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的誓言教案姓名:孙方琳 单位:巩义市市直第四初中 联系电话地的誓言教案教材来源: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爱国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设计者:孙方琳/巩义市市直第四初中七年级语文组目标确定的依据1、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2) 揣摩经典词语、句子或段落,学习语言运用技巧。(3)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有益启示。2、 教材分析土地的誓言是东北流亡作家端木蕻良在1941年9月18日,即九一八事件十周年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对沦丧于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正在倍受蹂躏的家园的深深眷恋,发出了热血男儿誓死为家乡的解放战斗到底的铮铮誓言。综观全文,有忧伤、舒缓的回忆,有强烈急切近乎呐喊的誓愿,含泪的叙述中涌动着作者对家的渴望和无尽的忧伤;肆意的感情宣泄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有家不能回的凄苦、哀愁和悲愤。细细品读,重重波澜,万千感慨,那应是华夏儿女在民族危亡之时,奔走呼告,是对祖国发自肺腑的赤胆忠诚,是饱含热泪捧出的一颗炽热的心。3、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所限根本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所以要体验到作者的家国之痛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他们有着朴素的感情,丰富敏感的心灵,我们务必要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可以让学生了解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以东北富有个性的景物吸引学生,唤起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用日本侵华给我们的民族带来的刻骨铭心的伤痛来警示和激发学生。目标1、会读、会写 “炽痛、嗥鸣、亘古”等词语,并理解其意思。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欣赏精彩语句和段落。 3、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强化自己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感情。 重难点1、揣摩、欣赏精彩语句和段落。 2、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强化自己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感情。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对学生的预习任务进行提问。2、针对目标2,学生先听读课文,然后师生合作,有感情的朗读;小组合作讨论两个问题,包括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重点字词、句子的赏析,其中穿插优美句子的诵读。3、针对目标3,设置体验反思,让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对爱国的理解。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东北特有物产和日本侵略中国的图片。检查预习: 1、读一读 给加点字注音(提问)炽痛 嗥鸣 斑斓 怪诞亘古 默契 田垄 蚱蜢 污秽 谰语 碾 辘 镐头2、想一想 解释词语(学生对照课下注释纠错)炽痛:嗥鸣:谰语:亘古:污秽:诵读课文:先听读一段,让学生交流感受;师生合作有感情地诵读余下的部分。自主学习:(说一说 整体感知)(提问)(1)课文共有两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从文中找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组合作:(论一论 合作探究 在文章中找出具体的语句并做标注,读一读、品一品)1、作者的故乡是一方怎样的土地呢?用“这是一方 的土地,我是从 (找文中的词语、句子)看出来的”表述。 2、赏析句子: (1)“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泛滥”能否用其它词代替?为什么? (2)“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埋葬”是否与之前之后描绘的情景格格不入?用在这里恰当吗?为什么? 班级展示:(秀一秀)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派代表展示。解决不了的问题班内共同探讨。深入探究:(想一想)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体验反思: 作为中学生,你认为爱故乡、爱祖国可以体现在什么样的实际行动上呢?(学生各抒己见)过渡到“两会开幕式代表们为昆明遇难同胞默哀也是爱国的一种表现形式”,用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节选)激励同学们努力奋斗。小结这节课我们感受了端木蕻良先生对故乡的热爱,对日寇的憎恨和誓死保卫家国的感情,我们是不是更应该爱国爱家?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呢?反馈达标:(做一做)1、土地的誓言作者是现代作家_ _,本文写于_ _事变后第十年,作者表达了_ _2、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B.“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C.题目“土地的誓言”是“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D.本文的写作时间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之时。3、写一句与“爱国”有关的诗句或名言警句。作业: 1、把你认为写得最富有感情,最能打动你的语句摘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必做) 2、我们都深爱着自己的家乡,请你写一写家乡的美景,抒发对家乡的赞美之情。(100字左右,注意运用拟人或比喻等修辞手法。) (选做)板书设计: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美丽 生机勃勃 倾诉 热爱富饶 神秘 思念辽阔 战斗 牺牲教学反思:说实话,土地的誓言一文在过去几年的教学中,都没能像这一次如此透彻地深入钻研,每每到这儿都犯愁,文章中的家园之痛、流亡之苦,学生没有体验,文章语言的激越,内涵的深厚对七年级学生而言都难以把握。所以,如何上出效果来,如何达到课标、教材对教学的要求,着实让人犯难。此次自己的深入研读,再加上备课组的共同研讨,使这节课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一节课的得失并不重要,关键是从这一节课的实践教学中,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指导以后的教学。1、语文与其他学科紧密相关借助历史、音乐、地理学科的辅助,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东北三省及沦陷的历史经过,课中很好的体会被沦陷人民的心情和感受;音乐的旋律使学生精神愉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知不觉中促使他们愿学、乐学、爱学、学好。2、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导演教师在课前周密的设计环节固然很重要,但是实施是关键,它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本课教师设计的环节,都将学生自然推到演员的位置上,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的配乐朗读,将学生带回遥远的战争年代,让学生进入角色;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又引导学生入境,将课文的内容清楚的理解,并细细品味优美激昂的语言;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和反思,教师时刻用生动的语言点播、感染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尽情表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3、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尤为重要本篇课文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如按旧的教学模式教师灌输,学生无味的听讲,这节课只能讲结构层次,语言特点,学生接收的效果可想而知。教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整篇课文仅用二十五分钟左右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