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案 .doc_第1页
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案 .doc_第2页
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案 .doc_第3页
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案 .doc_第4页
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案 .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真理、真理的特点。理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运用:分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和“ 有用就是真理”;结合具体事例分析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结合具体事例分析真理是反复性和无限性 【能力目标】结合真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在讲述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及认识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一知识点时,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联系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观点,引导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认识真理;通过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观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教学重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教学难点】真理的客观性【教学手段】多媒体 投影仪【教学方法】启发式、图示法、探究式教学为主,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旧知回顾】1.什么是实践?2实践的特点有哪些?3.如何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4.如何全面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生:答略导入新课投影材料:本世纪初,苹果公司的imac电脑一体机并没有配置软驱,而是设置了usb接口,用它来连接外围的设备。软驱是当时所有的电脑的标准配件。imac的设计引起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甚至当时外界普遍质疑imac注定失败。但是,短短几年,软驱被市场淘汰,电脑的发展趋势证明了乔布斯的独到眼光。设问:思考:1)对同一个认识对象,人们的认识相同吗?2)对于imac的设计,哪个观点是真理?什么样的认识,能被称为真理?生:答略师:(1)在对事物的认识中,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正确反映的意识才能被称为真理,没有第二个标准。 (2)对同一种事物的认识产生真理和谬误的区分其原因是复杂的。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都可能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则是谬误。 那么,什么是真理?为什么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辨析:真理是因为“有用”才“真”?or真理是因为“真”才“有用”?生:思考作答略师:真理一定有用,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真理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是正确的,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能以“有用性”来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师: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1)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2)第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3)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仍是真理的根本属性。投影材料: 妖娆缤纷桃花一片也各有感受。恋爱中的男青年也许想到恋人面若桃花,希望和恋人挽手一起来这花前月下。女孩可能想摘几枝插到花瓶里,或者献给病中的老奶奶。男孩也许想到了甜甜的桃子好吃。环境保护者则赞美这里的自然生态。 官员呢,庆幸他管辖得力,欣喜自己的政绩。桃林所有者则乐滋滋自己的种植成果。商贩则筹划收获季节贩去城里赚钱。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什么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生:思考作答略师: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但其中只有一种正确的认识,也就是说真理只有一个。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投影材料: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这是几何之父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275年)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真理。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17921856)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德国数学家黎曼18261866)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思考:1.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 2.这说明了真理具有什么特征?生:思考作答略师: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是有条件的。投影材料:1.“造反有理”2.“先在城市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上述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生:讨论作答略师:上述事例说明真理是具体的,要在具体的历史范畴来判别某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超出历史条件、不切实际运用于另一条件,真理就变成谬误。总结:真理与谬误真理和谬误既对立又统一。真理和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两者的界限是确定的,不容混淆的;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师引导:既然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那么说明真理性的认识并无止境,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投影材料:人类的探月之旅1958年9月23日,前苏联发射首枚月球探测器,拉开人类探月序幕。1967年1月,“阿波罗号”飞船在发射前的模拟演习中突遭火灾。1969年7月21日,“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思考:以上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人类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一个怎么样的过程?