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义利观及其当代价值.doc_第1页
墨子的义利观及其当代价值.doc_第2页
墨子的义利观及其当代价值.doc_第3页
墨子的义利观及其当代价值.doc_第4页
墨子的义利观及其当代价值.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墨子的义利观及其当代价值 山东重诺律师事务所 崔志光 【摘要】墨子是战国时期享有盛名的思想家,他所创立的墨家,是当时唯一可以与儒家相抗衡的学派,与儒家学说被称为“儒墨显学”。墨子的义利观独具特色,他把义利统一起来,把二者看作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本文首先对墨子义利观的基本含义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其次将墨子的义利观和儒家、法家的义利观、西方功利主义作了比较,又分析了墨子义利观的优点和不足,最后论述了墨子义利观的当代价值。【关键词】墨子;义利观;当代价值 Mos view of morality and interest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s【abstract】Mo is the renowned thinker of Warring States period ,he founded the Mohist, which was the only School to compete with the Confucian . The Mohist and the Confucian are known as prominent Confucianism and Mohist Theory. Mos view of morality and interest is unique, Mo integrates morality with interest,and regar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th as means and ends. Firstly,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basic 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s view of morality and interest. Secondly, the author compares the Mos view of morality and interest with Confucianism, Legalisms view of morality and interest and Western utilitarian. Then,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merits and weaknesses of Mos view of morality and interest. Finally,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contemporary values of .Mos morality and interest.【key words】mo; view of morality and interest; contemporary values 墨子的伦理思想与其政治思想融为一体,以“兼爱”说为中心和标志,并在义利观上,既“贵义”又“尚利”,在先秦诸子中首先举起了功利主义的旗帜。笔者试对墨子的义利观作如下探讨:一、墨子义利观的基本含义和特点【作者简介】崔志光(1979 ),男,山东省青岛市人,青岛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义利观在墨子思想中的伦理学意义,首先是个何为至善的问题,也就是道德价值问题。与儒家学说在道德价值观的范围内把义与利对立起来不同,墨子既“贵义”又“尚利”,把利看作义的内容、目的和标准,把义看作达到利的手段。墨子所指的利,是“天下之利”、“他人之利”。墨子提出以利作为行为的道德价值标准,这是对以礼为道德价值标准的传统观念的否定,实质上是破坏了周礼在道德领域中的主宰地位,体现了道德观念的革命变革,具有反传统的启蒙意义。同时,墨子既肯定“利人”、“利天下”为至善的标准;又倡导“贵义”,维护了道德原则的尊严。这在理论上有很大合理性。此外,墨子还认为,义是天下可贵“良宝”,义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可以利人,利天下。只有可以利民者,才是天下之“良宝”,而义可以利民,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墨子提出了“天下莫贵于义”的命题。1这个义,就其具体形式而言,即指“圣王之法”的“兼爱”原则,当然包括“忠”、“惠”、“孝”、“慈”等道德规范。二、墨子义利观与儒家、法家义利观的比较(一)与孔孟“重义轻利,先义后利”道德论的比较在论语中,有孔子“罕言利”的评价,也有孔子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寓于利”的记载。后人缘于这两段文字,得出对孔子义利观的认识和评价,就是“重义轻利”。孟子的义利观则是“去利怀义”,孟子认为,“怀利”与“怀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价值方针。如果以利己作为决定自己行为和处理人伦关系的方针,那就必然会废弃仁义,其结果将致于亡国。反之,如果“去利怀义”,以仁义为行为方针,那就会使君臣父子兄弟以仁义相处,即可保社稷而王天下。孟子在义利观中所要去的“利”,是指个人私利,私欲,为了“去利”,即使是国家的大利,也不可以公开提倡。孟子不曰“利”,而提倡“仁义”,其目的在于实现“王天下”之大利。2而墨子的义利观则承认人有利己心,但是他没有把至善的标准归于个人利益的满足,而是给了“利人”、“利天下”的目的和功效。在肯定功利的同时,墨子并没有否定道德原则的作用,而是充分肯定了道德原则。