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暑期资料.doc_第1页
六年级数学暑期资料.doc_第2页
六年级数学暑期资料.doc_第3页
六年级数学暑期资料.doc_第4页
六年级数学暑期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圆的认识2、 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索生活中的“圆”,并想其原因。2、让学生学习圆,并掌握圆心、直径、半径。3、让学生学会利用圆规画圆。三、教学设计: 1、公平游戏。 H A B A B C G P C D E F F E D A G H B G O C F D E 2、讨论游戏:为什么? C A r 点O是圆心,线段OA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 表示 O 线段BC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d B 3、讨论:1、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 2、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圆的直径与什么有关? 1.1、圆的认识随堂练习1、 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 A2、 画一个半径是1.5的圆。三、找出下列圆心和直径。 4、 看图填空。 6cm O 3cm r= d= 1cm 高3.5cm d=( ) 长方形的长是( ),宽是( )。5、 填表。 半径cm 2 0.6 直径cm 5 1.8 8.32 1.2、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圆的周长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并介绍我国数学家对圆周率的研究史实,向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3、理解、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三、教学重难点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灵活地运用圆的周长公式。 四、教学设计。 (一)引入课题。 1、出示情境图。 要为直径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的两块圆镜镶边框,边框的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通过谈话得出圆周长的概念。 哪块圆镜的边框长呢? 圆周长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2、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铁丝围成的圆,求它的周长,有什么办法?(绳子绕一周,量绳子;铁丝剪断,化曲为直。) 2、出示一个圆形,求它一周的长度,还有什么办法?(引出在尺上滚动周长的方法。)在滚时要注意什么?(滚动时很容易原地打转,测量时容易有误差,所以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3、分组操作:用滚动(将圆片拿起,放在尺上滚)或用绳子绕一周,测绳子长度的方法,分别测出直径是2,3,4,5的圆的周长,填表计算,观察直径与圆周长的关系。( 然后分小组汇报,由多组汇报都得到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让学生深刻体验到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引出圆周率) 4、通过实验认识圆周率。 各组汇报测量结果,汇报观察结果。 经实验得出:不管多大的圆,它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 =Cd 因此: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d或C=2r 最后要向学生说明,大家实验结果不统一,是由于滚动时有磨擦力等因素干扰,无法很精确。 5、介绍数学家祖冲之,认识圆周率。 为了得到圆周率的更精确的值,数学家们花费了不知多少精力,终于得到了一个比一个更精确的近似值。现在我们计算时通常取3.14。 四、巩固练习。 1、请生复述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2、运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1.2、圆的周长随堂练习 1、填表。直径cm半径cm周长cm3.5129.422、 汽车车轮的半径为0.3米,它滚动一圈前进多少米?滚动1000圈前进多少米?3、 花坛的周长是62.8米,你能求出这个花坛的直径吗?4、 求下面各圆的周长。(1) (2) R=3cm d=6cm 5、 菲菲有一辆自行车,车轮的直径大约是66cm,如果平均每分转100周,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2km,大约需要多少分? 1.3、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圆的面积 二、教学目的 1、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会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三、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前面我们学习了圆、圆的周长。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周长怎样表示?(2r)周长的一半怎样表示?(r) 2.出示教具圆,要求学生用手摸出学具圆的面积。并口头说出什么是圆的面积? 3.提问:你知道了什么是圆的面积,还想知道什么?(怎样求圆的面积。)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计算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1)以前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演示。) (2)通过回忆这三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你发现了什么?(发现这三种平面图形都是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怎样把圆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请同学们想一想,圆可能转化为哪些平面图形呢?(学生回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1)提问:怎样把圆转化为这些平面图形?请同学们看手中的学具,把圆怎样剪?剪成什么样的图形?