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中庸之道 学案.docx_第1页
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中庸之道 学案.docx_第2页
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中庸之道 学案.docx_第3页
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中庸之道 学案.docx_第4页
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中庸之道 学案.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庸之道学案一、基本要求1、背诵篇章:11.16、13.23、13.24、17.132、掌握下列字词在文中的含义:鲜、与、狷、和、同、贼3、理解孔子“中庸之道”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4、理解“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二、观点阐释1、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中庸,儒家的处世原则,主要指折中、适当、不走极端。庸,用,“中庸”即以中为用、取用其中的意思。一说,庸,常,“中庸”即中和可常行的意思。(课文注解)“中庸”与“和”是通过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2、折中主义折中主义是指把各种不同的观点无原则地拼凑在一起的做法及有关理论。其特征和表现是: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把一事物的许多属性不加区别地东抽一点,西抽一点,作完全偶然的机械的拼凑;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不能把中庸等同于折中主义。三、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民鲜()久矣狂狷()褊()急乡人皆好()之乡人皆恶()之乡原()恶()称人之恶()者讪()上徼()讦()剽()窃2、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乡原,德之贼也通,释作。(2)恶徼以为知者通,释作。(3)恶不孙以为勇者通,释作。3、解释加点的字词(1)民鲜久矣(2)然则师愈与(3)过犹不及(4)无适也(5)无莫也(6)不得中行而与之(7)必也狂狷乎(8)小大由之(9)君子和而不同(10)恶居下流而讪上者(11)恶果敢而窒者(12)恶徼以为知者(13)恶讦以为直者4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句子类型句子类型(1)乡愿,德之贼也(3)恶不孙以为勇者(2)恶徼以为知者(4)恶讦以为直者5、名句背诵检测君子之于天下也,义之与比。礼之用,。先王之道,斯为美,。知和而和,亦不可行也。乡原,。君子和而不同,。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徼以为知者,恶讦以为直者。四、思考探究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不得中行之人就愿意结交狂狷之人,你赞成孔子的选择吗?请谈谈你的看法。2、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3、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区别“和”与“同”的意义。并联系建设和谐社会的实际谈谈这句话的启示。4、阅读以下几章文字,完成题目。(1)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3)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5)子曰:“乡愿,德之贼也。”(1)第一章子路的话中有一个字是衍文。请指出哪一个字是衍文,并说明衍文现象产生的原因。衍文:产生原因:(2)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守正不偏,无过不及。孔子对中庸极为推崇,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但也有人认为孔子所说的中庸就是无原则的折中主义。请根据上述有关论述,作出你的判断,并指出中庸之道的原则及现实意义。5、试结合已学课文的有关内容,说说孔子在自己的言行中是怎样贯彻中庸之道的。中庸之道学案答案二、基本要求6、背诵篇章:11.16、13.23、13.24、17.137、掌握下列字词在文中的含义:鲜、与、狷、和、同、贼8、理解孔子“中庸之道”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9、理解“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二、观点阐释1、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中庸,儒家的处世原则,主要指折中、适当、不走极端。庸,用,“中庸”即以中为用、取用其中的意思。一说,庸,常,“中庸”即中和可常行的意思。(课文注解)“中庸”与“和”是通过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2、折中主义折中主义是指把各种不同的观点无原则地拼凑在一起的做法及有关理论。其特征和表现是: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把一事物的许多属性不加区别地东抽一点,西抽一点,作完全偶然的机械的拼凑;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不能把中庸等同于折中主义。三、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民鲜()久矣狂狷()褊()急乡人皆好()之乡人皆恶()之乡原()恶()称人之恶()者讪()上徼()讦()剽()窃2、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乡原,德之贼也原通愿,释作谨慎老实。(2)恶徼以为知者知通智,释作聪明。(3)恶不孙以为勇者孙通逊,释作谦退、恭顺。3、解释加点的字词(1)民鲜久矣少(2)然则师愈与胜过(3)过犹不及如同(4)无适也亲近(5)无莫也淡漠(6)不得中行而与之交往(7)必也狂狷乎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性情褊急而孤介自守(8)小大由之遵循(9)君子和而不同和谐等同(10)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毁谤(11)恶果敢而窒者阻塞不通(12)恶徼以为知者强取掠夺(13)恶讦以为直者揭发别人的隐私或过错4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句子类型句子类型(1)乡愿,德之贼也判断(3)恶不孙以为勇者宾前(2)恶徼以为知者宾前(4)恶讦以为直者宾前5、名句背诵检测略四、思考探究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不得中行之人就愿意结交狂狷之人,你赞成孔子的选择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答:赞成孔子的选择。孔子推崇中庸,而中行之人世上鲜有,但是道又不可无所寄托,因此,孔子退而求其次,求其可交之人。狂者虽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但立志是做人做事的前提。狷者洁身自爱,守节而不违法,这是人的最基本品德。如果使狂者脚踏实地、躬行践志,使狷者树立远大理想,那这两类人将能继承大道。2、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答:孔子认为子张做得过头,子夏做得不够,而过头与不够是一样的(过犹不及)。我赞同孔子的评价,孔子的评价体现了中庸思想。健康的人性应是情与理的平衡,做得不够不可取,偏激、走极端同样不可取。人的气质、作风、情感、德行都不应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如果人按中庸行事就会合情合理。不赞同孔子的评价,只要符合情理亦可。3、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区别“和”与“同”的意义。并联系建设和谐社会的实际谈谈这句话的启示。答:和:对立中的统一。同:无差别的同一。2003年12月10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中,介绍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时说,“和而不同”是其中一个伟大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他认为,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仅有利善待友邦,也有利国际社会化解矛盾。4、阅读以下几章文字,完成题目。(1)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3)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5)子曰:“乡愿,德之贼也。”(1)第一章子路的话中有一个字是衍文。请指出哪一个字是衍文,并说明衍文现象产生的原因。衍文:产生原因:(2)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守正不偏,无过不及。孔子对中庸极为推崇,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但也有人认为孔子所说的中庸就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请根据上述有关论述,作出你的判断,并指出中庸之道的原则及现实意义。答:1、轻。传抄刻印过程中误增了文字。2、孔子的中庸之道不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做到正确地喜爱人、厌恶人”,又说“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可以看出,孔子是有爱憎、讲是非的人,而爱憎是非的原则(标准)就是仁德,中庸之道不能偏离仁德,即社会公正。今天我们讲中庸之道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