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一课:万年青中国画课时:一课时页码:第1页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写意花卉的有关知识,欣赏花卉的自然美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美。2、认识万年青的形态特征,初步掌握其写意画法。教学重点:学习写意画花卉技法。教学难点:构图、中锋画叶与果实的用笔方法。教具准备:教师:笔墨纸等工具及范图、画册。学生:笔墨、颜料等。教学过程:1、欣赏引入:让学生欣赏几幅万年青写意画图例及拍有万年青的照片,教师边介绍万年青的特点:这是一种受人欢迎的观赏花卉,冬夏常青,叶如剑锋,果实多为桔红色。由于有“万年青”的美名,人们都取其吉名作为健康长寿的象征。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万年青的写意画法。2、讲授新课:让学生欣赏教材范图,观察范图。分析构图方法:老师拿出事先画好的几种不同构图,让学生观察比较,并请学生说说哪种构图最合适,尽量避免不正确的构图如太小、偏移等,本课范图尤其要避免往上偏移太多,在画叶子时要考虑果实的位置预先留出。还要注意叶片组成了一个倒三角形。用笔方法:A、让学生先试着自己在纸上画一两片叶子与果实。提醒学生用中锋用笔。B、老师示范用笔方法:用墨调花青(或加少许藤黄)由上往下用中锋画出叶子,用笔时,笔尖色稍浓,落笔后逐渐加压,收笔时稍稍提笔,使叶片顶端尖,中间最宽,叶根渐小。前面叶片色稍重,后面的叶片色淡些。待水分稍干时,再用浓墨勾出其叶脉。老师顺带画出用侧锋画的叶片,让学生比较,以强调中锋。画果实同样运用中锋笔法:用朱红色中锋点画,笔点下时稍转一圈提起,使圆点中间稍浓,边缘略淡。而后用浓墨点脐与果柄。老师将果实重复的画二三遍,让学生加深印象。老师将事先画好的范图贴出来,供学生参考。3、学生练习:可以先练习叶片、果实的分解画法,再练习整体。老师多发几张生宣纸给学生练习。加强辅导。4、讲评作业展示学生的作业,学生先互评,教师再讲评。表扬大胆做画的学生,鼓励他们课余多练习。第二课:牵牛花(中国画)课时:一课时页码:第2页教学目的:1、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了解写意花卉的传统表现技法。2、训练掌握写意牵牛花的笔墨技能。教学重点:理解牵牛花的形体特征及笔墨的掌握运用。教学难点:如何较好地运用笔墨生动地表现牵牛花。教具准备:毛笔、墨、国画颜料、水罐、调色盘、生纸宣等。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2、放映图片,让学生在欣赏中观察并说说牵牛花的形体特征。3、出示图片与牵牛花国画范作,在引导比较中,让学生通过讨论,说说国画中的构图与笔墨的形体表现特点。4、教师示范作画过程,进行具体的技法指导:调出红紫或蓝紫,中锋勾出椭圆,再用侧锋(笔尖浓、笔根淡)在椭圆中画出三个花瓣,下方两笔画成花筒,再用黑色画花托,点花蕊所用墨也可用黄色,牵牛花的叶子可用侧锋蘸墨色(笔尖浓笔根淡)撇出“个”字形,趁墨色未干用浓墨勾叶脉,牵牛花藤可用中锋浓墨勾勒,并应讲究行笔流畅,疏密有致,柔而不弱,转折有力。5、学生练习牵牛花的画法,教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用笔的浓淡干湿,落笔之前可在吸墨纸上先试一试墨色。6、教师板书牵牛花的用笔。7、出示整张画的完整构图,并提上文字。8、学生可根据熟练程度,画一张相对完整的图。9、作业评讲。10、教师小结:写意牵牛花的画法。第三课:山茶花中国画课时:一课时页码:第3页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画传统写意花卉的技法特点,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2、学习中国画写意山茶花的简单画法,继续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教学重点:学习写意画花卉技法。教学难点:构图、中锋画叶与果实的用笔方法。教具准备:教师:笔墨纸等工具及范图、画册。学生:笔墨、颜料等。教学过程:1、欣赏引入:让学生欣赏几幅山茶花写意画图例及拍有山茶花的照片,教师边介绍山茶花的特点:这是一种受人欢迎的观赏花卉,单层五瓣的,也有多层复瓣的,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山茶花的写意画法。2、讲授新课:让学生欣赏教材范图,观察范图。分析构图方法:老师拿出事先画好的几种不同构图,让学生观察比较,并请学生说说哪种构图最合适,尽量避免不正确的构图如太小、偏移等。用笔方法:A、让学生先试着自己在纸上画一朵花和叶的组合。提醒学生用中锋用笔。B、老师示范用笔方法:1)勾花形。调出洋红色,中侧锋勾出花瓣。2)侧锋调浓淡墨画出花叶。3)浓墨勾出叶茎。4)用藤黄点花心,浓墨画花杆。老师将事先画好的范图贴出来,供学生参考。3、学生练习:可以先练习花、叶的分解画法,再练习整体。老师多发几张生宣纸给学生练习。加强辅导。4、讲评作业展示学生的作业,学生先互评,教师再讲评。表扬大胆做画的学生,鼓励他们课余多练习。第四课:小吊饰课时:一课时页码:第4页教学目的:1、认识小吊饰的艺术样式,扩大学生审美视野。2、学习制作小吊饰的基本方法。