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答题1、象形字与指事字有什么区别?象形与指事的区别:象形字的特点是其字形整体上描摹某一事物的特征和轮廓,指事字(这里指在象形字基础上添加抽象符号而构成的指事字)的特点则是除了描摹事物的整体形象之外,还包含了一个指示事物的抽象符号。它们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没有抽象符号,后者有抽象符号。如“木”其整体像一棵树的形象,是象形字;“本”,在一棵树的形象之外,还有一个指示树根部位的抽象符号,是指事字。2、指事字与会意字有什么区别?指事与会意的区别,指事字(这里指在象形字基础上添加抽象符号而构成的指事字)与会意字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构成的。但它们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构成指事字的两个形体中,只有一个是有完整形体、固定读音、固有意义的独体字,另一部分则是一个没有固定读音、固有意义的抽象符号。会意字却不同,构成会意字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都是有固定读音、固有意义和完整字形的辽。所以指事字不能拆开分析,会意字却可以拆开分析。指事字是独体字,会意字则是合体字。如“本”,这个字形由“木”和“一”合成。其中“木”有它的固定读音、固有意义。是一个象形字,而“一”并不是一二三的“一”,它只是一个没有固定读音的固有意义的抽象符号,作用是用来指示该字的意义所在。所以“本”是指事字。再如“休”,构成它的两个形体中,不仅“木”有其固定读音和固有意义,“人”也有其固定读音和固有意义,所以它是由两个字合成的可以拆开分析,因而它是会意字。3、形声字与会意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会意字和形声字相同的地方是,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合成,都是合体字。会意字的特点是其形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合成,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的意义会合在一起就显示出了这个会意字的意义;形声字的特点是,也由两个字的形体合成,其意义由其中一个形体来显示(只能显示其意义范畴),另一个形体表示这个形声字的读音,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件都起表示意义的作用,后者的两个构件中必须有一个起表音作用。如“休”以“人”靠在“树”上显示“休息”之意,是会意字;“沐”则用“水”旁来表示这个字的意义与“水”有关,用“木”来表示这个字的读音,所以它是形声字。4、假借分为哪两种情况?它们有什么区别?假借分为本无其字的假借和本有其字的假借两种情况。本无其字的假借指某些词原先没有为它们专门造字,人们从现有的文字中选取某个同音字来记录它,如与“旧”相对的那个词就没有专门为它造出一个专字,人们就从现有的字中找出一个与它同音且原义为打柴的“新”字来记录与“旧”相对的那个词,这种假借是没有本字的。本有其字的假借则是指其个词本来应有表示它的专字,但人们在书写它的时候,却借用了一个与它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如表示“伸展”这个意义原先有个专字“伸”,可有的作者在写“伸”的时候,却放着“伸”字不用,而用了一个与“伸”字音近的“信”来表示“伸展”的意义。那么,在表示“伸展”这个意义时,“信”就是一个假借字,“伸”是它的本字。5、什么叫古今字?它与假借字有什么不同?古今字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所用的不同的字,也就是某个意义原来用这个字,后来用那个字,这两个字就形成了古今字。如表示“包围”的意义,原来用的是“韦”字,后来又造了“围”来表示“包围”的意思,“韦”和“围”就是一对古今字。6、什么叫异体字?它与古今字有什么不同?异体字是指读音相同,意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两个或几个字。实际上,异体字就是一个字的不同写法。如“烟”和“”,它们都读yan,都指物品燃烧时冒出的那些东西,只不过其形体不同罢了,它们就是异体字的关系。7、同音替代的繁简字有什么特点?本来古书中都有并且意义不相同的两个字,因为它们的字音相同,在简化时,就用那个笔画少的做了那个笔画多的字的简化字。这样,这个简化字实际上对应了古书中的两个字,一个是它本身,一个是那个笔画多的字。如“余”和“”,二字古书中都有,余是第一人称代词,意为“我”,“”意为“剩余”。因二字读音相同,即以“余”作了“余”和“”的简化字。8、举例说明词义演变的几种类型。词义演变的类型有三种,一是词义的缩小,即词的古义表示的意义范围大,词的今义表示的意义范围变小。如“坟”,古义是指土堆,意义范围大;今义只指埋死人的土堆,意义范围变小了。