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山中访友教学目标 : 1、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作者所访之“友”。2、抓住重点词语,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引领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教学重点: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学习运用。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轻松迎客,寒梅报春这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这节课我们学习山中访友,读题,让我们去体会作者是如何细心观察大自然,有哪些独特感受,还要体会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这些独特感受。二、字词教学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组织交流: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2、学生反馈,教师板书。3、自由读课文后,师出示几组词语: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依然如旧 汩汩 瀑布 栀子花 犬吠 恩泽细数 唱和 旋转 自由读指生读,正音齐读。(注意第三行多音字的读音。)引导理解词语“恩泽”,谁来给它找个近义词?你能结合课文将成语补充完整吗?德高望重的( ) 津津乐道地( ) 依然如旧的( )三、引入作者带着怎样的心情去访友,又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回来的?1、指名读第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名回答。2、从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到“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你感受到了什么?3、从这两段的哪些词语中你也感受到了作者的好心情?四、语言训练点1文本内容: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引入: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和这些朋友的深厚感情?1、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2、作者形象地把桥比做什么?什么叫“德高望重”,为什么把桥比做“德高望重”的老人?3、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桥的“德高望重”?4、读着这些词句,想象一下,古桥在几百年历程中,都驮过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事?5、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可是古桥依然屹立着。这正是“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齐读)小结: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五、语言训练点2文本内容:我脚下长出的根须,在年轮里旋转、流淌。1、你能用你的朗读带大家走进这片熟悉的树林吗?2、怎么样可以称为“知己”?联系第自然段说说。3、既然树是我的知己,那树了解我什么?4、我又是怎样和树成为知己的?想象说话:早晨,我沐浴着阳光,路过树林,( );傍晚,夕阳西下,来到树林,我( )。高兴时,我来到树林,( );伤心时,我来到树林,( )。作者真的变成树了吗?你是怎么认为?六、语言训练点3文本内容:第5自然段1、自由读。2、“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你能给句子换个说法吗?3、作者是怎么和山中的一切打招呼的?4、你从作者不同的招呼中读出了什么?5、你是否也有类似的体验?说一说。6、小组合作朗读,感受作者和山中的一切景物和作者的深厚感情。7、想象写话:我和山中的( )打招呼: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 山 雨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作者用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的山林雨景图;积累好词佳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上节课,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课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到李汉荣这位作家的新奇浪漫的想象美,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节课,我们再去感受作家赵丽宏笔下的山雨的意韵味,字里行间表达了怎样细致的感情,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二、字词教学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提醒读准字音,理解生词。水淋淋(ln) 啼啭(zhun) 倾吐(t) 神奇 优雅 辨认 清新 欢悦 清脆 凝聚 奇妙无比轻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啼啭:形容鸟婉转地叫。2、认真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语言训练点1文本内容:雨声(第2-5自然段)1、自读课文,找找“雨的声音”。 2、出示“沙啦啦,沙啦啦”(1)“沙啦啦”的声音好似什么?给你什么感觉?(2)省略号表示什么?(3)用不同的节奏读读雨声:沙啦 啦 沙啦 啦 沙 啦啦 沙 啦啦(4)一起齐唱,不停地唱 这就是音乐出示句子: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反复朗读入情境。3、还从哪里感受到雨声如音乐?4、出示: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1)把什么比作琴键?(2)雨敲打着岩石,发出( );雨拍打着树叶,发出( );雨滴落在绿草上,发出( )。5、一起在各种美妙的雨声中自由读读喜欢的句子。四、语言训练点2文本内容:雨色(第6、7自然段)1、以朗读诗歌的方式多人对读。 2、交流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3、这么多的颜色是山林的颜色:墨绿的( ) 翠绿的( ) 淡青的( )金黄的( ) 火红的( )4、这所有的一切,都因有雨而变了色彩,从哪里看出来?出示句子: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1)说说“融化”。 (2)从句子中读出了什么?5、这样的绿给“我”怎样的感受? 出示句子: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1)练习缩句 (2)讨论交流:绿色流进心胸是什么感觉?五、语言训练点3文本内容:雨后(8、9、10自然段)1、雨后景色怎样? 2、朗读想象: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风停了,雨住了,鸟儿欢快地唱起了歌。1、作者写这些,表达了什么心情? 2、感情朗读,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3、练习背诵,积累语言。 4、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雨的描写片段。5、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山雨的喜爱之情。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3、草虫的村落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品读鉴赏文中的优美句子。