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政以德教案教学目标一、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了解孔子的德政主张。二、落实字词句,掌握本课重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三、背诵重点语段。教学重点诵读原文,感受孔子思想;细析“季氏将伐颛臾”一节;整理活用现象、句式特点和相关成语。教学难点孔子德政观点和固定句式。课前预习依据注释和词语手册、学案,标注出重点词语,掌握字音字义。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赵普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从中学到了治国之道。孔子做过什么官?治国才能怎么样?二、整理字词句1、补充释义道德:先秦道德两字很少连起来用的,道是道,德是德。“德”表示好的行为的成果和作用。古人解释“德者得也。”因此孔子讲的“为政以德”是好行为的成果。道的本义是人走的路,然后再引申出方法、引导、道德等意思,如: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之以政道千乘之国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国家:西周与春秋,周天子名义上拥有整个天下,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天子再把土地分封给宗室、子弟、功臣,天子所封的就是诸侯国,那时国就是指诸侯国。诸侯国君又把国内的土地分给宗室、子弟、功臣。这些封地就叫做“家”。所以孟子说:“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在农业社会土地和粮食关系民生和国家政权,是至关重要的,古代皇帝和诸侯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2、通假字:寻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包括异体字和古今字。共:通“拱”,读gng,环抱,环绕。“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通“导”,读do,训导。“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通“导”,读do,治理。“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与:同“欤”,读y,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与”是“欤”的古字,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欤”。论语中均用“与”字,如:“求!无乃尔是过与?”补充说明:通假字指某一个字借用为另一个字。这两字在形、义上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只是因读音相同或相近,才临时通用。通哪个字,读哪个字的音。通假字一般是单向的,如“共”通“拱”,而“拱”不通“共”。3、古今异义寻找课文中古异义的词。无耻:没有羞耻心。“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古代不守礼义、不光彩、不体面即“无耻”,如寡妇改嫁、战败逃跑等。现代汉语中意思是道德水平低下,含义较窄。有事:有战事,指采取军事行动。事,特指战事、祭祀等军国大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以为(东蒙主):以之为,让(拿)它做(东蒙山的主祭者)。“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现代汉语的“以为”是认为。4、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如杀无道,以就有道。“无道”指无道者,不守道义的人。就,动词,靠近。“有道”,作宾语,指有道者,道德高尚的人。就:接近,靠近,趋向。完成,达到。即使。举善而教不能。“善”指优秀者;“不能”指能力差的人。补充说明:当动词、形容词处于宾语的位置,就充当名词了。名词作动词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好比风,“草”,好比草。补充说明:当名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就充当动词了。使动用法富之:使他们富起来。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使粮食充足,使军备充足,百姓也就对政府有信心了。富、足,形容词作动词,使动。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归服,就整顿礼乐教化来招引他们(使他们来)。来,不及物动词使动。补充说明:当主语不施行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施行这个动作时,就是使动用法了。5、特殊句式主谓倒置“君子哉若人!”这个人真是君子啊!“尚德哉若人!”这个人真崇尚道德啊!补充说明:主谓倒置,即谓语前置,是一种表示强烈感情的特殊句式。状语后置为政以德:以德为政,用道德治理国政。道之以政:以政道之,用政令来训导百姓。齐之以刑:以刑齐之,用刑罚来整饬百姓。道之以德:以德道之,用道德来训导百姓。齐之以礼:以礼齐之,用礼教来整饬百姓。使民以时:以时使民,按一定的时节役使百姓。使,使用,役使。临之以庄:以庄临之,用庄重的态度来面对百姓。补充说明:这七个句子中的“以”都是介词,其中六个的意思是“用”。“使民以时”中的“以”意思是按照。状语后置,也就是介词结构后置,古代的介词结构(介词+宾语)一般都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而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将后置的介宾短语提前到谓语前面来。宾语前置“既富矣,又何加焉?”“何加”,即加何,下一步做什么。疑问代词作宾语,动词宾语前置。“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孰与”,即与孰,跟谁。疑问代词作宾语,介词宾语前置。“无乃尔是过与?”“尔是过”,即过尔,责备你们。是,代词,复指前置宾语。“是字句”宾语前置,即用“是”字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7、固定句式“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要吧?表示委婉的商榷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推测。“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为什么呢?表示反问语气。还可译为“还用做什么”“哪里呢”等。“年饥,用不足,如之何?”对怎么办?表示疑问语气,还可译为“怎么样”“怎么办”“怎么”。“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怎么能?表示反问语气。“其”与“如之何”配合使用,加强反问语气。6、多义词:斯指示代词:这于斯三者何先逝者如斯夫有美玉于斯论语连词:就,那么如知其非义,斯速而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句中句末语气助词:哀我人斯(诗经豳风)相赞礼之人:端章甫,原为小相焉论语扶盲人走路的人: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则焉用彼相也论语观察,视:相鼠有皮,人而无仪(诗经相鼠)劝勉励,奖励:惩恶劝善(左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劝告,劝说:劝秦王显岩穴之士(史记商君列传)时按时:使民以时学而时习之论语就靠拢,接近:陈力就力,不能者止如杀无道,以就有道论语完成,成功: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成全,成就:然嬴欲就公子之名史记信诚信,言语真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信任:民无信不立论语三、理解孔子的德政主张1、怎么理解为政以德?比喻: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全国人民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上下齐心。2、怎样做到为政以德?a有无事例?正面:禹、稷;反面:羿、奡b好的统治者有什么特点?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临之以庄c统治者正己(自身端正)可以达成怎样的统治结果?