二是词义的扩大,即词的古义表示的意义范围小,词的今义表示的范围变大。如“河”,古义只指黄河,意义范围小;今义则可指所有的河流,意义范围变大了。三是词义的转移,即词的古义和今义所指的不是同一事物。如“钱”,古义是指一种铁制农具,今义则指货币。9、简析“畏”和“惧”这一对同义词之间的主要差别。都是害怕的意思。但它们的语法功能不同。“畏”是个及物动词,后边常常带有宾语。“惧”是个不及物动词,后边一般不带宾语。10、简析“哭”、“泣”、“号”、“啼”这一组同义词的异同。都是哭泣的意思。但它们的情态不同,“哭”指有声音的哭,“泣”则指无声音的哭。“号”指带言词的哭,“啼”则指放声大哭。11、简析“领”、“颈”、“项”这一组同义词的异同。它们指的都是脖子部分,但其侧重点不同。“领”侧重指整个脖子,“颈”侧重指脖子的前部,“项”则指脖子的后面。12、简析“饥”、“饿”这一对同义词的区别。都指肚子不饱。但二者表示的程度不同。“饥”表示的意义程度轻,指一般的肚子空,想吃东西。“饿”表示的意义程度重,指很长时间没有吃到东西,已经威胁了身体的健康。13、简析“疾”、“病”这一对同义词的区别。都是生病的意思。但二者表示的程度不同。“疾”表示的意义程度轻,指一般的小病,轻病。“病”表示的意义程度重,指重病、大病。14、简析“法”、“律”这一对同义词的区别。都可表示法律、法令的意义。二者的意义范围大小不同。“法”的意义范围大,指的是法律、制度。“律”的意义范围小,指具体的刑法条文。15、简析“杀”、“弑”这一对同义词的区别。都是杀人的意思。二者所表意义的感情色彩不同。“杀”是个中性词,不论是杀贤者还是杀不贤者,都可用“杀”;“轼”则专用于指下杀上、卑杀尊。16、简析“能”、“得”这一对同义词的区别。都表示可能的意思。二者的意义侧重点不同。“能”侧重于表示一个人的能力可使自己做好一件事情。“得”则侧重于表示客观条件容许一个人做好一件事情。17、简析“恭”、“敬”这一对同义词的区别。都是恭谨有礼的意思。二者所表意义的侧重点不同。“恭”侧重于指一个人的外貌恭谨有礼。“敬”则侧重于指一个人内心恭谨有礼。另外,“恭”侧重于指对人的态度,即指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敬”侧重于指对事的态度,即做事严肃认真,不马虎。18、简析“完”、“备”这一对同义词的区别。都有完全的意思。二者所表意义的侧重点不同。“完”侧重于指事物完整无缺。“备”则侧重于指事物的数量品类应有尽有。19、什么叫词的本义?如何探求词的本义?请举例说明。词的本义是指词在文献语言所使用的几个意义中作为引申派生起点的那个意义。探求词的本义一要借助词的书写形式即字形来分析,二要考察词在文献中的用例。20、什么叫词的引申义?它和词的本义有哪几种联系方式?由本义(或某个引申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它和本义的联系方式有如下几种:一是相似类比,即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可进行类比;二是相关借代,即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或表达的概念相互关联,可通过借此代彼的联想方式实现引申;三是相因推导,即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具有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可通过推导实现引申。21、古代汉语同义词之间表现出哪几种主要差别?古代汉语同义词之间存在六点主要差别。一是范围广狭不同。如“法”和“律”,都可表示“法令”,“法律”的意思,但“法”多指法则、制度,意义范围大;“律”多指具体的刑法条文,意义范围小。二是性状情态不同。如“寝”、“卧”、“睡”都可表示“睡”的意思,但“寝”指的是躺在床上睡,“卧”指的是趴在几上或靠在几上睡,“睡”则指坐着打瞌睡。三是程度深浅不同。如“病”和“疾”,都指“病”,但“病”表示的意义程度重,指重病、大病;”疾“表示的意义程度轻,指一般的小病,轻病。四是侧重方面不同。如“能”和“得”,都表示可能的意思。但“能”侧重于表示一个人的能力可使自己做好一件事情。“得”则侧重于表示客观条件容许一个人做好一件事情。五是感情色彩不同。如“杀”和“轼”,都是杀人的意思。但“杀”是个中性词,不论是杀贤者还是杀不贤者,都可用“杀”;“轼”则专用于指下杀上、卑杀尊。22、古代汉语判断句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类型有六种:一是“主语谓语也”式如“董狐,古之良史也”;二是“主语者谓语也”式,如“陈胜者,阳城人也。”;三是“主语者谓语”式,如“天下者,高祖天下”;四是“主语谓语”式,如“秦,虎狼之国。”;五是“主语副词谓语也”式,如“此诚急存亡之秋也。”;六是“主语为宾语”式,如“颖考叔为颖谷封人。”23、古代汉语判断句有哪几种表达功能?第一种,表示类属关系。如“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第二种,表示等同关系。如“楚左九尹项伯,项羽季父也。”;第三种,表示比喻关系,如“君子之德,风”;第四种,将复杂的内容紧缩在一个判断句的形式里,如“百乘,显使也。”