道德原则,归根到底是受一定的利益所决定的,但一经产生,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存在价值,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它代表着一定的阶级、集团、民族、社会的整体利益,并在实践中沉淀成稳定的价值信仰,成为人们所共同遵守的规范,起着调节社会关系的作用。墨子的思想,既“尚利”,又“贵义”,既强调了功利目的,又不否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达到了利与义的统一。可见,墨子所谓的利,是“他人之利和天下之利”,孔子、孟子所说的利,是“私利、小人之利”,对利的不同理解,是导致墨子和孔孟义利观不同的原因。孔孟将义和利对立起来,认为应当“重义轻利”、“去利怀义“,墨子却将义和利统一起来,认为义可以利人、利天下,利是义的内容和目的。(二)与韩非子否定道德作用的极端功利主义的比较韩非子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自为”人性论,“自为”这一概念,意即替自己打算,也就是为己、利己。而且,韩非子不给“自为”心以道德评价,不对“自为”心持否定态度,并认为人的这种利己本性是不可以改变的,即只能“因”之,而不能“化”之。这就是对道德教化的否定,从而在道德论上走向“以法代德,不务德而务法”的非道德主义,否定“仁义德教”,提倡“以法为教”。可见,韩非子的观点,否定道义,强调为己、利己,是一种极端的功利主义。3 比较墨子与韩非子的义利观可以看出,二者都强调利,但利的内容却有很大差别,墨子提倡的利是“他人之利,天下之利”,韩非子主张的利是“个人之利”;墨子认为“义利统一”,强调道义的作用,韩非子却否定道义,以法代德。由此看出,墨子的义利观与韩非子的义利观都具有功利主义色彩,与韩非子的利己主义观点不同,墨子的义利观强调利他人、利国家,强调无私奉献,具有更大的合理性。三、与西方功利主义的比较西方功利主义的集大成者,众所周知是英国思想家边沁和密尔。英国是近代资产阶级功利主义思想的摇篮,功利主义在当时英国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中都有影响。边沁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提出功利主义理论的人。边沁的功利理论可以简单概括为苦乐原理、效果论和功利原理。边沁认为人生目的在于趋乐避苦,由这一标准出发,进而便可以得到一个评价一切事物和一切行为的好坏标准:有助于产生快乐的行为和事物便是好的,反之则是坏的,这便是功利原则。快乐的大小在于计算出的快乐总量,如果快乐的总值较大,则差额表示行动与之有关个人利益的、好的总倾向,如果痛苦的总值较大,则差额表示其坏的总倾向。如果能在最大程度上给最大多数人带来快乐,就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密尔作为功利主义伦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不仅继承了边沁的伦理学思想,而且修正和发展其理论,使得功利主义伦理学理论更加丰富。他在1863年发表的功利主义一书标志着功利主义伦理思想发展的最高点。4 墨子和边沁分别是中国和西方历史上首位功利主义思想家,其功利主义尽管在内在根据和外在依据方面不尽相同,即在内在根据差异方面墨子的义利观基础是“天志,边沁的义利观根据是“人性;在外在根据方面墨子体现出利人不利己的整体道德追求,边沁体现了个体幸福为基础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西方功利主义逐渐倾向于除了使“个人利益最大化之外,还应当考虑幸福普及的人数,尽量追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最大化”。这一点和墨子功利观更加相似了,不过由于中西方文化“整体”与“个体,“道德”和“人性”的巨大差异,所以即使谈到博爱、互助之类观点的时候,边沁功利主义的根本落脚点还是个人利益个人利益的至高无上和不可侵犯。所以墨子功利观如果仅仅是谈个人的行为的时候,那么其价值判断的标准和边沁功利主义还有相似之处,但是一旦谈到价值的内在根据和行为指向,那么就马上和边沁功利主义大相径庭了。然而,同是功利主义者,二者也存在着相同之处:强调效果的重要性。在功利主义者看来,利益、幸福、善这三个概念是同义的:凡是能增进当事者幸福的行为就是应予以赞成的。他们直接用功利原则来规定行为,行为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而行为的对象就是那些能产生幸福、快乐的外物即利益。他们把道德视为人们依经验进行审慎权衡后产生的行为选择,道德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获得幸福的最佳手段。从墨子的兼爱中可以看出判断言行的标准必须“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他强调了“事”、“实、“利的作用而不是空泛的谈道德说教,这本身就具有功利主义的色彩。墨子在考察行为的时候也强调了效果的重要性,在评价人们的道德行为的时候,不仅要看他是否有爱人之心、爱人之志,更重要的是要看他在实际效果上是否“利君”、“利臣、“利父”、“利子,甚至使“万民被其利”。从以上可以看出墨子和边沁相通之处,即二者都强调了“效果”的重要性。四、对墨子义利观的评价分析 (一)墨子义利观的来源兼爱原则墨子把“兼爱”原则展开为“兼相爱,交相利”。“兼爱”包含两个基本的内涵。一是视人若己,爱人若爱己。他在指出“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时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他还说:要“爱人若爱其身”。二是爱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墨子以孝子尽孝道为例,指出: “吾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后期墨家概括为:“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兼”体现了墨子讲“爱人”的根本特点,就儒墨对立而言,墨子的“兼爱”固然不同于儒家的“仁爱”。