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必修四 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学案.docx_第1页
鲁人版必修四 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学案.docx_第2页
鲁人版必修四 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学案.docx_第3页
鲁人版必修四 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学案.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分析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的性格特点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课时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2、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课时难点】对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三人进行比较阅读和鉴赏【学习过程】一、分析林黛玉形象1、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投奔外祖母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得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度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林黛玉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可以说“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贯穿了她进贾府的始终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能表现这种心理的细节(1)见迎探惜三姐妹时(2)见王熙凤时(3)在邢夫人处(4)在王夫人处(5)回贾母话时(6)和宝玉相见时小结:2.除了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之外,课文中也有对黛玉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我们来感觉一下黛玉的神韵(1)众人眼中的黛玉(2)王熙凤眼中的黛玉(3)宝玉眼中的黛玉二、分析王熙凤和贾宝玉形象本文通过从未到过贾府的林黛玉的所见、所闻、所感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描写贾府环境、介绍贾府人物的线索本文刻画了一系列重要人物形象其中对王熙凤、贾宝玉出场的描写,尤其精彩,历来受到称赞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对他们描写的部分,对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哪一点描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原因是什么?(一)王熙凤节选部分分五个层次展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1)写出场(2)描眉目(3)绘服饰(4)见黛玉(5)回王夫人(二)贾宝玉节选部分重点有四处描写:(1)出场前(2)衣饰描写(3)肖像描写(4)两首西江月三、诱思探究,小结课堂“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结合全文谈谈你自己对本文写法的感受(1)(2)(3)(4)四、学习反思通过对本文节选内容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同的发现和感悟?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看法五、布置作业1.独立完成课后习题二2.独立完成课后习题三3.语言学家王力说:“看一本好书,如果自己一点意见都没有,就可以说你没有好好看你好好看的时候,总会有意见”请同学们课后认真通读红楼梦,读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答案(第二课时)一、分析林黛玉形象1、明确:(1)(第3段)迎春三姐妹来时,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第5段)王熙凤出场时,黛玉“连忙起身接见”“忙陪笑见礼”均说明黛玉有着良好的教养,非常注意礼节(2)(第7段)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3)(第9段)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下了”(第10段)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子坐了“王夫人再四邀她上炕,她方挨王夫人坐了”可见,黛玉连坐到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4)(第12段)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十分推让,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她“方才告了座,坐了”(5)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到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6)宝黛相见时,两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尽管感觉相同,但两个人的表现却大不相同黛玉一见,便吃了一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但黛玉只是深隐内心,宝玉却直率地表达出来黛玉的表现固然固然是女孩子特有的羞涩,但也和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态是分不开的小结: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2、 除了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之外,课文中也有对黛玉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我们来感觉一下黛玉的神韵。明确:(1)众人眼中的黛玉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2)王熙凤眼中的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3)宝玉眼中的黛玉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小结:表现黛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尤其怕“哭”和“泪”,不但照应第一回中的“木石前盟”,又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红楼梦中写林黛玉用的是“烟眉”,清,淡作者用虚笔写意展示黛玉的肖像,是为了突出其才情女子超尘脱俗的空灵感那种脉脉含情、袅娜之态,那种欲说还休的柔媚,“娇羞默默同谁诉”的眉目,那聪明灵慧的谈吐,都从这独具匠心的肖像描写中显示出来黛玉的美不仅在外貌,更在精神气质书卷气、灵秀气、孤傲气她有的是才,她是一位“才女”显其神而略其形,正是为免落俗套,使这一形象更加美好理想,更富有浪漫的魅力谁说“意态由来画不成”呢?在曹氏笔下,林黛玉的形象不就呼之欲出吗?