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戏曲大舞台.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戏曲大舞台.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戏曲大舞台.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戏曲大舞台.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进中国戏曲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活动成果展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优秀戏曲。2、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3、以了解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活动设想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包罗万象的特点,而七年纪学生由于思想和心理还不成熟,缺少丰富的人生体验,戏曲大舞台又是一项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中国戏曲文化的综合性活动。教师即使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讲清中国这一悠远文化艺术,而对学生来说,难度也是不小,因为在流行音乐、街舞、劲舞充塞大江南北的当今时代,学生对中国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陌生了,甚至闻所未闻。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激发学生兴趣,我就提前布置超级任务,要求每位学生回家听老人或影音作品,说说戏,唱唱戏,有兴趣的还可以学唱两段,也可鼓励美术爱好者画画花脸谱。这样的活动会使学生很积极,成为十足的小戏迷,而且让他们自导自演排练几个节目,以便在活动课上大显身手。但这并没达到目的,还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戏曲知识,于是抓住学生兴趣浓厚之机,促其读课本所给材料并自行拟题,以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戏曲文化。根据活动设计,我又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再以娱乐的形式安排六个环节,将枯燥乏味的听、讲,变有声有色的说、唱、画、演。本堂课是我们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展示课,是我们整个活动的第五个环节(前面我们依次进行了师生搜集资料、戏曲知识漫谈、戏曲知识竞赛、戏曲演唱比赛四项活动,之后还有抒写个人感受环节)。本次活动我们将从作为国粹的京剧和地方戏两大反面加以展示,前四组同学分别展示京剧的起源、京剧的行当、京剧的流派、和京剧脸谱,第五组同学为我们展示地方戏的魅力。教学过程一、 导语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剧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了一方戏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领略它博大精深的内涵,去欣赏它回味悠长的神韵。 二、京剧被称之为“东方歌剧”的京剧,源自何处,她的魅力何在?下面我们跟随一组同学一起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一组同学代表上台展示)(一)、京剧的起源1、京剧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但它的源头 好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 。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徽调“二簧”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这就是京剧。京剧从产生以来曾经有过许多名称。计有: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皮簧(皮黄)、二簧(二黄)、大戏、平剧、旧剧、国剧、京戏、京剧等。 2、中国京剧的魅力 (1)高度的综合性 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审美习惯和表现形式唱念做打舞,手眼身发步”。又要能唱,又要能念,再要会表演,还要会舞蹈,会武术,会杂技,京剧给予观众的是多方面的欣赏。观众通过对演员综合性表演的全面欣赏,得到视觉和听觉的全面满足。 (2)写意性、虚拟性特征没有实物的表演,尽管舞台上没有崇山峻岭、河流湖泊,没有狂风骤雨似火骄阳,但是演员可以凭借虚拟的表演,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文弱书生与豪爽斗士,贾府的焦大与林黛玉,从外形到心理都有很大的差异,在舞台上就有不同条件和类型的演员来饰演,在戏曲中就有不同的表演规范和程式。因此在戏曲发展过程中,区分人物类别的行当也就应运而生了。下面我们跟随二组同学,一起去了解京剧的行当的相关戏曲知识。(二组同学代表上台展示)(二)、京剧的行当1、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脸的,行内术语叫作俊扮的,即扮相都是比较洁净俊美的。 生可以分为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2、京剧旦行扮演各种不同年龄、性格、身分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为青衣、花旦、 武旦、老旦、彩旦等专行。 3、也叫花脸,是性格与相貌有特点的男性角色4、丑角在京剧里位居第四,俗称小花脸或三花脸。起着映衬烘托主角的作用,“无丑不成戏”的戏谚流传已久。在传统戏里,一般社会地位不高的人,大部分都由丑角来扮演。而从性格上来说,这些人多半都很滑稽、活泼,比较乐观。5、我来问,你来答展示图片让学生抢答是什么行当。 4.25日,京剧艺术大师梅葆玖先生病逝。