(教师指导学生把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每一份为近似的等腰三角形,让学生发现:等份越多,曲线越接近于直线,每一等份越接近于等腰三角形,然后以剪成16等份为准,让学生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2)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动手拼接,教师巡视指导,操作过程中,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要求学生尽可能拼接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发现学生拼对了图形,教师随时表扬和汇报。 (3)推导公式:教师按学生利用16等份圆拼成的接近于长方形图形的案例演示在黑板上, 要求小组讨论:看拼成的长方形与圆有什么联系?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然后教师按其汇报板书:) 因为 所以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 S=rr S= r 2 小结:根据公式S=r2,说说圆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求下面各圆的面积 1、r3cm S? 2、d8dm S? 3、C18、84m S? 探索圆的面积公式。(1) 、如图,将一个圆形纸片分成8等分,将每份剪下再按下面的方法进行拼接。(2) 、如果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越接近什么形状? 1.3、圆的面积随堂练习1、 求下面各圆的面积。(1)、 (2)、 O O 3cm 0.2 cm (3) 、圆的周长是6.28m。2、 如图,在一个正方形中放置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 10m 3、 有一个圆形蓄水池,它的周长约是31.4米,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4、一个远动场跑道的形状与大小如下图,两边上是半圆形,中间是长方形这个运动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0m 50m 2.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百分数的应用(1) 教学目的: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4是5的百分之几? 5是4的百分之几? 2基础训练。 指出下列各题中,哪一个是单位“1”的量,谁与单位“1”的量相比?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2)实际产量是计划的百分之几? (3)某实验田普通水稻的平均产量是每公顷56吨,采用杂交技术后,水稻的平均产量为每公顷7吨,杂交水稻每公顷的产量是普通水稻的百分之几?普通水稻每公顷的产量是杂交水稻的百分之几? 3引入新课。 将基础训练第(3)题的两个问题改为: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每公顷增产百分之几?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每公顷减少百分之几?同学们是否会做?引出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二、新授 1问题: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每公顷增产百分之几? (1)让学生读题后 (2)指导学生边审题边画出线段图 师生共同分析:问题是求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每公顷增产多少吨怎么求呢?板书:增产的数量普通水稻的产量 (756)56=1456=0、2525 或756=125=125 125-100 2问题 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每公顷增产多少吨怎么求呢? 提问:谁是单位“1”的量?谁与单位“l”的量相比?怎样计算? 板书:少的数量普通水稻 3提问:这道例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师生共同讨论。 让学生说说算理。 三、巩固练习 2.1、百分数的应用(1)随堂练习1、 智力大本营。1、A比B少20,B比A多( )。2、猪的数量比兔子的数量少30,应把( )看作单位“1”。3、如果把300米增加20后,再减少20,结果是( )米。二、我是大法官(对的打,错的打)1、3米比5米少40。 ( )2、 甲数比乙数多20,乙数比甲数少20。 ( )3、 一种商品先降价10,再涨价10,商品的价格不变。( )三、列式计算。(1)4比5少百分之几? (2)5比4多百分之几? 四、解决问题。五(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求男生人数是女生的百分之几? 女生人数是男生的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注意单位“1”) 2.2、百分数(1)练习教学内容 补充练习题。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多课时(或少)百分之几的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提高解答这类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节练习课的内容和目的 进一步理解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弄清谁是谁的百分之几,谁是单位“1”的量。 二、基本练习 1计算。 5是4的百分之几?4是5的百分之几? 5比4多百分之几?4比5少百分之几? 2 只列式不计算。 张师傅一家去年人均收入6500元,今年人均收入增加了500元,增加了百分之几?去年人均收入是今年的百分之几? 张师傅一家今年人均收入7000元,比去年增加了500元,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几?今年人均收入是去年的百分之几? 学生列式后,师生进一步讨论:这两题分别是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 三、变式练习 1根据问句,说出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的量。 松树棵数是柳树棵数的百分之几? 汽车速度比自行车速度快百分之几? 降价了百分之几? 增产了百分之几? 超过计划的百分之几? 2判断。(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或“”) 因为5比4多25,所以4比5少25。( ) 100克水中加10克盐,盐占盐水的10。( ) 玲玲已做对了45道口算题,还有5道没做对,那么正确率是90。( ) 3列式解答。 (1)小明有故事书5本,小兰有故事书8本,小兰比小明多百分之几? (2) 购买同一刑号的电脑,今年售价0、8万元,去年售价1、2万元,今年售价比去年降低了百分之几?四、发展练习 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的联系与区别,并列式。 