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儿歌的运用.doc_第1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儿歌的运用.doc_第2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儿歌的运用.doc_第3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儿歌的运用.doc_第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儿歌的运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教学中儿歌的运用 沾益县水桥小学段金艳摘 要:儿歌是文学中一种比较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短小精悍、节奏感强、形象丰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内容,琅琅上口的韵律,在教育教学中深受儿童及老师的喜爱。特别在教学中,老师运用儿歌帮助学生解决拼音、识字中的难点,培养阅读、写话的兴趣,使语文学习乐趣无穷。关键词:儿歌;小学语文教学;运用引言:儿歌是一种为儿童创作的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的,易读易记易唱的诗歌样式。它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并特别重视节奏、声韵的美感,文字流利自然,内容活泼生动、情趣盎然。一首儿歌说明一个意思或一个道理、或一个目的,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文学样式。在低年级语文新教材中,就安排了大量的儿歌。据统计第一册约有16首,每一首读起来朗朗上口,优美动听。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诵读去感受美,识字结合来享受美。一、运用儿歌学拼音儿歌语言生动, ,易于诵读,是儿童最熟悉的歌谣,为孩子们所喜爱,它具有语言美、韵律美、简洁美。可以说,儿歌与审美教育密不可分,它符合低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能在学习拼音的同时,唤起学生对美的事物的向往,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结合新课程标准,在实际的教学中,尝试把儿歌引入课堂,编一些有趣的儿歌,使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一) 儿歌入境 ,点燃学习热情 人教版汉语拼音教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每一课都有一幅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带入动画乐园:碧澄澄的小河,绿油油的小草,一只小蚂蚁在岸边要过河,可它不会游,怎么办呢?一只乌龟游了过来,把蚂蚁背过了河,小鱼看见了,连连夸奖。生动的画面,可爱的形象,此时的孩子只需老师的稍稍点拨,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便脱口而出:“小蚂蚁,要过河,乌龟伯伯把它驮,鱼儿见了笑呵呵。”这时,教师轻轻点击鼠标,与蚂蚁的“蚁”、乌龟的“乌”、鱼儿的“鱼”谐音形似的“i”、“u”、“”便会从相应的画面中跳出来。活泼的儿歌,形象的视觉冲击,极大地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引出了新授内容。于是,孩子们天天都期待着语文课的到来。(二)儿歌学习字母的好帮手。 新学一个声母或韵母,要引导孩子们仔细读图,在读图的基础上,根据字母的特点和图画的内容,编创或借鉴他人的儿歌帮助孩子们记忆。如学习第五课 kh ,画面画了天空中有一只鸽子在飞翔,嘴里衔了一个草环;草地上走着两只鸽子,旁边两个小孩坐在椅子上喝水;河里小蝌蚪在游来游去。教师请学生观察画面和字母,用儿歌说说自己的发现时,每个学生都举起了小手。编成的儿歌有“三只鸽子 、“鸽子衔草 ”、“像个草环 ”、“蝌蚪蝌蚪 kkk ”、“像把椅子 hhh ”、“小朋友喝水 hhh ”、“ 9 字加弯 ”这些儿歌虽然简单,可因为是学生自主发现的结果,符合他们的年龄水平,再加上手的动作划出字母的形状,多种感观刺激,强化孩子记忆!这样,学生对字母的音形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并且从中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极大的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三)儿歌学习四声的好朋友 对于云南人来说,普通话四声调的学习的确有相当的难度。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彩图的作用,每一幅图都配上一句儿歌“汽车走平路,顺利通行第一声音;汽车爬上坡,一鼓作气第二声;汽车要拐弯,小心前进第三声音;汽车开下坡,平安到家第四声”。利用箭头图,示意汽车的一个行驶过程。帮孩子们定位汽车行驶的方向,其实也就是帮孩子们准确的把握四声调的发音特点和书写规则。