此外,墨子提出“兼爱”,首先是用来反对“别相恶”的,“兼爱”的首要含义正体现在同“别相恶”的对立之中。总之,墨子的“兼爱”思想,反映了在诸侯争霸、利益冲突的社会变革中,小私有劳动者和平民百姓的美好道德愿望:祈求和平共处、互利互惠的理想社会,向往平等亲善、互助互爱的人际关系。然而,在阶级社会中,仅仅把现实存在的阶级对抗和利益冲突作孤立的道德思考,抽象地提倡“兼爱”,企图以道德的力量来改造社会,无疑是一种空想。5 (二)墨子义利观的优点和不足墨子强调“兼爱”,认为视人若己,爱人利人,不仅无损于自己的利益,恰恰相反,自己的利益正可通过爱人、利人而得到保障。墨子固然反对了单纯利己主义,但并没有否定利己之心。“兼爱”思想也不是公而无私,不能归结为利他主义。墨子是要兼顾他人利益和个人利益,既利他又利己,但是又有所偏重,墨子没有把利己作为“义”的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而是把利人视为“义”的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这又与西方功利主义为己利他、把利己视为行为目的和准则不同。无疑,墨子的功利思想具有不可比拟的合理性和优越性。6在思想渊源上,墨子的义利观是对春秋以来那种“言义必及利”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具有自身的阶级特性。墨子所崇尚的“利”,既非地主阶级所追求的利益,也非没落奴隶主贵族所要保持和挽救的利益,而是贫民和小私有劳动者的利益。所谓“天下之利”,包括“天下之富”和“天下之治”,“天下之治”是实现和保障“天下之富”的政治条件,而“天下之富”的主要内容,就是贫民和小私有者的物质生活利益。墨子的义利观,关注劳动者的物质生活利益,关注社会的和谐稳定,关注社会财富的增长。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显然具有进步性。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墨子义利观的阶级局限性和不足。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对抗是不可调和的,在社会制度大变革时期尤为如此。墨子的“兼爱”思想,主张“爱无差等”,认为“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这是一种试图以道德的力量来改造社会的思想,是一种道德决定论,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不符的,只能成为一种空想。此外,墨子的义利观反映了贫民和小私有者的对自身利益的要求,具有人民性的品格,但是由于墨子所代表的贫民和小私有者的软弱性,在如何实现“天下之利”的问题上,把希望寄于圣王,甚至求助于“天志”的虚幻权威和依靠道德力量。墨子强调功利,看来十分现实,具有感性的魅力,但若无切实可行的实现手段、途径和社会条件,也只能是美好的幻想,难以实现。7 五、墨子义利观的当代价值 墨子的义利观尽管有阶级局限性,但也有其合理性和进步性,对目前我国的社会建设仍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一)墨子的义利观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借鉴意义墨子追求义利合一的思想,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有启发作用。因为道德总是和利益相联系的,没有超于利益之上的道德,所以,义利问题对所有社会来讲,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首先,关于义利孰轻孰重的理解,人们很容易滑向极端。那种认为“君子不言利、“重义轻利”、直至“义而忘利的道德信条是不可取的,它不利于调动人民群众从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同样,面对市场经济大潮,那些认为“利”就是一切,因而“重利轻义、乃至“见利忘义,也是不可取的。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重物质成果,重劳动产出,忽略获利过程、手段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盛行。我们应当提倡墨子的义利统一观,保障个人正当利益,鼓励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但不能把个人利益绝对化,重视个人利益,但要防止拜金主义思想的滋长。其次,发展经济就是要提高整个社会生产的效率,也就是实现“利”,但是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实现是不符合社会主义社会道德价值取向,社会主义发展经济的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要求经济发展要兼顾“公平”原则,也就是“义。故而,在当今传统的义利之辨可以体现为“公平与效益”关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二者的动态统一是墨子义利观对市场经济的内在价值目标。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并不等于经济利益优先,兼顾道德理性。相反,只有以道德理性优先为前提,在经济领域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才是正当的、可行的。效率和公平是一对对立统一的范畴。市场主体若只看到效率,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无视公平的存在就会使社会无法协调,就会造成社会成员的异己感、冷漠感,人成为单向度的求利的人;另一方面,公平又不等于过去那种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平均主义只能造成贫穷,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另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东西、南北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平均主义无法满足利益、需求的多样性、差异性。