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电视剧北魏冯太后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政绩卓著的女改革家冯太后充满传奇的一生。这部电视剧中不可能出现的镜头是()a冯太后研习儒家经典b孝文帝聆听冯太后的教诲c冯太后病逝于洛阳d冯太后斥责保守派贵族【解析】迁都洛阳是在495年,490年冯太后病逝,这时北魏还没有迁都洛阳。【答案】c2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被孝文帝喻为“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的是()a均田制 b俸禄制c三长制 d迁都洛阳【答案】c3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不确切的是()a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话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c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解析】本题属于否定性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中移风易俗的理解。说汉话是有条件的,年满30岁以上可另处理。【答案】d4北魏时期,北方各族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a生产方式 b生活习惯c言行举止 d饮食穿着【解析】北方各族的封建化,主要是指他们从游牧经济转向农业经济,这是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变。【答案】a5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采用,反映出当时()a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高度b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的合作形成新统治集团c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d民族差异大,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民族【解析】汉化政策能够推行,说明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相互影响很深。【答案】a6下表是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鲜卑姓汉姓拓跋元拔拔长孙丘穆陵穆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c改鲜卑人为汉人d消灭了鲜卑陋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即考查孝文帝改革中改汉姓的历史作用。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加速鲜卑族的汉化进程。【答案】a7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所实行均田制的性质是()a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b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c小农个体土地所有制d少数民族土地所有制【解析】本题可参照课本关于均田制的表述,并结合封建国家的三种土地所有制,即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农民土地所有制得出答案。【答案】a8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b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c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封建化,材料中的“万物之元”等都是明显的封建正统思想的表现,选择c项。a项有一定迷惑性,拓跋氏已经是皇族,不存在提高政治地位的问题。【答案】c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十年(公元486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魏书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措施是什么?援引材料说明孝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2)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内容、性质、重大历史意义方面的相似之处。【解析】本题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等。第(1)问根据材料一回答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措施和改革原因,根据材料得出核心措施是实行均田制。材料中的原因应是“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大意是:现在百姓生活困苦、饥寒交迫、游离失所,许多豪强地主抢夺土地)。第(2)问分析材料结合所学比较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从内容上讲都确立新的土地制度。从性质上讲都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历史意义上促进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加速封建化进程。【答案】(1)措施:均田制。原因:“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2)内容:确立新的土地制度。性质:都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意义:促进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加速封建化进程。10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马非百秦集史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材料三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白寿彝中国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答案】(1)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2)作用: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如禁鲜卑语、讲汉话等)创造条件。原因: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3)问题:民族关系问题(或鲜卑族与汉族文化的差异)。因素: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11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说:)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披发之人。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二陆法言著切韵,时俗皆以法言为吴人而为吴音也论音韵者二十余家,皆以法言为首出法言本代北人,世为部落大人,号步陆孤氏,后魏孝文帝改为陆氏。苏氏演义卷上(提示:陆法言是隋代语言学家,切韵是一部关于汉字读音的专门书。)(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如何从两个方面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法律法规》练习试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年安全月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 2025年安全培训试题附带完整答案
- 2024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试题预测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4年法律硕士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4年辽宁省新民市中考数学全真模拟模拟题附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无人机资格证试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培优B卷)
- 2024安全监察人员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5男装品牌加盟合同范本
- 鱼类遗传育种考试题及答案
- 认识机械教学课件
- 轮胎硫化培训课件
- 执法监督培训课件
- 沉淀滴定法32课件
-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苏绣纹样提取及智能优化设计研究
- 2025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含标准答案)
- 电气焊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地块管护安全管理制度
- ddi领导力素质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湖北恩施州鹤峰山水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班组长安全管理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