在识记时,让孩子们“眼、耳、口、手、脑”总动员眼看简图,口念儿歌,手划声调,耳朵听老师的指挥,脑子记忆四声调的发音要点。因为找准了参照,学生把四声调从认知到空间感知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学生对四声调的学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特别是对二声和四声的区分,尤显出此方法的绝妙之处。 (四)儿歌学习标调不用怕 1.单韵母i的标调有些特别,孩子们容易受思维惯式的影响,直接把声调标在的i的头上,进而出现标调错误。对于这个特殊的标调规则,也请出儿歌来做孩子们的小帮手“小i懂礼貌,标调就摘帽”。为更好的掌握这一标调规则,可以教给孩子们另一个知识西方人爱戴帽子。在与熟人,朋友相见时,总是先摘下帽子,深深的鞠上一躬,再互相问好。在了解了这一知识之后,指名让两个孩子上台表演小i见到客人摘帽鞠躬的样子,其他孩子给他们的表演配以儿歌和手势。热闹的气氛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内涵。 2.学习 jqx 与 相拼时,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卡通图编成儿歌:“小 有礼貌,见到 jqx ,摘帽行个礼。 u 是小淘气,听到 jqx ,马上就躲避。”让学生诵读,学生一听就喜欢上了,读了几遍,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以后见到有 jqx 的音节,就会想起这首儿歌,这样就不会再误读了。3.儿歌解决形近字字音的秘诀。 在教学中,引导孩子们尽量找出识记字的规则,和孩子们一起根据这些字的字形特点,编创出琅琅上口的儿歌,帮助孩子们加强对形近字字音的区分和识记,初学“那”和“哪”,孩子们就是分不清这两个字的读音。引领孩子们找出他们的异同后一个比前一个字多了一个“口字旁”;再创编儿歌“张口请问往哪走,n-n-n”,让孩子们记住“哪”字比 “那”字多出的那个“口”,就是“哪”的声调第三声音(“口”就是一个第三声的字)。由于找准了切入点,同学们在阅读中自由畅游;在测试中,学生让“哪”“那” 的 (五)儿歌律动 ,活跃课堂氛围 低年级孩子生性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在课中容易疲劳。这时,带着孩子在轻快的儿歌韵律中做做“汉语拼音操”,既可以调节学习状态,也可以有效地巩固拼音知识。“点点头,弯弯腰,我们来背声母表:b、p、m、f拍拍手,跺跺脚,我们来背韵母表:a、o、e扭扭屁股,伸伸腿,整体认读音节记心上:zhi、chi、shi、ri勤动脑多练习,拼音是我好朋友。!”(可根据教学进度合理安排儿歌中的拼音知识)动脑、动口、动身,孩子们在活泼有趣的游戏中,亲身体验了学习本身所蕴藏的快乐因素,声调轻松的找到了妈妈。二、运用儿歌巧识字我们都知道,儿童的字词识记积累教学是很枯燥的,如何上好这一课呢?我认为,首先要改变成人化的教学模式,他们还是一群七、八岁的孩子,爱说、爱笑、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我们要选择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在直观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儿歌激趣教学法帮助学生提高字词识记和积累的兴趣。 1儿歌 激发识字兴趣 “云对雾,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花对草,蝶对蜂。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课伊始,以一首对对子儿歌,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课堂。“喜欢这首儿歌吗?想学吗?”孩子们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其实呀,很简单,这首儿歌就藏在识字3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识记,你会比老师学得更快,演得更棒!有信心向我挑战吗?”精彩的演绎,激情的引导,极大地点燃了孩子们主动求知的欲望,他们个个兴致勃勃,积极地投入到新课学习。识字,原来这么有趣! 2儿歌 提高识字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面对低年级教材中巨大的识字量,根据字形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尝试编儿歌,做学习的主人,可以帮助学生既快又牢地记住汉字,提高识字效率。如:雷:雷声隆隆响连天,大雨落在田里边。京:一点一横长,小口在下方。朋:两个月亮在一起,做个朋友不分离。美:一头羊,没尾巴,个儿大,真美呀。碧:王先生,白先生,并排坐在石头上。春:三人同上山,低头看日落。闪:门里躲进一个人,忽闪一下没人影。 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方法尤其喜爱,自编自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识字,原来如此快乐! 3儿歌 培养辨析能力 低年级教材中大量同音字和形近字的教学一直是最让教师头疼的。