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甘肃省农村进城陪读人员的透析与研究.doc_第1页
论文、甘肃省农村进城陪读人员的透析与研究.doc_第2页
论文、甘肃省农村进城陪读人员的透析与研究.doc_第3页
论文、甘肃省农村进城陪读人员的透析与研究.doc_第4页
论文、甘肃省农村进城陪读人员的透析与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序号: 编码: 第八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 品 申 报 书作 品 名 称:对甘肃省农村进城陪读现象的透析与对策研究 学 校 全 称: 河 西 学 院 申报者姓名(集体名称): 马天、 陈志海、 马利超 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A类 科技发明制作B类说 明1申报者应在认真阅读此说明各项内容后按要求详细填写。2申报者在填写申报作品情况时只需根据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填写A1或A2表,根据作品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分别填写B1、B2或B3表。所有申报者可根据情况填写C表。3表内项目填写时一律用钢笔或打印,字迹要端正、清楚,此申报书可复制。4序号、编码由“竞赛组委会填写。5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及所附的有关材料必须是中文(若是外文,请附中文本),请以4号楷体打印在A4纸上,附于申报书后,字数在8000字左右(文章版面尺寸14.522cm)。6 每个学校选送参加竞赛的作品总数不得超过30件,每人限报一件。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作品总数的1/2,其中,博士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3件。7作品申报书须按要求由各校竞赛组织协调机构统一报送。8其他参赛事宜请向本届竞赛组织协调机构咨询。9报送地址:第八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办公室(兰州大学团委)联 系 人:姚志海 王永仁联系电话:(0931)5292763 8912914传 真:(0931)8912684地 址: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 兰州大学团委邮政编码:730000A2. 申报者情况(集体项目)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 2、申报者代表必须是作者中学历最高者,其余作者按学历高低排列;3、本表中的学籍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情况的确认。申报者情况姓 名马 天性别男出生年月1985、6学校全称河西学院 专 业体育教育现 学 历本科年级四年级学制4年入学时间 2007年9月作品全称对甘肃省农村进城陪读现象的透析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题目张掖市体育高考训练现状调查研究通讯地址河西学院体育系邮政编码734000单位电 住 地联系地址河西学院体育系邮政编码734000单位电他作者情况姓 名性 别年 龄学 历所 在 单 位陈志海男21本科河西学院体育系082班马利超男20本科河西学院体育系081班资格认定学校学籍管理部门意 见 是否为2011年7月1日前正式注册在校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非在职的高等学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 是 否 (部门盖章) 2010年 11月 20 日指导教师意 见(1-2名)本作品是否为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是 否指导教师签名:王建民 谢芳 2010年 11月20 日B2申报作品情况(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2、本部分中的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认。作品全称对甘肃省农村进城陪读现象的透析及对策研究作品所属领 域( C ) A:哲学 B:经济 C:社会 D:法律 E:教育 F:管理作品撰写的目的和基本思路众所周知,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占到全国人口数的70%,可见农村的教育问题是影响整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但由于农村孩子上学条件差、师资力量不强造成农村学生不断向城市迁移,进而衍生出大量的“陪读”者,这不仅给陪读者个人、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而且直接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建设,这也是目前我国不容回避的现实。本研究对目前农村进城陪读现象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透视陪读的原因及陪读对学生、家庭、社会造成的影响,分析陪读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缩小城乡间教育差距,保障农村学生平等受教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文撰写以假期社会实践当中所做的16项调查为依据(即陪读的原因、陪读对象、陪读形式、陪读人员的社会关系、陪读时段、陪读消费情况、陪读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影响等),在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全面剖析陪读现象,并针对陪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 处(1) 科学性:对陪读现状进行定量调研和分析,打破前人定性研究,使研究结果更加真实、可信。