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清平乐 学案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桂花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注】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注】“骚人”句: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其列。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词人认为桂花不以色彩明艳悦人,情怀疏淡,踪迹偏远,唯芳香常留人间。b在词人眼中,桂花虽然没有美妙的浅碧、深红颜色,但仍是第一流的名花。c写梅花嫉妒、菊花羞惭,是在衬托桂花这一中秋时节花中之冠的卓越形象。d词人认为屈原缺乏审美眼光,情思不足,不识桂花名贵气质,竟将桂花遗漏。e这首词上片描写叙事,下片抒情议论,表达了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之情。15花品即人品,从这个角度分析,你认为词人写桂花的用意何在?【答案】14de15桂花色淡味香,在百花中以“味”取胜;“色”属外在,“味”属内在,正与词人所追求的内在高尚德行相吻合;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写桂花表达了对内在高尚品德的追崇。【解析】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的手法赏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本题题干设问很隐蔽,考生在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抓住“用意”,其实就是综合赏析本词所运用的手法。考生要从写作手法和情感两个角度作答,从写作手法上看本词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从情感上看体现了作者对桂花内在美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是作者追求自身自在美的体现。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宴山亭 北行见杏花赵佶裁翦冰绡,打叠数重,冷淡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有时不做。【注】此词为宋徽宗赵佶于1127年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时在途中所写。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的颜料。蕊珠宫女:指仙女。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上片前三句是对一朵朵杏花的形态、色泽的形象描写。花瓣好似一叠叠洁白的缣绸,匀称地晕染上浅淡的胭脂。b“新样”三句,将杏花比为装束入时而匀施粉黛的美人,她容颜光艳,散发出香味,胜过蕊珠宫女。c“易得凋零”句,写杏花虽美却柔弱,易受风雨摧残过早凋零,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对杏花的深切同情和惜春之感。d院落凄凉冷寂,由此想到国土沦丧,又有多少这样的庭院,人去楼空,徒留花开花落,诗人即景生情,悲从中来。e“愁苦”为全词诗眼,一语双关,由上片过渡到下片,将景物和人事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无穷离恨。15下片抒写离恨哀情,一波三折,哀婉欲绝,请结合词句分析。【答案】14cd15下片词且问且叹,抒发了一位亡国之君的万般感慨、离恨重重,一波三折,哀婉欲绝。因见双燕穿花,想凭寄重重离恨,燕子却不会人语,忧愁无所寄托。天遥地远,望不见故宫,昔日帝王今日却成被押解的囚徒,令人更愁。只有梦里思量,梦却空虚无据,愁上加愁。近来连梦都不做,江山渐远,前途堪忧,哀怨凄绝。【解析】1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情感的题目,要求回答“一波三折,哀婉欲绝”,注意抓住诗人借以抒发情感的缘由即可,主要抓住“见双燕穿花”“望不见故宫”“只有梦里思量”“连梦都不做”等事件分析“一位亡国之君的万般感慨、离恨重重”。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鹊桥仙一竿风月宋代 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注释:钓台,指严光钓台。严光,东汉著名隐士。他帮助老同学刘秀起兵。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选择垂钓为生。14对本诗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开头两句形象地写出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一竿”“一蓑”是渔夫不离身手的工具服饰。b“钓台”点明渔父的住地,下文“时人错把比严光“与之呼应,表现了对严光的完全否定。c“红尘深处”指人们争名逐利的中心,渔父不肯去红尘深处,表现了其厌恶名利的情操。d本词借渔父抒写词人的隐居生活和心情,相比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其情调还是有些差异。e本词语言生动形象、细腻传神,重复用字映带生情,如上片的两个”一”,下片的三个“潮”。15作者在本词中借渔父的形象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加以概括分析。【答案】14be15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家在钓台西住”借用严光不应光武帝征召的典故,表现了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对功名利禄的厌弃。“卖鱼生怕近城门”渔父以卖鱼为生,但他远离争利的市场,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名逐利,表现了作者对名利官场的厌弃之情。表现无欲无求、完全隐居的高洁志向。结尾写渔父相比严光,连姓名也隐去了,可见其机心全无,隐居比严光更彻底。【解析】15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重提要求回答作者在本词中借渔父的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注意根据通过“家在钓台西住”分析“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通过“卖鱼生怕近城门”分析“对功名利禄的厌弃”;通过结尾写渔父相比严光,表现无欲无求、完全隐居的高洁志向。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四、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 明月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从军行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 红旗直上天山雪。【注】梅花落:乐曲名。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高诗前两句写景,荒漠塞外,冰雪消融,明月洒下清辉,为全诗奠定了开朗壮阔的基调。