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有条不紊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如何利用现成的旧材料制作小吊饰。教学难点:小吊饰的设计和构思。教具准备:废旧瓶子、剪刀、胶水、彩色卡纸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欣赏图片,导入课题。(播放课件)三、讲授新课:1、欣赏图片。2、认识小吊饰的特点。师:我们刚才欣赏了这么多的图片,谁能来说看看小吊饰有什么特点?他们都有哪几个部分组成?生:特点小巧、美观。生: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中间最大的部分,一是吊着的部分,还有一个是下面垂着的部分。师:说的很好,(展示课件)小结小吊饰的特点:美化环境、丰富生活情趣、礼品。组成:1)吊式2)主体3)坠物3、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找找其中的毛病。4、选择材料:废药瓶、瓦楞纸、空可乐瓶、纽扣、彩色卡纸、彩绳等。5、设计方法,展示课件:1)设计:必须先画草图,根据手中持有材料的形状、色彩、质地展开丰富的想象,看看可以设计成什么,从而确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也可以先确定内容形式,再选定相应的材料。2)制作:先根据材料把主体确定下来,然后加以装饰,接着加上下坠和吊链,最后调整。6、布置学习任务:用废旧材料,加以装饰制作,再装上吊链,制作小吊饰,完成之后,同学之间可互相赠送。7、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检查。8、作业评讲。9、教师小结: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些有趣的小制作,不仅可以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他们立废观念,同学们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制作,体验创造的快乐,一些同学在回家后还很有兴趣的再做着,还把制作的小吊饰互相赠送。第五课:放风筝(记忆画)课时:两课时页码:第5页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传统民间风筝艺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观察身边事物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习惯。2、训练学生构图、人物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提高绘画的表现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记忆、想象表现主题。教学难点:人物形象及动态的表现。教具准备:录象机、实物展示台、人物动态图片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上网查找风筝资料,第二课时表现绘画作品)第一课时1、组织教学。2、谜语导入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3、学生回答:4、学生上网查找风筝图片、历史等资料。通过网上自主学习,进一步回忆童年的往事。5、交流学习的心得。第二课时1、根据上节课查找的资料(文字、图片)交流儿时放风筝的趣事。2、教师出示几组范图让学生欣赏。3、布置学习任务:画一幅放风筝的记忆画。教师提供几个放风筝的动态供学生参考。4、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5、作业评奖。组织评选优秀作业:1)小组互评。2)作者上台自评后,其他学生评议。6、课外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大胆想象、探索求知。第六课:圆柱体透视课时:两课时页码:第6、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圆柱体的基本透视变化规律。2、尝试运用圆柱体透视知识表现圆柱体实物。教学重点:理解圆柱体的透视关系。教学难点:圆柱体横截面透视规律。教学准备:铅笔、橡皮、绘图纸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理解圆柱体透视规律,第二课时表现实物)第一课时1、组织教学。2、观察一个平置的圆柱体,回答问题。师:一个平置放着的圆柱体,我们能看到几个面?生:两个。师:哪两个面?生:上面和侧面。师:实际上,整个圆柱体有几个面?生:三个,还有一个底面被遮住了。3、教师展示一个透明的玻璃杯,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画,其他同学在下面观察自己带来的杯子。4、教师演示圆柱体横截面的透视变化。插图当圆柱体处于不同位置时,我们看到的圆的大小也有所不同:正圆;椭圆;圆面消失,变成一条直线。5、对比刚才同学画的是否正确,讲评。6、教师示范:1) 画一长方形,即圆柱体的横截面。2) 画出横截面的透视,即离眼睛近的面小一些,离眼睛远的面大一些。3) 再画出中间截面由小到大的透视变化。