第一组: (1)甲数是50,乙数比甲数少10,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 (2)甲数是50,乙数是40,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 第二组: (1)某厂原计划生产200台机床,实际比计划多生产20台,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 (2)某厂原计划生产200台机床,实际比计划多生产20台,实际生产的台数是计划的百分之几? 2.3、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百分数的应用(二)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求“比一个数增加(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分析求“比一个数增加(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口答: 1、一个数的15%是80,这个数是多少? 2、一个数的24%是900,这个数是多少? 二、准备题 先说出下面各题把什么数量看作单位“1”,再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李大伯家去年养猪头数比前年增加20%,去年的头数是前年的( )。 2、火车的速度比汽车快45%,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 )。 三、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从1997年至今,我国铁路已经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提速。有一列火车,原来每时行驶80千米,提速后,这列火车的速度原来增加了40,现在这列火车每时行驶多少千米?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独立尝试。 (2)合作交流。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得出以下两种算法: 解法一: 804032(千米) 8032112(千米) 解法二: 80(140) 80140 112(千米) 答:现在这列火车每小时行驶112千米。 3、小结 四、巩固练习 五、总结 求比一个数增加(减少)百分之几的数通常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先求出增加(减少)部分的具体数量,然后加上(减去)已知的标准量所对应的具体数量。另一种方法是先求出比单位“1”增加(减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单位“1”的百分几,然后用单位“1”的具体量乘这个百分数。 2.3百分数的应用2随堂练习1、 我回填。 1、六年级一班的同学栽了80棵树,有2棵没成活,成活率为( )。 2、25比20多( )。 3、比50千克多10的是( )千克。2、 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1、正方形的一条边长总是它周长的25。 ( ) 2、25千克比20千克多20。 ( ) 3、某工程队为玉树地震灾区某中学修建实验室,计划投资10万元,实际比计划节约了10,实际只用了9万元。 ( )3、 看图列式计算。 25 35(1) ?千米 400千米 公鸡150只 比公鸡多80 母鸡 ?只4、 生活中的数学。1、 修一条长160千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20,第二天修了全长的25,还剩下多少没有修?2、 某加工厂加工一批零件,合格率是98,已知合格产品比不合格产品多4512个,这批零件中的合格产品有多少个? 2.4、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百分数的应用(三)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强对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并能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百分数与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能给大家说一些生活中用到百分数的事例吗?(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一、 家庭消费下表是笑笑的妈妈记录的家庭消费情况:年份1985年1995年2005年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65%58%50%其他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35%42%50%1、你能给大家说说表格所表示的意思吗?2、根据表中数据,你有什么发现?3、教师提出问题:1985年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你知道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吗?4、你准备怎样解答这个问题?(小组讨论)你觉得直接列式方便吗?为什么?5、展示解答过程解:设这个家庭1985年的总支出是X元。65% X 35% X = 21030% X = 210X =7006、如果2005年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50%,旅游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10%,两项支出一共是5400元,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学生独立解决教师评价三、试一试1、出示教科书P27试一试第2题2、九五折是什么意思?3、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班内交流 2.4、百分数的应用2随堂练习 2.5、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百分数的应用(4)一、谈话引入。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到银行去调查利率并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师:课前同学们到银行调查了有关储蓄的知识,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交流你们的调查情况。组1:我知道人们把钱放到银行是有好处的。可以得到一些利息。组2:现在银行可以办各种储蓄卡,如果到外地出差,不用带现金,只带卡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安全组3:我们调查了存款的年利率。存期(整存整取)年利率 %一年252三年369五年414组4:我们知道国债和教育储蓄不收利息税,其他的要交20%的利息税。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了解了这么多。老师知道同学们在过年的时候,得到了一些压岁钱,你觉得怎样处理这些压岁钱呢?生:当然是存到银行了。二、 探究思考。