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鱼我所欲也开课教案洋墩中学 语文组 黄克健 开课时间2017/3/16 班级九(1)班摘要:本文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言语,阐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当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在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思考现代人生观。(二)能力目标 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三)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二、教学重点1、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理解文中的“义”“本心”的内涵,把握本文的主旨。三、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四、教学设想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出自孟子,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但教师应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五、教学方法1诵读法:所谓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要求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探究特色,习得语感,培养能力。这种方法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2质疑法:这里所说的质疑,并非指教师想提问学生,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之处提问,或者是对文章的观点或其他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主要内容:1、朗读和背诵课文。2、掌握生字词,及重要的文言实虚词。3、翻译课文第二课时:一、 检查上节课布置作业:背诵本文二、 导入解题简介作者及其思想上节课我们主要是朗读、背诵课文,掌握生字词,翻译课文。本课我们主要理解课文内容结构。1、本文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尤其是其对“性善论”的阐述,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教育意义。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对后世儒家思想有重大贡献。成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名人,与他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下面我们看一组孟子生平漫画,请一位同学说说这组漫画的故事。2、多媒体演示漫画,请一位同学说说这组漫画的故事。(孟母三迁、孟母断织)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杰出的散文著作之一,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富有鼓动性,其文章语言流畅,笔锋犀利,论辩深刻。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四书”。三、整体感知、分析课文结构思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等:(一)分析第一部分内容:1、思考: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学生讨论明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设喻:所欲鱼、熊掌引出:生、义舍生取义 2、探究:“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大众作有利之事,为国家利益,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 3、“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事情。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事4、探究:“非独贤者有是心”中“是心”指什么? 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总结第一部分内容。(二)依此方式分析第二部分内容:(三)总结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 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在第1段里,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紧接着“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提出了新的命题:人人都有“是心”(即本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有它。第2段就是对这个命题的论说和阐明。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用“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惯有行为,并对此进行批评和嘲讽。3、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四)、总结写作特点:A议论严密,层层深入。文章围绕“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立论,从正面论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从正反面举例论述人人都有本心,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心,从而再次重申文章论点。结构严谨,层层深化。B善用比喻。开篇以鱼和熊掌设喻,引出中心论点。第二段以“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比喻守义不辱,形象生动。C善用对比。第一段正反对比阐述“义”重于“生”的道理,从反面假设推理,又从正面事实说明人能不贪生,不避患。第二段举例论证,以正反两个事例进行对比,说明人们对待利欲引诱的不同态度,批判为追逐个人名利而丧失羞恶之心的人,重申中心论点。(五)、总结全文文章先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义比生命更重要。论述人不可苟且偷生,而应该保持本心,即“舍生取义”;又以“一箪食,一豆羹”为喻,论述舍生取义之心人皆有之,贵在保持而不丧失。那种不顾礼义、只求私欲的行为,是可耻的。四、延伸、拓展思考、讨论: 1、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类似的名言还有哪些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 裴多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汽车销售合同范文
- 2025黑木耳菌包出口合同范本
- 2025电子商务平台购销合同模板
- 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有哪些
- 3-4岁幼儿认知发展特点
- 离婚协议中养老金分割与放弃财产权利范本
- 童鞋市场推广话术童装品牌联销合作协议
- 离婚协议申请书范本:婚姻关系终止与财产分割方案
- 《离婚协议书签订前子女抚养权谈判策略合同》
- 通信基站施工劳务分包安全操作与通信保障协议
-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18年版)
- 携程旅行合同电子版
- 幼儿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方案
- 食堂食品安全校长第一责任人制度
- (正式版)SH∕T 3548-2024 石油化工涂料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二单元 单元测试卷( 2024年秋)
- 《网络安全知识培训》课件完整版
- 物业管理服务交接方案:学校篇
- DZ/T 0462.5-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5部分:金、银、铌、钽、锂、锆、锶、稀土、锗(正式版)
- 医务人员培训手卫生规范课件爱国卫生月
- FZ∕T 73066-2020 针织孕产妇文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