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的独特情怀。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课前导入1、幻灯片播放(各种各样的昆虫及鸣叫声)2、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教师小结:大自然中有着成千上万个小生命,它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充满灵性、耐人寻味。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草虫的村落,去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本课生字词掌握情况。3、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4、默读课文,想一想, 在这个“草虫的村落”作者的目光分别到了哪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A学生自学,教师巡视;B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5、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理解“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发现了草丛中的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一片快乐天地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跟随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归来的游侠、草虫们的和谐生活、音乐演奏会、勤勉劳动的草虫们。作者认为这个“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1、学习3、4 自然段,从“归来的游侠”中,感受虫儿们的快乐。a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从中你感受到了这只游侠有着怎样的精神?(勇敢)教师小结:在这位勇敢的游侠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成功者的喜悦,它是快乐的。b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于远归者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教师小结:此时此刻,面对同伴的热情迎接,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它是快乐的。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感受虫儿们的快乐。(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3、从“音乐演奏会”中,感受虫儿们的快乐。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音韵”、“灵泉”体会)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4)从“村民的劳动”中,感受虫儿们的快乐。现在它们归来了,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三、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四、升华情感,进行练笔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1、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2、交流反馈。板书: 归来的游侠 草虫们的和谐生活草丛的村落 音乐演奏会 快乐 勤勉劳动的草虫们教学反思:4*、索溪峪的“野”教学目标:1、认识“仞、亘、淑、撅、蹚”等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在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访问了“山里的朋友”、体会到了山雨的韵味、目睹了草虫们的快乐生活,今天我们又将伴随着作者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看看作者是怎样给我们介绍索溪峪的美景的?(板书课题:索溪峪的“野”)学生齐读课题,理解“野”在文中的意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边读边思考:1、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篇文章从哪几方面来写索溪峪的“野”?(二)讨论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三、重点探究,理解“野”1、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边读边想,段中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山“野”?2、交流讨论 3、指导朗读4、写法指导,句型训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画出这一部分的中心句。小结:作者这样写,既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文章脉络清晰。操场真热闹呀,_。四、学法延伸,领会“野”1、自学水“野”、动物“野”、游人变“野”根据学习山“野”的方法,自学水“野”、动物“野”、游人变“野”的段落,选择自己最喜欢一段读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请在课文中做批注。2、交流学习心得3、相机指导朗读板书设计:山“野”水“野”索溪峪的“野”动物“野” 游人“野”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全员参与,热情参与,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话和说话的习惯。2、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运用并掌握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3、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4、选择一项进行习作,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运用并掌握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教学难点:运用并掌握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回顾内容,揭题导入师: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二)联系课文,交流感受师:跟随作者的脚步,我们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1、请你也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可以把自己当成一种植物或是一种动物,也可以当成一种自然现象)想象它们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2、学生自由想象。3、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要融入自己的感受)师:读完草虫的村落,让我们感受到了昆虫世界的美妙,1、课件依次展示各种声音。师:音响世界真是太丰富、太美妙了。生活中,一定有许多音响引起你无尽的遐想吧。2、选取生活中的几种音响,或者仔细听一段音响的声音,展开想象,把想到的、感受到的讲给同学听。3、学生准备。 4、交流。师:同学们,暑假已经过去,开学那天,大家带着暑期的愉悦迈向新学期,走进了可爱的学校。大家久别重逢,难免有说不尽的话题,其中谈论最多的就是假期生活了,假期中,有哪些经历让你受益匪浅呢?1、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2、自行练说。 3、汇报交流。