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历史系课程教程课件——先秦、秦汉(上).doc_第1页
中山大学历史系课程教程课件——先秦、秦汉(上).doc_第2页
中山大学历史系课程教程课件——先秦、秦汉(上).doc_第3页
中山大学历史系课程教程课件——先秦、秦汉(上).doc_第4页
中山大学历史系课程教程课件——先秦、秦汉(上).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秦汉史第一讲 石器时代:从游群到部落21 人类的起源问题A神创说:创世洪水和灾变说女娲说:上帝说:公元前4004年10月23日上午9点开始。世间万物都是上帝在六天中完成的。创世纪第一、二章,“上帝按照他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B.达尔文进化论:莱依尔:地球是渐变的而不是突变的; 达尔文:生物的进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用进废退;生存竞争;1859年物种起源;1871年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赫胥黎1863年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汤姆逊:1836年提出丹麦国家博物馆陈列大纲;人类历史区分成为石器、铜器和铁器三个时代;恩格斯:1876年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从猿到人的社会性原因;“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CDNA进化论2.2 从猿到人的线索古猿:原上猿(3.5千万年);埃及猿(2.8千万年);森林古猿(2.3千万年);拉玛古猿(1.4-0.8千万年);印度云南禄丰1976-1981年发现3个头骨,10+下颌,100+枚牙齿;南方古猿:1924年发现于南非的汤恩70年代于埃塞俄比亚发现南猿阿法种(afarensis)以非洲为中心的古猿分布奥杜威峡谷:能人(Homo habilis)1964年发现;KNMER 1470;直立人(Homo erectus):爪哇猿人;北京猿人;元谋猿人;普遍分布在世界主要大陆;150-30万年;智人(Homo sapiens ):1856年发现的尼安德特人;4万年前后,晚期智人出现;1868年发现的克罗马隆人;2.3 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早期直立人):元谋人、蓝田人巫山人:1984-1988年发现;左下颌骨,上恒门齿;同见巨猿牙齿;古地磁法绝对年代为200万年;元谋人:1965年发现上内侧门齿2枚;与石器和炭屑共存;早更新世晚期;古地磁法绝对年代170(上下10)万年;蓝田人:陕西蓝田公王岭和陈家窝;1964年于公王岭发现头骨化石1件(附右上2,3臼齿和左上2臼齿);1963年于陈家窝发现下颌骨1件(附13枚牙齿);与三门马,李氏野猪共存;中更新世早期;100-80万年;郧县人:1975年采集牙齿4枚;与剑齿象,桑氏鬣狗共存;2.4 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晚期直立人):北京人北京人:1921年和1923年发现牙齿2枚;1929年发现头骨化石1件;1921-1966年共计发现头盖骨6件,下颌骨15件,股骨7件,牙齿153枚;头骨低平,脑容量1075毫升,眉嵴粗壮并左右相连,颅顶有矢状嵴,枕后圆枕发达,铲形门齿;汤山人:1993年发现头骨1件;和县人:1980年发现头盖骨1个,牙齿4枚;眼眶后端不显,颞鳞增高;金牛山人:1984年发现同一个体头骨,脊椎,肋骨,腕骨,掌骨,指骨,髋骨,跗骨;测年为28万年;2.5 早期智人大荔人:1949年前发现头骨1件;颅顶最宽处上移,颧弓减弱,脑容量1200毫升;许家窑人:1973-1977年发现顶骨11件,枕骨2件;颅顶增高,枕骨圆枕不显;10万年;丁村人:1954年发现门齿2枚,臼齿1枚;铲形门齿特征明显;长阳人:1956年发现左上颌骨1块(附臼齿1枚);1957年发现左下前臼齿1枚;2.6 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晚期智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1930年发现;C14测年为18000年;河套人:1922年发现在上外门齿1枚;1987年采集人骨化石;2.7 人类起源的新理论非洲夏娃说:DNA2.8 旧石器时代文化和人类组织打制石器的使用人类群团BAND的形成采集和狩猎经济远古人类与现代族群的关系:人类起源上的一元模式VS多元模式2.9 农业革命与新石器时代的展开2.9.1 柴尔德的三个革命说柴尔德(Gloden Child):从文化史观派到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基础的重视(20世纪世界著名的史前考古学家柴尔德,1936年用英文发表了影响颇广的人类创造了自己一书。