b高诗后两句描写诗人看到梅花开满关山的景象,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c陈诗一、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严酷环境:寒风劲吹,冻泥开裂,梧桐枝折叶落,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从军将士对战争的厌倦和思乡不得的悲苦。d陈诗后两句用借代手法,只是拈出与人相关的二物“横笛”“红旗”,不言人而自有人在,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e高诗含蓄隽永,委婉深沉;陈诗声色兼备,具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色彩鲜明,画面壮美。15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和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4bc15高诗虚实结合:前二句描写胡天北地雪净月明、牧马归来的和平宁谧的实景;三四句将“梅花落”拆用,既描写羌笛声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陈诗运用衬托手法:一、二句描写寒风劲吹,冻泥开裂,梧桐枝折叶落的严酷环境,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衬托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解析】1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比较阅读的题目,要求分析两首诗歌的手法和情感的不同,高诗虚实结合:前二句描写胡天北地雪净月明、牧马归来的和平宁谧的实景;三四句将“梅花落”拆用,既描写羌笛声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陈诗运用衬托手法:一、二句描写寒风劲吹,冻泥开裂,梧桐枝折叶落的严酷环境,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衬托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答庞参军晋陶渊明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二联中的“赏我趣”与第一联中的“相知”照应,表明陶渊明、庞参军二人志趣相投。b“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一联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意同,指不与俗人交往。c前四联为本诗的第一部分:第一联以议论总起,第二三四联承上写诗人与庞参军 的交往。d“幽居士”即“隐士”,据此可推知“无复东西缘”可以理解为“奔走求仕与自己无缘”。e本诗体现了陶渊明诗作的典型风格:语言朴实无华、委婉含蓄,追求情、景、理的统一。15本诗主要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be15通过对与庞参军交往的回忆,表达出与朋友深厚的情谊;立志归隐,不愿出仕的心愿;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以及对友人的祝福与未来相会的期盼。【解析】15试题分析:题干是“本诗主要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能力。鉴赏诗歌情感,一顶要根据诗歌所写的内容进行。本题问本诗抒发了哪些情感,仔细阅读诗歌,可知“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通过对与庞参军交往的回忆,表达出与朋友深厚的情谊。“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写诗人自己立志归隐,不愿出仕的心愿。“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但愿先生保重贵体,将来相会知在何年”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以及对友人的祝福与未来相会的期盼。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解答本题,可根据对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得出诗人通过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分析时要仔细,不要有所遗漏。六、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山坡羊叹世(节选)陈草庵渊明图醉,陈抟贪睡,此时人不解当时意。志相违,事难随,由他醉者由他睡。今朝世态非昨日。贤,也任你;愚,也任你。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注释:陈草庵,名英,字彦卿,号草庵。曾任赞善大夫、云南诸路行中书省左丞等。渊明图醉:东晋诗人陶渊明曾说“吾尝得醉于酒足矣”;陈抟贪睡:宋人陈抟曾隐居华山,相传其贪睡,“多百余日不起” 那个:即“哪个”。长安:汉唐京都,此处泛指京城。14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此时人”,指陶潜、陈抟生活的社会中那些为名利而角逐的人;“当时意”,指他们那样做的用意。b“晨鸡初叫,昏鸦争噪”“晨”、“昏”两个字相呼应,暗含着作者对世人从早到晚都在奔波的感喟。c“那个不去红尘闹”的“闹”表面是指上文的鸡叫、鸦噪,实际是暗指人们为追逐功名而趋之若鹜、竞奔不已的丑态。d“志相违,事难随”,这两个句短音促的对偶句,不加雕饰地对陶、陈二人“图醉”“贪睡”原由作出了解答。e两曲结尾都用了对比、夸张的手法表明作者对现实人生的讽刺。15作者一腔愤世嫉俗之情层层推进,请以曲(一)为例简要分析。【答案】14ae15作者首先通过典故,讽刺当时人们不理解陶、陈既对现实感到不满,而又无力变革现实;再用“今朝”与“昨日”对比,明确今更非昔比;再用“贤,谁问你”与“愚,谁问你”批判现实贤愚不分,正邪颠倒,从而将作者愤世嫉俗的一腔怨气喷发净尽,使全曲层层推进的波澜涌向了高潮,十分辛辣地对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进行了讽刺。【解析】15试题分析:题干是“作者一腔愤世嫉俗之情层层推进,请以曲(一)为例简要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选材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首先要读懂诗,再根据具体诗句分析。该曲起笔就画出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的醉睡图:一个是贪图酗酗大醉的陶潜,一个是贪图昏昏大睡的陈抟。“图醉”和“贪睡”,互文见义,极力渲染出他们醉了即睡、睡醒又醉的狂态。他们这种放浪形骸的狂态,是无法为元代那些追名逐利之徒所理解的。“此时人”,指作者所处的元代社会中那些为名利而角逐的人;“当时意”,指陶潜、陈抟当时那样做的用意。“此时人”与“当时意”用“不解”二字勾连起来,形成对比强烈的的句中对。“志相违,事难随”,这两句对上述问题作出了答案。原来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任彭泽令时,由于郡遣督邮至县,县吏谓应束带见之,即日解印去职,以明志,家居安贫乐道,以诗酒自娱,终生不再出仕。而自号“扶摇子”的后唐失意举子陈抟,先后隐居五当山、华山学道,每闻一朝兴亡,就心有不悦好多天。渊明图醉,乃在于他那高洁的志趣与世俗的现实相矛盾;陈抟贪睡,乃在于他登上仕途之事难以在政治污浊的乱世实现,只好走他隐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