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求诸己 学案做人要有品位,为官更要有高品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着严峻挑战,党内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干部中的贪污腐败、官僚主义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必须警惕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更加注重操守和品行问题,着力解决好人品官德问题。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用金子比喻人品官德,纯度越高,品位就越高。领导干部要想拥有金子般的品位,必须始终做到严以律己。古人云:“闻道反己,修身者也。”意思是说,知道了“道”,就应该反求诸己,这就是“修身”。领导干部追求高品位,就必须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欲、慎初、慎微;既要干事,又要干净,洁身自好了,公道正派了,就是最大的魅力,最强的力量,最高的品位。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论语之旅,来领悟孔子的“求诸己”思想。子夏(前507?),姓卜,名商,字子夏,后亦称“卜子夏”、“卜先生”,春秋末期晋国温(今河南温县)人,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子夏小孔子四十四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的佼佼者,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被孔子称为“文学”科的高才生。子夏为学时,因常有独到见解而得到孔子的赞许,如其问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一句,孔子答以“绘事后素”,他立即得出“礼后乎”(即礼乐产生在仁义之后)的结论,孔子赞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但孔子认为子夏在遵循仁和礼的方面有所“不及”,曾告诫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子夏才气过人,论语中保留了他的许多著名的格言,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等。孔子去世后,子夏至魏国西河(济水、黄河间)讲学,还做过崇尚儒学的魏文侯的老师。唐玄宗时,被追封为“魏侯”,宋代时又加封为“河东公”。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所以,“求诸己”也就是立身处世的根本立足点。工作不如意,往往怨天尤人,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于是对工作采取消极态度,不从自己方面去想,只是埋怨别人,这是“求诸人”。正是针对这种情形,孔子提出要“求诸己”。“求诸己”是一种现实而积极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不为别人了解,甚至被人误解的时候,应反思自己有没有能为人所知、所用的德和才,这是“求诸己”。凡事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有矛盾、有问题时先从自身找原因,这是“求诸己”。社会关系的和谐,对居于不同地位的人,有不同的要求。中国的传统道德十分注重这一点,对各种人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父慈子孝;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兄友弟恭,等等。求诸己,凡事求之于己,首先从自己方面来要求,这是中国古代提倡的待人处事的原则,也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13题。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4.14)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14.42)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7.3)突破词句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探究其句式特点。(1)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译文:_(2)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译文:_答案:(1)不愁没人了解自己,只追求可被别人了解的真才实学。(宾语前置句,应为“莫知己”,此为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2)品德不修养,学问不讲习,听到道义不能趋赴,有了缺点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的忧虑啊。(判断句。“也”表判断)要义探究2如何理解“修己以敬”与“安人”、“安百姓”的关系?点拨:修己就是修身,安人就是使别人安定,安百姓就是治国平天下。孔子认为,修养自己是君子立身处世和管理政事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使上层人物和老百姓都得到安乐。所以孔子修身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3如何理解孔子的“是吾忧”?点拨: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有内在联系,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46题。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7.30)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5.8)突破词句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欲仁,斯仁至矣。译文:_(2)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译文:_答案:(1)只要自己想达到仁,那么仁就会到来。(2)仲由吗,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让他管理这个国家的军事,不知道他是不是称得上仁。要义探究5如何理解孔子所谓的“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思想?点拨:孔子认为,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只要愿意以“仁”的标准要求自己,再经过不懈的努力,就能达到“仁”的境界。这里,孔子强调主观能动性对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意义。6孔子为什么不轻许人以仁?请探究回答。点拨:在这段文字中,孔子对自己的三个学生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就是“仁”。这三个学生,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管理外交。在孔子看来,他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实际上,他把“仁”放在更高的地位。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711题。