;第五种,表示因果关系。如“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24、古代汉语被动句有哪几种基本类型?第一种,“于”字句。如“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第二种,“为”字句,如“吾属今为之虏矣。”;第三种,“见”字句,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第四种,“为所句”。如“如姬父为人所杀”;第五种,“被”字句,如“虽万被戮,岂有悔哉?”。25、古代汉语是如何表示动量的?举例说明古今动量成分位置的不同。古代汉语表示动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单个的数词放在动词之前作状语,如“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二是在动词性成分后加上代词“者”,后面再加上数词,让数词作谓语来表示动量。如“(赵高)上殿,殿欲坏者三。”现代汉语则是把数词和量词结合成的动量词组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和放在动词后作宾语两种方法来表示动量,如“做了三遍”,“他五次举牌”。26、什么叫词类活用?它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型?汉语词类活用是指有的词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斟酌功能,具有了他类词的功能和意义。它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形容词用如使动、形容词用如意动、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用如使动、名词用如意动、名词作状语等。27、什么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如何区别并加以翻译?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即主语使宾语发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或主语使宾语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状态,或主语使宾语发出与某个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所谓意动用法,是指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成什么的意思,即主语认为宾语具有形容词表示的性质状态,或主语把宾语看成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二者的区别是,使动用法侧重于对宾语客观行为的描述,意动用法侧重于对主语主观认识的描述,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让)宾语”,意动用法则可译为“认为宾语”或“把宾语当成”。28、名词作状语有哪几种意义?请举例说明。有四种意义。一是用作比喻,表示行为的方式,例如“(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儿,表示方式状态,像小孩一样。二是表示行为的工具或依据,例如“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表示工具,用箕畚。三是表示对人的态度。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兄,表示对人的态度,像对待兄长一样。四是表示行为的处所,如“夫山居而谷汲”。山、谷,表示处所,在山里,从谷里。29、名词有哪几种活用类型?请举例说明。名词的活用类型共有四种。一是名词用如动词,如“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意为“游水”。二是名词用如使动,如“阳虎走而之赵,赵襄子迎而相之。”相,意为“让做相”。三是名词用如意动,如“无友不如己者。”友,意为“把当成朋友”。四是名词作状语,如“童子隅坐而执烛。”隅,作动词“坐”的状语。30、形容词有哪几种活用类型?请举例说明。形容词的活用类型共有三种。一是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如“素善留侯张良。”善,与友好。二是形容词用如使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绿,使绿。三是形容词用如意动,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小认为小。31、“章句”与一般的“传”、“注”在训诂旨趣上有什么不同?