(2) 先进性:通过陪读情况、反映我省及全国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折射出了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性以及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及教育观念等。独特之处:通过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机会,亲临一线调查陪读的原因、形式、消费以及生活环境,了解了陪读者的心理特征及陪读对个人、家庭的影响,对提高我们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以及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该作品从陪读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剖析陪读的原因、陪读形式、陪读人员的文化素质、消费情况、生活现状以及陪读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影响,将对我国今后发展农村教育,转变当前城市和农村教育资源不均,缩小教育质量差异,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作品摘要通过调查问卷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农村进城陪读原因、陪读形式、陪读人员社会关系、消费情况、陪读时段以及陪读对家庭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等造成的影响等展开研究。调查发现:农村进城陪读的原因错综复杂,有个人的原因、也有国家的原因,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陪读人员生活条件差、文化水平低,消费大,长期进城陪读对学生以及陪读者个人身心、以及家庭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等均造成一定的影响。建议全社会及有关部门重视和关心日益庞大的陪读队伍:其一、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村教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学质量和水平;其二、重视陪读人员的培训与管理,认识陪读的利弊,提高陪读质量;其三、改善陪读人员的生活水平和生存条件;其四、加强教育体制改革、转变教学育人环境。其五、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农村教育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作品在何时、何地、何种机构举行的会议上或报刊上发表登载、所获奖励及评定结 果2010年11月在河西学院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一等奖。请提供对于理解、审查、评价所申报作品具有参考价值的现有对比数据及作品中资料来源的检索 目 录1周志鹏.农村“陪读”现象亟待关注N.农民日报,2010-6-42王清荣,余雪松.“陪读”-家庭教育的误区J.网络财富,2009(10):7-93齐泽民.少数民族山区“陪读家长”的社会学解读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7):83-864郑燕娜.农村母亲“陪读”现象的社会学分析J.发展与社会,2007(8):790-7915李红丹,曾凡华.陪读家长的行动选择与社会适应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4):159-160调查方式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自发 其它主要调查单位及调查数量甘肃省(市)甘州 县(区) 28个乡(镇)32个村(街)单位 天水师院、张中 邮编 733000 姓名 马晓娟、刘国宏等电查单位 14 个 20 人次科研管理部门签章年 月 日C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说明:1、申报者可根据作品类别和情况填写;2、填写此栏有助于评审。通过查阅中国知网(1994-2010年)关于“陪读”方面的研究的论文共10篇,其中5篇是涉及有关高校学生“陪读”的论文。另外5篇“陪读”的论文,其一是西华师范大学王清荣,余雪松研究生撰写的“陪读”-家庭教育的误区,主要论述陪读的原因及陪读的负面影响。其二是四川大学齐泽民研究生撰写的少数民族山区“陪读家长”的社会学解读,主要论述山区陪读的原因、现状和主要影响;其三是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郑燕娜撰写的农村母亲“陪读”现象的社会学分析,主要论述农村母亲陪读的原因和陪读中存在的问题。其四是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李红丹讲师,曾凡华副教授撰写的陪读家长的行动选择与社会适应研究,主要论述陪读原因及陪读家长生活适应策略;其五是南京师范大学栾文娣撰写的租房陪读的冷思考,主要论述租房陪读的原因以及陪读的利与弊。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对陪读这一社会现象的研究还处在对陪读的认识阶段或个别方面的定性研究中,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尤其对陪读者的生存生活环境、陪读者的心理特征以及陪读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的影响等的研究几乎是一篇空白。因此,只有开展全面定量研究,才能揭开目前愈演愈烈的陪读的庐山真面目,才能对症下药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和措施,形成健康良性的教育教学机制或教学秩序,全面提升我国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全民族的素质。