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6.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9.17)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9.23)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17.22)突破词句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非不说子之道说:_(2)中道而废 废:_(3)今女画 画:_(4)不舍昼夜 舍:_答案:(1)通“悦”,高兴,喜欢(2)停止(3)指画界为限,止步不前(4)停止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译文:_(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译文:_(3)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译文:_答案:(1)并不是不喜欢您的学说,是我的力量不够。(2)年轻人令人敬畏,怎么知道他将来赶不上现今的人呢?(3)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心思也不用,难以有所成啊!要义探究9孔子为什么批评冉求的“力不足”?点拨:从孔子与冉求师生二人的对话来看,冉求对于学习孔子所讲授的理论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但孔子认为,冉求并非能力的问题,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难情绪在作怪,所以对他提出批评。10如何理解孔子在川上的感叹?点拨:时光飞逝如江水奔流。孔子一方面感叹时光易逝,往事难再,另一方面以水为喻,勉励弟子进德修业,都应该像永不止息的江水一样,孜孜以求,不舍昼夜。11如何理解孔子“后生可畏”、四五十无闻而“不足畏”的说法?点拨: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后代一定会超过前人,年轻人的发展空间大,只要努力,就会有所作为。在这里,孔子既鼓励弟子珍惜时光,抓紧学习,掌握足以让老一辈感到可畏的知识,又鞭策年轻人奋发有为,自强不息,不要虚度青春以致到中年时还默默无闻,一无所成。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1215题。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5.27)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19.21)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19.8)突破词句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已矣乎已:_(2)而内自讼者也 讼:_(3)君子之过也 过:_(4)过也,人皆见之 过:_(5)小人之过也必文 文:_答案:(1)停止,算了(2)责,责备(3)名词,过错(4)动词,发生过错(5)文饰,掩盖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译文:_(2)更也,人皆仰之。译文:_(3)小人之过也必文。译文:_答案:(1)我还没有见过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便内心自我责备的人。(2)改正过错,人人都敬仰。(3)小人犯了过错,一定加以掩饰。要义探究14孔子说:“我还没有见过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便内心自我责备的人。”你同意这句话吗?点拨:其实孔子和他的弟子中的好多人都能每天多次反省自我。实际上,看到自己的缺点和改正自己的缺点是两回事。有时,知道自己错了,但不愿意正视,因为这涉及面子问题等。所以,人往往原谅自己,为自己开脱。由此看来,孔子说没见过这类人,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15如何理解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的比喻?点拨:所谓瑕不掩瑜,日食和月食,太阳和月亮暂时好像被黑影遮住了一样,但最终却掩盖不了太阳和月亮的光辉。君子有过错也是同样的道理。有过错时,就像日食和月食,暂时有污点,有阴影;而一旦承认并改正过错,君子原本的人格光辉又焕发了出来,仍然不失君子的风度。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1618题。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7.31)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14.27)突破词句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译文:_(2)君而知礼,孰不知礼?译文:_(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译文:_答案:(1)我听说君子无所偏私,难道君子也偏私吗?(2)鲁君如果算是懂得礼,还有谁不懂得礼呢?(3)君子以口里说的超过实际做的为耻。要义探究17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对守礼有一种怎样的矛盾心理?点拨:鲁昭公娶同姓女为夫人,违反了礼的规定,而孔子却说他懂礼。这表明孔子的确是在袒护鲁昭公,即“为尊者讳”。孔子以维护当时的宗法等级制度为最高原则,所以他自身出现了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孔子又不得不自嘲似地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事实上,他已经承认偏袒鲁昭公是自己的一种过错。18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联系自己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点拨:言过其实,名不副实,沽名钓誉,君子以之为耻。这样的人夸夸其谈,但一件实事没做,也不会做,他们会给集体和他人造成极坏影响。赵国的赵括、三国时蜀国的马谡就是这类人物。这段话与以前孔子说过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等言论是一致的,是在从反面强调,一个人要少说多做,也是在教育青少年要加强自我修养。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所以:的原因修己以敬 敬:尊敬他人b闻义不能徙 徙:迁移,移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 宰:主管c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废:废除今女画 画:止步不前d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讼:责,责备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过:批评解析:选ba项,所以:用来的/敬:为人处世严肃认真;c项,废:停止;d项,过:超过。