生:思考作答略师: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投影材料:冥王星的遭遇1930年天文学家汤博发现了冥王星,并从此把它确认为九大行星的一员。1978年科学家发现了冥王星的卫星。1995年天文学家发现了冥王星上有机化合物的存在。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联合大会通过的行星的新定义,冥王星终于“惨遭降级”,被驱逐出九大行星家族,被降级为“矮行星”。思考:冥王星从一开始被确认为九大行星的一员,到后来又被“开除”,这一过程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生:思考作答略师:从主体来看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还受到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因此,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具有一个反复性。投影材料: 火星,是太阳系第四颗大行星,从地球上望去,火星犹如一个巨大的火球。人类对这个红色星球充满了巨大的好奇和无限的遐思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1965年美国的宇宙飞船拍摄照片显示火星表面是一片坑坑洼洼的贫瘠荒地。1969年美国同时派两艘飞船去探测火星.拍下了100多张照片,并对火星上的大气及其表面进行了分析。 1976年发射的宇宙飞船在火星表面着陆,在火星土壤中发现了奇特的化学元素,1996年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全球调查者号” 发射,并让科学家们意识到火星表面下可能有水。目前,美国的两个火星探测器仍在火星轨道工作;另外,欧洲发射 了“火星快车”探测器。思考:人类关于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什么? 生:思考作答略师:作为认识对象的客观世界是无限变化的,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构成了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师: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是否意味着认识是一种直线上升的过程呢?投影材料: 人类对宇宙星球的探索,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开始。至今己有半个世纪,成功和挫折是互存的。 成功的事例有: 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1965年美国的宇宙飞船拍摄照片显示火星表面是一片坑坑洼洼的贫瘠荒地。1969年美国同时派两艘飞船去探测火星,拍下了100多张照片,并对火星上的大气及其表面进行了分析。火星,是太阳系第四颗大行星,从地球上望去,火星犹如一个巨大的火球。人类对这个红色星球充满了巨大的好奇和无限的遐思目前,美国的两个火星探测器仍在火星轨道工作;另外,欧洲发射 了“火星快车”探测器。美国宇航局助理局长说,2003年是有史以来人类对另外一颗行星发起的最密集探测行动的一年。1976年发射的宇宙飞船在火星表面着陆,在火星土壤中发现了奇特的化学元素,1996年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全球调查者号” 发射,并让科学家们意识到火星表面下可能有水。 挫折的事例有: 2003年2月1日北京时间10:00载有七名宇航员的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结束了为期16天的太空任务之后,返回地球,但在着陆前发生意外,航天飞机解体坠毁,七位宇航员遇难。哥伦比亚号失事后,应该怎么看待航天技术呢? 可见人类掌握航天技术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认识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践中出现挫折是难免的。由于认识具有反复性,因此,应在挫拆中寻找原因继续探索。 师:上述材料说明,人们的认识既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也不是直线的运动,而是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如图:【课堂小结】:板书师:总结:真理永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课堂总结】板书【课堂练习】1.(2016全国卷,20)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a b cd2.(2016浙江卷,28)漫画水没多深提醒我们()a 失败是成功之母 b客观事物是复杂的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3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经说过:“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这主要表明()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b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c认识的目的是追求终极真理d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4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作为一名公民,要多些主见,少些盲从;多些理性,少些冲动。要从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角度出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对编造、传播网络谣言的行为及时举报,坚决不做网络谣言制造者的“帮凶”。这是因为谣言违背了()a真理的具体性 b真理的多样性 c真理的条件性 d真理的客观性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吐故纳新的生命体,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只有尊重国情、循序渐进,我们才能不断创造新的中国奇迹,不断收获新的民族自信。这表明()a真理是具体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c正确的认识只有一种,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d真理具有普遍性,必须把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运用于另一条件中6中学物理课上有“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内容。一学生在灌满水的塑料瓶上钻一个小孔,水从小孔处顺势流出,然后用激光灯对准小孔照,结果发现水让光线改变了方向。这一实验告诉我们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a b c d【教学反思】参考答案:1.解析错误,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能把人们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智库可以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意见,进而促进决策科学性的提高,故正确;错误,真理具有客观性,谬误不会因为认同的人多就变为真理。答案c2.解析漫画旨在强调认识事物不能只看到表象就匆匆下结论,而应该深入分析内在的诸多因素,特别是事物间可能存在的各种各样的联系,应认识到客观事物的复杂性,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排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人获得认识既可以通过亲身实践,也可以通过学习间接经验,d错误。答案b3答案d解析材料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d适合题意;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b是强调认识的反复性,不符合题意;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c是错误的。故选d。4答案d解析对一个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