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课件.ppt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课件.ppt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课件.ppt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课件.ppt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邓稼先杨振宁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邓稼先 了解中国核武器制造 2 情感目标 感受邓稼先伟大人格 做一个有奉献精神的人 3 能力目标 写颁奖词 学会积累人物素材 26中詹梅 邓稼先 一 了解邓稼先 身份 生卒年 籍贯 出身 毕业学校 工作成就 获得荣誉 与杨振宁关系 著名核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两弹元勋 1924 1986 安徽 书香门第 父亲是清华及北大文学院教授 西南联大美国普渡大学博士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第一颗氢弹 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 发小 50年友谊 亲如兄弟 初识邓稼先 对国家 民族有巨大贡献的人 9 17 二 走近邓稼先 性格特征 待人接物 工作环境 去世原因 生前得到的名利 伟大灵魂 朴实与伟大并存 不计名利 无私奉献 忘我工作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直肠癌 罗布泊 蓬断草枯的荒漠 强辐射的高危场所 忠厚平实 真诚坦白 没有私心 乐于奉献 曾得过10元奖金 讨论 邓稼先的一生 是奉献的一生 付出的多 得到的少 他的人生没有享受到荣华富贵 锦衣玉食 最后还因为工作原因得了癌症而过早的离世 同学们 你们认为他这样的人生 值 还是 不值 三 学习邓稼先 从他身上 我感受到一个人应该 老师寄语 希望同学们也能成为书写历史的人 也许我们不能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 但我们可以选择做一个纯正的人 四 赞美邓稼先 写颁奖词要求 100字左右 满怀情感 点染人物精神 让我们记住那些为我们民族的独立 自强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是我们的民族魂 两弹一星科学家 23位 邓稼先 钱学森 朱光亚 钱三强 于敏 王大珩 h ng 王希季 孙家栋 任新民 吴自良 陈芳允 陈能宽 杨嘉墀 ch 周光召 屠守锷 黄纬禄 程开甲 彭桓武 王淦昌 赵九章 姚桐斌 钱骥 郭永怀 我们承诺 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 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作业 课外搜集其他22位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 收集到作文素材本 积累本 上 老师寄语 希望同学们也能成为书写历史的人 即使不能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 但至少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1964年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中国人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拥有了自己 铁的脊梁骨 挺直了腰板 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国家和时间 美国 1945年造出了三颗原子弹 苏联 1949年8月29日 英国 1952年10月3日 法国 1960年2月13日 中国 1964年10月16日 印度 1974年5月18日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氢弹爆炸 氢弹爆炸 中国于1967年6月17日由飞机空投的300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 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的时间 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他们是同乡同学情同手足的好朋友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载 杨振宁和邓稼先 杨振宁和邓稼先是同乡 初中同学 西南联大同学 一起坐船去美国留学 后来两人有着完全不通的价值取向 走上了完全不通的道路 杨振宁留在美国繁华世界 靠获得诺贝儿奖 出尽风头 晚年还不甘寂寞 邓稼先当年毅然回国 为中华民族的两弹一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可惜的是由于当年的科研试验条件有限 人身防护条件简陋 邓稼先由于核辐射过多 身患癌症 英年早逝 实为国家民族之大殇 但历史不会忘记 人民不会忘记 从历史和国家角度来说 邓稼先必将千古流芳 永垂不朽 是他 永远的奠定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战略安全和民族地位 不管过多少年 所有炎黄子孙都将崇敬他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 安徽省合肥县人 西南联大毕业 后获美博士学位 一九五七年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爱因斯坦的 宇宙守恒定律 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学金 他以曾经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为自傲 杨振宁 他们是同乡 同学情同手足的好朋友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载 速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准确把握课文基本信息 1 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2 文中的小标题3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4 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提示 一 填空 本文的主人公是 他被张爱萍将军称为 他的一生可以用 这句话来概括 邓稼先 两弹元勋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二 下列材料有哪些在文中没有提到 A 邓稼先一生简历 B 邓稼先是如何与疾病作斗争的 C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对比 D 邓稼先给作者的一封短信 E 邓稼先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F 邓稼先在求学期间喜欢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BEF 三 用来与邓稼先对比的那位外国杰出人物又是谁 四 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年月日 奥本海默 1964 10 161967 06 17 五 根据课文 补全四字短语可 可 当之 皆知 毕露 为人知 裹尸 歌 泣 无 愧 妇 孺 锋 芒 马 革 鲜 六 识读并说出词语的意思1 彷徨 2 可歌可泣 3 鲜为人知 4 当之无愧 5 锋芒毕露 P nghu ng走来走去 犹疑不决 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q 值得歌颂 使人感动得流泪 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xi n 少 很少有人知道 当 承受 承当 原指刀剑的尖端完全暴露出来 后大多比喻才干完全显露或指为人不谦虚 6 家喻户晓 7 妇孺皆知 8 马革裹尸 9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喻 明白 了解 每家每户都知道 孺r 小孩子 连妇女小孩都知道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指军人战死疆场 鞠躬 本指弯腰行礼 这里指小心谨慎做事 瘁cu 过度劳累 已 停止 小心谨慎 贡献全部精力 直至生命结束 七 小标题的作用 两弹元勋 表明了邓稼先为中华民族的核武器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我不能走 永恒的骄傲 形象地展示了邓稼先那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 的一腔热血 气势磅礴 对邓稼先一生作了最恰当的评价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任人宰割 甲午战争黄海大战 被带上枷锁的中国人 日军屠杀大连 旅顺居民 八国联军攻陷的北京 写邓稼先 却为何要从一百年以前的甲午战争写起 可以突出邓稼先的贡献对祖国的强大所起的作用 思考讨论 因为人物性格的形成往往与人物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课文的与众不同之处是 起点高 把人物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之下 将人物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 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 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了一定的高度 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 奥本海默 他们是各自祖国的原子弹之父 一个锋芒毕露 一个忠厚平实 1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 和睦相处 讲究为人忠厚 谦虚 真诚 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 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探讨质疑 2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他没有私心 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 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 能说服工宣队 军宣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因此他是理想的党员 朗读本文揭示邓稼先工作环境和高尚品格的段落 体味 1 吊古战场文 环境艰险 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 2 排比 超群的才能 过人的胆识 由衷的敬佩 3 我不能走 身先士卒 奋不顾身 勇担风险的高尚品格 揭示文段中心 4 五四歌词 时代精神和壮志豪情 归纳总结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是我国的 两弹元勋 他忠厚朴实 诚真坦白 他从不骄人 没有小心眼 一生喜欢 纯 字所代表的性格 他热爱自己的祖国 热爱所从事的事业 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 无私地奉献 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 他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作者从民族文化角度评价邓稼先 运用历史眼光与全球视野 告诉我们 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 而邓稼先这累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民族的发展 壮大正是依靠这样的良性循环 课文是从哪些角度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一是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二是鲜为人知 三是以小见大 为什么作者能写出这样一篇朴实无华而感人至深的文章 首先 作为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 杨振宁深知邓稼先在科学界的位置 价值以及他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所建立的卓著功勋 从而给予客观公正而具有权威的评价 其次 作为与邓有半个世纪深交的朋友 杨对邓的经历 品质 性格及文化素养有充分的了解 于是从邓稼先一生的事迹里选出几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