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浙江专用):专题一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29张).ppt_第1页
人民版必修一(浙江专用):专题一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29张).ppt_第2页
人民版必修一(浙江专用):专题一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29张).ppt_第3页
人民版必修一(浙江专用):专题一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29张).ppt_第4页
人民版必修一(浙江专用):专题一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29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 内容索引 基础认知学习思考 深化探究核心突破 巩固练习随堂反馈 基础认知学习思考 一 君权和相权1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1 相 是帝王的政治助手 在执政过程中 帝相之间难免发生矛盾 2 帝王往往采取的方式以独揽行政大权 2 限制相权的措施 1 汉武帝 频繁更换丞相 建立由亲信近臣构成的 限制相权 中朝 2 唐代 中央设中书省 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 尚书省设吏 户 礼 兵 刑 工六部 3 宋代 设中书门下 其长官职务相当于丞相 为了分散丞相权力 曾增设 为副丞相 设枢密院管军事 设三司总理财政 参知政事 图解识记 唐朝三省六部制 二 行省的设置1 背景元以前地方制度的演进 1 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 两级 后来在郡之上又设置了州 2 唐代为 三级 3 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则为 县 2 内容元代全国分设十个行省 另有中书省直辖的 腹里 以及管辖的西藏和四川 青海部分地区 行省以下依次为路 府 州 县 郡 县 道 州 县 路 州 宣政院 3 管辖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 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 同时采取 等形式加以控制 4 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对于加强 特别是调整好 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皇帝 定期觐见 中央集权 中央 和地方 图解识记 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深化探究核心突破 主题一汉代以来君主专制的演进 探究点1对三省六部制的认识史料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 中书做定 做出决定 将上 皇帝 得旨再下中书 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 则门下缴驳 又上中书 中书又将上 得旨再下中书 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 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填 奉行 而已 朱子语类 思考三省六部制是怎样运作的 有何特点 答案 答案 1 中书省草拟政令 上承皇帝 再交门下省审议 由尚书省 奉行 尚书省下设的吏 户 礼 兵 刑 工六部具体负责执行 2 相权被一分为三 三省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制约 有利于加强皇权 三省六部分工明确 职权专一 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 探究点2宋朝中枢机构史料 丞相不专任三省长官 尚书 门下并列于外 又别置中书禁中 与枢密院对掌大权 中书省之职是 掌进拟庶务 任命知州军 通判等官员 宋史 职官志 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 概括宋朝中央官职设置的特点 答案 答案宋朝虽设尚书 门下 中书三省 而中书省之权特重 中书省掌握行政大权 枢密院掌管军事 汉代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 1 皇帝通过不断压制 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 丞相制度沿着相权的逐步削弱 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 2 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 内朝在牵制 架空外朝的同时 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 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3 丞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 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丞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 丞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 压缩 4 丞相权力不断分化 丞相既实行分权 在同一机构中 往往设置几个丞相职位 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 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 史论总结 主题二汉到元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探究点1汉唐地方政治制度史料 图一汉代初期形势图 图二唐代后期形势图 思考史料中图一体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两幅图说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下存在什么问题 答案 答案政治制度 郡国并行制 存在问题 汉唐时期都造成地方势力膨胀 威胁中央集权的弊端 探究点2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史料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 兵也收了 财也收了 赏罚刑政 一切收了 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熹 朱子语类 思考史料中北宋 尽夺藩镇之权 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 答案 答案措施 在军事上 收回主要将领的兵权 充实中央禁军 在行政上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在财政上 地方赋税由中央掌控 看法 削弱地方权力 加强了中央集权 同时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实力 探究点3元代行省制度史料无论行政 财政 军事 司法诸事权 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 如主要军队 官吏任用等 的同时 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 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 显而易见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 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思考 1 依据史料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 答案 答案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 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 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 2 根据史料 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 答案地方自主性 地方权力 削弱 权力集中于中央 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1 演变过程中 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 监督 制约 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 2 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 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 考核 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 削弱 最终集权于中央 3 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 行中书省制 史论总结 巩固练习随堂反馈 1 2018 4月浙江学考 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 其疆域 北踰阴山 西极流沙 东尽辽左 南越海表 为实施有效管理 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 行省的设立旨在a 独立民政事务 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b 加强中央集权 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 监察地方政治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 防范宰相擅权 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答案 解析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为了实施对地方有效的管理推行了行省制度 据此判断b为正确选项 解析 1 2 3 4 5 6 解析汉代刺史制度是中央为监察地方所设 明太祖时期废丞相 此后相权已废 内阁和军机处与削弱相权无关 故答案为b 2 2017 11月浙江学考 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 围绕集权与分权 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 下列与 分宰相之权 相关联的是a 汉刺史制b 宋参知政事c 明内阁制d 清军机处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3 2016 浙江高考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 往往通过采取弱化相权 完善监察体制 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 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 下列选项中 在地位和职权上大体相当的一组是a 东周诸侯国与元行省b 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c 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d 宋提点刑狱司与明通政司 答案 解析 解析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 另设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的机构 后来逐渐演化为协助皇帝的决策机关 凌驾于三省之上 宋代在三省之外 另设 二府三司 中书门下掌握行政大权 负责处理政务 二者的地位和职权相当 故b项正确 1 2 3 4 5 6 4 2015 7月浙江学考 古代中国某政治制度规定 凡遇军国大事 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 送门下省审议 由尚书省执行 该制度是a 三省制b 科举制c 行省制d 内阁制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 送门下省审议 由尚书省执行 可以判断该制度是三省制 故a项正确 科举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b项错误 行省制是元朝在地方实行的制度 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c项错误 内阁是明朝在中央设置的机构 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d项错误 6 5 2015 1月浙江学考 元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当时管辖西藏和四川 青海部分地区的机构是a 腹里b 宣政院c 西藏行省d 川藏行省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解析元朝管辖西藏和四川 青海部分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腹里主管京师附近 当时十大行省中并无西藏行省和川藏行省 6 6 2015 10月浙江学考 读史阅世 提升历史学科素养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关于科举制 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 以往流行的看法认为 以科举考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 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 扼杀了创新精神 20世纪末叶 一些学者发现以前对科举制的看法 过于简单化 放在古代的历史上考察 它打破了社会 阶级之间不可跨越的鸿沟 使平民子弟通过苦读 也有可能成为状元 榜眼 探花 仅凭这一点 都应该为它谱上一曲赞歌 选自李伯重 八股之外 等在历史的变迁中 科举制留下深刻的烙印 对材料中的两种看法 您更倾向于哪一种 请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