D推荐者情况及对作品的说明说明:1、由推荐者本人填写; 2、推荐者必须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其中一名必须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是与申报作品相同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专业技术人员(教研组集体推荐亦可); 3、推荐者填写此部分,既视为同意推荐; 4、推荐者所在单位签章仅被视为对推荐者身份的确认。推荐者情况姓 名王建民性别男年 龄41职称副教授工作单位河西学院体育系通讯地址河西学院体育系邮政编码734000单位电宅电话8282179推荐者所在单位签章(签章) 年 月 日请对申报者申报情况的真实性作出阐 述该作品是由我系学生071班马天、082班陈志海、081班马利超三位同学利用09年寒假、2010年暑假的社会实践,对全省13个地市农村进城陪孩子读书的家长、教育界进行深入调查之后撰写的调查报告。该研究内容真实、可信,同意推荐参加竞赛活动。请对作品的 意义、技术水平、适用范围及推广前景作出您的评价该研究选题新颖,方案科学合理、方法正确、思路清楚,结构合理,从不同角度或层面开展研究,全面分析进城陪读对个人、家庭、社会、学校等造成的不利影响及陪读中存在的问题。该作品对促进农村教育走向有序、健康、和谐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保障农村学生受到平等教育将发挥重要作用。其它说明推荐者情况姓 名谢 芳性别女年 龄41职称副教授工作单位河西学院体育系通讯地址河西学院体育系邮政编码734000单位电宅电话8282179推荐者所在单位签章(签章) 年 月 日请对申报者申报情况的真实性作出阐 述该研究者申报情况真实、可信。特推荐参加我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请对作品的 意义、技术水平、适用范围及推广前景作出您的评价该研究从陪读的原因、形式、消费、生活环境等方面深入调查研究,在全面剖析陪读的利害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与方案。研究方法科学、可行,研究严谨,研究成果对转变当前愈演愈烈的陪读现状,促进我省基础教育以及农村持续、协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其它说明学校组织协调机构确认并盖章(团委代章) 年 月 日校主管领导或校主管部门确认盖章 (盖 章)年 月 日E组织委员会秘书处资格和形式审查意见组委会秘书处资格审查意见 审查人(签名) 年 月 日组委会秘书处形式审查意见 审查人(签名) 年 月 日组委会秘书处审查结果合格 不合格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F. 作品打印处对甘肃省农村进城陪读现象的透析及对策研究 马 天, 陈志海, 马利超( 河西学院体育系07级、08级 甘肃张掖 734000)指导教师: 王建民, 谢芳内容摘要:运用调查问卷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甘肃省农村进城陪读现象中的陪读原因、陪读形式、陪读人员社会关系、消费情况、陪读时段及陪读对家庭和农村经济发展等造成的影响等展开研究。调查发现:农村进城陪读的原因错综复杂,陪读形式简单、陪读人员生活条件差、文化素质低,而且长期进城陪读对个人、家庭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等均造成一定的影响;建议全社会及有关部门重视和关心日益庞大的陪读队伍,积极制定对策,采取措施,转变当前这一现状。关键词: 农村;陪读;现象;透视;对策On Study of Reading Accompanying Di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from Rural to City in Gansu ProvinceMA Tian, CHEN Zhi-hai, MA Li-chao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Grade 07,08, Hexi University,Zhangye 734000,Gansu China)Instructor: WANG Jian-min, XIE FangAbstract: By using the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literature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reading accompanying reasons, forms, social relations, consumer, time and the impact for family and th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rural to city in Gansu Province. The survey found that reading accompanying reasons were complex, forms were simple, living conditions was poor and accompanying persons cultural quality were low from rural to city, and the long-term from rural to city reading accompanying have been affected personal, families and th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uthors proposed the social and relevant departments concerned the growing reading accompanying team, and made countermeasures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Key words: rural; reading accompanying; phenomenon; dialysis; countermeasure每到新学期开学之前,租房的“陪读大军”一茬接一茬的走街串巷,阵容越来越大,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成为城市一道新的风景线1。