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一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作业.docx_第1页
人教版选修一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作业.docx_第2页
人教版选修一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作业.docx_第3页
人教版选修一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作业.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单选题(30分,每题3分)1.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培养中的一种常用的接种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操作中需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b需将不同稀释浓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c不同浓度的菌液均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d操作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涂布器等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处理【答案】c2.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 )都需要用固体培养基都需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都可以用菌落数来计数活菌a b c d【答案】b【解析】正确,固体培养基上面可以获得大肠杆菌的单菌落;错误,分离纯化大肠杆菌可使用接种环或涂布器进行划线法或涂布平板法接种;正确,在火焰旁会形成一个相对无菌区来进行接种,可以避免杂菌感染;错误,平板划线法只能用来分离纯化获得单菌落,而不能用来计数。故答案选b。3.下列对灭菌和消毒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b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完全相同的c接种环用灼烧法灭菌d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干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答案】b【解析】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a错误;消毒仅杀死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过程,灭菌则是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灭菌”一定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但消毒不一定能达到灭菌的效果,b错误;接种环是金属工具,可以用灼烧灭菌或干热灭菌,c错误;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干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d正确。4.关于微生物的营养,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种物质不可能既作碳源又作氮源b凡是碳源都能提供能量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仅提供无机盐d无机氮源也可能提供能量【答案】d5.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接种法的操作错误的是 ( )a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b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液c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d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答案】d【解析】要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a正确;应将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蘸取,温度高会杀死菌种,b正确;蘸取菌液和划线都要在火焰旁进行,防止杂菌的污染,c正确;划线时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划线不能相连,d错误;答案是d。6.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无菌操作,现代生物学实验中的许多方面也要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请分析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煮沸消毒可以杀死微生物的细胞和部分芽孢 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无菌繁殖脱毒苗时,植物的外植体要进行消毒 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要将容器和葡萄进行灭菌 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不需要灭菌a bc d【答案】d7.平板划线操作时划出了五个区域,适宜培养后,观察结果是( )a从第一区域到第五区域菌落数逐渐增加b从第一区域到第五区域菌落数逐渐减少c五个区域内的菌落数差不多d中间区域较多,两端区域较少【答案】b【解析】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出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即菌落。因此,除了第一次划线样品中获取菌种,以后的每次划线都是从上一次划线获取菌种,从而达到稀释分离的目的,最终得到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为菌落,故从第一区域到第五区域菌落数逐渐减少,b项正确,a、c、d项错误。8.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过程中的操作属于灭菌的是( )a接种前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和工作台面b牛奶在80下煮15min以杀死其中的微生物c接种前灼烧接种环d通过紫外光或者喷洒石炭酸溶液处理实验室【答案】c【解析】接种前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和工作台面属于消毒,故a错误。牛奶在80下煮15min以杀死其中的微生物属于消毒,故b错误。灼烧接种环属于灭菌,故c正确。用紫外光或者喷洒石炭酸溶液处理实验室属于消毒,故d错误。9.下列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过程中,关于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要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马上塞好棉塞来源:z。xx。k.comc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d最后应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答案】d10.下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b步骤中待倒入的培养基冷却后盖上培养皿的皿盖c步骤中,每次划线前后都需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处理d划线接种结束后,将图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是倒平板,是用接种环沾取菌液,是进行平板划线,是培养。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防止被杂菌污染,a正确;倒完平板后立即盖上培养皿,冷却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b错误;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c正确;划线接种结束后,将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有利于表面的水分更好的挥发和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d正确。二、非选择题(30分,每格2分)11.(14分)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 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 。来源:学&科&网(3)示意图a和b中, 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的 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 的利用率。【答案】(1)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8107(2)灼烧; 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3)b 溶解氧 营养物质12.(16分)炭疽杆菌是一类需氧芽胞杆菌,其代谢过程会将大量的代谢产物排出胞外。由炭疽杆菌引起的炭疽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死亡率较高的急性传染病。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下图所示的实验确诊。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噬菌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 ,上述实验中噬菌体与炭疽杆菌的种间关系属于_ 。来源:学+科+网z+x+x+k(2)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_ _,经上述方法获得的纯种微生物如需长期保存,可采用 _ 的方法。(3)是将分离培养获得的可疑菌挑选出来进行接种,此过程中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的灭菌方法是_ ,该培养基所用的碳源为_ (无机碳有机碳)。(4)在过程中细菌大量繁殖,并因为_ 的积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