“传”、“注”体的注疏一般以解释字词的意义为主,而“章句”体的注疏除了字义词义之外,其主旨则是分章析句,串讲全句或全章的大意。这就是二者旨趣的不同。32、“疏”与一般的“传”、“注”在训诂旨趣上有什么不同?注释对象不同。“疏”除了经文之外,重点是解释前人给经文作的注;同时“疏”还常常要逐字逐句甚至逐章地讲解经文和注文,其解释一般都很周详,对于理解经书原文和注家见解都很有好处。33、训诂术语“谓”和“谓之”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二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二者的用法却不同。“谓”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具体说明被解释词语的特定意义的,而“谓之”则主要用于辨析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用“谓”时,被释词在其前,用来解释的词在其后;用“谓之”时,正好相反,是被释词在其后,用来解释的词语在其前。34、“貌”、“之貌”这种训诂术语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请举例说明。这两个训诂术语的主要功能是用来表示某种性质状态的形容词,如:“佼人僚兮。”毛传:“僚,好貌。”35、“之言”、“之为言”与“言”这两类训诂术语在用法上和旨趣上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之言”和“之为言”这一类古注术语一般都是声训,即用音同或音近的词来解释,目的在于探求事物全句之义的;而“言”这种术语则是用来点明词语或文句的言外之意,包括来串讲文意的。所以二者有着明显的不同。如论语“为政以德”,朱熹注:“政为之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这是用同音字“正”来解释“政”的得名之源;诗经:“凡民有丧,匍匐救之。”郑笺:“匍匐,言尽力也。”这是用“言”这个术语来解释词语的意义。36、“读为”、“读曰”与“读若”、“读如”这两类训诂术语在用法上和旨趣上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读为”和“读曰”这种古注术语主要作用是用本字来说明正文中的假借字及古今通用字,而“读若”和“读如”这种术语则主要用来给字注音的。如汉书贾谊传:“天下倍畔之心”颜师古注:“倍读曰背。”这是用“读曰”这个术语注明“倍”的本字是“背”;仪礼:“大史是右。”郑玄注:“右,读如周公右王之右”。这是用“读如”这个术语说明右的读音。37、常用的校勘术语有哪些?它们各是怎样的用法?请举例说明。常用的校勘术语有“当作”、“当为”和“衍”、“脱”。其中前两个主要用于改正古书中的文字错误。如韩非子说林上:“宣子曰:无故请地,故弗与。”王先慎注:“请当为索,上下文并作索,策亦作索”。“衍”这个术语用来指出文中因传抄而多出的文字。如左传:“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阮元校勘记:“释文无水字,云或作汉水以为池,水字衍。”“脱”字这个术语则用来指出文中因传抄而脱漏的文字。如论语颜渊:“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阮元校勘记:“疑今本吾下有脱字。”38、举例说明古韵和今韵的不同。古韵与今韵的不同,由古代诗歌的韵脚和叠韵联绵词可以看出来。如诗经小雅节南山:“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君子如届,俾民心阕。”诗中的“惠”“戾”“届”“阕”在上古同属质部,是押韵的;但今天读来,它们的韵母就不同了。再如联绵词“仓庚”,在上古,它们是叠韵的,但今天其韵母也不同了。39、举例说明古今声母的不同。古今声母的不同,首先可以从双声联绵词看出来。如“匍匐”二字原来同属并母,是双声的关系;但今天一个声母为“p”,一个声母为“f”,变得不双声了。另外,从形声字的声符也可以看出古今声母的不同。如“都”字,从邑者声,是个形声字。当初造字时,“都”既然以“者”为声符,说明它们的声母是相同的,但今天读来,二者的声母已经不同了。40、举例说明古今声调的不同。古今声调的不同首先表现在古代的平声字今天分化成了阴平和阳平两个声调。如“津”“巾”“秦”“人”在古代都是平声字,今天前两个变成了阴平,后两个变成了阳平。其次还表现在古代的入声字今天消失了,转入其他的声调。如“一”“急”“普”“刻”在古代都是入声字,今天分别转为了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41、什么是古音通假?考察古音通假应该根据什么时代的语音系统?请举例说明。古音通假就是人们在使用汉字的时候,本该使用甲字时,不用甲字,却用了一个与甲字音同或音近的乙字。由于古音通假依据的是先秦古音而不是今音,所以考察古音通假也只能根据先秦时期的语音系统。例如“伏羲氏”在古书中又写作“庖羲氏”,依今音,“伏”与“疱”不同,似乎二字不可能通假,但若依先秦古音,十字则都属并母,是通假字。42、举例说明古音通假的几种类型。