为了深入了解和掌握“陪读大军”的动向或现状,利用假期社会实践的机会对当前陪读原因,陪读形式,陪读者的社会关系、陪读者的消费情况、生活现状以及陪读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展开实地调研,以便对当前陪读现状以及陪读的利与弊做出客观、科学的分析,在引导当前陪读能走向健康发展之路的基础上,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向有序健康之路发展,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1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以甘肃省兰州市、庆阳市、天水市、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白银市、定西市、嘉峪关、金昌市、平凉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13个地州市下属的28个区县陪读人员为研究对象,1.2研究方法1.2.1问卷调查法:根据当前陪读现象,结合我省实际,本着引导与健康发展的原则,从7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8份,有效回收率为89%。1.2.2 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数据通过excel软件进行整理、处理和统计分析。1.2.3 资料分析法: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定性分析。1.2.4访谈法:针对研究项目,走访了我省长期从事教学管理一线的领导和专家,了解我国及我省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 调查结果分析2.1 农村进城陪读原因调查分析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天下没有一个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2。因此,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家境好的还是家境差的,为了孩子的未来,他们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通过陪读原因调查发现(见表1),目前我省农村进城陪读的原因错综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贫困节俭性。由于我省经济还比较落后,尤其是老、少、山区,自然条件较差,为了供孩子上学,减少日常生活开支,一些老人和妇女带着自家产的蔬菜和粮食租房陪读,一方面照料孩子的衣食住行,使孩子能集中精力学习,另一方面也能节省一些开支;通过调查这类陪读家长占总调查人数的27.53%,位居第一,这类陪读主要集中在高中阶段。其二,被迫无奈型。随着当前我国农村不断向城镇化发展,以及农村自然环境的恶化,加上我国人口生育已过高峰期,许多农村学校学生人数剧减,为了整合教学资源,地方政府不得不把一些学校合并或取消,这就导致个别学生上学不便和无学可上的局面,被迫到县城借读。调查发现,这类陪读家长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5.28%,位居陪读的第二位,这类陪读目前主要集中在小学阶段。其三,家庭条件优越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能跟城市孩子一样得到优质的教育,送孩子在县城重点学校借读;这类陪读者约占被调查对象的19.1%左右。其四,期望寄托型。长期在农村生活的一些农表1 甘肃省农村进城陪读原因调查结果统计一览表 n=178调查指标小学初中高中合计%被迫无奈型211594525.28期望寄托型107153217.98盲目攀比型32052.81贫困节俭型214334927.53监督检查型44195.06条件优越型1113103419.1其 它 型01342.25村家长,便把供孩子读书上大学看做是改变贫困的唯一出路。为了将来能考上大学,跨出农门,他们借债累帐来到县城陪读。经过调查这类家长占被调查对象的17.98%,位居被调查对象的第四位。另外,还有10%左右的家长陪读是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学坏、生活不能自理或看到别人孩子在县城读书盲目攀比等原因而进城陪读的。2.2 农村进城陪读形式调查分析 由于家庭条件不同,陪读的原因不同,陪读的目的不同,因此陪读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3。通过临时陪读、半工半陪、全天候陪读三 表2 甘肃省农村进城陪读形式调查结果统计一览表 n=178调查指标小学初中高中合计%临陪010223217.98半陪71562815.73全陪44314311866.29项指标调查显示(见表2):目前农村进城陪读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加上没有什么手艺和技术,在城市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约66%的家庭为全天候陪读,约16%的陪读者是在农闲或学生邻近考试时抽空陪读,而只有约18%的陪读者是在城市一边打工,一边陪孩子读书。另外,通过访谈了解到,绝大多数的陪读者希望能做一些临时工或钟点工,以便增加一点收入,在贴补家庭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便于能度过单调、枯燥、焦虑的陪读生活。2.3 农村进城陪读人员社会关系调查结果分析 陪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生活,还应关心学生的学习、心理、生理以及思想方面的发展,因此,陪读人员自身的文化和知识水平是陪读效果或陪读成败的关键。