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多模芯趋势:万物互联触手可及物联网是个很大的词,还有一种说法叫万物互联,涵盖面之广,场景之复杂,是没有办法只通过一个技术、一个网络、一个系统来提供所有的服务的。万物互联是非常多样化的,提供的技术也是非常灵活的,这就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配置所需的通信和计算能力。面对宽泛多样的物联网,我们简单列了几种连接技术。例如蓝牙、NFC、ZigBee等短距离的连接技术;在家庭、办公室、机场、咖啡厅,使用有增强型的蓝牙或ZigBee、Wi-Fi等局域网连接。当然Wi-Fi也有各个等级,数据率、覆盖范围,可以使用802.11ac、802.11a/b/g/n、802.11ax、1x1、2x2,最高级可以使用802.11ad,Wi-Fi可以在局域网有一个很好的覆盖;还有广域网的连接,例如要把智慧城市,所有路灯、停车场、能源管道都连接起来,就需要一个广域网,这就需要蜂窝网络技术,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2G、3G、4G、未来的5G技术,它是广域覆盖、全球范围内最成熟、部署最广泛的技术。蜂窝技术还有一些应用,比如说通过无线传输电表数据打包发送到电力公司,以及很多其他的技术,包括有线、无线的,高通这些年积累的,都会在未来物联网领域发挥很大的作用,如何把这些技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非常重要。刚才提到很多是蜂窝和非授权的技术,非授权的技术包括像Zigbee、蓝牙、Wi-Fi等。而专门针对物联网催生的技术,包括像Sigfox和像LoRa等900MHz频段的私有的、非授权的技术。物联网需要连接,蜂窝技术是主流那么在蜂窝和非蜂窝的通讯技术之间怎么选择?哪一个是未来的方向?非常自信地讲,蜂窝通讯技术是未来物联网连接支撑技术里绝对的主流方向。蜂窝通讯技术从2G、3G、4G到现在30多年发展下来,它的覆盖无处不在,它不需要重新部署,大家走到任何一个地方,你的手机基本都有信号。第二,它是授权频谱,是运营商花费了很大精力慎重部署的,在连接性、安全、质量方面都有充分的保证。此外,说到安全,通过这些年的发展,蜂窝技术从核心网到接收网到手机,整个链路上已经有多层的加密机制,做了大量的安全积累。最后,相当重要的一点,这个行业生态系统的从业者非常多,在网络侧有全球主流的基础设施厂商,终端侧有众多的手机厂商,在芯片侧有高通等很多从业者,大家从标准的制定到技术的发展和验证,到产品的研发和上市,以及整个网络、整个手机的优化和完善,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世界上最大的一个产业链,花了长时间不断地积累和完善,让蜂窝技术成为最为可靠、最为完善、最为可用的技术。蜂窝技术从2G的GSM、GPRS、EDGE到3G的WCDMA、EV-DO发展到4G LTE、4G+、载波聚合等,这东西是不是可以直接用到物联网上?其实不是的。因为这些东西都是针对人与人的通信,针对手机设计的,但是物联网提出的要求和手机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所以在2016年6月,全球标准化组织3GPP组织在比较短时间里面,制定了两个新的蜂窝技术标准,还是属于4G无线通讯或者LTE的范畴。这两个技术,根据3GPP组织的名称,一个叫Cat-M1 (也叫eMTC),另一个叫Cat-NB1 (也叫NB-IoT)。有了这两个行业标准之后,后面做基站、做芯片、做应用服务的,大家都会跟进。Cat-M1和Cat-NB1技术相辅相成,完善产业链和应用服务和一路往上走的Cat.6、Cat.12、Cat.16、Cat.18相反,这两个技术往下走,主要任务是降低系统复杂度和降低系统成本、提高系统的续航时间;去掉不需要的高数据率、高移动性、超强传输能力,根据物联网的要求度身定制,达到提升电池寿命、降低成本、提升小区内部署总量的要求,实现其他的益处。那这两种技术是如何实现4G调制解调器的海量部署、规模经济和超长生命周期的呢?主要方法是降低复杂度。首先,就要放弃掉原来LTE对数据速率的追求,绝大部分物联网的应用并不需要超高的数据率。绝大部分物联网应用在1Mbps或者几百kbps、几十kbps就够用了。另外一个复杂度的降低来自于带宽。大家知道一个LTE载波是20MHz,而到物联网带宽有了明显的下降:Cat-M1只需要1.4MHz系统就够了,Cat-NB1需要200KHz,所需带宽非常窄,部署起来也比较容易。所以方法其实非常灵活。Cat-M1和Cat-NB1可以支持半双工,先下行或者上行,不会并行收发。在部署的模式上,Cat-M1在FDD或者TDD都可以部署,Cat-NB1到现在为止只能部署FDD。半双工、双工也主要为了降低系统的成本和芯片复杂程度,从滤波器方面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还有一个降低系统复杂度的关键因素就是移动性。