(三)小结:从同学们的的汇报交流中,你有哪些收获?受了哪些启发?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三课时:一、回顾精彩1、师:上节课,在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时,同学们哪些精彩的发言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还有哪些丰富的想象深深地烙在你的脑海中? 3、本组课文中最突出的表达方法是什么?二、习作设疑1、师:同学们,是不是将口语交际时所谈的内容堆砌起来就能写好本篇习作呢?2、想一想,写好这篇文章应该注意什么?三、自主写作1、学生默读习作要求,选择材料,进行构思。习作要求。(投影出示)(1)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2)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3)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2、学生起草,教室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朗读赏析,交流评议(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2)学生交流评议。(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再次修改,誊抄习作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一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词语、积累词语,并运用一部分词语进行说话、写话。并在积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2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3读背并积累古诗句。教学重点:积累词语,在积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难点:在积累词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一)出示“读读写写”部分的词语1、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3、教师范读:用心听老师朗读,想一想老师的朗读和大家的朗读有什么不同。(体会朗读词语的方法)4、自由练读,分小组展示读。 5、从刚才的朗读中,你发现了什么?把这些词语置身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相信大家会记得更牢。6、互动书写。 7、链接生活运用。(二)迁移运用读读记记1、明确学习目标:“读读记记”重在“读、记、用”。 2、小组合作学习。(三)交流平台1、创设情境,感受大自然(1)师:同学们,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一起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了大自然的风姿,倾听了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一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吧?(2)学生自主交流对大自然的印象。2、赏词析句(1)师:同学们,本单元的课文,篇篇文质兼美,在学习过程中,你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语句?(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3)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想说什么?(4)鸟儿啼叫,甲虫鸣叫,露珠流动,再平常不过了,为什么在作者的笔下会如此生动传神呢?3、阅读链接,丰富体验(1)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小林有了这些发现,你们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感受?(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适时点拨。(3)回眸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你还能发现什么?(4)你在课外阅读中是不是也读过这样的文章?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四)日积月累(1)师: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学生自由吟诵。尝试理解。读了这些诗句,你有哪些地方感到困惑?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想象画面、解词析句以及联系生活背景,体会古诗的意境。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通过形式多样的比赛进行记忆。(五)趣味语文(1)启发谈话,引出学习主题师: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启迪智慧的人文趣事,读了这样的故事,可以让人收到启发,获得智慧。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一篇趣味语文故事。(2)合作探究,品味故事趣味小组合作朗读小故事,读通读顺,读懂读透。自主交流,你觉得这个故事趣在哪里?课件出示书上的诗句。(3)拓展延伸,增加积累课外你还读过这样的小故事吗?快讲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讲趣味故事。学生互动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收到哪些启发?你觉得这个故事趣在哪里?(六)布置作业1、把教材中的趣味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2、把“日积月累”部分的古诗名句写在采蜜本上。小结:从同学们的的汇报交流中,你有哪些收获?受了哪些启发?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2)学生交流评议。(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再次修改,誊抄习作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5、 詹天佑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汇;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能用“阻挠”、“主持”造句。2、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3、整体感知,学习课文24自然段。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教学重点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教学难点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认识詹天佑1、出示詹天佑像,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板书:詹天佑)2、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詹天佑。3、一提起詹天佑,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条铁路,这条铁路就是(板书:京张铁路)京张铁路始建于哪一年?(板书1905)4、2005年北京市和河北省举行了一系列庆祝活动。:10月15日,北京文化广场举行纪念大会暨大型文艺演出;10月15日上午,张家口火车南站举行詹天佑铜像建塑落成揭幕仪式;10月期间,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电视专题片在河北、北京等电视台播放;5、看到这儿,你有什么想法?