,c. “物是人非事事休”说的是事物依旧而人事已非。“事事”如国破、家亡、夫死等。d.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写出了词人心中无比深重的愁苦。“舴艋舟”,狭长小船,形如“舴艋”。 2. 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上片直接写愁情的深重,下片婉转地从欲遣泄忧而不能的角度,进一步表现愁情深重。b. 这首词集中抒写离情别绪,主题鲜明,凄婉动人。c. 全词想象惊人,化无影无形的愁绪为有重量的实体,造意新奇,极富创意。 d. 全词格调十分凄苦忧伤,体现了浅显而又凝练、含蓄而不深涩的艺术风格。课时四【拓宽延伸】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