梅葆玖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是京剧梅派艺术传人,18岁开始与其父同台演出,一生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对当今京剧界来说举足轻重。代表作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太真外传、洛神、西施等。他的去世是梅派艺术乃至整个京剧界的一大损失。梅葆玖是梅兰芳子女中梅派艺术的唯一传人,他的去世不禁让人感叹,梅兰芳、梅葆玖,两位先生去世后,世间从此再无“梅先生”。 除了梅派,京剧还有哪些流派?京剧的流派是怎样形成的?下面请三组同学为我们讲解。(三组同学代表上台展示)(三)、京剧的流派1、在各种艺术中形成不同的学派是很自然的。京剧中的学派都是以演员的名字命名的,所谓梅派,程派等。因为京剧是以主演为中心的演员艺术,都是通过演员本人广泛学习与继承前辈的表演技艺,结合本身的性格爱好、生理特征和艺术修养在艺术上所形成的不同的艺术见解,并据此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表演剧目、方式和手段,经过频繁的演出实践,得到观众的承认和欢迎,从而在京剧舞台上形成以主要演员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创造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潮流和学派。 2、京剧各流派及代表人生: 马派-马连良 谭派-谭鑫培 余派-余叔岩 高派-高庆奎 旦: 梅派-梅兰芳 尚派-尚小云 程派-程砚秋 荀派-荀慧生 净: 金派-金少山 侯派-侯喜瑞 郝派-郝寿臣 丑: 傅派-傅小山 萧派-萧长华 王派-王长林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脸谱五颜六色,决非仅仅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到底这脸谱有什么深刻的内涵呢?下面我们跟随四组的同学一起去看看。(请四组同学上台展示)(四)、京剧的脸谱1、脸谱小知识“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丑(小丑)。它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格式。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京剧那迷人的脸谱在中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京剧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著称。它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眼睛,额头和两颊通常被画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状,再加上夸张的嘴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脸部效果。 2、脸谱的色彩: 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脸谱的通用色彩含义为:红色一般: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 黑色一般: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 紫色一般:刚正威武,不媚权贵。 黄色:勇猛而爆躁 金色一般:神仙高人。银色神仙,妖怪。播放歌曲说唱脸谱 3、脸谱的欣赏中国戏曲百家争鸣,异彩纷呈,除了京剧这一国粹之外,中国还有哪些地方戏曲?下面请五组同学为我们介绍介绍。三、地方戏(一)、地方戏的起源中国的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一种独特的戏剧艺术。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方言不同,除了京剧以外,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戏。据统计,中国的地方戏遍及全国各地,有300多种(二)、剧种欣赏1、评剧(1)看图猜猜看播放评剧刘巧儿大家看图选择a豫剧 b越剧 c评剧(2)评剧介绍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 2、越剧(1)请问著名剧目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属于什么剧种吗?A 京剧 B 豫剧 C 越剧 D 黄梅戏(2)越剧介绍越剧发源于古越国所在地浙江绍兴地区,是浙江省的主要地方戏,流行在浙江、上海、江苏、江西、安徽等地。越剧形成于清朝末年,最初全部由男演员演出,三十年代又发展成全部由女演员演出。越剧唱腔委婉、表演细腻抒情优美,已经成为仅次于京剧的一个大剧种。著名演员有袁雪芬、王文娟、徐玉兰等,代表剧目有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等。(3)、欣赏越剧红楼梦金玉良缘3、豫剧(1)你知道“河南梆子”是谁的别称?A 豫剧 C 粤剧 B 辽剧 D 秦腔(2)豫剧介绍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地方戏,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流行于河南以及临近各省,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豫剧的声腔,有的高亢活泼,有的悲凉缠绵,能够表演各种风格的剧目,传统剧目有六百五十多出,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剧种。著名演员有常香玉、牛得草等,代表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七品芝麻官花木兰朝阳沟等。(3)欣赏豫剧花木兰选段4、黄梅戏(1)听听这段戏,猜猜它的名字?A 天仙配B 女驸马 C 是说女子不如男D 京剧脸谱(2)它属哪类剧种?A 京剧 B 豫剧 C 评剧 D 黄梅戏(3)黄梅戏介绍黄梅戏是安徽省的地方戏之一,旧时称为黄梅调,主要流行于安徽及江西、湖北的部分地区。黄梅戏起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