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看了这些材料,老师不由得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一条铁路的诞生,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为什么京张铁路在咱们中国人心头有这样重的分量呢?就让我们到詹天佑这篇课文当中寻找答案吧。1、带问题自读课文。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语,读通课文。2)作者重点向我们介绍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哪几件事情?(学生读书,)2、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1)读准字音:挠、要挟理解:轰动、藐视、嘲笑、勉励、要挟、杰出、周密、赞叹不已识记重点生字的字形:庸、凿、藐2)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几件事情。(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路线)三、学习4自然段,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体会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重大意义 1、默读课文的两段,一边读一边回想詹天佑修筑铁路的一些细节,想一想,这两段话当中哪些句子,让你的心不平静了?请你把它划下来,想一想为什么让你不平静了?1)出示:“帝国主义者却认为是一个笑话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这句为什么让我们不平静呢?(外国人正在嘲笑我们)你听出了这句话的弦外之音,他似乎嘲笑我们什么?(嘲笑我们中国人的落后。嘲笑我们清朝政府的腐败。嘲笑我们中国人才的贫乏。)是的,当时我们是落后,政府是腐败,人才是贫乏,落后挨打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2)还有哪一句话,让你心不平静了?“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没法动工”“这样一要挟”是怎样地“要挟”? (他们以为这样就能把清朝政府给打跨了,彻底的跨掉了。最后就只能让他们其中的一个国家来修筑京张铁路。)“不再过问”就是什么?他们仅仅在阻挠、在要挟吗?(他们认为清朝政府没办法修筑这条铁路,最后还得求助那些外国人帮助来修筑这条铁路,所以,他们会这样一而再地欺负我们。)阻挠、要挟、嘲笑,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控制我们国的北部。同学们,因为当时这条铁路它连结着华北和西北,我国北部的交通的要道。控制了这条铁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相当于控制了咱们中国的整个北方。读到这儿,我们的心情能平静吗?来,拿起书,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让我们心情不平静的文字。齐读:“当时清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没法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2、让我们心情不平静的,仅仅只是帝国主义的态度吗?请关注当时修筑铁路的自然条件。读了这些句子,你的心情一定也会不平静的。出示:“原来从南口往北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不成这样的工程的。”说说为什么读到这句话,你的心情很不平静呢?(因为本身在这里修筑铁路就是很难的事情,再加上当时中国的科技很落后,帝国主义者觉得中国人不可能修建铁路,所以他们这样要挟。)你在心里为詹天佑拈了一把汗!孩子们,再看看当时国内的反应。看到了吗?一起来读这句话:“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生齐读句。这句话表面上是说咱们争了一口气,事实上对詹天佑来说,这些话意味着什么?面对着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面对着一路的高山深涧,面对着国人的殷殷期盼,詹天佑所面临着的巨大压力,我们感受到了吗? 但是詹天佑有没有犹豫、放弃、动摇了吗?从哪句话看出来? 3、让学生认真默读第4自然段,把最使人感动的地方画下来,把自己的感想简单在旁边写一写。 1)出示: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理由?从这句话我感受到詹天佑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力求精密,不让模糊的词语出自工作人员之口。请同学们特别注意“经常勉励”,想一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詹天佑会这样勉励他的工程人员?詹天佑就是经常这样勉励他的工程人员的,可以看出什么?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2)出示:“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理由?(我觉得作为一个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领导,一般来说,都是在办公室指挥这些工人该怎么做。然而,他却是亲自下到基层,和工人一起去修这条铁路,非常敬业,完全投入了这个工作中。)你既善于抓住关键的词语,又善于联系身边的生活理解课文,非常好。关于这句话,我想你们肯定还有话要说。(我从这一段可以感觉到詹天佑身体力行,不怕危险,与工人们一起修筑铁路。)这叫同甘共苦!咱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融入我们的感受,融入我们的体验。(生齐读句。)3)出示:“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理由?(我从这一细节感受到詹天佑他非常爱自己的祖国,不想让别的国家讥笑自己的祖国。)你读出了他的爱国情怀。课文说“遇到困难”,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难?从文章里边找一找。(学生默读)老师将课文中描写詹天佑遇到困难的部分词语摘录了下来,请自己读读。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狂风怒号黄沙漫天山高坡陡隧道渗水攀山越岭定点构图坠入深涧读着这些词语,你的脑子里仿佛浮现出哪些画面?补充材料 引读:当资金短缺,铁路修筑被迫中断的时候,詹天佑总是想当帝国主义打扮成猎人的模样,看中国人出洋相的时候,詹天佑总是想当皇亲国戚来阻挠的时候,他总是想,一起读当亲友牺牲、离去,当女婿被绑架、女儿身亡,詹天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总是想孩子们,正是凭着这一份坚定的信念,凭着对祖国的忠诚,凭着自己的智慧,凭着自己的才华,詹天佑终于带领他的工程人员让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么一个难忘的日子吧,(一字一顿地)1909年月11日,那是京张铁路竣工的日子。詹天佑提前完成京张铁路修筑计划,为清政府节省了白银28万两,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再一次去感受这个奇迹。4、生齐读最后一段。四、作业: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反复读,然后背诵。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2、抓住关键句段,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教学重点詹天佑是怎样克服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的。教学难点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能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教学时间第二课时一、期待对话 走进文本 1、 1909 年 8 月,第一条完全由我国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胜利竣工。