他把人类文明起源的主要轨迹,总结归纳为距今一万年至五千年间,先后发生的三次大革命:新石器时代革命城市革命人类知识上的革命。)(16项影响人类历史走向文明的重要发明创新: (1)使用运河和沟渠的人工灌溉法;(2)犁耕;(3)牲畜动力;(4)帆船;(5)轮车;(6)果园种植;(7)发酵作用;(8)铜的冶炼与使用;(9)房屋建筑用砖;(10)拱门;(11)在陶器表层上釉;(12)印章;(13)太阳历;(14)文字;(15)记数法;(16)青铜。而城市革命之后的2000年间,即公元前2600年前600年间,他又补充了四项影响人类文明过程的四项重大发明创造:(1)十进位法;(2)经济实用的冶铁术;(3)字母文字;(4)城市供水系统。)2.9.2 农业革命与城市革命革命:社会和历史的重大转型农业革命:从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转型城市革命:从新石器向青铜时代转型2.9.3 农业革命与城市革命的区分对历史和考古学研究的意义人类社会进步的尺度:工具、生产力、社会形态、思想2.10农业革命2.10.1 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转变2.10.2 新旧石器交替的标准:磨制石器陶器农业2.10.3 全球范围农业的生成农业生成的原因:生产富余?生存压力?农业生成的环境:绿洲;食物获取与消费的临界状态;原始农业的分区:大麦区;粟-稻区;番薯区;2.11 农业文明的曙光稻作农业的起源彭头山文化(7000-6000BC):早期稻作农业华北地区的旱作农业的起源条件:旱作植物山地边缘起源说VS大河台地起源说旱作农业的中心:一元VS多元最早的旱作农业地点:河北徐水南庄头、河北武安磁山、河南舞阳贾湖、河南新郑裴李岗、甘肃秦安大地湾2.14 黄河中游地区2.14.1 磁山-裴李岗文化(6000-5000)2.14.2 仰韶文化仰韶文化的发现和研究仰韶文化的文化特征:1 彩陶2 聚落形态3 社会平等制度。血缘关系与社会制度(临潼姜寨复原图)2.15 黄河下游地区2.15.1 北辛文化、后李文化2.15.2 大汶口文化年代和区域陶器特征以泥质或夹砂红陶为主,多镂孔、刻划纹饰,以觚形杯和镂孔圈足豆为典型器物。社会生活从墓葬形式上看社会等级的区分:陶器;猪下腭骨;男女社会等级的区分宗教与习俗拔牙习俗、獐牙在墓葬中的使用、枕骨人工变形;大汶口文化的扩张大汶口中晚期的文化变化:黑陶增加;礼仪性器物增加;大汶口文化的西进:广泛见于中原地区;极西到达陕西商县,极南到达湖北郧县,京山。2.15.3 龙山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现和研究吴金鼎与城子崖傅斯年:夷夏东西说梁思永:小屯龙山与仰韶年代和类型:2600-1900 BC文化特征大型夯土建筑的出现和早期城市的萌生;复杂社会的前王朝时期;地面建筑的流行;从半地穴到高台建筑;墓葬等级制度的区分:人殉;陪葬品;卜骨和占卜术;以族为单位的金字塔形社会结构;黑陶的流行和复杂家用手工业;龙山文化与中原青铜文化(以殷商为例)的关系;卜骨;夯土城墙;纹饰母题;俯身葬;器物类型;216 国家生成前夜的中国社会社会生产的积累家庭的变迁:从母和从妻居向父系血缘关系的确认原始宗教的成熟第四讲 传说、神话和历史重构:从三皇五帝到传说中的夏4.1 神话、传说和历史神话和传说不是历史,而是历史结构方式神话和传说不反映“叙述”年代的历史,而是反映“叙述者”年代的历史顾颉刚的“移置历史”说4.2 三皇五帝的传说4.2.1 文献中的圣王盘古:天地区分燧人氏:火的使用有巢氏:树居形式神农氏:勇尝百草关键发明的关键人物VS.A HISTORY OF NOBODY4.2.2文明的生成技术与科学发现与发明4.3 柴尔德标准下的中国国家文明4.3.1 城市More extensive and more densely settled than any previous settlement中国早期城市的两种类型:中原地区:郝家台,平粮台,后岗,丁公北方地区:内蒙古大青山南麓4.3.1 