NB-IoT没有移动性,那我只能站在固定的点上传数据,在有服务的小区才可以工作;而Cat-M1则有比较充足的移动性,能保证从一个蜂窝走到另外一个蜂窝的时候,经历了跨基站切换,也有一套机制保证传输的数据不会被切断,到了其他的小区也一切如常,这就是移动性。另外还有一点是语音。VoLTE就是LTE语音。为了降低成本和复杂程度,Cat-NB1完全没有任何语音,而Cat-M1还保留了VoLTE。这个也很重要,在一些异常情况发生时你第一个想法一是打电话求助,到最关键的时候还是需要语音传输。还有一点就是部署的密度,就是一个小区里面能放多少节点、模块。原来手机是几百、上千的数量级,但在LTE物联网的应用中,一个小区里面基本是上千上万或者更多的海量部署。另外要提一下穿透性,这两种技术相比原来传统LTE穿透性明显提高。比如停车位的智能模块,既要传数据还要有传感器,而这个设计可能需要放在地下三层的停车位的水泥地以下,所需要的穿墙的能力和手机相比也有明显提高。所以这两种技术在穿透性上都有提升,Cat-M1穿墙的能力明显增强。Cat-NB1因为它很大程度是针对表计类来设计的,所以对穿墙能力要求更高。此外,和LTE比,Cat-M1、Cat-NB1另外的增强点就是充一次电能撑得更久。Cat-M1和Cat-NB1要求充一次电用到五到十年、或者十年以上。第一是因为它们是海量部署,第二是因为这些模块要嵌入到墙里面、地板下面、机器里面,成本都很高,要整修就要耗费巨大的成本。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点,有没有软件升级能力。Cat-NB1下行只有20kbps,大概就是15年前、20年前拨号上网的速度。这个东西要装到墙里后,运营商的思路改变了,要进行软件升级,对时间和经费都是巨大的损耗。而Cat-M1的速率是兆级(1Mbps),可以用几分钟或者半个小时的时间升级固件,所以Cat-M1在升级维护上有明显的优势。很多不同运营商投入Cat-NB1和Cat-M1,基本上全球的运营都处于同时测试、认证这两个标准的状态。现在市场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还处于尝试商业模式的阶段,服务也没被创造出来。另外,这两个技术非常新,它的能力还需要在未来各种应用服务中验证。同时每个运营商的频段模式还有不同的要求,部署这两个标准对运营商而言也是巨大的投入,运营商要先充分测试。目前,全球的主流运营商已经确认会部署Cat-M1,基本可以看到北美、欧洲、日本、澳大利亚都在部署。中国的运营商也在进行Cat-M1测试,和Cat-NB1是并行的。Cat-NB1基本上是把LTE的能力压缩到极致了,它追求的是最低的成本,最长的续航时间,主要是低成本,它没有移动性、没有语音、数据率非常低,它比较适合对成本很敏感、海量的数据、但是单个能力要求比较弱的应用。大家会联想到各种表计类、环境监控、简单的停车控制、楼宇里面简单的大门开关等比较简单的用例。如果需要更智能、需要传输数据、人员参与、语音、移动性的应用场景,Cat-NB1就力不从心了。此外,Cat-NB1的响应速度也是比较差的,不要期望Cat-NB1带来很实时的响应,有些关键业务。未来物联网必选:多模多频说到Cat-M1和Cat-NB1这两个模式能力有重叠,但很多时候也是错开、互补的,未来应用各不相同。最好的办法是把两种模式都放在一起,会带来非常多的益处。图上深红色代表的是Cat-M1技术,它强调的是移动性和较高的数据速率,但其在网络覆盖和功耗上逊于Cat-NB1。而图上浅色区域代表的是Cat-NB1技术,该技术在网络覆盖、功耗、部署灵活性,以及成本优化方面相较Cat-M1表现更好。Cat-M1和Cat-NB1两种技术优势有所不同,因此客户在选择应用服务或者网络部署时,只能根据相关技术优势进行选择,但要非常精准预测未来3年、5年或15年之后所部署的服务和采用的技术,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如果无论未来相关的条件发生什么变化,模块总能够很容易满足各类需求和调整,并可以通过升级软件应对相关调整,那说的就是双模模块的原理。如果将Cat-M1和Cat-NB1集成于一个模块中,两个技术拥有的优势在双模中仍然存在,优势重叠。从总体成本来考虑,拥有灵活的实用性可以降低重复部署、动工和升级相关占比较大的成本。 而在双模的基础上还有全球双模技术,意味着这两个模式也能够部署在4G LTE的频段上。目前已知的主流频段大约有15-16个,但其实可能有超过30个潜在频段要对其进行部署。如果有一个模块同时拥有这两种技术并支持所有频段,那么该模块可以在全球任何应用场景部署。无论未来的网络制式或频段如何调整,该模块仍然可以工作。通过安装一次可以获得十年的工作生命周期,就能抵消任何不确定性和相关网络调整的可能性。而高通则一直致力促成全球多模、多频的模块设计。目前已经可以为客户提供的模块也是多模、多频的全球模块,这个概念受到了广大芯片厂商和系统厂商的欢迎。这是因为运营商需要重大的投入,并非常依靠物联网业务,那么运营商可以利用双模多频的模块,通过时间充分去验证这两个技术,并进行各种实验,从而推测哪个生意模式能够成功。