7、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1、组织教学,复习圆柱体透视变化规律。2、教师示范圆柱体的杯子的画法。a) 画一方形,定出杯子的长宽。b) 按照圆柱体的透视规律画出杯子的外形。c) 表现出杯子的特点。d) 表现明暗变化,体现出一定的体积感。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4、作业评奖:展示优秀的作业,评奖不足的地方。5、课堂总结。6、教学反馈:第七课:水果(构图知识)课时:两课时页码:第8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构图在绘画艺术中的地位。2、掌握好构图对一幅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基本的构图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课堂。引入课题:构图知识。二、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几幅画。说说哪幅画你比较欣赏。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从色彩、构图等几方面着手。三、教师出示三幅水果的排列组合,学生说说哪一种构图更美。第一幅:构图不好,太平板。第二幅:构图不好,太对称,太散。第三幅:构图好,均衡中有变化。师:绘画构图美不美很重要。画面上物体的安排要大小适中、位置恰当、构图均衡、主次分明。这样的画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四、组织学生欣赏作品,根据以上所学的知识,分析课本上的三幅图,哪幅图的构图最美。五、组织学生写生水果。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写生,并上色。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后,展示学生优秀作业。第八课:浮雕课时:一课时页码:第10页教学目的:1、学习初步的浮雕的制作,掌握浮雕的一般制作方法。2、锻炼学生的手能力。掌握切、挖等技法。教学重、难点:掌握切、挖等技法。教学准备:泡塑一块。小刀一把。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出示浮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几种浮雕:砖浮雕、木浮雕、石浮雕。1、先出示砖浮雕。这是汉代的像砖。刻在砖头上。由于年代久远。现在看到的是用纸拓印下来的画面。2、木浮雕:一般常见在家具上,寺庙内的屋檐等处。3、石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四周等。三、制作方法:1、先用铅笔在底版上画图形。2、再用小刀小心雕刻出具有浮雕效果的图案。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五、展示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第九课:浮雕建筑课时:一课时页码:第11页教学目的:1、初步学习在平面的卡纸上粘贴折剪后图形制作浮雕建筑。2、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在平面的卡纸上粘贴折剪后图形制作浮雕建筑。教学准备:剪刀一把,卡纸若干张。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出示浮雕建筑,问:在哪见过这种建筑。生:贺卡上。师:想学习制作方法吗?下面先欣赏几幅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作品。三、讲解制作方法。1、先设计好草稿。2、再折剪建筑物局部。3、然后依次粘贴。4、注意先后层次,能利用材质色彩和肌理则更好。四、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辅导。五、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进行表彰。第十课:风景(刻纸)课时:两课时页码:第12页教学目的:1、学习制作风景刻纸的方法。2、使学生接受传统民间艺术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1、上网查找风景刻纸的资料。2、风景刻纸的方法。教学难点:风景刻纸的技巧。教具准备:彩色纸、剪刀、小刀、垫板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上网查找剪纸刻纸的资料,第二课时制作)一、组织教学。二、欣赏刻纸图片,导入课题。(播放课件)三、讲授新课:1、欣赏图片。2、认识刻纸的特点。师:上节课我们在网上欣赏了这么多的剪纸的图片,谁能来说看看风景刻纸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师:刻纸属于剪纸系列,其主要工具是刻刀。那该怎么做呢?生:应该先画草稿,然后画出花纹,接着用小刀刻出花纹,最后剪下图案,把它粘贴起来。师:说的很好,(展示课件,制作方法)1)画好风景铅笔稿。考虑好哪些地方要保留,哪些地方要刻掉。