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师心理成长.doc_第1页
关注教师心理成长.doc_第2页
关注教师心理成长.doc_第3页
关注教师心理成长.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注教师心理成长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成长的重要性。 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处,教师是为人师表之人,这是众所周知的。近几年,有关教师暴力虐待学生的消息多见报端,有的是体罚学生,有的是将学生打伤、打残,甚至将学生逼死。而这其中的大多数教师都是被学生和同事认为工作一贯兢兢业业,勤于钻研业务,对学生和蔼可亲的好教师。这巨大的反差值得我们深思: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到底怎么了?这些令人愤慨的行为之所以发生,究其原因,除了某些教师的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道德之外,他们心理的扭曲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成长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成长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成长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为人师者,特别是我们小学,教师被孩子们视作智慧的化身,言行的典范。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受着千百双眼睛的监督,稍有不慎,就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留下这样那样的错觉,或贻人口实。所以我认为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严格地说,学校里一切的一切都与教书育人相关。“为人师表”是一句人所共知的老话,然而要真正成为我们教师立身行事的准则,就需要我们一辈子去修炼。二、通过学习我知道,教师的心理成长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成长。 (一)教师的心理成长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成长。学生每天在学校与教师的有效接触时间长达六、七个小时。在学校中教师是当然的主导者、支配者,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 (二)教师的心理状况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讲的是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事实上,教师的知识水平并没有大的变化,仅仅是对学生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而已。可见教师的心理对学生的影响有多么大啊!(三)教师的心理成长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教师心态成长向上,生活态度积极,教学积极,就会想方设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也会同样积极,积极的学,积极的思考。因为教师积极的情感、成长的心理会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成长心理的形成,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及学生接受与理解知识均有直接的、积极的影响。(四)教师的心理成长直接影响师生关系。著名的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指出过:“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的教师,学生由于家境等造成的不成长心理可以得到改变。”教师和学生对立的状态绝不利于学生学习,而是否产生师生对立关系,及对立关系能否妥善解决,学生能否得到正确引导和转化,最终决定于教师的心理状况。(五)教师的心理成长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的性格正在形成过程中,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人,是成人,是参照,是榜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 三、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成长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允许教师“犯错误”。宽容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教育艺术。在教育中,适当应用宽容的手段,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憾比惩罚更强烈。”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错,就要给教师一个台阶下,其实就是给教师一个认识、改正的机会。给教师宽容,创设台阶是引导教师进行自我教育的契机,表面看来是“退一步”,而实质上是在“进两步”,使教育真正深入到教师心灵深处,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这是一种使教师在可接受的情况下“轻松”地感受到教育的艺术,其实宽容也很美丽。 四、通过教师的心理成长的学习,我也知道了良好的环境是教师心理成长的关键。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教师心理成长的重要意义,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学校领导要转变管理观念,发扬民主,关心教师,为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作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体验工作的成就感;千方百计为教师解决生活困难,解除教师后顾之忧;配备心理保健工作者,定期举办心理成长讲座,指导教师掌握心理成长的理论知识,促进教师心理成长。 五、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的心理成长需要自我培养与养成的过程。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有一句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讲真话,办真事,求真知,做真人的精神。 埋怨外界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环境太恶劣、太困难,常常是我们自己没能力,主观努力不够;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 改变了自己,昨天的路会变近,昨天难办的事情今天会极为顺手,昨天的对手今天可能变为助手,昨天的惆怅会转化为喜悦,昨天的失败会转化为胜利,昨天的最难教育的学生今天可能变为最知心的学生,昨天最不愿讲的课,今天讲起来可能成为一种享受。 改变了自己,你会觉得世界更可爱,水比昨天清,花比昨天艳,天空看起来都比昨天要蓝。 法国作家纪德说过:“获得幸福的秘决,并不在为了追求快乐而全力以赴,而是在全力以赴寻出快乐。”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那么就要全力以赴,热爱我们的工作,用饱满的热情,强烈的责任感,想方设法干好自己的事情,让自己的工作取得最佳效果。面对优异的成绩我们不骄傲,面对学生中的是是非非不心烦气躁,武断处理,面对繁琐的事务,争取做得井井有条,面对改革的时代,我们去努力学习在全力以赴中寻出快乐。关注教师心理成长有效师生关系的心理促进读后感我认为“教师问题行为的心理预防”应引起教育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们这些处在时代发展进程中的教师不可否认,依然是这一社会中的高素质者,是社会的精英。但看了本书中所列举的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教师问题行为”又无不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应该防微杜渐,教师们不仅要学会预防“问题行为”的产生,而且更要学会对“问题行为”进行心理调适的方法。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能防患于未然,最终达到促进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成长的目的。 面对繁重的工作和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身为教师的我们在时刻牢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同时更应时常调节自己内心的压抑感尽可能的让自己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我们教师队伍的沌洁性、坚韧性和战斗力,从而维护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我们也只有时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将教育教学建立在学生学习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之上,我们的教育行为才能发挥其正面作用。读了这本书使我深深懂得了加强对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护是“教师问题行为”预防和调适的重要途径,因为教师问题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心理素质方面的缺陷造成的。因此只也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心理修养才能够逐步增强教师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以避免问题行为的产生。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5、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7、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我觉得“教师问题行为”的产生也是有着多种根源的,它不是一开始就出现在教师队伍中的。虽然教师们对这种问题行为应采取积极防范的态度,但我想教师们更重要的是需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关爱。我们所需要的是社会家长的尊重而不应成为被他们指责的对象,我们更需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