2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修己以安人_(2)而内自讼者也 _(3)揖巫马期而进之 _(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_(5)尧舜其犹病诸 _(6)不善不能改 _(7)君子亦党乎 _答案:(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2)名词作状语,在心里(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上前(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辱(5)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难(6)形容词作名词,优点(7)名词作动词,偏私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君取于吴,为同姓b非不说子之道c孙以出之d力不足者,中道而废解析:选da项,“取”通“娶”;b项,“说”通“悦”;c项,“孙”通“逊”。4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修己以安百姓巫马期以告小人之过也必文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a相同,不同b相同,相同c不同,不同 d不同,相同解析:选c目的连词,而,来;介词,把(之);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5下列各句中加点“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如斯而已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b力不足者,中道而废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c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君而知礼,孰不知礼d揖巫马期而进之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解析:选ca项,衬足音节,和“已”一起表“罢了”/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b项,连词,表顺承关系,就/连词,表递进关系,而且;c项,均为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d项,连词,表顺承关系/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6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句式特点。(1)不患莫己知。译文:_(2)求为可知也。译文:_(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译文:_(4)束带立于朝。译文:_答案:(1)不愁没人了解自己。(宾语前置,应为“莫知己”)(2)只追求可被别人了解的真才实学。(被动句,“为”表被动)(3)品德不修养,学问不讲习。(宾语前置,应为“不修德,不讲学”)(4)穿戴整齐立于朝廷之中。(状语后置,应为“于朝立”)二、论语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19.21)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19.8)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14.27)7有错为何要改?“小人”如何对待错误?答:_答案:因为有了错误就像日食、月食,谁都看得见,改正了,会受人尊敬。小人犯了错误,总是遮遮掩掩,不愿承认。8孔子是如何对待言和行这个问题的?答:_答案:孔子希望人们少说多做,而不要只说不做或多说少做。人要言行一致,信守承诺。孔子的话极精到,言简意赅。(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8.13)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7.31)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意思。笃信好学,守死善道_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_吾闻君子不党 _苟有过,人必知之 _答案:使道完美(指不因自己的不善而玷污损害道);不居留;无所偏私;假如(如果)。10根据上述两章文字,说说孔子的政治思想和修身思想有哪些共同点。答:_答案:一是知(识)礼善(正)道;二是审时度势(应时而变);三是正直知耻;四是闻过则喜。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始讫,谨封上呈。(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亮知荆州次当受敌次:驻军b乃投毦而答曰 投:扔掉c将军自度何如也 度:估计d则非亮先诣备 诣:谒见解析:选aa项,“次”在句中应翻译为“第二,居其次”。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选aa项,“而”都是连词,表转折,译作“但是”。b项,第一句“以”为介词,可译作“用”“拿”,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指“结毦”;第二句“以”为连词,表目的,可译作“来”。c项,第一句“乃”为副词,可译作“于是”;第二句“乃”为副词,译作“竟然”“反而”。d项,第一句“之”为代词,代上述事情;第二句“之”为代词,代指人,即项伯。13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种()a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b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c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d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解析:选b裴松之引用魏略的这条注文说明了“亮乃北行见备”的情形,而裴松之根据出师表判断“非亮先诣备”。可见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1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b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c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d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解析:选c文言断句应在理解文段大意的前提下,借助代词、助词和连词等标志词的帮助,准确点断。本题所供文段述说的是自己奉旨搜寻三国的周详史实,发现史事的记载存在诸多错误。文段先交代自己从事搜寻史事事务的缘由和目的,可知第一处点断正确的选项应为a、c两项。接下来述说自己在搜寻史事中发现记载存在诸多互相背离之处,与常理不合,其中原因是三国介于汉晋两个朝代之间,可知“事关汉晋”后面应点断,据此可得出答案应为c项。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译文:_ (2)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译文:_ (3)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译文:_解析:涉及对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固定句式和省略句的考查。(1)“旧”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旧交;第一个“以”,因为;第二个“以”,把;“诸生”是古今异义词,一般书生。(2)“及”,动词,比得上,后面省略代词“之”,即曹操,须补出;“待”是动词,对付;“得无乎”是固定句式,译为“恐怕吧”。(3)“乖背”是动词,背离;“是”是代词,这;“良”是副词,确实、果然。