高通在芯片和模块致力于通过一个模块支持所有的模式,支持Cat-M1和Cat-NB1。通过一个可随时的升级的软件,以及一套支持所有已知的中频和低频频段的射频这三样关键技术,保障未来。 高通刚刚推出的为Cat-M1和Cat-NB1定制的多模多频的芯片称为MDM9206,其优势在于,首先它支持该Cat-M1和Cat-NB1两种模式,高通在3GPP标准中是一个积极的贡献者。无论对于技术的验证,还是对于芯片的开发,高通均位于行业的前列。该芯片支持Cat-M1、Cat-NB1的全球所有频段。除此之外,得益于高通在定位系统的出色表现,MDM9206还集成了GPS、格纳洛斯、北斗以及伽利略全球导航卫星定位服务,并且不需要通过任何附加的芯片或者接收器,而是直接嵌入到该芯片中,并且与高通的4G功能充分整合。试想一下未来的共享单车、车联网或者是追踪器,主要针对具有移动性的使用场景,可以通过其定位功能马上展现不一样的能力。该模块一定要和传感器结合在一起,而传感器要放在一个系统控制器上,从而处理读取的各种数据,并将处理过后的再通过调制解调器发到云端,并通过云端在发给用户各类应用。因此高通认为可以将处理器集成在模块里,无需再外挂处理器。所以高通同时在MDM9206中集成了Cortex A7处理器。此外,该模块还支持Linux操作系统和Thread操作系统。MDM9206拥有处理器、操作系统以及很多硬件的接口,还拥有挂靠传感器的接口。因此MDM9206不仅是通信芯片,也是一个系统控制器。用户可以发出命令,收起窗帘,操作喷水,也可以打开LED灯,这些都可以通过MDM9206实现。所以它可以被视作为一个小型SoC,具备计算的能力。此外,MDM9206还支持语音功能,这两种技术里面都具备省电模式和eDRX,这些技术均来自LTE演进,并进行了了调整。高通在LTE网络领域耕耘了很久,我们对这些技术非常熟知。而高通在VoLTE、4G语音以及省电模式上的技术也都是行业领先的。高通和所有的网络设备运营商以及全球运营商做了大量的研讨,针对4G技术都做了常年的优化和测试,其表现非常稳定、成熟和高效。在调制解调器之外,高通为支持模块也做了大量的集成,因此MDM9206还是比较受欢迎的。高通不久之前和网络设备供应商爱立信以及北美运营商AT&T基于Cat-M1进行了语音的测试,获得了很好的测试效果。此外,高通还和合作伙伴密切合作,进行了一系列基于该芯片的认证工作。高通和中国移动、爱立信在去年年底进行了Cat-M1的试验。高通也和中国移动签署了战略谅解备忘录,和中国联通以及爱立信也完成了Cat-M1的测试,本月和华为共同宣布首次打通TDD eMTC标准空口First Call,因为华为也有Cat-M1 TDD模式空口的试验,双方合作取得了好的结果。MDM9206芯片具有多模多频,并集成了CPU和定位技术,在主流运营商中其采用度非常高,绝大部分客户是模块OEM厂商。目前主流做模块OEM厂商基本都在用MDM9206芯片开发模块。另外,物联网产业链和手机产业链不太一样,物联网的产业链要长的多,有的企业做芯片,进而卖给模块厂商做各种各样的模块。模块厂商做个次级厂商,并在机器上集成传感器,次级厂商再将产品卖到各类产品中,在硬件上需要一层层完成。而产品上还要积累六到七层不同的软件,有操作系统、安全软件、产品管理等等,最后达到完善的服务,因此软件硬件都是很长的产业链。总体而言,高通的直接客户模块OEM厂商基本上对于MDM9206采用度非常高,该芯片应该是全球采用度最高的物联网芯片之一。5G也是一个热点,大概在2019年到2020年开始起步。高通对5G三个大的愿景:第一是增强型的宽带,通讯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试题及答案
- 专业美发测试题及答案大全
- 专业序列面试题目及答案
- 幼师学期末个人工作汇报
- 借物喻人动画讲解
- 2025至2030中国心血管外科设备和技术行业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中等长度导管临床应用汇报
- 2025至2030中国浮式生产系统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双十一推广月工作总结
- 离婚后公积金贷款还款责任调整协议
- 拆迁人员考试题目及答案
- 拆除工程安全监理细则(3篇)
- 2025合作伙伴商品配送合同
- 数字产品服务使用协议书
-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次检测语文试卷
- GB/T 22080-2025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 JJF 1015-2014计量器具型式评价通用规范
- 农业科学技术政策课件
- 优秀初中语文说课课件
- DB45-T 679-2017城镇生活用水定额-(高清可复制)
- 人教精通版六年级上英语Lesson15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