2)铅笔稿画完之后,将它叠在色纸上固定好,开始剪刻。3)先用小刀刻掉中间的花纹,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刻制,然后剪下图案。4)拿一张色纸把剪纸粘贴上。3、展示几张范图,请学生找找毛病。1)对景物描绘太复杂。2)细节太琐碎。4、优秀作品欣赏。第一幅作品属于阳刻作品,构图十分简单,大面积黑色的房子和树,使画面呈现出一片宁静、沉稳的乡村景色,画面中间的母鸡和小鸡,在周围黑色的包围下,面积最小,但十分突出。第二幅属于阴刻作品,画面中的几棵树枝上停着一只睁圆了双眼的猫头鹰,生动的刻画了上“夜班”的猫头鹰的形态。作品黑白分明、对比强烈、形象生动。5、布置学习任务:制作一幅简单的风景刻纸作品。7、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检查。8、作业评讲。9、教师小结:通过上网了解剪纸、刻纸的资料,再通过制作的过程,同学们对风景刻纸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制作方面应用了装饰画的构图方法,把真实性和装饰性统一起来。第十一课:闽南渔港(纸版画)课时:一课时页码:第1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2、通过学习纸版画的制作方法,让学生感受纸版画的形式美,提高儿童的审美情趣,培养其创作热情。3、制作一幅富有福建沿海特色的渔港图。教学重、难点:粘贴时的前后遮挡关系。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谈话导入新课。1、师:谁还记得什么叫做纸版画?纸版画是一种用吹塑纸和被墨汁涂过的宣纸做成的一种图画。先用水彩笔在吹塑纸上画好样子,再用笔沿着样子划痕,接着在样子上涂好颜料,最后把宣纸往上一印,一张纸版画便做成了。说说制作纸版画的方法。2、引出课题:闽南渔港3、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纸版画。三、教师示范,说明制作过程。四、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辅导。指出学生制作中的错误操作,纠正操作方法。注意合理的操作。五、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讲评。第十二课:我的手(写生)课时:一课时页码:第14、15页教学目标:1、了解手的基本结构和特征。2、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来画手。教学重点:学习手的基本结构和特征。教学难点:手的外形特征及手指和手掌的关系。教学准备: 铅笔、橡皮、绘图纸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2、让学生欣赏几幅手的作品,知道手能做很多事情,还有很多表情。3、展示手的图形结构:师:手可分成几个部分?生:可分为手指和手掌两个部分。师:手从正反来看,还可以怎么分?生:可以分成手心、手背两部分。师:手心手背有什么区别?生:手心里有手纹,手背上有关节点、指甲等。4、教师示范手势的画法:1) 先归纳手掌的形状,长方形,不管是什么样的手势,都可用不同大小的长方形来表示。2) 用简单的形状表现出手指与手掌的关系,注意两者的关系。3) 添加上手腕。4) 添加细部的部位,如指甲,关节的位置、大小等。5) 调整、勾线。5、布置作业:伸出自己的手做个动作,把它画下来。6、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7、作业评讲。8、教师小结。第十三课:色彩知识(对比色)课时:一课时页码:第16、17页教学目标: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色彩中的对比色。教学难点:对比色的理解,运用。教学准备: 绘图纸、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盘、抹布、水桶、报纸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2、让学生欣赏几幅的作品。图片师:第一幅作品和第二幅作品有何不同?生:第一幅的色彩不强,第二幅的色彩很鲜艳。师: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谁知道其中的奥秘? 生:因为第一幅作品大部分都是蓝色的,而第二幅中背景是蓝色的,中间的山是金黄色的。师:观察得非常仔细,这说明在色彩中蓝色和什么颜色对比强烈?生:黄色。师:很好,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下有关色彩对比色的知识。导入课题。3、展示色环,介绍三原色、三间色:三原色:红色、黄色、蓝色。三间色:橙色、绿色、紫色。4、继续观察色环中的对比色的关系。师:除了兰色和黄色对比度很强的以外,还有哪些颜色的对比度也是很强的?生:还有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兰色和橙色。师:这些说明了一个特点,在色环上的颜色,距离越远的他们之间的对比度就越强。那一种颜色是不是只有一种对比色?生:不是,像黄色和兰色是对比色,和紫色也是对比色。5、继续欣赏图片。图片6、讲解作画步骤:1)确定一个简单的基本物体,用三原色中的任意一色来画。