1、创设情境,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师:是啊,存到银行不但能支援国家建设,到期还能得到利息。根据存款的种类和时间的长短,利率是不一样的。咱们就以笑笑的300元为例,如果你有300元钱,打算怎样存款,你是怎么想的?生:我想存三年整存整取,时间长一些利息就会多。生:我存一年的整存整取,如果时间太长,需要用钱时取出来,就按活期存款计算利息了,那样利息就少了。师:你知道得真多,活期存款的利率低一些。师根据这幅情境图,你了解到什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2、学会算利息。师:同学们想得很周到,我们存钱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怎样存,刚才同学们说的存款方式,到期后利息究竟是多少呢?我们一起来计算。(1)提供算法:教师给出计算利息公式:利息=本金年利率时间,并给出年利率表,学生计算3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的利息。(2)尝试解决问题。学生板书3002.52%1 3003.69%3= 7.56 (元) = 33.21 (元)答:略。(3)介绍利息税的有关常识。师:从1999年11月1日起,个人在银行存款所得利息应按20%纳税,这就是利息税。国家将这部分税收用于社会福利事业。师:你能算一算淘气和笑笑应交多少利息税吗?先让学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全班交流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7.5620% =1.51(元) 33.2120% 6.64(元)师:那有没有不用交利息税的呢?生:有。师:对,只有国债和教育储蓄是不需要交利息税的。(4)交流课前调查数据。三、练习巩固。1、小明的爸爸打算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两年后用)。他如何存取才能得到最多的利息?2、小华把得到的2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她准备到期后将钱全部取出捐给“希望工程”。如果按年利率2.52计算,到期后小华可以捐给“希望工程”多少元钱?3、李老师把2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是4.14%,利息税率为20%。到期后,李老师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李老师交了多少利息税?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弄清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讨论、交流,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难点:弄清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关键:抽象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教学过程:看书48页,像图A这样,标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在本子上算一算。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3、指名说一说指生说出长是宽的几倍,宽占长的几分之几。A:6 4 = 15B:3 2 = 15D:12 8 = 15C:3 8 = 3/8E:8 2 = 4 )过渡:我们用除法找到了每个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关系,其实除法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4、看大屏幕指名读,完成表格,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算。过渡:离开了马拉松赛场,我们又来到了水果摊位前。5、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单价等于什么?摊位A,怎么填?B呢?你得出什么结论?指名汇报。6、解决刚才这三个问题,我们都运用了什么运算方法?像上面那样,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指名说。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生活中的比。(板书)6 4写成比的形式64,读做“6比4”。(板书)“”叫比号,“:”这个读作比号,那么比号是怎么来的呢?出示幻灯片。(十七世纪,著名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因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所以比号与除号有一种亲缘关系。而比号与除号又不能共用,所以就把 “ ” 中的小横线去掉,于是“”就成为了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6:4=64=1.5,这里的1.5这是这个比的比值,看,怎样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就得到比值。真聪明,考考你。7、求比值153 = 92= 34=比值可以是哪些数?刚才我们认识了比的各部分名称,你记住了吗?我来指,你来认,听到声音后再抢答。8、你能说一说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3:2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前项比号后项比值32除法表示一种运算被除数除号除数商分数表示一种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呢? 指名完整的说一说。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吗?有什么要强调的吗?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6、刚才我们认识了比,学习了如何求比值,知道了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走进生活,寻找比,运用比。三、巩固练习一、说一说你的理解你能联系实际说说“1:4”的含义吗?(35人)能找一找我们身边的比吗?发挥想像联系实际说一说1:4的含义。同学们,乒乓球比赛中的4:0,篮球赛中的76:77这些比,是我们今天这节课中学习的比吗?二、填空。(1)一本书,看了35页 ,还有80页未看,看了的与没看的比是( )。 (2)把2吨:75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3)某班有学生50人,病假2人,缺席人数与出席人数的比是( )。(4)一件工程,甲做需要6天完成,乙做需要10天完成。甲与乙所用工作时间的比是( ),甲与乙工作效率的比是( )。 (5)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2,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6)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5:4:3,已知乙、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56,则甲数是( )。 (7)一种药水,药液和水的比是1:200,现在有药液75克,应加水( )克。 (8)男、女生人数的比是4:5,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 )。 (9)看一本书,已看的是未看的4/9 ,未看的与已看的比是( )。 (10)( )80.254:( ) 20:( )。 (11)从甲桶中取出15千克 的油倒入乙桶,这时两桶油的重量相等,原来甲比乙桶油多( ) (12)在盐水中,盐占盐水的1:10 ,盐和水的比是( )。 (13)两个正方体棱长的比是3:5,它们体积的比是( )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153页“化简比”。【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教学难点】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蜂蜜、水、量筒、水杯和自制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一 制蜂蜜水的活动:哪一杯更甜?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活动:各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蜂蜜、水、量筒、水杯等实验物品,动手调制蜂蜜水。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议一议哪个小组调制蜂蜜水更甜。课件出示课本P51图片,同时配上画外音:一个男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水。一个女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10毫升蜂蜜、90毫升水。师:他们俩调制的蜂蜜水哪一杯更甜?请估一估,再试一试。我们先分别写出它们的比。40:36010:90就这样直接比较他们俩谁调制的蜂蜜水更甜还是有困难,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请分组讨论一下。40:360=1:10:90:得出结论:两杯水一样甜。二.化简比。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0.7:0.8:师:刚才我们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己尝试一下化简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然后请同学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来化简的。0.7:0.8:完成书上“试一试”化简下面各比。15:210.12:0.4:1:请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化简比的方法,全班集体订正。三.课堂练习。课件出示课本P52第1题:连一连在学生中开展比赛,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课件出示课本P52第2题:写出各杯子中糖与水的质量比。1)写出四个杯子中糖和水的质量比。2)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3)还能写出糖与糖水的质量比吗?课件出示课本P52第3题:(1)(2)题自己独立完成;(3)题投球命中率同学讨论完成。四、总结师:同学们一起来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阅读数学课本P51比的化简。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化简比的呢?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的。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化简比?或者说我们用化简比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哪些四、独立完成课本P53第4题和第5题。五、扩展练习1、大小圆的半径分别是7厘米和2厘米,试求它们的直径之比,周长之比和面积之比分别是多少?2、杨树的棵数是柳树棵数的20%,求杨树的棵数和柳树棵数的比是多少?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动手调制蜂蜜水。通过“调制蜂蜜水”的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哪一杯更甜”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这是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还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题目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化简比的方法。巩固化简比。“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这个问题需要化简比或求出比值后才能确定投球命中率的高低,其实就是比值大小的比较。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1),(2)两题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讨论完成(3)题,然后在班级交流每组的情况,从而让学生明白判断投球命中率的高低要看比值的大小。这个实践活动不仅仅能巩固学生对比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还可以鼓励学生从中发现身高与影长的关系,了解一些天文知识。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实践,可以发现:在同一时刻,不同人的身高与影长的比可以看成是一样的;在不同时刻,由于太阳照射点的变化,一个人身高和影长的比一般是不一样的。测量时由于误差可能影响发现,教师要向学生解释说明。这一活动也为以后学习正比例积累了经验。问题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5页比的应用的相关知识。教学目标:1、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2、 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教学重点:利用比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比的应用的拓展练习。教具准备:CAI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1、师:秋天到了,橘子园里大丰收,果农给幼儿园运来了一筐橘子,要分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