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中庸之道 学案中庸中庸是儒家著名的伦理思想之一。中,即中正,不偏不倚;庸,即平常,不变。中庸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没有过头或不及的态度。孔子认为中庸是最高的一种道德境界,“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如果达不到中庸,就会出现“不中”,不中就是“过”或者“不及”。论语先进对此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孔子认为“过犹不及”,做得过分和做得不够都不符合道德标准。做事不走极端,不过分,不把事做绝,不把话说绝;注意分寸,掌握深浅,适可而止。后人这种为人处世的原则方法,就跟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有关。1字音字形(1)狂狷(jun)(2)讪(shn)(3)徼(jio)(4)乡原(yun) (5)攻讦(ji) (6)椟(d)2重要词语(1)其至矣乎:达到极点,指最为适用,最为宝贵(2)民鲜久矣:少(3)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亲近(4)义之与比:接近,靠近(5)不得中行而与之:交往(6)必也狂狷乎: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7)小大由之:遵循,遵从(8)君子和而不同:和,和谐。指不同事物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即对立的统一。同,等同。指无差别的同一(9)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好,喜欢;恶,厌恶(10)乡原,德之贼也:仇敌,敌人(11)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毁谤(12)恶徼以为知者:强取,掠夺(13)恶讦以为直者:揭发别人的隐私或过错3通假字(1)然则师愈与:通“欤”,疑问语气词(2)无莫也:通“漠”,淡漠(3)必也狂狷乎:通“獧”,性情褊急而孤介自守(4)乡原,德之贼也:通“愿”,谨慎老实(5)恶徼以为知者:通“智”,聪明(6)恶不孙以为勇者:通“逊”,谦逊4虚词用法(1)也(2)与5特殊句式(1)然则师愈与:这样,那么(2)乡原,德之贼也:判断句(3)恶徼以为知者:把当做6成语积累(1)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的折中的处世态度。(2)过犹不及:事情做过了头,就像做得不够一样。(3)和而不同:只和谐相处不盲从苟同。(4)礼之用,和为贵:礼的作用是维护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的同时,也在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各安其分,以保持社会的安定。7名句积累(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2)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语段赏析1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赏析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高到极点了吧!老百姓缺少它已经很久了。”中庸是一种哲学思想,又是一种道德实践的原则和待人处世的方法。这一道德规范被孔子视为美德,“其至矣乎”。那么,什么是中庸?从孔子提出之后,儒学后人不断完善,使之成为了一种政治手段。其核心就是要求人们要能把握一个恰当的限度,来保持事物的平衡。例如办一件事,办到九分,是为不及,办到十一分,是为过分,皆是不中。必须办到十分,恰到好处,始称为中,亦称为中道。从而达到“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的境界,进而使社会秩序稳定,在高位的人不骄横,处于下层的老百姓不反叛,最终实现对立的平衡以及矛盾的调和。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中庸的确是一种高境界,但在现实中聪明的人很多,中庸的人少见。从社会的角度来讲,中庸从人们的思想上可以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2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赏析子贡问道:“颛孙师和卜商谁强一些?”孔子说:“颛孙师做得过头,卜商做得不够。”子贡说:“那么颛孙师强一些吗?”孔子说:“过头与不够是一样的。”“过犹不及”即中庸思想的具体说明。中庸说,过犹不及为中。“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这是说,舜于两端取其中,既非过,也非不及,以中道教化百姓,所以为大圣。这就是对本章孔子“过犹不及”的具体解释。既然子张做得过分、子夏做得不足,那么两人都不好,所以孔子对此二人的评价就是“过犹不及”。人们往往会像子贡一样,觉得做过头总比没做到要好一些,其实这是一种心理误区。有时候,过头了比没有做到更糟糕得多,危害也大得多。当然,为人处世最好是做得恰到好处,不“左倾”也不“右倾”,不过分也无不及。既要遵循做人的原则,又要在处理具体事务中有灵活的方法,有通权达变的技巧。3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赏析孔子说:“如果得不到中道之士与他结交,那就一定结交狂放的人和狷介的人吧!狂放的人积极向上,狷介的人不肯做坏事。”“狂”与“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是流于冒进、进取、敢作敢为;一是流于退缩,不能敢作敢为。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于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中庸的思想。孔子对中庸之道看得很清楚,虽然他主张中庸之道,但是他也知道真正能做到中庸之道的人并不多,因此他也能看到“狂者”和“狷者”的可取之处。换句话说,在生活中,“中庸之道”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最好的选择,有的时候需要“狂”一些,有的时候又需要“狷”一些。那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狂狷之士,往往就是中流砥柱,在举世皆浑噩的时代,狂狷之士尤其难能可贵。重点研读1如何理解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思想?