注意物体要画得大些,可直接用水粉画。2)用对比色很强的颜色作为背景。3)勾画细部,仍可选用对比强的其他颜色。7、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8、作业评讲。9、学生整理自己的物品。第十四课:色彩知识(冷暖色)课时:一课时页码:第18、1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因颜色本身色相不同,在视觉反映上会产生冷暖的变化。2、运用冷暖色进行彩色训练,提高色彩的着色技巧。教学重点:运用冷暖色表现画面。教学难点:冷暖色的理解,运用。教学准备:绘图纸、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盘、抹布、水桶、报纸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2、欣赏两段音乐:师:这两段音乐从感觉上说有什么不同?生:第一段音乐节奏感很强,第二段音乐节奏感较缓慢。2、让学生欣赏几幅的作品。师:第一幅作品上主要是什么颜色?生:主要是蓝色的,师:蓝色能让你想到什么?生:想到大海、蓝天、冰山、冬天等。师:这些都是怎样的感觉?生:很冷的感觉。师:很好,那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幅作品,和第一幅作品有怎样不同的感觉? 生:哇,好大的火啊,感觉很热。师:主要是哪些颜色?生:黄色和红色。师:通过这两幅作品我们知道了,在色彩中,有的色彩能让让人感觉到暖和,有的能让人感觉到寒冷,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下有关色彩的冷暖知识。导入课题。3、展示色环,寻找冷暖关系:插色环通过观察,得出结论:暖色调:黄色红紫冷色调:黄绿紫色4、继续观察范图,思考:冷暖色是固定的吗?师小结:在冷色调中有相对暖的颜色,在暖色调中有相对冷的颜色。5、布置作业:选择一组冷色调或暖色调表现一个花瓶。6、讲解作画步骤:1)确定一个简单的基本物体,用三原色中的任意一色来画。注意物体要画得大些,可直接用水粉画。2)用同一色调的颜色作为背景。3)勾画细部,仍可选用同一色调的其他颜色。7、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8、作业评讲。9、学生整理自己的物品,清扫卫生。第十五课:小小探险家(想象画)课时:两课时页码:第20、21页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养成敢于大胆探索的品质。2、运用所学的绘画知识进行能力训练。教学重点: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表现探险的情景。教具准备:录像机、实物展示台、图片等。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2、故事导入讲述辛伯达历险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险的欲望。3、学生讨论回答:1)故事中讲了几件事情?2)有哪些场景表现?4、情景激发1)请几个学生讲述自己探险的经历并谈谈当时的心情和探险后的收获。2)播放几组惊险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其中可能出现的奥秘。3)学生取自己搜集的各种图片资料(天空、海底、森林、动物世界等)分小组讨论,在此基础上鼓励大胆想象,并构思出创作的画面。4)各组选一名同学上台讲构思,说创作方法,比比谁的想象最奇妙。5、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第一课时)1、用铅笔勾勒出画面的布局。2、选出几张构图较有创意的作业展示。(第二课时)鼓励学生尝试各种绘画材料创作。6、作业点评组织评选优秀作业:1)小组互评。2)作者上台自评后,其他学生评议。7、课外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大胆想象、探索求知。第十六课:彩球(纸艺)课时:一课时页码:第22页教学目的:1、学习简单的纸工艺彩球制作技巧。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纸彩球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彩球制作的技巧。教具准备:彩色纸、剪刀、小刀、胶水、垃圾袋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欣赏花灯图片,导入课题。(播放课件)三、讲授新课:1、欣赏图片。2、认识彩球的特点。师:上节课我们在网上欣赏了这么多的漂亮的彩球,谁能来说看看彩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师:彩球是中国民间工艺的一种。有多种制作方法,该怎么做呢?生讨论回答。师:说的很好,(展示课件,制作方法)1)将纸片裁成大小相同的数十张,可采用对称剪的方法。2)以薄竹木片侧边口蘸糨糊在第一张纸片上印上若干条等距离的糨糊线,并将第二张纸片覆盖在上面。3)在第二张纸片上印上同样数量的糨糊线覆盖上第三张纸。4)如此一正位、一错位的贴完。5)在上下最外层贴上两层相同形状的硬纸片,干后翻转,使两张硬纸片向碰接,再用回形针固定。3、展示几张范图,请学生找找毛病。