二、分析王熙凤和贾宝玉形象(一)王熙凤明确: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团火,暗是一把刀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节选部分分五个层次展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1)写出场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难怪黛玉纳罕,觉得其与那些“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实在是“放诞无礼”,这正说明王熙凤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通过贾母介绍“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只叫他风辣子就是了”,更证明了这一点“老祖宗”能够用这样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2)描眉目作者一再着力描写王熙凤的眉形目态此回借黛玉所见,告诉读者,王熙凤有“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不仅写其形,更写其神丹凤眼、柳叶眉,原是很美的,而曹雪芹却偏偏把美丽的丹凤眼配以三角,让秀气的柳叶高吊两梢,这就不尽美了即便仍可算得上漂亮,但已绝非温柔敦厚之形象含着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她美丽的外表隐藏着刁钻和狡黠(3)绘服饰作者不只写了王熙凤容貌体态的细节,还详细地写了她的服饰装束从头饰、项饰到裙饰,从上穿、外罩到下着,从衣饰质地、款式到色彩,可谓精雕细琢,不肯放过一个细节,淋漓精致地体现了王熙凤身为荣府管家奶奶不同凡响的气度与华贵身为荣府管家奶奶的王熙凤,她的装束自然要与荣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相协调盛装丽服的王熙凤撑得不仅仅是她自己的门面,更是荣府的门面这不但具体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外部特征,而且透漏出人物的性格特征(4)见黛玉通过她的言谈举止表现她的情感的变化,反映她的内心世界先看王熙凤的出场语言,我们不难看出王熙凤的尊贵身份和泼辣性格再听听她见林黛玉时说的一连串话她的第一句话先是赞美林黛玉的相貌(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赞美的话有许多种表达方式,如“你长得真美”“你标致极了”“你真是天下无双的美人”可这些话王熙凤都不用,而是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这样说,效果好在哪里呢?请看:“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言外之意,以前还一直怀疑是不是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以前还从没有见过这哪里是一般的赞美,是赞叹,再确切一点说,是惊叹,叹中有惊,而且似乎还是由衷的惊叹,因为她用了两个很有分量的词:“真”、“才”,将这种惊叹表达得自然、得体,谁也不会觉得空洞肉麻第二句话是: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读者听了这话,可能要纳闷:明明是外孙女,为什么说不像?而硬要扯成嫡亲的孙女?这样说不是见外了吗?可如果我们联系到特定的语言环境,就会发现她这句话的巧妙之处了她讲话时,周围人物除了林黛玉,还有和林黛玉同辈的迎春、探春、惜春众姐妹,还有众姐妹的母亲邢、王二夫人如果竭力赞美林黛玉,把林黛玉捧上了天,那岂不冷落了贾府众人?她这样表达,既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摆在恰当的位置上,而不至于扬此失彼看来她还是个心理学家,人际关系专家她深谙如何掌握住人际关系的平衡她的良苦心机,她的八面玲珑,由此可见一斑第三句话,则转悲为喜,“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讲得好好的,怎么会突然转悲为喜呢?因为这个“心理学家”知道,姑妈去世不久,贾母痛失爱女,心里必定悲痛万分她估计几句高兴的见面话之后,贾母开始悲伤了,自己可不能只顾高兴,于是就抢在前头,转悲为喜,并且还要配以动作用帕拭泪,以表心诚可是,她因为“来迟了”,并不知道在此之前贾母已经“大哭”“呜咽”过,此时“方略略止住”因而贾母听了此话,不是“哭道”,而是“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还要她“快再休提前话”这可要让这位“心理学家”难堪了可她并不慌张,并没有露出马脚,而是“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真是一位天才的表演家!真的忘记了老祖宗了吗?当然不是,恰恰相反,她一心都在老祖宗身上,唯老祖宗是从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所以这些都入木三分地描绘了王熙凤“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事,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其得宠的原因(5)回王夫人一笔带过,进一步说明由于她的察言观色,机变逢迎,已取得王夫人的欢心,成为贾府中的掌权人(二)贾宝玉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具有反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节选部分重点有四处描写:(1)出场前:侧面介绍一般人对宝玉的看法(贬斥态度)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王夫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黛玉:(听母亲说)“衔玉所生”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这些贬斥足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社会的“叛逆”,但由于他时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2)衣饰描写:宝玉一出场便光彩照人,华贵之气直逼凤姐贾宝玉因其衔玉而诞,受贾母万般宠爱,其在贾府地位无人可及,一身丽服便是其身份、地位的标志但他一身华丽的装束又有别于凤姐首先,宝玉着此装是外出去庙里烧香,且是与其父贾政同去,其衣着打扮必须与贾府的社会地位相称,必须使其父看着顺眼所以说,如果说凤姐的盛装丽服是主动的,是顺应其性情的,那么宝玉的衣饰则在光彩照人中以青紫色为主,华丽宝贵中透着高雅之气不过,曹雪芹重笔描写宝玉的衣饰主要是为了突出宝黛初会时,贾宝玉在黛玉眼中的形象,宝玉出场前,他在黛玉的想象中“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但当宝玉一出场,贾宝玉光彩夺目的装束使黛玉眼前一亮,原来,宝玉竟是如此一个打扮整齐、风流倜傥的年轻公子!与宝玉出场前给人的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3)肖像描写:黛玉的观察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非常眼熟,产生亲切感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4)两首西江月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生活“潦倒不通世务”,却钟情于女孩子,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行为偏僻”,常常“有天无日”地批驳不合理的现象,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怕读”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的、具有莫大权威的四书之类的“文章”,却对西厢记之类理学先生所反对的书视如珍宝,这些都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可见“顽劣”“乖张”这些叛逆表现是其主要性格特征词中塑造的宝玉形象:他“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不是封建时代的忠臣孝子,而是“于国于家无望”的逆子贰臣该词作用有二: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士的口吻,对宝玉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其二,作者对宝玉的态度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赞颂宝玉作者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三、课堂小结1.围绕中心事件描写人物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贾府按照封建贵族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2.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对王熙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姐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赦、贾政等未出场人物则属于虚写;对王熙凤、贾宝玉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