答案“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其实,在所有的问题上,往往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2“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有人把这种主张看作“折中主义”,你认为符合实际吗?答案“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在对待社会问题时要依据道德原则保持中立态度,考虑问题全面,不走极端,对人宽容大度,这样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持稳定,有利于社会安定。把它看成“折中主义”是不妥当的。因为,全面看论语中关于“中庸”“和”的论述,可知孔子还提倡“和而不同”(在保持稳定下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反对“同而不和”(表面上强求统一),反对无“是非”原则的“乡原”等。3试从论语中找些例子,说说孔子在自己的言行中是怎样贯彻中庸之道的。答案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季氏将伐颛臾章”中,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破坏秩序的以强凌弱的“攻打”,主张以“德”“礼”来达到“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目的。又如“阳货见孔子章”,孔子与阳货主张不同,讨厌其为人,就采取回避、应付的方式,而不与之矛盾激化。又如“侍坐章”对待不同主张的学生,他也能给以恰当评价等。4评析孔子“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中体现的思想。答案“狂”与“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是流于冒进,进取,敢作敢为;一是流于退缩,不敢作为。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于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中庸的思想。合作探究论语主要是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谈行事的一部书,它以记言为主,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作为中国散文的早期形式,它吸收和灵活运用大量口语虚词,使说话人的语气、性格得以逼真地表现,且语言洗练,含蕴丰富,风格明快,对后来的散文创作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影响。请以“感受论语,感受说理散文的艺术”为主题进行一次探究活动。提示“诸子以孔子为第一人,诸子之书以论语为第一部。”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孔子也是中国书面文学的开创者,孔子的文学观点至今仍有着广泛的影响;作为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论语真实生动地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具有浓郁的文学意味。对此,前人已经有所发现,有所研究,为我们的探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方便。探究第一步,借助网络搜集有关论语艺术的研究资料;搜集已经学习过的诸子散文。第二步,分成几个小组,分别研读论语的不同篇章,然后按照语录、对话、记叙等将其分为几个小类别。第三步,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探讨,体会论语的语言艺术以及叙事写人上的特点。第四步,选取自己学习过的诸子散文,将之与论语进行比较,进一步体会论语的艺术特点;研读搜集到的研究文章,深入理解论语的艺术成就。第五步,总结自己的探究所得,写一篇1 500字左右的小论文,简评论语的艺术特点。考点一固定句式【命题规律】一般不单独设题,即不考查名词术语的掌握,而是放在翻译题中考查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固定句式具有一定的整体意义,在阅读翻译时不要拆开理解。掌握一些常见的固定句式,对准确、快速阅读和翻译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例题解析】下列句子不是固定句式的一句是()a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b求剑若此,不亦惑乎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试解:_解析a项是“无(毋)乃乎(与)”式:表示委婉的商量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推测,可译为“恐怕吧”“只怕吧”。b项是“不亦乎”式:用于委婉的反问句,可译为“不是吗”(语气较轻)、“岂不是吗”(语气稍重),“岂”也可译为“难道”。c项是“何为”(“何以为”)式:是表反问的固定格式。答案d点拨a、b、c三句的语气很容易搞错,孤立地看,这些句子哪种语气都可翻译。如a句“无乃不可乎”你把它翻译成反问句“难道不可以吗?”,整句的意思也讲得通,当然,如果仔细推敲说话人要表达的意思,你就会发现翻译成反问句正好把别人说的话理解反了。他要表达的不是“可以”而是“不可以”。所以要记住不同的固定句式表达的不同语气,这样在做翻译题时才不会出错。【考点总结】文言文阅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固定结构,这些结构有自身的语法特点,译成现代汉语也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它们能方便我们的阅读。这些固定结构也被称做固定句式或习惯句式。有以下几组值得注意:1奈何、若何、如何,可以译作“怎么办”“拿怎么办”。如: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如太行、王屋何?2何为、何以为、何为,可译作“为什么呢”。如:天之亡我,我何渡为?3无乃乎、得无乎,可以译作“恐怕吧”“莫不是吧”。如:无乃不可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4不亦乎,可以译作“不也吗”“岂不吗”。如:吾射不亦精乎?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意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如“其李将军之谓也?”