由于低年级孩子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在实际练习中对这类字经常容易混淆,缺乏准确辨别、灵活运用的能力。这时,指导学生用儿歌来进行识别,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 “请、清、情、晴风和日丽天气晴,蓝天白云水中清;文明礼貌好少年,请字常挂嘴角边;四川地震惊世界,灾难无情人有情。”、“包、抱、饱、跑、炮、苞面包没头又没脑,花苞头上一束草;饭菜可口肚中饱,我抱弟弟手儿牢;遇到大炮火力猛,奔跑躲闪脚来帮。” 童声诵读,其乐无穷,孩子们轻而易举地就区分了字音、字形、字义。识字,原来这样轻松! 4儿歌 增强识字乐趣 一节好课的结尾不是画上一个句号,而是寻求一种延伸和开放。续编儿歌,巧设情境,趣意无限,孩子们捧回的将是累累的硕果。如学完人教版第一册中的识字4“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蚯蚓土里造宫殿,蚂蚁地上运食粮。蝌蚪池中游得欢,蜘蛛房前结网忙。”以一首轻快有趣的儿歌再次把学生领进大自然:“孩子们熟读成诵,快乐无边。不仅拓宽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更激起了探索大自然的兴趣。识字,原来那么有意思!三、运用儿歌,学会阅读1.儿歌短小,精练有趣,内容浅显,语言活泼,不用靠老师讲,只要大声朗读,在一次又一次的读书中,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发现着美,感受着美。如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师先请学生自己根据拼音读通儿歌,再边读边看画面想想意思,然后再认真读儿歌,学生脑中就会出现一群群叽叽喳喳的小鸟,一群群快乐的鱼儿,一片片茂密的树林,一块块绿油油的禾苗。从他们有滋有味的朗读中,能够发现他们已经感觉到家乡是多么美,就像一幅动人的画,不需要老师多费口舌,学生已经沉浸在优美的语言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灿烂,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2.儿歌把色彩美、画面美、人物美、意境美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在教学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画、音乐、表演这些艺术的直观来再现儿歌描写的、表现的、蕴涵的美。激发学生进入儿歌所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用笔画一画,配乐诵一诵,创设情境演一演,学生学习兴趣会更加浓烈。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可以让学生们把自己所想到的画下来,画完后再把自己画的脚印像什么介绍给同组的小朋友,这样学生们对句子的意思理解更深了,再次朗读时,让人感觉到他们是一群小小朗诵家呢。从中,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享受到了儿歌带来的乐趣。 3.有的儿歌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讲述了万千世界的变化无穷。比如:“猫头鹰会哭不会笑,小花蛇会爬不会跳,大鸵鸟会跑不会飞,小白兔会跳不会叫”;“一个大,一个小,一只老虎一只猫,一边多,一边少,一群大雁一只鸟,数一数,瞧一瞧,大小多少记得牢”等等。通过一首首鲜明生动的儿歌,儿童可以学到丰富的社会、自然、数学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儿童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在课外,鼓励学生大量朗读、背诵儿歌,使他们积累了大量的课外生字和丰富的知识,使阅读变得越来越轻松,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参考文献1颜翠凤.儿歌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龙源期刊网.2009年第1期.2倪惠莉.儿歌在识字教学中的实施研究.2008年第15期.32007年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教学论文.4王爱娟.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游戏的实践与研究.社后小学.2010.6.215吴福君.小学低年级语文开展儿歌教学的尝试.温岭市城西街道马公小学研究论文.6唐丽.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儿歌的运用.四川中江辑庆小学4提炼儿歌 深化主题 语言生动、情节有趣,主题鲜明的童话、寓言故事一直是低年级孩子最喜欢的文学作品。在学文之后,根据故事情节,巧妙地提炼儿歌,不仅有助于孩子在琅琅诵读中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能使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有效地训练语感。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