通过陪读者与学生的社会关系一项指标调查显示(见表3),目前陪读者主要以孩子的父母亲、祖母、外祖母为主,其中父母亲陪读占被调查对象的一半,祖母、外祖母隔代陪读的约占被调查对象的40%左右,两项合计达92.8%,而靠亲戚朋友和雇人陪读的较少,两项合计不足8%。表3 甘肃省农村进城陪读人员社会关系调查结果统计一览表 n178调查指标小学初中高中合计%父母陪读3526319251.7隔代陪读1523357341.1亲朋陪读05384.5雇佣陪读12252.82.4 农村进城陪读消费情况分析 通过陪读者消费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见表4),所处地域不同,消费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自带面粉和一些自产蔬菜的情况下,仅租住房屋、伙食以及日常用水、电四项的开支,在一般县城,每年消费水平在3000-6000之间,地市级陪读一年的消费则在4000-8000元之间,而在省会城市,陪读一个学生的消费在10000元左右。通过走访了解,如果连续陪读3-4年,花费均在30000元以上;个别家庭由于长时间陪读,欠外债达数万元,给学生及家庭造成了极大的心理或经济负担。表4 甘肃省农村进城陪读人员消费情况调查结果一览表(单位:元)n=178调查指标县级城市地级城市省会城市房租(月)60-15080-200300-600水电(月)10-1515-2020-50饮食(月)240-450320-600350-600合计(月)310-600400-765750-1200合计(年)3000-60004000-80007500-120002.5 农村进城陪读时段调查分析通过陪读时段调查结果显示(见表5),目前陪读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时段。其一是在小学六年级,为了进入县城教学环境和师资一流的初中,由农村转入县城小学,从而形成第一个陪读高峰期。其二是中考前,由于高中招生名额有限,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将来挤进高中大门,进城陪读,形成第二个高峰期,其三是学生升入高三后,学习负担较重,为了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吃好、休息好,将来跳出“农”门而进城陪读。第四,高三毕业后高考不理想,参加复读而形成的另一个高峰期。表5 甘肃省农村进城陪读时限情况调查结果统计一览表 n=178调查指标 小学阶段 初中阶段 高中阶段 n%n%n%从1年级开始59.81119.641216.9从2年级开始47.81628.571014.08从3年级开始611.762951.792738.03从4年级开始815.69-从5年级开始917.65-从6年级开始1937.25-复 读 阶 段-2230.99合 计5110056100711002.6 农村进城陪读现象对家庭影响调查分析通过陪读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收入及对家庭其它方面的影响3项指标调查发现(见表6),因为陪读影响到夫妻之间感情、家庭其它成员之间关系产生矛盾或发生变化的约占被调查对象80%。其中影响很大、较大、有一定的影响的分别占被调查的10.11%、21.91%、46.63%,没有影响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只有21.35%。另外通过陪读造成家庭经济收入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21.35%的认为影响很大,46.07%的认为影响较大,29.21的认为有一定的影响,而只有2.81%的认为陪读对家庭收入没有影响。另外,对家庭日常生活以及其它事物的影响调查显示,7.9%家长认为影响很大,37.08%的家长认为影响较大,有一定影响的占41.57%,无影响的只占13.48%。表6 甘肃省农村进城陪读对家庭影响情况调查结果统计一览表 n=178调查指标 很大 n % 较大 n %有一定的影响 n % 无影响 n %对家庭成员关系影响1810.113921.918346.633821.35对家庭经济收入影响3821.358246.075229.2152.81其 它147.96637.087441.572413.482.7 农村进城陪读人员生活环境调查分析通过调查结果显示(见表7),农村进城陪读人员生活条件非常艰苦。71.91%的陪读人员生活在不足10平米的房间,个别陪读者的出租房不足6平方米,只有10%左右的陪读者居住面积超过20平方米;91%的陪读者和孩子不仅食宿在同一房间,而且同住一室一床;大多数陪读者室内物品只有一床、一桌、一锅等简单的生活卧具,与他人共用一个卫生间和水龙头;还有部分出租房常年见不到阳光。饮食主要来自自家种植的面粉、洋芋、萝卜、白菜。另外通过调查,学校附近的出租房远高于城乡结合部的房价,为了孩子上学方便,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57%陪读者选择居住学校附近,另有20%陪读者为了减少开支选择比较偏僻的城乡结合部。表7 甘肃省农村进城陪读人员生活情况调查结果统计一览表 n=178调查指标 居住面积 食宿条件 租房形式 10M2以下10-20 M220 M2以上分室同室合租单租人数12832181616264114%71.9117.9810.118.9991.0135.9664.053 结论3.1 目前我省农村进城陪读的原因错综复杂,有经济方面的原因、有社会方面的原因、有教育方面的原因、有个人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有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3.2 目前我省陪读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加上自身没有任何职业技能,因此,全天候陪读是我省进城陪读的主要形式。该形式对处在小学阶段的少儿是有利的,但对于初中阶段或高中阶段的中学生来说,易造成心理负担和生活上的依赖,不利于孩子现阶段的学习或未来的成长;另外,陪读人员由于长期处于无事可做,有事无法做的矛盾和焦虑之中,加上经济压力加大,长此以往,双重负担使一些陪读人员出现胸闷、烦躁等心理疾病,需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3.3 从陪读人员的社会关系看,目前我省进城陪读人员主要以孩子母亲或祖母陪读为主,她们只负责照料孩子的生活和安全,而对孩子的学习、心理等方面辅导,由于自身水平较低而无能为力。