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1课件(人教新.ppt_第1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1课件(人教新.ppt_第2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1课件(人教新.ppt_第3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1课件(人教新.ppt_第4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1课件(人教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导读提纲 1 阅读课文 了解什么是 冷战 政策 思考美国为什么会提出 冷战 政策 2 阅读课文 归纳出 冷战 政策的具体表现 它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给当时世界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 美苏争霸有几个阶段 各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 每个阶段双方的领导人分别是谁 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和 冷战 政策的含义 冷战 政策 美国的 冷战 政策 政治上 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 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 北约组织 两极格局的形成 美苏争霸 美苏争霸的开始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结束 美攻苏守 苏攻美守 双方实现有限缓和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 20世纪80年代 50年代中期 60年代初期 60年代中期 70年代末 80年代 既有缓和又有紧张 优势在美国 苏联处于攻势 美国转攻为守 美国采取强硬态度 苏联全面收缩 美国同意有限缓和 肯尼迪 尼克松 里根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动脑筋甲 美苏争霸的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 乙 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首先 二战结束后 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国家利益 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 最后 美苏争霸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 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其次 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 本课中有一些地方涉及了中国历史 你能叙述一二吗 1950 1953年的朝鲜战争中 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战争以美国的失败告终 1972年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1979年1月1日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冷战 一词的由来 1946年1月20日 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在国会发表演说 他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成是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大敌人 提出 对付这样的敌人在不排除武装进攻的前提下 应多从特殊的政治手段 外交手段 经济手段 文化手段进行渗透 我为这种渗透取个新名词 叫做 冷战 冷战 的含义 丘吉尔在杜鲁门陪同下前往富尔敦发表 和平砥柱 演说 冷战 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 热战 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 外交对抗 封锁禁运 军备竞赛 组建军事集团 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一般认为丘吉尔的 和平砥柱 演说是 冷战 的第一枪 铁幕演说 杜鲁门总统 1945 1953 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 杜鲁门主义 的出台 标志着冷战的全面开始 1947年6月5日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借出席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并接受名誉学位的机会 提出美国帮助欧洲复兴的建议 即 马歇尔计划 讨论马歇尔计划的经济会议于7月12日至15日在巴黎举行 除苏联及其东欧盟国以及西班牙外的16个欧洲国家参加了会议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马歇尔计划 1949年5月 美国联合加拿大 英国 法国 意大利等国 成立了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 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建成北约NATO 签订 北大西洋公约 北约的成立 北大西洋公约 宣称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 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各缔约国可采取必要之行动 包括武力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设在布鲁塞尔的北约盟军总部 北约标志 苏联代表朱可夫元帅在条约上签字 华沙条约组织 苏联代表朱可夫元帅在条约上签字 1955年5月 苏联 保加利亚 匈牙利 波兰等8国在华沙签订 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通称 华沙条约 成立了华沙组织 总部设于莫斯科 签订 华沙条约 苏联的目的 加强与东欧各国的合作 与美国抗衡 华约的成立 二战结束后 世界出现了两个权力中心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北约 华约 北约和华约 标志着二战后欧洲出现了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 以美国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 冷战 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赫鲁晓夫 肯尼迪是美国第35任总统 1961年 1963年 德国的分裂 表现一 1949年 1961年8月12日大约有269万东德人通过东 西柏林的81个通道纷纷逃向西部 占当时东德人口的1 6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 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 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 总长达154公里 通称 柏林墙 它的外围是一道3 5米高的通电铁丝网 铁丝网与柏林墙之间有50米宽的空地 在这长160多公里 宽50米的无人地带设有300个观察炮楼 22个暗堡 数千个电子眼和250只警犬 柏林墙高4米 宽50公分 墙的上端还焊接着光滑的圆形铁筒 使人无法攀登 1961年8月22日 民主德国政治局做出决定 边防兵对越墙逃跑者可以强行禁止 包括开枪 两天后第一个越墙者被打死 1961年10月27日美苏两方十几辆坦克在柏林墙两侧相隔100米对峙十几个小时 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美国及其西方的盟国此时并不想同苏联发生军事冲突 就接受了 柏林墙 这一既成事实 争霸表现一 柏林墙大事记 柏林墙封网瞬间 一东德士兵突然逃往西德 眺望封锁墙外的亲人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表现二 赫鲁晓夫 肯尼迪 扳手腕反映美苏什么态势 优势在哪一方 图中两个人物分别是谁 勃列日涅夫 尼克松 资料 核武器方面 资料 常规武装力量方面 1979苏军占领阿富汗 美国侵略越南失败 尼克松访华 中美关系改善 里根 右 与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第一次会面的资料照片 罗纳德 威尔逊 里根 1981 1989美国总统 星球大战计划 美国总统里根于1983年3月提出关于建立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战略防御倡议 美国政府于1985年1月4日正式公布 因此项计划扩展到宇宙空间并涉及太空武器 故又称 星球大战计划 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