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 二、汉代儒学 教案.doc_第1页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 二、汉代儒学 教案.doc_第2页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 二、汉代儒学 教案.doc_第3页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 二、汉代儒学 教案.doc_第4页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 二、汉代儒学 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2、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过程与方法目标1、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2、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教师要予以适当的指导与及时而准确的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程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2、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重点目标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难点目标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导入示标下列人物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们分别是谁?他们为儒学的创立和发展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 孔子 孟子 荀子 儒学的演变线索三导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产生并获得了发展,但到秦朝时期,“焚书坑儒”使儒学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知道汉代,儒学的地位才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课汉代儒学。学做思一、董仲舒的新儒学从“无为”到“有为”(西汉初年,社会混乱,民生凋敝,所以统治者采取黄老思想,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政策,西汉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汉武帝即位时,社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材料一: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匈奴寇边,边境难安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兼并,豪强势大思考:怎么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答:制定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政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思想。要加强中央集权,得让百姓信服你、认同你,怎么做呢?加强思想文化建设,而汉武帝时期就是通过汉代儒学来实现的。材料二: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董仲舒也不例外,正是由于之前的苦练内功,所以当机会来的时候他才成功地抓住了机会。1、 罢黜百家的原因(1)现实需要: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但也面临许多问题(王国问题边境问题),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2)用人政策: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生,担任官职,以备咨询治国方略;(3)个人因素: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时代选择了儒学,儒学适应了时代。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大一统材料四: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五: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君权神授材料六: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董仲舒春秋繁露天人感应2、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总的来说,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新儒学主张都是为了要加强中央集权。3、新儒学的特点在现实政治中,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是有所保留的。他并不完全依赖儒士,在宗教方面,相当依赖道家方士;在政治方面,相当依赖法家他的治国方略可以概括为“儒表法里”,即以儒术的外表掩盖法术的内里。儒表法里,成为后世统治者的治国秘诀。樊树志国史十六讲解释:这个时候的“儒术”不是纯粹的儒家思想,还包含了道家和法家思想,是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的一个融合,这体现了汉武帝时期新儒学有什么特点?特点:儒表法里4、儒学的不同遭遇 焚书坑儒 独尊儒术材料: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顾颉刚思考:汉武帝是怎样尊儒的?学做思二、如何尊儒1、太学和察举制学习内容:四书五经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思考:这里的太学和察举制有没有什么联系?答:从结果来看,产生的这些人才最后都是做官的;从内容来看,太学学习的是四书五经,是儒家的核心思想,而察举制是什么?汉代的选官制度,选官的核心标准是孝廉,这也是反映的儒家思想。所以,在汉代,儒家思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官标准,而这也正是儒学的一种传播途径,教育和选官紧密联系,通过选官标准来促使人们要想进入仕途,就必须要学儒家思想,当然,最后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思想上的统一,便于统治。三导问题2、科举制选官制度的变化回忆一下,除了科举制,在古代主要还有哪些选官制度?其中,对整个中国影响最大的就是我们的科举制,我们看一下,科举制的选官方式和依据考试和成绩,考什么?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为什么?发展、传播儒家思想,独尊儒术。所以,不论是太学、察举制还是科举制,它们都是在为独尊儒术服务,体现了儒学的重要地位。从汉武帝时代起,儒学就成为了正统思想。什么是正统?它表现在哪些地方?总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表现:1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3“贤良之士“的儒生大量进入国家政权机构,担任职务;4儒学经典成为科举考试(隋唐)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强化了儒学的统治地位。学做思三、儒学的兴起与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积极:1)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2)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3)百家争鸣局面结束。(结束各学派平等竞争局面)4)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5)有利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事。6)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消极: 结束了各学派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本质是文化专制. 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升华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解决思想意识形态问题,不能简单地依赖于行政强制,更不能依靠暴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文化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应该善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因为文化的发展是连续的,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达标检测1、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d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da、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