答案:(1)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2)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3)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让人觉得奇怪。参考译文:魏略上说:刘备驻军于樊城。当时曹公(曹操)刚刚平定黄河以北(袁绍),诸葛亮知道荆州将是第二个受敌(的地方),但刘表性格比较和缓,不通晓军事。诸葛亮于是往北去见刘备,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军内升帐完毕,其他的宾客都走了,只有诸葛亮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问他想要说什么。刘备喜好制作饰物,当时正好有人把牦牛尾送给了刘备,刘备于是自己动手编织。(于是)诸葛亮进言说:“英明的将军应当有更远大的志向,怎能只是制作饰物呢!”刘备知道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于是扔下毦回答说:“和你怎么说呢!我姑且用它来忘记忧愁罢了。”诸葛亮于是献言说:“将军认为刘镇南(刘表)和曹操相比谁厉害?”刘备回答说:“(刘表)比不上(曹操)。”诸葛亮又说:“将军自己认为(和曹操相比)如何呢?”刘备说:“我也不如(曹操)。”诸葛亮说:“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刘备说:“我也为这个发愁,应该怎么办呢?”诸葛亮说:“现在荆州不是总的人口少,而是登记在户的人少,一般的住户都有很苛刻的赋税,于是人们心中不满;可以和刘表说,让国内没有登记的住户,都自行登记,这样的话,国内人口就多了,就可以征军抵御曹兵了。”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计谋,于是军队就强多了。刘备由此知晓诸葛亮有过人的谋略,于是以上等宾客的礼节对待诸葛亮。九州春秋所说的也是这样。我裴松之认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帝(刘备)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自己的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我住的草庐里来探望我,拿当时天下大事跟我讨论”,就不是诸葛亮先去谒见刘备,这是很明显的。虽说传说记载不同,各自生发出彼此不同的说法,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让人觉得奇怪。臣下以前接受朝廷诏令,让我采集三国史事的异同(资料)来给陈寿的三国志作注。陈寿的三国志一书编次有序,十分可观,(记述的)史事大多周密正确。确实是值得游览的苑囿,是近代以来的一部好史书。然而它的失误之处在于过于简略,时不时(在记述史事上)有所遗漏。我奉旨寻找详尽的记述,务必周尽详细,上溯历史搜寻过去的传闻,还在民间搜集遗失的逸闻。按理说,三国虽历史不很久远,但事情关系到汉与晋两个朝代。开头和结尾所经历的时间,至少也有一百多年时间了。(然而其中的)注释记述纷乱错杂,常常存在很多互相背离的地方。其中那些陈寿没有记载的,事情又应该保存记录的,就没有不全部记取来弥补他的缺漏的。有的同说一件事情,可是记载文字之间存在背离,有的记述的事情本来就不同,让人疑惑无法断定,(我就)全都抄录收纳来保存不同的说法。像那些错误明显,言辞不合理的,那就随时修改来纠正它的不实之处。那时(记述)事情不恰当以及陈寿的小失误,就多按照我的想法加以评论。自从我撰写这个文集,(到现在)已将近一个月。撰写校正才完成,我便恭敬地上呈(朝廷)。四、语言表达16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部分语序不够连贯,请调整其语序,使句式协调,语言连贯。中国文人隐居时都希望是这样的:最好有重叠的山,无路可通,在山的白云深处结一庐,后面立着百丈松,前面临着深渊,瀑布和怪石分布左右。他坐在这庐中,吟诗或弹琴,与世人永远隔绝。答:_解析:语序的连贯应保持句式结构一致,及陈述对象的一致,所以句句式在结构上应当与一致,均为“方位名词”“动词”“景物”。答案:“瀑布和怪石分布左右”改为“左边挂着瀑布,右边耸着怪石”。17(辽宁高考)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根据其中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空缺的内容(不得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1)您希望开设礼仪教育的课程吗?a非常希望 b希望c不希望 d无所谓 调查对象选项学生市民a19.08%11.90%b68.79%59.52%c5.20%5.95%d6.94%22.62%(2)您认为礼仪教育的承担者应该是(多项选择)a家庭 b学校c社会 d以上都是调查对象选项学生市民a20.23%22.62%b9.83%15.48%c8.67%13.10%d65.32%58.33%调查显示,学生与市民对礼仪教育的认识有诸多相同之处。在是否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_。在礼仪教育承担者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_;同时,也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家庭是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者,然后依次为学校和社会。但学生与市民的认识也存在差异,例如对礼仪教育的需求,_。答:_解析:解答表格类型的表文转换题,要注意对表格各项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比如对表头涉及内容的把握,对具体数字的差值(或比值)的把握等。第一个空格,要填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市民对是否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的态度;从表格的内容看,希望开设的学生、市民分别占了87.87%、71.42%,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大多数都希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稻种植智能化管理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森林生物精炼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梅州国企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客户需求评审与确认流程
- 公司章程修订与备案流程说明
- 国际贸易合同条款风险防控实务
- 物业巡检及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 2025年汽车维修技师职业资格考试卷及答案
- 农田灌溉系统施工方案及技术标准
- 铝合金窗安装合同范本
- 诊所消防安全培训
- 2025年护士资格证考试试题(附答案)
-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 2025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薪酬数据报告(二季度)
- 江西省赣抚吉十二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 生活垃圾清运工安全教育培训手册
- 普通诊所污水、污物、粪便处理方案及周边环境情况说明
- 防诈骗班会课件
- 旅行社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 无痛人流患者护理查房
- DDI:制造业人才发展成功实践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