理想的价值取向是保持效率与公平之间动态的平衡,这是通过让一部份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的方式实现的。以强援弱,以富带贫,鼓励后富者赶先富,超先富,最终达到真正的公平。这是社会主义“义利并重”观念的有效实施。 (二)墨子的义利观对当代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借鉴意义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一项就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8这一重要思想及其逻辑的必然要求,是与“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完全一致的,是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完全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并不一般地反对功利主义,马克思主义历来主张以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高道德标准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9毛泽东同志就直接地指出:“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墨子代表贫民和小私有者利益的义利观,强调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今时代,汲取墨家功利主义伦理思想中的时代价值,对于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更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墨子曾经说过,“为义非避毁就誉”10,其含义是:为了义不要回避诋毁、贪图荣誉。这一行为准则,对今天许多地方的领导干部如何为人民服务确实有着极为现实的启发意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我国自古以来称赞好官清官的评语,而“造福一方”需要有实实在在的政绩。但是,为了给人民造福而努力工作干出政绩,与为了干出政绩而努力工作是很不相同的。传媒经常报道,有些地方的领导,为了在自己的任期内干出政绩,能够“青史留名”,而不顾实际不惜频繁地建大项目、新项目,结果使地方财力元气大伤,发展难以为继,甚至酿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如此这般。就是干出了一些看得见的“政绩”,也是表面文章而已,更不用说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些领导并没有真正为民造福、善待百姓,而是为民招灾、后患无穷。对这样的领导,墨子“为义非避毁就誉”的行为准则对他们有很大借鉴意义。应该明白的一个简单道理:如果在工作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那么就不能只考虑个人的荣辱得失;反之,如果一个领导只考虑个人的荣辱得失,只盘算在自己的任期内能留下什么“纪念碑”,那么这样的领导就不是真正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不是称职的领导。(三)墨子的义利观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在人的劳动本质基础上,墨家表现出一种以社会为本位的利他主义的道德原则,坚持的是义利统一的价值观。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墨家的价值取向是对社会有利;在个人与个人的价值关系中,墨家坚持的是利他主义的道德原则;在奉献与索取的价值取向之间,墨家选择了奉献。11相比较墨子的时代,如今的社会已经大大的进步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绝大多数人的劳动平等,人们对社会的奉献大体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个人的社会价值与社会权益的统一已具备基本的条件。但是,社会主义制度尚处于初级阶段的特征使得社会上依然存在不公平现象,按劳分配、按劳取酬的原则并未得以彻底实行,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还存在剥削现象。那么,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我们是否可以借鉴并发扬墨家无私奉献的精神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道义高于俸禄”,无私奉献,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道德原则,这将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把集体主义原则作为最基本的道德原则,而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体主义原则也并不反对正当的、合理的个人利益。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体主义原则不反对利己,利己不一定损人,利己不一定损人,利己主义却常常表现为损人而利己。墨子反对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