句中的“之谓也”是固定格式,译为“说的是”。如不清楚此格式很容易误译成:大概是李将军说的吧!此句应译为:这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又如“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句中“无乃乎?”是固定格式,表揣度语气,译为“恐怕吧”。如果不知道此格式,而把它译成反问语气:难道不可以吗?那就把意思弄反了。考点二“者”和“乎”字的用法【命题规律】(1)“者”常考,“乎”不常考。(2)“者”常考的用法是,附在动词性词语后,组成名词性短语,作助词。“乎”常考的用法是,放在句中,作介词。【例题解析】1虚词“者”主要用作助词,试选出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适千里者,三月聚粮(逍遥游)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齐人有一妻一妾)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侍坐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abcd试解:_解析均为助词,表判断。助词,“的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助词,提示下文为解释原因。答案d点拨“者”在句中,常为助词,在句末常为语气词。作助词的情况较复杂,除例题所提到的表判断、表解释原因之外,常考的还有一种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作定语后置标志的用法,可译成“的”。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解释下列句子中“乎”的意义和用法。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试解:_ _ _ _答案助词,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呢”介词,介绍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语气助词,表揣度语气,可译为“吧”。【考点总结】1“者”字用法归类助词(1)附在词语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例: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2)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语后边,起停顿作用,引出判断或原因,“者”后面的内容解说“者”前面的内容。例: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3)有时放在时间词之后,凑足音节可不译。例: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4)有时放在数词后边,可译为“个”“样”等。例: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2“乎”字用法归类(1)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例:儿寒乎?欲食乎?表揣度语气,可译为“吧”。例:日饮食得无衰乎?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例: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用在句中表停顿,不译。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2)用作介词,相当于“于”。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作词尾。例: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a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至:到达b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适:亲近c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由:遵循,遵从d乡原,德之贼也原:通“愿”,谨慎老实解析a项至:达到极点。指最为适用、最为宝贵。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b)a.b.c.d.解析b项均为代词,“的人”。a项语气词,表感叹/语气词,表疑问。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d项助词,表停顿/语气词,表判断。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a无适也,无莫也b乡原,德之贼也c然则师愈与d不得中行而与之解析a项中“莫”通“漠”。b项中“原”通“愿”。c项中“与”通“欤”。4下列加点的字都属词类活用,其中与“必也狂狷乎”中的“狂狷”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b)a博我以文b孰能为之大c曾皙后d风乎舞雩解析b项与题干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狂狷:狂放的人,狷介的人。大:大司仪。a项博:形容词用作动词,丰富。c项后:名词用作动词,留在后面。d项风:名词用作动词,吹风。5名句填空。(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2)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子曰:“乡原,德之贼也。”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a不得中行而与之与:跟从b小大由之由:遵从c乡原,德之贼也贼:盗贼d恶居下流而讪上者讪:讥笑解析a项与:交往。c项贼:损害。d项讪:毁谤。7关于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b)(1)不得中行而与之礼之用,和为贵(2)狂者进取恶称人之恶者a两个“之”相同,两个“者”也相同b两个“之”不同,两个“者”相同c两个“之”相同,两个“者”不同d两个“之”不同,两个“者”也不同解析之:代词,代指言行合乎中庸之道的人/结构助词,的。者:辅助性代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后,的人。