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3 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作业.doc_第1页
岳麓版必修3 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作业.doc_第2页
岳麓版必修3 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作业.doc_第3页
岳麓版必修3 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作业.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我小测1.1905年,孙中山把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此时,孙中山所说的“民族主义”的含义不包括( )a.用革命的手段改变当时中国的政治局面b.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c.明确地反对帝国主义侵略d.推翻清王朝的统治2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比维新派兴民权的思想要进步,主要体现在( )a.反对民族压迫 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c.国家的阶级实质 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3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临时约法这一内容从根本上颠覆了下面哪种观念(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c.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d.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4 .中华民国17年,南京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生前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规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a.民本主义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5有学者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原因之一是下图中的三把利剑,三剑一击,清王朝就玩完了。其史论、史观和史料反映出( )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英雄创造历史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合流 领导阶级的先进与否,是革命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a. b.c. d.6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 )“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a. b.c. d.7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主要表现在( )a.是否废除封建土地制度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c.彻底反对国内民族压迫d.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8.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a.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d.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9毛泽东特别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是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这就是说新三民主义必须( )a.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b.有利于国共两党的合作c.代表工农阶级的根本利益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10中共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请完成:(1)结合两则材料说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内容是什么?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这三种革命?(2)结合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以什么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他想以此解决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3)“民族”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是什么?孙中山所指的“民族”是哪一民族?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材料二 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请完成:(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目标?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的宪法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参考答案1解析:1905年,孙中山还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口号。明确地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答案:c2解析:革命派与维新派主张的主要区别在于,革命派要求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所以前者比后者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上。答案:b3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主权在民思想。人民既然是享有“主权”,自然就不再是“王臣”。答案:a4解析:此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民族、民权、民生”,其中与关注百姓生活和人民利益相关的为民生主义。答案:d5解析:图中三把剑上文字分别是民族、民权、民生。材料的中心思想就是三民主义打垮了清王朝。这里没有强调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无从体现。答案:c6解析:主张进行民族革命,要求以民族革命推翻国内外反动统治,都以国家没有完全独立为前提条件,与当今中国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社会现实状况不符,不可能“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故排除含或的选项。答案:a7解析: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即发展了旧三民主义的内容。“主要表现”是指新三民主义最突出的特征。b、c两项为新、旧三民主义所共有,a项是新、旧三民主义均不具备的,只有d项是新三民主义所发展的新内容。答案:d8解析: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因此首先可以排除b、d两项。a项不准确。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大革命时期的旗帜,就在于它蕴涵了三大政策。答案:c9解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联俄和联共必须反帝,扶助农工必须反封建,三大政策的实质就是反帝反封建,故排除a、b、c三项。答案:d10解析: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的事业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而建立人民民主的政权,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建立公有制等不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家的“事业”。答案:a11解析:此题主要涉及对社会革命、民族问题的理解,意在考查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参考答案:(1)民族革命是指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只有通过民族革命,才能摆脱清朝的民族压迫和帝国主义外来侵略。政治革命是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有这样才能铲除君主专制政体。社会革命是指平均地权,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革命后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2)孙中山以欧美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他想以此解决中国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将会出现的严重的财富不均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对立的问题。(3)民族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基本特征。孙中山所指的民族是中华民族。12解析:由“以建国民政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