这一消息,给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中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中国人民无不感到扬眉吐气。 铁路竣工当天,如果当时有一家影响很大的报纸,想在头版头条刊登这样一则启事(出示征集路名启事 ) 各位同胞: 第一条完全由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铁路干线 京张铁路已胜利竣工。为了纪念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件,本报编辑部特发起征集铁路路名的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1 、路名必须简洁、明了,以三个字左右为宜。 2 、路名以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为原则,可以与修筑这条铁路相关的内容命名,可以体现这一铁路修筑成功的意义命名。 3 、来稿务请写出命名的理由。本报编辑部 1909 年 8 月 4、同学们,大家想不想穿越时空隧道,一起来参与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好的路名? 1)要想设计一个好路名,你有什么建议?(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梳理。) 2)命名的理由从课文的具体语句中去寻找,找出最有说服力的语句进行深入研究。因此,要先仔细读课文,再一起讨论。3)概括出你认为最好的路名。二、深入对话 叩击文本 1、交流路名。 (随机让他们到黑板上写出路名:爱国路、争气路、自强路、扬眉路、天佑路、杰出路、才干路、中国路、智慧路、回击路 )。 2、下面我们来开个新闻发布会,展示大家的研究成果。我们请路名的设计者为主要发言人,说说这样设计的理由。一个同学发布的时候,其他同学都是参加发布会的记者,可以向他提问、质疑。如果你的设计和他相似,也可以对他的发言进行补充。 预设一: “ 智慧路 ” 1、理由? 2、(黑板上画出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座山的简笔画)这两座山,哪座是居庸关,哪座是八达岭? 3、谁来画一画两座山不同的开凿方法? 4、仔细读一读这两段文字,对照同学画的,说说两种方法是否可以互换?5、既然打直井能缩短工期,那为什么不多打几口呢?6、请同学们齐读这两段文字,边读边想像两个隧道与众不同的开凿方法,体会詹天佑的智慧和才干。预设二:“ 杰出路 ”1、理由? 2、(出示 “ 人 ” 字形线路)这就是詹天佑设计的 “ 人 ” 字形线路,请你根据课文第六节内容,对着大屏幕说说火车是如何在 “ 人 ” 字形线路上运行的? 3、让我们感受一下火车在 “ 人 ” 字形线路上运行的场面。(演示)4、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预设三:“ 回击路 ”1、理由?(因为这条铁路不满 1 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计划提早两年,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有力的 “ 回击 ” 呢?3、(出示一家外国报纸的话)你是如何理解 “ 还没有出世 ” 4、说得好!在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嘲笑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满怀信心、披荆斩棘,凭自已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杰出智慧成就这一攸关民族声威的历史使命,这是詹天佑的骄傲,也是全中国人民的自豪! 三、超越对话 内化文本 1、刚才的新闻发布会,许多同学发布了自已取的路名及其命名的理由,下面我们来评一评自己心目中的最佳路名。 2、学生评价。 3、(小结)是啊,大家给京张铁路取的名字真好!分析这么多路名,归纳起来,其实大家都是从赞颂詹天佑的杰出智慧(点智慧路)和爱国热情(点爱国路)这两个角度来命名的,在命名过程中,也表达了大家对詹天佑的怀念、崇敬以及自已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4、最后让我们在詹天佑的塑像前,一起用饱满的感情来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生读。 四、活读倾诉 满腔情怀这是危难中的奋进,这是艰辛的辉煌!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时刻,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人,2005年10月12日,河北省政府在京张铁路的青龙桥南口火车站,重新塑造了詹天佑的铜像。这天上午,举行了铜像的揭幕仪式。詹天佑身着风衣,手握图纸,神情坚毅,目光坚定,眺望远方。尽管,我们没能亲眼目睹詹天佑的铜像揭幕的那一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想象去弥补这个遗憾。假如,这一天,我们目睹了詹天佑铜像的揭幕仪式,面对着高大的铜像,我想每一位同学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詹天佑爷爷说。来,孩子们,拿起我们的笔,先将要说的话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选用课文当中学过的下列词语,也可以不用这些词语。但是,一定要表达此时此刻你内心最真挚的情感。1、出示:假如你目睹了“詹天佑铜像揭幕仪式”,面对着高大的铜像,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詹天佑爷爷说先将要说的话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选用课文中学过的下列词语:阻挠、要挟、嘲笑、藐视、毅然、竣工、回击、赞叹不已、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狂风怒号、爱国、杰出2、生写话。3、交流。4、听了你们的对詹天佑爷爷的真情告白,老师想起了很多很多。我不由地想起了电影詹天佑当中的一个让人感动的片断:1919年,詹天佑抱着重病之身,登上了八达岭长城,他眺望着自己曾经为之战斗过的这块土地,眺望着那一条“人”字行铁路,(师板书一个大大的字:人)他深情地说了这样一番话:“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粤汉路没有修通,南北大干线无法建成,初建全国铁路网的梦想破灭,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憾事。所幸的是,我的生命早已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段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说完这话不久,年仅59岁的他就与世长辞了。读读下面一首小诗吧。五、朗诵诗文 升华感情百年沧桑可以改变很多很多但,詹天佑用生命书写的“人”字永远留在了华夏大地纪念一条铁路是为了牢记一段历史缅怀一位伟人更为了传承一种精神纪念一条铁路是为了牢记一段历史缅怀一位伟人更为了传承一种精神但是不要仅仅在特别的日子里才将詹天佑想起六、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1、师生一起齐读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思考: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2、生自由谈自己最希望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3、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自由与班上同学结队,并进行分工。4、建议:表格式、自己设计图形(讲内容放入图形中,如画一棵大树,将树的枝丫放上收集到的资料,并注明收集资料的方式)、小图册形、研究报告、习作展示式5、注意:1)对资料的收集整理,要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删减,找到自己最需要的部分,不要只是完成资料的堆积。2)要注意收集资料途径的多样化,不要拘泥于一两种途径。板书:教学反思:6、怀念母亲教学目标、会写个生字,学写并理解“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感情课前准备季羡林生平简介和他的相关作品。