安人:庶、富、教。d古人为什么希望“庶”?“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农业国家,人多势众,人口多,国力强盛。e怎样使民“富”?反对横征暴敛,主张节用(减免赋税)而爱人,使民以时。f要把百姓教成怎样?(课后练习一)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有耻且格。说说你对“民无信则不立”的理解。(孔子在本文段中论述的是政府(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从古到今,粮食、国防、信义都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本问题。粮食充足可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军备充足就不会有“落后就要挨打”的危险,取信于民就可以使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使社会进步而繁荣。如果有一天,人民对社会,对政权都已经失去基本的信任,那才是一个民族真正可悲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儒学的观点是两个方面都不忽视而更倾向于精神文明方面,所谓“重义而轻利”。所以,当子贡提出二者必居其一的两难选择时,孔子作出了“去食”的选择。这正如后来孟子那个著名的选择一样: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孔子并非不重视“足食,足兵”,而是“必不得已而去”。)g用什么方法教?其身正;君子之德风;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焉用杀(反对武力征伐)。h与为政以刑有什么区别?(课后练习三)民免而无耻;有耻且格3、孔子为什么反对季氏攻打颛臾?体现了什么思想?孔子的理由有三:一是颛臾是先王封国,不可伐;二是颛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三是颛臾乃社稷之臣,不当伐。孔子的时代,天下已呈礼乐崩坏之象。当时周天子号称拥有天下,实际上只控制着自己的都城。而诸侯国君也步其后尘,大夫们一个个扩张自己的势力,国家呈尾大不掉之势,国君变成了傀儡。如鲁国在鲁襄公十一年由三桓“三分公室”:鲁大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贵族将鲁国一分为三,各占其一。后来,随着季氏家势的强大,又四分公室,季氏独得其二,季氏又做鲁国的卿相,拥有鲁国的实权。颛臾,是鲁国的附庸,它是当年周天子封给鲁国的属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在当时鲁国公室被瓜分的情况下,颛臾倒是鲁君的势力范围。三代先王保存这些小国的祭祀血食,表现了三代尚德精神。若将这些小国消灭,不仅是它们的悲剧,亦会使自己因失德而走向灭亡。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季氏发兵讨伐颛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一种试探性的武力示威,其真正目的是要削弱鲁君的实力,最终篡夺鲁国政权。孔子以其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敏锐的政治眼光识破了季氏的阴谋,同时也有力地批驳了冉有的观点。论语作为语录体散文,一般篇幅都比较短。本课中的161篇幅较长,是一个特别的例子。孔子的对话中有两个生动的比喻:“相”要扶持盲人让他不倾危跌倒才称职;野兽跑出笼子,宝物毁在匣子中,过错自然在管理者。从而说明辅佐季氏的冉有、季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4、(课后练习二)孔子说“均无贫”这个是否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相同?含义不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 “均”在说文解字中解为“平”(公平),这是它在词典中的意义。词在词典中的意义是抽象的、概括的。一旦用到言语里,有了具体的语境,词的意义就由语言义变为言语义,就会添加很多临时性的附加成分,由抽象变为具体,由一般变为个别。“均贫富”和“均无贫”的“均”词典义都是“平”,但到了“均贫富”和“均无贫”这两个不同的句子里,却有不同的解释。5、总结: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治国原则是怎样的?孔子认为,政者、正也。作为国家的管理理,首先自身要正,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修养达到了一个君子的要求,他才能够为国家做事(可大受),也才能做成事。所以后代的儒家主张格物、致知、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自身的修炼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在本章节中,孔子就明确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3.6)如果统治者有感召力,则就如北极星一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1)如果这样就没有必要“杀无道、以就有道。”(12.19)小人必然会被感化。“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早上之风,必偃。”(12.19)这样孔子自然就反对武力征服,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16.1)统治者自身做出榜样就是对百姓最好的教育。“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食)送死(丧)和祭祀。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5)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当自己的学生为季氏敛财时,他公然号召其它学生“鸣鼓而攻之可也。”(11.17)他劝鲁哀公减轻人民的赋税,要藏富于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12.9)当然这并不是说孔子主张均贫富,孔子主张的是上下各得其分(根据自己的名分、地位,该得多少是多少,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招聘2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年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春季高校毕业生招聘模拟试卷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湖北咸宁市通山县政金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宏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8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黑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1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兵器装备集团陵川工业春季招聘开启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岗位招聘党建工作部(企业文化部)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美国农业安全培训课程课件
- 专题01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备战高考数学(文)之纠错笔记系列(解析版)
- 跨界合作交流协议
- 规范格式的婚前财产协议格式6篇
- 2025年酒水行业精酿啤酒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非高危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考试练习题附答案
- 儿科常用急救技术
- IT运维服务合同(模板)7篇
- 仪器仪表安全培训课件
- 触电急救培训课件模板
- GB/T 9943-2025高速工具钢
- 猫咖设计案例解析与方案模板
- 《模拟电子技术(第三版)》全套教学课件
- 子宫破裂护理常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