1)纸片太少,不成圆形。2)糨糊的用量不当。4、优秀作品欣赏。除了外形是圆形的以外,还可以是苹果形、梨形等水果形,还可以是叶子形,甚至是卡通形等。5、布置学习任务:制作一个彩色纸球。7、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检查。8、作业评讲。9、教师小结。第十七课:运动员课时:一课时页码:第23页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泥塑制作的方法和步骤,学会人物泥塑的制作。2、提高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提高审美水平。教学重点:泥塑运动员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人物动态的表现。教具准备:橡皮泥、雕塑刀、竹签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欣赏图片,导入课题。(播放课件)三、讲授新课:1、欣赏泥塑图片。2、认识泥塑运动的特点。1)展示两个同种运动不同造型的泥塑作品。学生观察比较有何不同。生讨论回答。这两个都是摔跤的样子,第一个身体是做成圆形的,第二个是方形的样子。2)再展示一组半浮雕作品。3、教师小结制作方法:展示课件,制作方法1)确定运动的项目及运动姿势。2)从基本形着手,从整体到局部。3)头、手、脚、道具做好之后,要和身体巧妙的连接在一起,不留空隙,使他们浑然一体。3、展示几张范例,请学生找找毛病。1)比例不得当,身子太大,手脚太细。2)前后不配,没有从整体来塑造。4、优秀作品欣赏。网上寻找图片资料,提高学生的兴趣,开阔他们的眼界。5、布置学习任务:每六人一组,分工捏制不同动态的人物,然后组合一个比赛场面。7、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检查。8、作业评讲,小组互评。9、教师小结。第十八课:体育邮票设计课时:两课时页码:第24、25页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有关邮票知识,学习简单的邮票画面设计与制作。2、认识邮票票面内容。3、学会用电脑辅助设计一枚体育邮票。教学重点:运用各种表现手段设计一套有意的体育邮票。教学难点:邮票的构思及设计。教具准备:教具:电视机、影碟机、范画、幻灯、投影片、碟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展示图片,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体育活动吗?生:喜欢。师:谁知道2008年北京即将举办什么样的体育盛会?生:第29届奥运会。师:这将是一次重大的体育盛会,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精彩的视觉瞬间。1、播放课件,展示运动员奋勇拼搏的激烈场面。师:看了这些场景,大家有什么感受?生:很精彩。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记录这精彩的瞬间呢?生:拍照、录像、绘画、邮票等。师:这些方法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就着重介绍一下体育邮票的设计。2、出示课题体育邮票设计。三、讲授新课:1、欣赏精美邮票。师:我们先来欣赏几组精美的邮票。教师简单介绍几组邮票的特点。2、认识邮票特点。师:欣赏完这些邮票,现在,老师就来考一考你们,(停一下点击课件):仔细观察这两张邮票,看看他们有什么相似点?生讨论。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的不同点?师:接下来,我们来看这两套邮票,他们又有什么不同呢?生回答。师:根据刚才同学们说的,谁能总结出邮票的特点呢?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小结:体育邮票的特点1)体育邮票的边缘有齿轮、外形多样。2)票面上包括图案、文字。3)一套邮票的枚数可以是单张、也可以是多张。3、教师提供一些“体育邮票“的网址,学生自己上网浏览。师:那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上网欣赏邮票呢?生:想。师:老师已经整理了一些体育邮票的网址,存在H盘,请同学们打开体育邮票这个文件,自己上网欣赏吧。学生操作。师:欣赏完这些邮票,你想不想自己设计一套体育邮票呢?生:想。师:如果让你来设计,你会怎么设计?生回答。师:先考虑你这套体育邮票要设计几枚,然后确定外形、图案、文字,出示课件。4、布置学习任务:选择最普及和你最喜欢的运动项目,设计一套体育邮票。5、学生动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6、课题延伸,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邮票设计的基本方法,在邮品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形式,如小型张、明信片、首日封等,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们还可以继续来学习这些邮品的设计。