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引入新课1我说你猜:他精通12国语言,他曾赴德留学十余年,他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国宝”,他曾被评为“2006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之一。遗憾的是他于2009年07月11日八时五十分因突发心脏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98岁。2是的,他就是季羡林老先生。我们已经学过了他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等文章,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作品怀念母亲(读题)3置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二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2自学反馈:(1)出示生字词: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慕 凄凉 可见一斑思潮起伏 风里夹着雨心潮腾涌 一篇散文 奔丧 沮丧 待了几天 食不下咽 朦胧的薄暗 (读准音,认清形,多音字,形近字)(2)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品读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说“我一生有两个母亲”,是哪两个母亲?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2交流出示: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亲”?“频来入梦”什么意思?(对于“频来入梦”的初步理解应该联系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记中的时间可以反映经常怀念母亲,文章的最后一节中的“没有断过”、“一直”“十一年”等。)2、朗读句子,质疑:生身母亲为什么频来入梦?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出示:“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1)不仅吃不下饭,还“寝不安席”,你知道“寝不安席”是什么意思吗?(2)是啊,最亲最爱的母亲的离去,让作者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在这悲痛的日子里,在作者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时候,他的脑海里会回想起什么?(出示资料:这是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家庭了。因此,幼年时我大部分时间是和母亲形影不离。母亲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母亲到地里摘绿豆荚,我便跟到地里,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不停地问这问那。捉到一只蚱蜢,我一定要拿给母亲看一看。棒子上长了乌霉,我一定要问母亲这是为什么。母亲总是一边摘着豆荚一边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3)这是存留在作者脑海中关于母亲最深刻的记忆了,因此当母亲突然去世,作者内心深处又怎能接受?(4)“我的愿望没能实现”是指什么愿望?(是呀,当作者即将大学毕业,即将有能力赡养母亲的时候,母亲却离开了自己,这怎么不让作者难过、悔恨?带着这种感受一起读这段话。)(5)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就是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母亲也还是频来入梦。带着伤痛,带着悔恨,带着怀念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段。3、那你知道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吗?出示: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1)谈谈体会,或是质疑。(2)常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3)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下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设计想象说话:如,因为季老_,所以觉得有点凄凉。(4)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 季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学生交流。设计想象说话:如,他想到_,仿佛觉得_,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5)朗读其他相关内容。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读:11月16日(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读:11月20日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读:11月28日3、自由感情读文: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深深怀念,就融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里,请同学们再次回到课文,自由地去读一读,感受一下那份浓浓的情。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3遍,把自己认为难写的多写几遍。2、熟读课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1听写词语:(1)真诚的近义词(2)婉辞,指父母死亡。(3)形容无法安然入睡(4)终身的遗恨(5)形容灰心失望(6)思潮起伏(7)心潮腾涌2给多音字组词:丧 散 咽 待 薄 夹二、回顾课文,抒发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魂牵梦萦的句子,读一读。2、抄一抄魂牵梦萦的句子。3、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母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让我们纵情读一读(课件出示寻梦的开头与结尾)。1)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2)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生母怎样的面影?你又见到了祖国母亲怎样的面影?3)读文拓展,想象习作。学生想象面影,再写一写。(生母或祖国任选一个来写)4)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三、课堂总结,拓展提升1、小结: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与母亲的命运息息相连。这样一个时刻将母亲装在心中的让人起敬的学者、作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得了崇高的地位,为祖国母亲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祖国母亲怎么能不称之为“国宝”呢?2、身母亲的的怀念,对祖国母亲的魂系梦萦仅仅是这位堪称“学界泰斗” “国学大师”、 国宝”的季老先生的事吗?不,所有海外游子的心都是一样的。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请听我的中国心四、布置作业:1、完成课堂作业(随堂批改并订正)2、课外阅读:永久的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