8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a孔子认为,“狂者”流于冒进,敢作敢为;“狷者”流于退缩,不敢作为。这两种人的作为都不合乎中庸之道,因此不能与这样的人交往。b“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和”,既指处事的调和、协调,也指人际关系的和谐。二者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其中“礼”是目的,“和”是手段。c孔子认为,被乡民视为忠厚老实的人,只会妨碍中庸之道的实行,因此应对他们给予否定。d子贡和孔子所厌恶的人尽管不尽相同,可是这些人都是不合“礼”“义”的要求,违背了中庸之道的人。解析a项“因此不能与这样的人交往”错。b项“其中礼是目的,和是手段”错,将二者的关系颠倒了。c项孔子否定的是那些表面上忠厚老实,实际上与坏人同流合污、阿世媚俗的人。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译文:(这样做了)也有行不通的时候:只知和谐为贵而一味求和,不以礼仪加以节制,那也就行不通了。(2)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译文:憎恶把剽窃别人的见解当作聪明的人,憎恶把不知谦退当作勇敢的人,憎恶把揭发别人当作直率的人。(二)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0指出儒家的“中庸之道”的两个特征。答案以礼为用,以和为贵;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解析题干中“两个特征”正是分别针对两则材料的,考生分别提取关键词概括即可。11在处理南海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是“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请根据“中庸之道”的思想,分析这一立场。答案“主权属我”是正视历史,坚持原则;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则能够照顾到各方的利益诉求。这个立场的背后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如果做到了,各方都能接受,就可保持“和平”,达到“和谐”。解析考生可结合上一小题中“中庸之道”的两个特征:以礼为用,以和为贵;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而中国的立场正是这两个特征的体现。考生结合理论分析即可。浅谈孔子的中庸之道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有其独到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方法。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但影响了他的一生,而且影响了后世几千年,影响了整个华人世界和全世界的思想界。孔子一生推行仁政和德政,用仁、义、礼、智、信教化民众,追求天下大同,主张“和而不同”。他的思想基础和世界观就是“中庸”,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中庸之道”。孔子在政治上推崇周公,多次盛赞舜帝,称舜帝是大智大圣,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何谓“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道。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是不偏不倚,中正,无过不及。中者天下之正道。庸不易谓之庸,不偏离正常。孔子在强调个人修养方面也特别注重行中庸之道。子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都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当这些情绪未发泄时,我们的情绪就处于心平气静,中庸平稳,但有时因发生了异常的变故,人就会有情绪的变化和波动,只要是适当、有节制,不过度与激烈的发泄,就是温和平和。这意思是说,人与人相处,行中庸,遇事心平气和,包容共济,相互谦让,文明处世,礼貌待人,人们就会减少摩擦与争斗,化解社会矛盾,实现人们的和谐相处。人们都行中庸,不但人们之间可和谐相处,而且中庸之道还能使天与地处于融洽的位置,阴阳能平和,天下万物才能生长发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整个社会才能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现在正处于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时代,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为人处世更要多一些中庸的方法。包容他人,善待他人,服务他人,做到“心中无富贵,眼中无贫贱,言行无势利,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能以权压人,恃钱欺人。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基基础知识培训意义课件
- 高级领导决策技能面试题目及答案精 编
- 小儿骨科髋关节脱位课件
- 三八妇女节课件
- 初中书面表达主题分类训练10篇-文学艺术
- 大学生母亲节活动主题策划方案
- 大学生会计顶岗毕业实习报告
- 大专生毕业自我鉴定总结
- 地下停车位租赁的简单协议书
- 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投资分析考前冲刺测试卷讲解带答案详解(精练)
- 签订主仆协议书
- 2025年道路交通工程与安全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入股买船合同协议书
- 2025-2030摩托车保险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电子医保协议书
- 零碳绿建三星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 反洗钱知识竞赛题库反洗钱法知识测试题题库(题目+答案+解析)
- 服装生产工艺全流程图解
- 厂区高空作业施工方案
- 建筑行业财务试题及答案
- DBJ51-T276-2024 球墨铸铁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安装及维护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