第十九课:小人偶课时:一课时页码:第26、27页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2、初步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学习用废弃物品制作小工艺品。教学重点:造型设计。教学难点:利用手中的材料进行合理造型。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课前谈话。出示小人偶,问:这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喜欢吗?问:除了可乐瓶外,还有什么材料可以制作?板书课题:小人偶。三、学习新课。1、欣赏课本上的小人偶,说说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2、说说每个小人偶的制作过程。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五、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第二十课:双休日(记忆画)课时:两课时页码:第28、29页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观察身边事物的思想品德和良好习惯。2、训练学生构图、人物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提高绘画的表现能力。教学重点:创设构思情境,引导创作。教学难点:构图与题材的选择。教具准备:录像机、实物展示台、图片等。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2、课前谈话,导入课题。师:同学们喜欢双休日吗?生:喜欢。师:你们的双休日是怎么过的?在哪过?和谁一起过?都玩些什么?生回答。3、讲授新课:1)播放录像。师:让我们来看看录像中的小朋友是怎样过他的双休日的。(放录像:三个不同的小朋友用不同的方式过他们的双休日,第一幅图中,小朋友和小伙伴们一起放飞机模型,第二幅中的小朋友和小伙伴一起去郊外野餐,第三幅中的小朋友到孤儿院,和那里的饿小伙伴们渡过了快乐的一天,还将亲手做的礼物送给他们。师:瞧,这些小朋友的双休日过得多有意义,多有趣啊,我们再来看看课文,图中的小朋友在双休日都玩什么,谁能说说。学生回答。2)欣赏课本作品。师:在这几幅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幅?说说为什么。学生回答。4、创设情境,引导创作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谁来说一说自己的双休日是怎样过的?学生回答。师:如果让你画星期天,你想画什么呢?学生回答。师:画在什么位置?(如正中、偏左、偏右)他们的动作应该怎样?服装用什么颜色?(如条纹、图案、统一色等)需要画上什么样的背景?用什么颜色?教师提供一些人物动态供学生参考。5、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第一课时)1、用铅笔勾勒出画面的布局。2、选出几张构图较有创意的作业展示。(第二课时)鼓励学生尝试各种绘画材料创作。6、作业点评组织评选优秀作业:1)小组互评。2)作者上台自评后,其他学生评议。7、课外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大胆想象、探索求知。第二十一课:家有喜事(命题画)课时:两课时页码:第30、31页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生活之美,增强学生热爱幸福生活的情感。2、训练学生根据命题进行思考、想象的构思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增强绘画创作的表达力。教学重点:创设构思情境,引导创作。教学难点:构图与题材的选择。教具准备:录象机、实物展示台、图片等。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2、课前谈话,导入课题。师:同学们在这个学期有遇到什么喜事吗?生:有。学生交流。师:生活中遇到了这么多的喜事,考试考了全优、家里办喜事、获奖等,遇到那么多的喜事,我们该怎么表达?学生回答。3、讲授新课:1)播放录象。师:让我们来看看录象中的有什么喜事。(放录象:有家人在办喜事,主持婚礼。)师:瞧,如果遇到了喜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甜蜜的微笑,我们再来看看课文,图中的人遇到了哪些喜事,谁能说说。学生回答。2)欣赏课本作品。师:在这几幅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幅?说说为什么。学生回答。大喜的日子画的是家里有人结婚,新郎新娘站在铺着红地毯的环境中,朋友们争相祝贺,孩子们更是觉得热闹。到处张灯结彩,放着鞭炮、彩花,欢庆的锣鼓震天响,孩子们尽情唱歌跳舞,就甭提有多高兴了!整个画面以红色为主,再配以各种图案花边,给人以一种喜庆的浓郁气氛。那是我妈妈画的是妈妈获奖了,我觉得脸上也有光,并对自己的伙伴说:“瞧,那是我妈妈。”心里别提有得意啊!妈妈的成功也是我的骄傲。整个画面显示着喜庆的色彩,领奖台前铺满了鲜花,妈妈和小朋友都笑得合不拢嘴。4、创设情境,引导创作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谁来说一说自己家里有什么喜事吗?