3.4 通过陪读对家庭的影响进行调查发现,陪读家长中的大部分放弃了农田、外出打工等,不仅给家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同时由于许多夫妻长期分居,使原本恩爱的婚姻无线裂痕甚至破裂。3.5 陪读家长生活环境较差。当前陪读家长的生活大同小异,生活环境差,没有文化娱乐,生活单调乏味,易造成陪读人员的身体以及心理伤害。3.6 从陪读时段,主要集中在“三考” (小考、中考和高考)之前,由此反映出目前我国教育体制以分数定命运的不良现象,为了成绩,家长煞费苦心,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3.7 从消费情况看,陪读一个学生一年的花费大约在5000元左右,高的甚至达10000元以上,对一个家庭来说所要程度的经济负担巨大,甚至一些家长称,教育投入使自己致“贫”的根本。4 对策与建议4.1 加强舆论宣传,转变成才观念 为使孩子获得良好的基础教育,农村家长不惜血本让孩子“进城”求学,这种重视教育、重视孩子的成长现象是非常好的,但忽视了其它长才、就业之路,如果每个孩子都上大学,上好大学,那社会将成什么样子,是很难想象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应加强舆论宣传,转变成才观念,形成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和就业观。4.2 做好陪读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鉴于陪读中存在的问题,当务之急应做好陪读者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促使其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平时应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利用各种媒体,引导陪读人员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更重要的还应加强孩子的思想、心理方面的发展,使陪读者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变“生活陪读”为“学习陪读”,变“监督陪读”为“信念陪读”,变“攀比陪读”为“责任陪读”,变“盲目陪读”为“协调陪读”。4.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农村教育资源落后现状农民将自己的子女送到城里读书,让孩子享受城里的优势教育资源无可厚非,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就是教育的城乡差别,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配备失衡4。因此,教育部门应在教育资源配备的均衡上多下点工夫,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合理配备统筹发展城乡基础教育资源,切实提高建制镇中心学校教学质量,合理调整农村教学点,避免农村生源过于向城市集中,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和发展农村经济相和谐的道路。4.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村教育教学秩序 “陪读现象”的出现,极大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政府及有关教育行政机关应该完善法律法规,保障教师工资、待遇以及教师流动秩序,积极开展互相调换师资力量,严格限制各校分班制度,建立公平、合理、科学的评价制度和方法,保障农村教育教学秩序。4.5 加强教育体制改革、转变教学育人环境陪读的深层原因是应试教育的结果,如果不转变我国应试教育制度,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陪读现象将会更加严重。我国应更加积极的态度和决心,推进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转变教学育人环境。4.6 加强大学生支教活动、改变农村教师队伍薄弱的现状 “陪读“主要原因之一是随教师迁移,提高教师素质和综合能力、转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改变陪读愈演愈烈的重要途径。因此,各地教育主管部分应加强和师范院校的合作,让师范学生到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薄弱的学校顶岗实习,将这些薄弱学校变成为铁打的营盘,而师范实习生则成为流水的兵5,不仅可解决目前农村基础教育师资薄弱的问题,而且有力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起到了积极作用。参考文献1 周志鹏.农村“陪读”现象亟待关注N.农民日报,2010-6-42 齐泽民.少数民族山区“陪读家长”的社会学解读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7):83-863 王清荣,余雪松.“陪读”-家庭教育的误区J.网络财富,2009(10):7-94 郑燕娜.农村母亲“陪读”现象的社会学分析J.发展与社会,2007(8):790-7915 冉亚辉.顶岗实习对农村中小学的积极意义J.教师教育,2010(7):26-27第八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总 结 报 告一、基本概况1、作品名称:对甘肃省农村进城陪读现象的透析与对策研究2、作品类型: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3、完成人员:马天、 陈志海、 马利超4、指导教师:王建民副教授 谢芳副教授5、作品完成起止时间:20091-2010116、人员分工及职责:马 天:研究方案制定及调查报告的撰写。陈志海:调查问卷及访谈记录表的设计及制作。马利超:数据的收集、汇总、统计。