全职专业人员陶器和玉器4.3.3 社会财富的集中大型墓葬的出现4.3.4 统治阶层4.3.5 大型公共建筑4.3.6 技术系统,特别是文字和记数系统4.3.7 科学Exact and predictive sciences:arithmetic,geometry,astronomy and calendar4.3.8 全职艺术活动Sculptors,painters and seal engraves4.3.9 正常,大量的远距离贸易4.3.10 由农民,手工匠和官吏构成的社会4.4 中国国家文明的特色大河文明,但摆脱了河流泛滥周期的控制政府并不基于灌溉,而是基于血缘关系;国家建立在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地缘关系上;城市的政治性和军事性强于其贸易功能;大型公用建筑发达,而纪念性建筑不发达;萨满宗教;4.5 传说中的尧舜禹禅让制度:出自尚书 舜典尚书 大禹谟内容:四岳是否出现?“咨之四岳”性质:1.孟子的禅让观 2.墨家的尚贤观:顾颉刚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 3.马克思主义史学观:部落联盟的民主选举制度共主轮替制古本竹书纪年:“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4.6 古族的兴起:BP4000黄河流域中上游 黄帝、炎帝部落黄河下游 太(白 皋)、少(白 皋)部落长江中游 苗蛮部落三大集团说: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苗蛮、华夏、东夷;蒙文通古史(西 土 瓦)微江汉、河济、海岱4.7 文本历史中的夏代4.7.1 夏王朝的建立4.7.2 夏积年考世本、国语、古本竹书纪年十七君四百七十一年4.7.3 从禅让制到家天下制:鲧,禹,启4.7.4 太康失国和少康中兴后羿代夏;斟观,斟寻;太康,中康,相,少康4.7.5 夏桀失国孔甲,帝皋,帝发,帝桀4.8 夏的另一种存在:考古学中所见夏王朝4.8.1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徐旭生:夏墟调查4.8.2 二里头是什么?国家文明形态,但是缺乏直接证据与夏联系在一起4.9 夏代的政治制度4.9.1 夏铸九鼎左传 宣三“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之备。”九州的区分:早期的国家与地方的观念(禹贡中冀州、兖(ya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作为象征主体的国家:九鼎九鼎说在东周之后流行目前没有发现夏代的铜鼎 4.9.2 夏的四裔左传“桀克有缗以丧其国”4.10 夏代的社会经济灌溉农业4.11 夏代的技术夏小正4.12 新史学视野下的夏国家形态的证明特定的历史实体的证明第五讲 夏商时期的史学编年和考古学编年5.1 青铜工业:技术与政治的关联性5.1.1 青铜工业生成的一般程式金属加工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A. 对铜矿石的认识:从审美角度到实用角度B. 纯铜的提炼;C. 铜锡合金的产生:资源与技术5.1.2 中国早期青铜工业:以二里头文化为例铸铜作坊规模较大;镶嵌工艺流行;种类繁多;合范法已经成熟;5.1.3 中西青铜文明的比较制作方法:合范法和失蜡法;使用:作为政治性资源的青铜和装饰材料的青铜;环境:祭祀文化和公共艺术;5.1.4 中国青铜器的类别酒器:觚、爵、(口口之斗)食器:鼎、(竹 皿)5.1.5 青铜器的使用使用中的器具和作为研究对象的器具:历史研究中的移情思考沟通家庭世系5.1.6 青铜器与三代政治5.2 商积年考5.2.1 自契于汤:八迁“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王亥服牛5.2.2 商汤代夏“韦顾既伐,昆吾夏桀“伊尹放甲5.2.3 “不常厥邑“仲丁迁嚣,河旦甲居相,祖乙迁邢,盘庚迁殷5.2.4 殷商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大丁、帝乙、帝辛5.2.5 文本中所见的商王朝形象中央王朝、唯一的王朝;历史话语权问题暴力肉刑形态:炮烙5.3 甲骨学和殷墟考古学:晚商年代洹水南岸史记 项羽本纪主要发现:宫殿、祭祀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