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ptx_第1页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ptx_第2页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ptx_第3页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ptx_第4页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撒切尔夫人曾说 中国现在还称不上一个强国 因为中国的文化还不具有影响其它国家的力量 中国只出口电视机 而不是电视节目和思想观念 国家之间的文化差距 西方看中国 文化发展主要数据比较 面对这种状况 我们该走向何方 美中两国发展差距 十九大 2017年10月18至10月24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一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 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 2 中华民族探索文化复兴的历程 3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5 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 重点 6 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重点 说一说 中华文化近代的衰微的原因 内因 封建专制制度日渐没落 外因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知识回顾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一 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胡适 陈序经等人全面提出了全盘西化的主张 陈序经认为 彻底的全盘西洋化 的办法 是挽救中国民族危亡的唯一出路 胡适的全盘西化实际上是要全盘美国化 其实质是要在中国建立共和国 走民主道路 一 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中国立国数千年 礼义纲纪 云为得失 皆奉孔子之经 若一弃之 则人皆无主 是非不知所定 进退不知所守 身无以为身 家无以为家 是大乱之道也 要 冒万死以力保旧俗 存礼教而保国魂 文化复古主义 主要代表 康有为 梁启超 代表事件 戊戌变法 1 历史证明 全盘西化 论 文化复古主义 等主张 都不能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一 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1 中华民族探索文化复兴的历程 李大钊在 新青年 发表的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陈独秀和青年毛泽东 想一想 中国近 现代史上的哪次运动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历史转折 使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复兴 一 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2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是中华民族 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一 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1 中华民族探索文化复兴的历程 3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 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一 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谁能担负民族复兴的使命 1 中华民族探索文化复兴的历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 制度 理论体系三位一体构成的 一 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2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 1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 建设 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 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一 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一 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路径 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思考二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必须会孕育和滋养与之相适应的文化 如果抛弃优秀历史文化传统 割断民族文化血脉 文化发展就会像无根浮萍 断线风筝 就会迷失方向和目标 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性 从而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视角一 视角二 视角三 1 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 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2 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3 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立足当代中国现实 结合当今时代条件 发展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 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马克思主义 四有 公民 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 以物质文明为基础 在当代中国 先进文化的含义 社会主义文化本质的体现 在当代中国 先进文化的含义 社会主义文化本质的体现 三个面向反映了我国先进文化的时代性 开放性 创新性 民 科 大反映了我国先进文化的民族性 科学性 群众性 面向现代化 要求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面向世界 要求文化建设着眼于世界前沿面向未来 要求文化建设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和未来目标 民族的 着眼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科学的 遵循客观规律大众的 着眼于人民群众 1 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二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1987年8月8日 杭州市武林广场的一把大火将5000多双温州生产的劣质皮鞋付之 炬 温州几乎成了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 痛定思痛 温州人重整发展思路 竖起 质量立市 大旗 2002年8月2日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作出決定 从2002年起 每年的8月8日为温州的 诚信日 经过几年努力 如今的温州已成了名副其实的 中国鞋都 文化事业 以社会公益为目的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如 图书馆 博物馆 电视台等 文化产业 以盈利为目的 如 动漫 音像 传媒 视觉艺术 表演艺术等 推动精神文明发展 就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2 坚持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坚持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艺术 学术 二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 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3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二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 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2 知识整合 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建设文化强国 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P99一段 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坚持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101一段 P00一段 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101末段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 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1 近代仁人志士对文化复兴的探索 小结 2 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过程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二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2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起的作用 3 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1 S省在文化建设中 着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 设立文化讲堂 民风廊 励志社等 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提升 该省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丰富人们文化生活 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抵制通俗流行文化 调动群众参与热情 开展大众文化活动A B C D 练一练 D 2 在当代中国 我们要建设的是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这种文化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汲取人类一切文化成果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力量A B C D A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 三位一体构成的 A 道路 理论体系 制度B 理论 路线 方针C 方针 政策 措施 A 4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 A互不相干B目标与路径的关系C路径与目标的关系D互相决定 B 5 文艺创作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