二、选题及完成过程概述在我上高中时,看到许多来自农村陪伴读书的家长,看到他们居住在条件极其简陋,阴暗潮湿、只能摆放一张桌椅和一张床的狭小出租屋,在怜悯的同时,心里经常会产生许多疑问,这些家长陪读,是学生有病不能自理?还是学生自制力太差,需要别人监督?还是这些家长无事可做,一边陪读,以便消磨时间?还是?可由于学习负担较重,加上水平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当自己考上大学后,成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之后,每当假期看到一批接一批走街串巷,为租房而奔波的家长,心里更加难以平静,再次萌发调查陪读原因的想法。但由于懒惰,加上自己没有头绪,不知如何下笔,因此,迟迟没能动手。转眼到了08年秋学期,在上指导老师体育测量与评价课时,老师要求我们我们从身边的事开展研究,撰写课程论文,当我把自己的心思向任课老师诉说之后,指导老师对我的想法非常赞同,他指出:“通过开展陪读方面的调查研究,不仅对你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科研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以及提高你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均有帮助,并愿意帮助我完成这一心愿”。2009年1月,我们三位同学在两位指导老师帮助下,首先对每个人的工作做了分工,并制定了工作计划。第一步,首先从有关媒体、报刊、杂志查阅有关陪读的报道或相关论文,对陪读当前的研究现状有所了解,并对陪读现象要求一定的认识;第二步,决定从陪读的原因、陪读的对象、陪读的消费情况以及陪读的形式等开展研究,经过多次论证、分析、征求他人意见之后,调查指标由最初的4项最后完善到了16项指标(包括陪读原因、生活条件、陪读形式、消费情况、陪读时段、陪读对象、陪读性别、陪读年龄、陪读者社会关系、陪读是否对家庭成员以及家庭经济是否造成影响和损失等设计甘肃省农村进城陪读现状调查问卷;第三步,利用我校07、08级在校学生假期和参加社会时间的机会,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或访谈等形式展开全省陪读情况摸底调查。第四步,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汇总、分析;第五步;撰写研究报告。由于计划周到、方法科学、调查工作非常顺利。2010年暑假结束后,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汇总,在老师的指导下与2010年9月底完成初稿,经过1个多月的修改,2010年10月终于定稿。三、完成思路与指导思想众所周知,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数的70%,可见农村的教育问题是影响整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但由于农村孩子上学条件差、师资力量不强造成农村学生不断向城市迁移,进而衍生出大量的“陪读”者,这不仅给陪读者个人、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而且直接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建设,这也是目前我国不容回避的现实。本作品对目前农村进城陪读现象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透视陪读的原因及陪读对学生、家庭、社会造成的影响,分析陪读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缩小城乡间教育差距,保障农村学生平等受教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文撰写以假期社会实践当中所做的16项调查为依据(即陪读的原因、陪读对象、陪读形式、陪读人员的社会关系、陪读时段、陪读消费情况、陪读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影响等),在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全面剖析陪读现象,并针对陪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四、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及指导意义该作品从陪读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剖析陪读的原因、陪读形式、陪读人员的文化素质、消费情况、生活现状以及陪读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影响,将对我国今后发展农村教育,转变当前城市和农村教育资源不均,缩小教育质量差异,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五、问题与讨论当前农村陪读现象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我国教育体制、教育制度、经济发展、计划生育、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而且陪读由其有利的方面,也有其负面的影响,解决当前愈演愈烈的陪读之风,并非一朝一夕能解决,由于我们三位能力、水平有限,不能提出什么万全之策,需要全社会一起起来关心和探讨,以便使陪读向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 六、主要参考文献:1周志鹏.农村“陪读”现象亟待关注N.农民日报,2010-6-42王清荣,余雪松.“陪读”-家庭教育的误区J.网络财富,2009(10):7-93齐泽民.少数民族山区“陪读家长”的社会学解读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7):83-864郑燕娜.农村母亲“陪读”现象的社会学分析J.发展与社会,2007(8):790-7915李红丹,曾凡华.陪读家长的行动选择与社会适应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