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毕业论文.doc_第1页
医院管理毕业论文.doc_第2页
医院管理毕业论文.doc_第3页
医院管理毕业论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诊急救医学的相关理论1.1.1急诊医学的概念急诊医学是研究急诊患者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医学,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独立临床学科。其服务对象是急诊患者,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都有各科的急诊患者,急诊医学的服务手段应按各科急诊常规进行。急诊科负责急诊医学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而急诊急救科的主要业务首先应该是威胁生命的危重病急救患者。医学相关的毕业论文请到轻风论文网下载查看。1.1.2急救医学急救医学是指医护人员利用各种手段对需要急救的患者实行紧急救治,使患者生命体征在较短时间内得以恢复正常的医学理论与技能。需要急救的患者散布在院前、急诊和病房,这些患者由于各种病因表现为心跳、血压、神志等生命体征异常,并直接威胁生命而需要急救。1.1.3危重病急救医学的概念危重病急救医学是急诊医学的核心内容,其任务是承担危重病急救患者的综合救治和研究。危重病患者的救治场所主要在重症监护病房(ICU)。ICU是综合救治危重病患者的场所。危重病急救医学要求从事危重病救治的医护人员,利用多功能监护仪和其它多种检测技术,及时收集、评价患有高危、重症伤病患者的病情信息,并给予相应生命体征支持和病因综合治疗的临床医学。1.1.4危重病医学急救医学与急诊医学的区别危重病医学的任务是救治危重病患者,其工作场所主要集中在ICU,救治措施主要是对危重病患者进行监测和综合诊治。急救医学主要是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进行救治,包括院前急救、急诊抢救、疗区内救治,救治措施以生命体征支持为主。从救治措施所涉及的内容而言,两者的服务对象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但从整体上危重病医学和急救医学关系密切,不可分割,故称危重病急救医学。急诊医学是对所有急诊患者进行常规诊治,范围较为宽泛,工作场所主要在急诊科,它们之间的区别可如下表1.1所示。1.1.5急诊、急救医学概念的新内涵多学科即不是某一专科所能概括的,而是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各专科疾病中的急性病及危重病,并且需要这些专业参与救助,这里涉及到三层意思:对涉及到各专业急性疾病的诊治需要专科救助;对急诊专业医生而言,需要这些专业范畴的专业知识;对某一病人患有多种疾病的诊治抢救需要多个专业参与共同完成。例如:1例交通事故引起的多部位损伤,既有颅脑损伤、骨盆骨折,又有创伤性休克、脾破裂、肾损伤,就需要脑外科、骨科、腹部外科、泌尿外科和急诊科共同救治。边缘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越来越注重将人体视为整体来研究,除精细分科外,许多疾病需要整体救治,这就需要急诊急救人员具有全科医学知识,形成新的学科知识体系,急诊急救医学作为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逐渐被认识。例如:某一70岁的老人有糖尿病、冠心病、陈旧性心梗、肾病和脑梗死,此次发病是以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而来急诊。这里涉及到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和肾病内科等多个专业。急诊所面对的患者是有多种疾病共同存在,并以某种疾病作为矛盾的重点而突出表现,仅凭某一专业知识或某一专科均不能解决该病人的问题。不管从疾病本身还是医生、科室均面临多专业相互交织的问题,如急性脑血管疾病会引起心功能的问题,而神经内科医生只重视脑而忽视心,而心内科医生只重视心而不懂得脑,在临床实践中,许多专科疾病往往不是死于本专科擅长于治疗的疾病,而是死于并发症,即如脑血管病死于心衰、急性心肌梗死或肺部感染等。这些问题均需要从临床和基础进行研究,即边缘学科。新兴学科新时期人们对急诊急救医学有了新的认识,由于各种突发事件的频繁出现,涉及面广,以人为本观念的形成,医学专家提出新的理念,称为“救援医学”。这是因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城市社区医疗服务网完善,常见病、多发病均在社区内处理,而急、危重病需要急救中心和医院急诊和救治;交通事故等灾难医学需要一支训练有素的救援医疗队伍以应付突发事件5。1.2急诊急救工作及管理的特点1.2.1时间性急诊病人大多为突然发病或病情突然变化,作为急诊医护病人,而且不应受社会地位、病人的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对有生命危险,或有并发脏器功能衰竭和肢体伤残可能的,要优先予以救治。1.2.2不可预见性虽然在不同季节及一天的不同时间中各病种的发病率有一定规律,但在一定时间内就诊病人数量、病种、病情轻重程度及复杂性是不可预见的,尤其是遇有突发事件或灾难,如车祸、中毒、地震等情况时,病人的随机性就更大,并通常是集体就诊6。这就要求急诊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高超的医术,还必需具有健壮的体魄及较好的应变能力,以适应急诊工作的需要。1.2.3多样性由于我国目前实行“无限制性急诊”,所以急诊病人疾病谱不但广,而且杂。这就要求急诊工作人员不但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跨学科知识,作好鉴别诊断,及时请兄弟科室会诊,搞好各科之间的协作,这就需要建立完整规范的管理制度及运行程序。1.2.4复杂性急诊急救科既不同于门诊,又不同于病房。急诊急救科要24小时开放接待随时就诊的病人,同时还要负责对那些急需住院治疗,但又要对因医院条件有限,暂时不能收住院的病人进行及时、全面、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所以急诊医护人员工作是非常繁忙的,精神上也是高度紧张的,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失误或差错。另外,急诊病人多为突然发病或病情突然加重,病人及家属在对其尚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急躁、愤怒及过激言语等一些不理智的表现,严重者还直接威胁着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这就更要求急诊工作人员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应沉着冷静,以病人的利益为重。本文出自轻风论文网,详细论文请咨询具体老师意见。参考文献1夏旭,张春晖. 高校图书馆工作近期载文、引文分析及影响因子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1, (04) .2邱均平. 我国文献计量学的进展与发展方向J情报学报, 1994, (06) .3孟连生. 开创中国文献计量学研究与应用的新局面J图书情报工作, 1997, (05) .4邬锦雯,谢妩杨. 中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状况19901996年相关论文统计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 1998, (08) .5谢红莉,张秀华. 当前医院人事管理的误区和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 1997, (04) .6史炳忠. 北京市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实践与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 1999, (01) .7袁训书. 坚持邓小平理论 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医院管理模式J中国医院管理, 1999, (03) .8张为. 辽宁省医院改革与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J中国医院管理, 1999, (05) .9张明,冯宝源. 我院实施创新战略的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 2001, (05) .10论医院管理体制的创新J中国医院管理,/post/123.html11郭杏雅,沈逸群,陈梅兰,戴立萍. 我院工资分配机制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 2001, (08) .12郭广祥,刘清芳,史献义. 论医院管理体制的创新J中国医院管理, 2001, (09) .13周典,江启成. 我院19962000年科技论文数量与质量比较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 2002, (01) .14李汉林. 以三级医生负责制为突破口改革医院内部人事分配制度J中国医院管理, 2002, (04) .15吴治蓉.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浅议J中国医院管理, 2002, (06) .16郝模,章滨云,罗力,王志锋,姚诠,华颖,张勇,傅鸿鹏,白常凯. 上海市医疗费用“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政策评价及思考课题概述J中国医院管理, 2002, (09) .17郭继志,王克明,赵延奎. 对我国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中深层次问题的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 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