学生回答。师:如果让你画喜事,你想画什么呢?学生回答。师:画在什么位置?(如正中、偏左、偏右)他们的动作应该怎样?服装用什么颜色?(如条纹、图案、统一色等)需要画上什么样的背景?用什么颜色?画的是喜庆的气氛,所以大家用的色彩要热烈明快。教师提供一些人物动态供学生参考。5、布置学习任务:根据记忆,画一幅表现喜庆情景的画,色彩要热烈、明快。6、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第一课时)1、用铅笔勾勒出画面的布局。2、选出几张构图较有创意的作业展示。(第二课时)鼓励学生尝试各种绘画材料创作。7、作业点评组织评选优秀作业:1)小组互评。2)作者上台自评后,其他学生评议。8、课外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大胆想象、探索求知。第二十二课:欣赏(外国美术作品)课时:两课时页码:第32、33页教学目的:1、 欣赏外国优秀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审美情趣。2、 了解世界美术的发展与成就,丰富艺术知识,扩大视野范围。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了解外国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认识外国美术作品的独特形式和艺术风格,提高审美能力。教具准备:实物展示台、图片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分析教材:1、蒙娜丽莎1) 作品:这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蒙娜丽莎的一双手画得很精确,显得柔嫩、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也可以看出她的身份和地位。2) 作者:莱昂纳多.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几乎在每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后人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第一流的学者”等。3) 艺术特点:A. 画中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B. 画中人物的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结合,对于人像的面容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哪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被称为“神秘的微笑”。C. 构图上,采用金字塔形,人物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2、自画像:1)作品:这幅画是著名的,绘画中富有情感的丰富色彩,利用织物的华贵的闪光,在明亮的金黄色、朱红的点缀中构成一片漂亮的暖色调,其中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字新质生产力助力基层减负
- 2025年口腔科龋齿填充材料选择技术试题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运动医学常见运动损伤急救护理测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肿瘤病理肿瘤组织病理学切片分析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康复医学脑卒中患者日常护理知识检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低碳钢拉伸曲线
- 民族大团结微课课件
- 2025年体育医学康复器械操作实验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医学教育学教学理论与实践技能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健康管理学慢性病患者管理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智能采矿导论完整整套教学课件
- 智能停车充电一体化解决方案
- 初中信息技术奥赛基础知识
- 工业设计方法学
- 无创性脑检测与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前景
- 消防维保方案(消防维保服务)(技术标)
- 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与流程
- 变压器试验收费标准
- 销售公司和生产公司的合作协议
- 新生儿气管导管滑脱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 竣 工 验 收 证 书(施管表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