古音通假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同音通假,即通假字与本字声韵都相同。如孟子公孙丑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句中的通假字“畔”与其本字“叛”声韵都相同;一种是音近通假,即通假字与本字声音相近。这又分为双声通假、叠韵通假和声韵相邻通假三种情况。双声通假的“惠”和它的本字“慧”,其声同属匣母;叠韵通假的如“信”和它的本字“伸”,其韵同属真部;声韵相邻通假的如“归”和它的本字“馈”,其声母分别是见母、群母,同属牙音;其韵分别为微部、物部,主要元音相同。43、举例说明为什么联绵词、音译词的不同写法不能算古音通假。联绵词作为一种双音节的单纯词,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中的单个字只起标音的作用,因此,组成一个联绵词的两个汉字,就可以有几种甚至十几种、几十种不同的写法。但这些不同写法中,不能说其中的某一种是正确的写法,也就不能说其他写法是某一种写法的通假。所以联绵词是不能算作古音通假的。例如“匍匐”,有时又写作“蒲服”,有时还写作“伏扶”。我们不能说其中的哪一种写法是本来的写法,也不能说另外的写法就是通假。至于外来的音译词,当初都不是只有一种写法。如“葡萄”又写作“蒲萄”“蒲陶”“蒲桃”等,这几种写法中,即不能说哪一种写法用的是本字,用的是本义,也不能说其他的写法就是通假字,用的就是通假义。所以音译词也不能算古音通假。44、什么叫古体诗?什么叫近体诗?近体诗在格律上主要有哪些特点?古体诗是指初唐以后诗人们仍按古诗的形式写作而成的只要求押韵和句式大致整齐的诗。近体诗则指完成于初唐的严格按照律诗的格律要求写作的诗。近体诗在格律上的特点主要有:句数固定,律诗八句,绝句四句;字数固定,七律、七绝每句七字,五律、五绝每句五字;押韵严格,限押平声韵,双数句句尾必押,不能换韵;讲究平仄,共有四种平仄句式,全诗按“粘”和“对”的规律组合而成;要求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45、什么叫平、仄?什么叫粘、对?什么叫拗、救?“平”即指中古四声中的平声,“仄”即指中古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粘”指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前四字(五言为前两字)的平仄相同,“对”指一联之中对句与出句的平仄相反。“拗”指某句该用平声的字改用了仄声,“救”则指“拗”了以后,在某个地方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46、结合以下例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任务二 风筝的制作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劳动浙教版五年级下册-浙教版
- 机械厂仓储管理制度
- Project 1说课稿-2023-2024学年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牛津上海版(深圳用)
- 化肥厂备品备件存储规章
- 教育培训机构保密合同范本
-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合同
- 第6课 竖提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书法练习指导三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 4.9.1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说课稿-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下册
- 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设计
- 第7课 网络文明博客-博客的使用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辽师大版2015七年级下册-辽师大版2015
- 卫生政策学之政策问题根源分析
- 步进电机及其工作原理-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课件
- 基于CAN通讯的储能变流器并机方案及应用分析报告-培训课件
- 腹直肌分离康复(产后康复课件PPT)
- 聚合物成型的理论基础课件
- 药监系统官方培训06细菌内毒素方法介绍-蔡彤
- 慢性中耳炎的并发症课件
- 灭火器每月定期检查及记录(卡)表
- 千米、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单元备课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完整版课件
- 人工智能(AI)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